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實用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合集五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合集五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學習課文過程中自主積累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初步培養學生樂於查找資料的興趣。

5.透過學習課文體會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敬業精神。

二、教學重點

1.會寫6個字,並且做到端正、整潔,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整體會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體會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敬業精神。

四、教學準備

1.課前請學生了解:大禹是什麼時代的人?他是誰?

2.生字卡片。

3.教學課件。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板書:大禹)同學們,你們知道大禹是誰嗎?(學生介紹自己找到的資料,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並進行概括提煉。)

2.(板書:治水)“治水”是什麼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2課,看看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書(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和小夥伴讀),有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助你。讀完課文把生字畫下來,再讀一讀。

2.小組同學在一起讀生字卡片,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3.教師出示生字詞卡片,學生認讀(可指讀、開火車讀、分組讀)。

4.自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並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爲什麼要治水?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爲什麼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錄像資料:洪水氾濫的景象。

看完這段錄像你的心情怎樣?讀一讀“無家可歸”這個詞。

(2)如果你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麼?

(3)朗讀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開山挖河,治理洪水,參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體會“成千上萬”的意思,讀一讀這個詞。

3.課件出示句子:“他們不辭辛勞,日夜苦幹。”

你有什麼感受?

4.大禹就是這成千上萬人的首領,你覺得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詞句做出標記。

5.集體交流,讀中體會大禹的敬業精神:

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朗讀。

(1)“……聽見兒子在家裏啼哭,他的心被牽動了。……”

他的心裏在想什麼?讀一讀“牽動”這個詞。身邊的人見到這種情景會對他說什麼?他又會怎樣回答?

(2)“他毅然轉過身……”

請學生做一做“毅然轉過身”的動作,說一說這個詞的意思,讀一讀這個詞語,再讀句子。

(3)學生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內容進行表演。

教師可以給出一些重點詞語:牽動、望了望、毅然,幫助學生體會大禹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自讀,指名讀。

(5)“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過家門,但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他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的模樣。”

①第二次路過家門,大禹心情怎麼樣?爲什麼不進去?

②第三次路過家門,身邊的人又會說什麼?大禹怎樣做?

③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見過父親,他會怎樣問媽媽?

媽媽又會怎樣回答他?(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

(從孩子的角度進一步體會大禹的敬業精神)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自讀,指名讀。

6.經過十三年的苦幹,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整體感知。

大禹的時代離我們已經太久遠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爲什麼能流傳下來?你們最想對大禹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大禹的精神是人們所敬佩的,這是一個民族的精神)

(五)作業設計。

1.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你還知道上古時代哪些部落首領的事蹟?可以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大禹治水

無家可歸安定

不辭辛勞

日夜苦幹

三過家門而不入敬業世代相傳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做猜字遊戲。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做到有感情。

(二)詞語積累。

學習課文後,你喜歡文中的哪些詞語或句子?讀或背給大家聽。本課四個字的詞語較多,要注意積累。

(三)自主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搶讀生字。

2.獨立識記。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憶。

(四)指導書寫。

1.本課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可以重點指導。

2.指導書寫左右結構的字:

左窄右寬:治洪淹但代

左寬右窄:引

3.教師範寫。

4.學生進行書寫練習。

(五)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詞。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抄寫在“採蜜集”本上。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簡析:

《有趣的發現》這篇課文記敘了英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透過對海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的昆蟲的考察,發現了只有適應自然環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表現了他仔細觀察、認真探索的嚴謹作風,同時揭示了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

二、學情分析:

“有趣的發現”這一標題,中心詞是“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它的含義是“發覺”,如發現大路上車來車往;在科學研究領域,它的含義是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沒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規律。標題中的“有趣”,是用於修飾“發現”的,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或喜愛。學生的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要發達得多。在理解課文的時候,藉助課文中的插圖可以起到深入理解書面文字的效果。

三、教學理念

1、從“封閉”走向“開放”。語文課程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2、從“多講”走向“多讀”。根據二年級的學習目標、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朗讀,去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3、重視情感的正確指向,讓學生感悟自己強烈而樸實的心願和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鞏固10個生字、8個詞語及1個偏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的道理。像達爾文那樣仔細觀察事物,學習他認真探索的精神。

五、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情感的正確指向,讓學生感悟自己強烈而樸實的心願和所有孩子對祖國純真的愛。在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列的道理,教師就必須創設情境,帶孩子們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體驗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俗話說:情之萌生離不開“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須入文章之“境”。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出示昆蟲圖片,配以悠揚的樂曲,之後我請孩子們想想自己想做島上的哪種昆蟲,爲什麼。語文課程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我透過音樂、圖畫、語言描繪等手段,強化了學生的感受,從而激起了他們熱烈的情緒。在熱烈情緒的帶動下,學生便被帶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從而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的道理

(二)以情育情,引發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學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教學時,我和學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課文的情感,透過品味關鍵詞句,表情朗讀,表達抒情等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課文情感,用課文的情感培育學生的情感,以達到與課文的情感發生共鳴。一旦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發生共鳴,便會形成巨大的內驅力,驅使學生衝破現有時空束縛,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他們帶到更加遙遠的意境中。在《有趣的發現》的教學中,理解“考察”一詞時,我請學生一起觀看達爾文在島上觀察昆蟲的圖片,讓學生說說他在幹什麼?他是怎樣做的?這樣,學生就能熔入到那一場景中,更好地領會詞語的意思。

(三)情感的昇華

根據二年級的學習目標、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朗讀,去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安排了一個環節:看誰能把達爾文感到奇怪的感覺讀出來,一次又一次的誦讀,在孩子們的情感和課文情感多次發生共鳴之後,孩子們已經完全置身於情感世界,和達爾文一樣充滿了好奇之心。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葡萄溝》介紹了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課文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四個內容

1、葡萄溝盛產水果:

那裏不僅有人們最喜愛的葡萄,還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

2、葡萄溝生產的葡萄乾:

色鮮、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3、葡萄溝景色美麗、獨特:

夏季,種在梯田裏的葡萄長出了茂密的枝葉,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掛在綠葉底下,十分美麗(第二自然段)。

4、葡萄溝不僅物產豐富、景色美麗,而且那裏的人也特別好:

淳樸的維吾爾族老鄉非常熱情好客,當葡萄成熟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拿出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二、說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因此對於本教材,我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的思維爲中心,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品詞賞句來體會文章蘊涵的情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和重視情感的薰陶”。具此並結合前面分析的教材情況我把本課分爲兩課時教學,並將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設計如下:

1、知能目標:

運用學法遷移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一段話。

2、過程方法:

引導學生在理解生詞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語讀懂句子,並讀出感情,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第二自然段。本段共有4句。第一句寫葡萄的種植地點,從第2句開始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分別寫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長和成熟時的情況;第4句寫在葡萄成熟的日子裏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的表現。文章的難點也在第二自然段,要準確領會第二自然段的詞句,並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

五、說學情、教法、學法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着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爲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來讀,按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基於以上分析,我採用了情景創設、組織討論交流、相機誘導、以讀代講、開放課堂,課外延伸等教法,學法是採用自主學習體驗法、合作交流探究法、相互辯論法、思維拓展圖文結合想象法、品詞賞句法。《新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部分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還有這樣的教法、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提高品讀、感悟和表達語言文字的能力。

六、學習程序設計

環節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以充滿激情的導語(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去葡萄溝玩一玩好不好?),以去葡萄溝玩一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借助教室裏掛上成熟葡萄的環

境佈置等手段努力營造氣氛,讓學生好象進入了葡萄溝世界,這樣做,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而後安排用課題“葡萄溝”一詞說一句完整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語言訓練與說課文主要內容的目的。

環節二:自主學習體驗,合作交流探究。

1、根據學生的說話,相機幻燈出示研究專題。出示幻燈內容: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研讀課文,並思考:

a、你認爲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嗎?你是從那些詞語、句子體會出來的?請你選擇體會最深或喜歡的詞句,與同學交流,並試着讀出感情。

b、像這些按時間順序寫的段落,你喜歡怎樣讀懂的,請與同學交流。比比誰的方法巧妙?”

在這個研讀專題中,不僅有研究的目標和要求,而且包含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和過程提示。這正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三維”目標體系,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取向。

2、展開研讀這是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的主要環節,作如下安排:

①自學自研保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思考分析,邊讀邊劃邊注。爲後一步小組討論的質量、有效度打下基礎。

②自由組合小組,自學夥伴作交流相互合作,豐富閱讀認識,教師應在座間巡迴指導,參與學生的自學自研活動,並注意吸收反饋資訊。

環節三:反饋學習成果,相互辯論誘導。

我始終以學生的思維爲中心,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按自己的選擇,交流學習成果。讀是個性行的行爲,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會跟着學生的跳躍性思維隨時調整引導思路,並在交流過程中,穿插落實課時目標,還適時組織討論補充、評議深化、相機誘導。

全班交流研讀專題a時,採用相互補充辯論法、思維拓展圖文結合想象法、品詞賞句法等多種形式全方位來感悟體會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從而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熱愛上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班交流研讀專題b時,相機誘導回顧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段落的方法,並且也落實了本課的重點。

在此過程中根據集體的反饋資訊適時板書。(板書附後)這樣設計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文字的感悟表達能力。

環節四:拓展創新,開放課堂,課外延伸

趁熱打鐵,設計開放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方式,提高了興趣,鍛鍊了能力。(選一個完成)

1、現在我們到葡萄溝遊玩一一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受。能不能把你的感受想法,寫下來,畫下來,唱下來,讓所有的老師、同學看看我們班的風采,爲我們班爭光?你準備怎麼辦呢?寫作不錯的,可以寫一段話誇誇葡萄溝,做做廣告,也可以寫封信給維吾爾族老鄉;畫畫不錯的,可以畫下你看到的;唱歌不錯的,可以自己寫寫歌詞,來唱一唱,陳老師幫你錄下來;只要你想得到的都行。

2、給維吾爾族老鄉寫寫信,寫遊記,想噹噹小導遊的,可以寫寫,你準備怎樣介紹葡萄溝。

七、附板書設計

葡萄溝

盛產水果:品種多

好地方

景色美麗:

時間

夏季:茂密的枝葉像涼棚

秋季: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老鄉熱情好客:吃個夠

葡萄乾有名:顏色鮮、顆粒大、味道甜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二年級語文的一篇講讀課文,也是一則寓言故事。主要講的是狼爲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反駁狼的故事,狼先說小羊弄髒了它喝的水,又說去年小羊說了它的壞話,最後它自知理屈就露出兇相,向小羊撲去。狼三次找藉口,一次比一次兇,儘管小羊駁得它理屈詞窮,無話可說,但它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說明狼的本性是兇猛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靠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僅一張插圖,但就從這張插圖上可以充分看出狼的本性以及小羊的溫和美善,在教學時要結合課文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本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狼看見小羊在小溪邊喝水,向我們交代了事情發生的地點;第二至六自然段講兇惡的狼故意找碴兒,先後製造了三個藉口要吃小羊,而善良的小羊溫和地跟它講道理,駁倒了它,但狼根本不聽小羊的申辯,最後還是殘暴地往小羊身上撲去。

說教學目標

基於自己對課標的認識,教材的理解,結合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是:透過教學讓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蛋要做壞事總要找藉口,對這樣的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

教學重點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在對話中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讓學生在學習中細細體會,並讓學生透過插圖觀察一下狼和小羊說話的神態。

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蛋,光與他們講道是不行的。

爲了便於學生理解、掌握,我是這樣安排課程的:第一課時,讓學生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並注意讀好生字、詞語;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練習分配朗讀課文;第三課時,分析字形,指導書寫,並完成課後習題2,3。

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夠閱讀一些淺近的文章,已經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並且能夠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

說教法和教學過程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圖片“狼”“小羊”。出示圖,問:同學們這是什麼?當學生說“狼”“小羊”時,師板書課題:狼和小羊,“那麼,在狼和小羊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這一提問,揭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開啟課本,透過聽老師範讀課文後,學生對課文有了大致瞭解。爲了讓學生加深印象,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同時可把一些不懂的詞句劃出,有待於講讀課文時解決。

學生自讀後,爲了知道學生對課文內容瞭解的情況,我設計了一些小問題,以便檢查自讀效果,如:

①什麼叫“找碴兒”?學生答:找碴兒就是故意挑毛病。

②文中寫的是誰找誰的碴兒?共找了幾次?

③狼爲什麼要找小羊的碴兒?透過以上這些提問,大部分學生對課文已有了初步印象。接着分段理解課文內容。出示彩色活動掛圖,讓學生看清故事發生的地點,邊講邊演示小羊先來到小溪邊喝水,再演示狼在小溪的上游出現,透過直觀,使學生看清是小羊先來喝水,狼是後來的,小羊處在小溪的下游,狼處在上游,這樣爲理解“狼故意找碴兒”作好了鋪墊。緊接着講讀第一次對話,我讓學生先讀對話,弄清狼和小羊話中的含義,請同桌的同學討論一下,它們誰的話有道理?爲什麼?學生當然清楚是小羊的話有道理,因爲水不會從下游流到上游,這是狼在故意找碴兒,誣賴小羊。我還讓學生用不同的語氣來體會狼和小羊的不同態度,“狼”想吃小羊,“故意”找碴兒,讀時速度可銷快些,語調高昂,讀出盛氣凌人,橫加指責的語氣,而小羊的話要讀得平緩些,語調低,讀出小心翼翼據理申辯的語氣。

狼見自己的理由被*後,非常生氣,又找了一個新的藉口,於是我讓學生自己讀狼與小羊的第二次對話,邊讀邊唱邊想,邊劃,邊議,看看這次對話的內容是什麼。原來狼又是在毫無根據地任意編造吃掉小羊的理由,文中“總是聽說,去年,背地理”等詞語都說明了這一點,而此時小羊只說了一句話,它先肯定地說:“那是不可能的”,然合進一步用“去年我還沒有生下來”,這個事實說明自己不可能說過狼的壞話。再一次證明狼是在故意找碴兒。

在朗讀這段對話時,狼“氣沖沖”地說,要讀出蠻橫無理的語氣,小羊樣子可憐,急得“喊道”,而且稱呼“親愛的狼先生”。要讓學生讀出認真申辨和害怕的語氣。當狼被反駁的無話可說時,它不想再爭辯了,也不讓小羊申辯,於是窮兇極惡地向小羊身上撲去,在理解最後一段時,主要讓學生理解以下幾個詞語:“爭辯”,“逼近”,“齜”,“嚷”,“反正”,然後再朗讀時,也要將這些詞語讀重音。透過以上的讀和議,讓學讓懂得,狼“想吃小羊,開始先是千方百計找藉口,當藉口被駁倒時,它還是照樣把小羊吃了,小羊跟這種‘壞傢伙’光講道理是不行的”。

這時,我及時聯繫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現在社會上也有一些和“狼”一樣壞的傢伙,先靠講道理是不行的,還要勇敢地抵抗才行。爲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記憶,我讓學生戴上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爲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我留了一個問題給學生:小羊最後會不會被吃掉呢?請大家課後自己設想一下這個故事的結局。

說板書設計

我把板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狼故意想吃掉小羊的理由,另一部分是關於小羊是怎樣申辯的。這樣的板書可讓學生一目瞭然地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些什麼,並且還能根據板書,大致複述出課文內容。

狼和小羊

狼想吃小羊

1.你弄髒了水溫和:“上游……下游”故意找碴兒

2.背地裏說壞話喊道:“我還沒有生下來哪”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紅領巾”真好》一文是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清新優美的兒童詩,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語言生動活潑,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全詩分三節,結構基本相同,每節都採用了自問自答的形式展開敘述。整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爲人們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潑、動人的畫面,唱響了一曲人與自然合諧相處的美與愛的讚歌。

紅領巾、小鳥對於學生來說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學生們樂於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發揮詩歌利於朗讀的優勢,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讀中感悟,體會小鳥的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感受“小衛士”的快樂自豪,從中受到美與愛的啓發薰陶,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熱情。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如下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認識“嘰、喳、蓬、躍”等8個生字,會寫“羽、領”2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交流,發現識字規律。藉助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在朗讀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讀,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有愛鳥護鳥的意識,感受到做“愛鳥護鳥小衛士”的快樂與自豪、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蓬”、“撲棱棱”的正確讀音。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說教法學法

設計理念

1“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新課程準標》)。在識字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視識字方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在閱讀理解上,利用課件的動畫效果,學生的角色表演,教師的語言描述,創設情境,架起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入情入境的學習語文,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情感體驗,引領學生自讀自悟,進行審美和探究。

2“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讀,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並在讀的基礎上,學生經歷感知、思考、探究、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發展思維和語言,加強理解和體驗,從而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

教學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按每段課文的深淺程度,選用如下幾種教法方法:

1談話激趣法

2整體閱讀法,這種方法是從教材的整體出發,採用“從整體入手--分解導讀--再回歸整體”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種講讀方法,既體現了小學語文教材(一課一事)的特點,也符合兒童由“整體--部分--整體”的認識規律。

3情境教學法

教師根據講解的需要,可運用電教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能化靜爲動、化遠爲近、化抽象爲具體,寓教於趣,寓教於樂,提高教學效果。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三、教學設計

(1)、談話揭題,匯入課題

1、小朋友,請你輕輕撫摸一下胸前的紅領巾。我們知道它是少先隊員的標誌,它有一個好聽、響亮的名字—————紅領巾。

2、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26課。(揭示課題《“紅領巾”真好》)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提問(“紅領巾”爲什麼要加引號?是誰誇“紅領巾”真好?爲什麼誇“紅領巾”真好?)

4、讓我們帶者這些問題走進森林去認識紅領巾吧。

(以學生熟悉的“紅領巾”匯入課題,既親切自然,又使學生感到做少先隊員光榮。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和探究能力)

(2)、初讀感知,認識字詞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去讀,促使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對所學內容的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當學生初讀課文後,出示本課要學的生字。透過自由讀,小老師領讀,齊讀。指生讀,開小火車讀等方式,由帶拼音到去掉拼音,讓學生認識生字,熟記生字。,主要是強調“撲棱棱”這個詞語的特殊讀音,這裏主要是強調翹舌音和後鼻音的正確讀法。最後交流識字方法,與小夥伴們說一說你是用什麼好的方法來記住這些字寶寶的。尊重學生,發揮學生主動性。組織學生交流識字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在一起碰撞,相互學習,相互補充。教師鼓勵,引導學生總結好的識字方法,發現規律,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

(3)朗讀詩歌,感悟內容

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充分的去讀,讓學生讀全文,提出問題“你覺得小鳥怎麼樣?你從哪看讀出了小鳥的快樂機靈?”然後指導朗讀第二三小節。抓住關鍵詞讓學生用輕鬆愉快的語氣讀出第一小節,體現小鳥的自由自在。第二節速度較快,體現出小鳥在忙碌地捕捉害蟲。

接着出示課件,將學生帶進一片鳥語花香的大森林中,讓學生聽着鳥叫,看着小鳥活潑可愛的樣子以及小鳥在林間忙碌捉蟲的情景,去練讀前兩小節。教學時播放多媒體課件,渲染烘托氣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透過多媒件教學的輔助。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理解課文,想像着這樣一幅畫面,更有助於讀好課文。充分挖掘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引導學生自能讀書,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堅持以讀爲本的思想,多形式的讀書加強了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在第三小節中,學生讀文後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小鳥爲什麼誇紅領巾真好?老師不明白這裏的紅領巾指的是誰?”讀出了前兩小節小鳥的可愛,學生在讀這一小節時,會對紅領巾愛鳥護鳥的行爲產生敬佩之情,帶着這種感情,讓學生再去自主讀文。從而將課文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最後我認爲應將課文再回歸整體。讓學生透過評讀,美讀,賽讀等方式,透過評選“最快樂的小鳥”、“最活躍的小鳥”激發學生朗讀的慾望。再進行合作朗讀時學生都很願意來當一回“快樂的小鳥”、“最機靈的小鳥”和“愛鳥的紅領巾”。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去讀,促使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在教學中緊緊抓住“情”字,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增強愛鳥護鳥的意識,感受到做“愛鳥護鳥小衛士”的快樂與自豪。

(4)拓展延伸

在最後拓展延伸的環節,課件出示關於保護益鳥的倡議書,並交流討論我能爲愛鳥護鳥做些什麼?激發保護鳥類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從而能更好的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四、關於板書設計

每個教師都懂得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本課的板書,明確地體現了課件和課文的有機統一,教學目的與教學過程的有機統一,始終着眼於“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着眼於學生學得主動,學會創新,學習實踐,既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又有利於學生個性化見解在教學中發展。

總之,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學習,加深理解和體驗,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以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讓學生學有所得,在輕鬆、愉快中體會情感,發展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