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說課稿1.77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說課稿 篇1

透過學習,學生要達到以下目標:

1、 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盛”、“摘”、“牌”等。

2、 透過對故事內容的補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3、 理解課題“特別的作業”,引導學生感悟愛護花木,遵守制度。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題“特別的作業”,引導學生感悟愛護花木,遵守制度。

教學準備:

課文第三小節內容的圖畫

教學過程

本課我準備用兩課時的時間進行,先簡單地談談我第一課時的教學。在第一課時中,學生能讀準字音,讀通順課文,從音、形、意三方面有側重地進行生字教學。如:盛在教學時側重音的教學,在文中出現兩次,“盛在碗裏”讀chéng,是往容器裏裝東西時的動詞,“盛開”讀shèng,是指繁盛。

下面具體談談我第二課時的教學,我的課堂結構爲三大步:從身邊談起,走進故事——從平常到特別,凸顯“特別”——迴歸生活,深化文字。

一、從身邊談起,走進故事

1、談話:美麗的春天到了,孩子們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去找春天吧!如果老師佈置一項作業(板書“作業”),讓你們去大自然找春天,並且要把找到的春天帶回教室裏,想一想:你會帶來什麼作業?

這個問題從學生身邊談起,能激起學生說話的慾望,學生能積極參與進來,對學生的回答我不會從思想層面評價,只會從句子表達通順上進行指導。

2、過渡走進故事:今天我們讀的故事中的於老師也給他的學生布置了到大自然去找春天的作業,孩子們他們的作業是什麼呢?

二、從平常到特別,凸顯“特別”

第二大塊我準備設計兩個學習活動:1、圖文結合,瞭解平常2、質疑對比,凸顯特別

1、圖文結合,瞭解平常

①出示課文第三小節內容的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小朋友帶來的作業。在說的過程中從易到難,先允許學生說簡單的一句,逐漸要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用“有……有……“句式說幾句。

②出示課文第三小節內容。

學生朗讀後引導學生關注裏面的動詞,提醒學生這些動詞的使用與容器相關,在碗裏用“盛”,在鉛筆盒裏用“放”,在瓶子裏用“插”,在塑料袋裏用“裝”,

③引導學生再次說話,關注第三小節結尾的……,引導學生想象還會有怎樣的作業,注意把動詞動準確。在教師的點撥後,我預設學生能說到“紮在辮子上的柳條,裝在瓶子裏的蜜蜂,握在小手裏的鮮花……

(透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學生不僅對文字的內容感悟,而且對用詞的準確性得到的提升。)

2、質疑對比,凸顯“特別”

這一活動我準備用分角色朗讀,走進人物心境的學習活動來感悟小麗心靈的美麗,培養愛護花木、自覺遵守相關制度的意識。

① 4—6小結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後

② 教師做小記者來採訪小麗,學生再讀小麗兩處的話。

③ 畫能代表春天嗎?學生討論交流。預設學生能答到a能代表春天,是把看到的畫升下來了,同時理解課題“特別”一詞,是指作業完成形式的特別。B能代表春天,代表了小麗愛護花木的善良的心,深層理解課題中的“特別”,是指小麗的一顆特別的心c第三層次估計學生難答到,這時教師就繼續質疑,那些小朋友,去採摘花木的時候會不會看到相關提示語呢?他們遵守他的要求了嗎?在這樣的質疑後,學生能知道,這特別還指小麗能遵守規章制度的特別。

④ 分角色朗讀,指導學生讀出學生的疑惑語調,讀出小麗自豪回答的語氣。

⑤ 總結課文

三、迴歸生活,深化文字

學完此文,引導學生現在還是要完成到大自然中完成找春天的作業,你的作業會是什麼?

預設學生受到文字的啓發後不再會去採摘花木的舉動了,他們的作業也許是:我把看到的美麗花朵用照相機拍攝下來,我也把看到的桃花畫下來,我把蜜蜂裝在瓶子裏,過會放了他們……

說課稿 篇2

一、 背景與目標

紅燭、園丁、默默的耕耘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讚美教師的語言數之不盡,然而對於每天陪着自己學習、生活的老師,學生們又有多少了解呢?他們真正的關注過教師嗎?他們能體會到教師工作的酸甜苦辣嗎?於是,《走近老師》開始了。此次活動要兩個月的時間,力求給學生一個遠離網絡、立足生活、揮灑個性的研究空間,適用於小學六年級.結合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實效性、開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點,我將活動目標定爲:

1、讓學生透過調查訪問,體驗教師的生活,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地認識教師的生存現狀和內心世界。

2、提高學生蒐集、處理、運用資訊的能力,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爲將來適應社會、認識人生、發展自我奠定良好的基礎。

3、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辨證唯物觀,激發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懷。

二、準備過程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爲各小組準備標誌。

學生自由組合成活動小組,準備活動的用品(視各自情況而定)

三、活動方式

全班同學分成7個小組,每小組7-9人不等,力爭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透過觀察、調查、採訪,透過與小組內學習夥伴的合作,與其他小組的交流,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主體地瞭解和認識教師的生存現狀和內心世界。

四、活動過程

此次活動分爲四個階段

(一)選擇確定主題、制定活動方案

活動開始,師播放校園生活(師生共同學習、生活)的場景,學生們討論錄像片的內容,師隨即問:你認爲片中的主人公是誰?畫面中出現了哪些老師?

此時,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興趣,師便引導學生進一次口語訓練,以《我所瞭解的XX老師》爲題,談談自己比較熟悉的一位老師。

學生對於老師的瞭解是片面的,他們產生了一種想從各方面瞭解老師的願望,於是活動主題就確定了。

主題確立以後,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經過討論確立研究的內容爲:年齡、畢業時間與學校、最高學歷、計算機等級、普通話等級、愛好、特長、理想、家庭成員及有關狀況、工作安排、節假日安排、衣食住行情況、進修學習情況、榮譽成績、其他資料、典型事例等。

這樣處理,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與主動參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現實生活,尋找自己感興趣、有創意、有設想、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符合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

然後徵求學生的意見,是先分組後選組長,還是先選組長後分小組,根據學生的意見,現場組織了一個“組長競選”孩子們充滿自信的表述自己想當組長的願望和決心,最終選出了7名組長,組成了研究小組,確定小組成員協商選擇最想研究的教師,制定小組的活動方案。

在以小組爲單位確定研究對象時,有兩個小組同時選擇了他們的班主任國老師,而我的設想是每個小組選擇不同的研究對象,於是我便動員他們兩個小組協商,可協商的結果是他們兩個小組仍舊選擇同一位老師,在接受他們意見的同時,我提示他們要有合作、有分工,調查要選擇不同的切入點,爭取有不同的研究成果誕生。

這樣進行分組、確定研究對象,極大程度的徵求了學生的意見,聽取了學生的建議,使學生的研究興趣高漲,小組成員之間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他們配合更加默契,合作意識更強,能主動的互相幫助,具有團隊精神。

然後,讓學生一小組爲單位彙報自己的活動方案,交流時不但要向別人介紹自己小組的活動方案,還要熱心的爲其他小組提出合理化建議,透過引導學生交流,每個小組都有了內容具體、分工明確,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使下一步的研究活動有章可循,也學到了做事要有計劃,行動要有章法的教育。

(二)依據活動方案,展開觀察、研究活動

由於不同的小組有不同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式及研究成果彙報方式,所以在活動中,我堅持一小組爲單位,鼓勵學生按研究方案活動,我隨時關注學生的活動情況,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

有一個小組調查的是教音樂的張老師,孩子們活動中發現張老師不但愛好廣泛而且特長突出,並拍攝到了大量的畫面,當孩子們高興的向我彙報時,我故意泄露了一個小祕密——張老師除了會演奏電子琴、吉它、架子鼓外,還會其它的樂器。於是,孩子們又興致勃勃去“打擾”張老師,終於拍攝到了一組珍貴的畫面,在後面的展示中大放異彩。

可以說,整個活動的過程,我既沒有放任學生自由活動,也沒有一包到底,掌握好了“扶與放”的度,使學生真正的親歷了問題探究的實踐過程,學會了從實際出發,透過認真,腳踏實地地探究,實事求是的求得結論。

(三)蒐集整理資料,應用深化活動。

幾個小組透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這時,我就引導學生對活動的收穫進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並準備在彙報上展示。在這一環節,我沒有侷限學生的思維,也沒有把我認爲合適的“成果展示形式”灌輸給學生,而是充分的尊重了學生的意願,給了學生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這充分的自由度使學生“如魚得水”。

資訊時代的特徵是資訊來源廣、資訊種類多、資訊量大、資訊傳遞快,在活動中,我不但注重了讓學生有選擇地利用多渠道獲取資訊,更讓學生學會整理與歸納資訊,學會判斷識別資訊的價值,並恰當的利用資訊,真正地提高學生收集、分析、利用資訊的能力。

(四)成果彙報交流,拓展延伸主題。

這是綜合實踐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爲了更好的總結和檢閱前期的工作,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才能、分享他人成功喜悅的機會,我將成果彙報交流設計爲兩個階段:

1、階段性成果彙報。

在活動進行中,我給學生創造了一個階段性成果彙報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對其他小組的活動過程、研究的方法、途徑、研究的核心問題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之間互動交流,交流中,孩子們紛紛給其它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並發現了自己小組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有一個小組的幾名同學,在活動中爲了更深的體會教師工作的艱辛,去一年級做了一天的小先生,並在階段成果報時播放了他們做小先生的錄像片段,激發了其他小組的孩子們的好奇心。他們向這幾位小先生提出了很多問題,並表示在下面的活動中也要進行類似的體驗,我便提醒他們做小先生要考慮自己小組研究對象所任教的學科。透過這種思維的碰撞,使學生迸發了智慧的火花。生成了新的研究內容,是研究活動更加深入。

2、研究成果彙報交流

研究成果彙報交流以小組彙報的形式展開,力求讓學生動口動腦,並引導學生談談活動的感觸、收穫、遇到的困難,使學生在總結中體會成果的喜悅,認識到不足,不斷完善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組織和開展,使綜合實踐活動產生更大收益。

彙報中,我引導學生在所取他人彙報基礎上,評出“優秀組織獎”、“積極參與獎”若干,並完成《活動自我評價表》。並組織進行了此次活動的《活動總結評價表》,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及小組在活動中取得的進步,發現活動中全體同學透過努力取得的成就,激發了學生繼續參與探究的熱情。這樣做,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養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確態度,並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

彙報的最後,我引導學生交流:“關於這些可親可敬的老師,你還想了解什麼?你認爲怎樣才能進一步走進老師的內心世界?”這樣的交流,深化了本次活動的主題,又生成了新的主題,鼓勵學生去發掘新的探究題材。

五、活動效果

此次活動,我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主的、開放的、自用的學習空間,寬鬆的,沒有過多常規的課堂。活動中,我始終處於一個“隱性”的位置,從始至終幫助、引導學生研究、思考和設計,隨時起着支架的作用。幫助學生在自我的探究中構建新的認知,發現問題,選擇合作伙伴,選擇研究對象,彙報與評價,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調動了學生極大的熱情,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力也大大增強,符合我的設計初衷,那就是要給孩子們一種自由——離開課堂、離開書本,去做孩子們心中感興趣的事。

透過活動,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的立體地瞭解和認識了教師的生存現狀,走進了老師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了教師的酸甜苦辣,更好地認識了人生的價值,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六、活動反思

作爲一名小學綜合實踐教師,四年間我完成了由兼職教師向專職教師的過度,從開始的兩手空空到今天擁有了的點滴經驗,一路走來是艱辛的、幸福的。印象最深刻的有一位班主任看了成果展示會後,說:“不看不知道,原來我的學生可以這麼積極主動的發言,看來你很難從他們中發現誰是優生,誰是差生了”。簡短的一話,卻道出了我的心聲。綜合實踐活動課,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另一面,也讓我走進了孩子的心裏,這是我在以前的教學工作中體會不到的樂趣。本學期,我利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和學生共同進行了《走近老師》綜合實踐活動,使我對綜合實踐活動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現結合活動談自己的幾點粗淺認識:

(一)、良好的選題是成功的開端。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選擇確定課題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端。如果選擇的課題有較強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學生的興趣,則成功的機率就大一些。《走近老師》這一主題,根植於現實生活,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關注教師,就是關注自己,走近老師,便是走近生活,活動摒棄了教師研究學生的老題材,開拓了學生研究學生的新紀元,爲學生進一步認識人生的意義,探究生命的本質搭建了新舞臺。

(二)、強調自主、體現合作是保證。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針對少數優等生,特長生開設的,它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力求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發揮特長,張揚個性,它重視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重在參與是它的主旨。此次活動,研究小組的組成、研究內容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擇、活動方案的制定、研究活動的開展、研究成果的展示,都是強調自主、體現合作的,教師只是適時的點撥與引導。研究目標的實現更是學生在自我探究、自我體驗、自我感悟的過程中水到渠成地自覺達成,而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幫助更是貫穿活動的始終。

(三)、建立新型師生關係,注重過程性指導是關鍵。

綜合實踐活動雖然注重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發展個性,但離不開教師的組織、指導和參與。活動中,爲了讓孩子們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無援,也避免老師過多的參與和指導,我只是以一個協助者,一個顧問的身份出現,這使孩子們心理上的了依託,也得到了活動的主動權,開展活動也更有熱情了。如學生在調查其它同學對某位教師的喜愛程度時,他們採取了問卷的形式,我發現這種方法廢時廢力,就問他們是否還有其它更快捷的辦法,一個孩子提出來:拿一個小黑板到班級調查,說明情況後只需要舉手,數數就可以了,我寫上對他的方法的肯定,陪他們深入到班級採訪,有我的陪伴,他們膽子大了,勇氣足了,即使面對六年級的大哥哥、姐姐仍是那麼自如,結果出色的完成了調查任務。

(四)、改變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是“突破點”。

綜合實踐活動,讓我明白了活動要以學生爲主,不一味的惦記着“給”學生什麼,而關注能爲學生“做”什麼,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在交流時,我把此次活動的最終評價權交給了學生,這也體現了活動中學生全程參與的主動地位。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本次活動以多種形式的實踐,爲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觀察、共處、小先生”等體驗活動,促使學生深入教師生活、體驗教師角色、積澱教師情感,從而認識人生的價值。

(五)、拓展延伸,尋找新問題是“發展點”。

活動的最後,我引導學生談:“關於這些可親可敬的老師,你還想了解些什麼?你認爲怎樣才能走進老師的內心世界?”這樣的交流,深化了本次活動的主題,給學生留下了“思考題”,又爲以後的研究性學習埋下了伏筆,生成了新的主題,鼓勵學生去發掘新的探究題材,也體現了此類學習的連續性。

此次活動的結束意味着下一個活動的開始,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將以“得到學校、家庭、社會的積極支援和認可”爲努力方向,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基礎;不斷嘗試,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導”藝術;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成長、成熟起來。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熱鬧的菜地》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除本文外,在課文的編排上,本單元還有《種水珠》、《三個夥伴》、《岳飛練字》、《達爾文澆花》和古詩《所見》,這六篇課文,內容生動,反映了兒童的生活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易於引起孩子們的共鳴,使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樂趣。

《熱鬧的菜地》一文以兒歌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豆角、茄子、絲瓜、蘿蔔、番茄、蓮藕、辣椒、南瓜等蔬菜的顏色、形狀,以及生長地,讀起來琅琅上口,易於理解,彷彿把我們帶回了美好的童年,是訓練孩子背誦的好材料。

介於此,在本文的教學,便應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感受生活樂趣方面入手。

二、 說學情。

教育教學的受體是學生,教育教學效果的達成情況也應以學生的所得爲

標準。在《課程標準》中,將教學定位於教師、學生和文字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是最重要的內容,故此,在教育教學中,考慮作爲受體學生的應有水平,是教師教學設計的重要出發點之一。本次授課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具體一定的學習能力,但由於年齡較小,又地處山區,以下兩方面的特點值得注意:

1.低年級兒童注意力持久性較弱,在教學設計時應用孩子最歡迎的學習活動形式來轉移注意力,激發興趣。

2.語言表達不完整,語言表達方式單一、口語多是低年級兒童的常見現象,在教學設計時多種語言表達引導,督促說話的準確、完整,方式的多樣性。

三、說目標。

根據本課的文字特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在教學目標的確定時,

我定下了以下幾個目標:

1、 會認本課11個生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生活的樂趣,背誦課文。

3、 訓練孩子們的語言,做到說一句完整通順的話。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在《課程標準》中,結合語文是

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這一學科特點,將語文教學目標分爲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語文教學中,以此爲出發點,設計出旨在體現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已經成爲教學設計的首要問題。但這三個維度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可割裂開來獨立地去理解。在本課中,透過對師生與文字的對話,“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訓練孩子語言,做到說一句完整通順的話”這一知識能力維度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導,讓孩子明確學習方法同樣是有效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產生閱讀的興趣,方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達到“感受生活樂趣”這情感目標。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實施以來,一直倡導着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法學法。在教師教法設計中,根據本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媒體展示法、遊戲激趣法和情境演示法。在學生的學法中,根據課文形式優美,形象生動的特點,將本課的學法定爲自主識字法、遊戲鞏固法和朗讀法。這些教法學法的設計,能在很大程度上啓迪學生的思維,使其在教師的引導下,正確有序地走進文字,讓課堂成爲師生與文字對話的過程。

五、說流程。

爲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教學各個環節均打破教師一統課堂的局面,設計出孩子們的小夥伴“小辣椒”作爲學習嚮導,讓孩子們在小辣椒的帶領下,逐步深入蔬菜王國,在進入蔬菜王國的過程中,自主識字記文,在參觀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學習。下面我仔細說說各個教學環節:

(一) 談話引入,揭示新課。

談話的內容是讓孩子們先說說自己交朋友的情況,然後再由教師轉向今天

的教學內容,是讓他們去認識更多的蔬菜朋友。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是迎合孩子愛交朋友的特點,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二是爲孩子們提供口語訓練的材料,訓練孩子們口語能力。

揭示課題後,告訴孩子們,咱們今天請來了一位小嚮導,他會成爲咱們今天所認識的第一位朋友,但跟他交朋友還不那麼容易,要先請大家猜猜他是誰?然後他才能好好地爲我們服務呢?在孩子們猜出這位小嚮導就是“小辣椒”時,乘機學習新詞“辣椒”,將生字新詞教學在此處分開,適當降低了生字新詞的難度。這一環節利用謎語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選用小辣椒作爲本文的嚮導,一是因爲辣椒一詞是新詞,二是因爲辣椒紅紅的身子,挺可愛,用此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二) 認讀生字,讀通讀順。

隨着小嚮導的介紹,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坐上“童話列車”駛向第一站,

在這一站中,小嚮導爲咱們提出了學習要求“讀兒歌,看誰讀得又正確又通順”。在完成這個任務時,教師提出要求,要讀正確通順就得先會認生字,於是叫孩子們用筆勾畫出本課生字,多讀幾遍,然後認讀生字卡,正音後同桌互玩說字找字遊戲,認準每個字的字音。然後將生字娃娃送回家,讀通順讀正確兒歌。《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爲一年級,又是山區的孩子,語感訓練尚處起步階段,故我將訓練點作了適當下調,讓孩子們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即要求孩子們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複、不讀錯、不讀破”這“五不“的要求。

(三) 認識朋友,品讀兒歌。

在孩子們會讀後,在小辣椒的提醒下,咱們又坐上“童話列車”,駛向第二

站,認識蔬菜娃娃。在這一環節中,設計出兩個問題:一是兒歌中爲我們介紹了哪幾位蔬菜朋友?透過讀兒歌,你都知道了你朋友的哪些特點?第一問題在於把握文章的主要角色,第二問在於抓出主要特點。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融合說話訓練,讓孩子們說完整、說通順。

在認識朋友後,緊接着設計出讓孩子們自讀課文,教師引讀,學生間引讀等形式,讓孩子們讀熟讀出味兒。

(四) 和韻唱讀,背誦兒歌。

在孩子們讀熟兒歌的基礎上,讓小辣椒帶領大家來到了第三站,遊樂園。

在這裏,孩子們將放鬆,在愉悅的配樂聲中唱讀兒歌,背誦兒歌。孩子們經過緊張的學習,此時已經夠累了。在此時如果讓孩子們強背,效果不好,也容易激發學生的厭學情緒,爲此,特融音樂、兒歌於一體,讓孩子們輕鬆背誦。

(五) 拓展延伸,傲遊“蔬菜王國”。

在各項學習均完成的情況下,由小辣椒帶着大家進入蔬菜王國,去結識更

多的的蔬菜朋友。讓咱們的課程由課內走向課外,走向生活。

六、說板書。

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材料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一冊的拼音12課 ɑn en ,學好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和普通話的重要保證,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語言實踐中來,又回到語言實踐中去的過程。是一個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對象建立起的新的聯繫過程,漢語拼音字母標識的語音,其實是在兒童語音中經常出現,因此教學中只要善於藉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難爲易,這樣大大提高漢語拼音的學習效率。下面我把它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材料。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第12課有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三個前鼻韻母ɑn en in 和三個整體認讀音節yin,配有圖畫。第二部分是拼音學習。包括兩項內容,(1)聲母與ɑn en in 的拼讀,鞏固新學的韻母,(2)看圖讀音節詞語。培養學生認識事物,準確拼音的能力。第三部分是看圖藉助漢語拼音認字讀韻文。

1、知識目標:學會前鼻韻母ɑn en in 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學習聲母與前鼻韻母組成的音節能正確拼讀。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拼讀音節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學好漢語拼音,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前鼻韻母的發音,聲母和前鼻韻母組成音節的拼讀。

三、教學難點

an en in的發音

四、教學設計:

本課按照常規應是第一課時認識an en in以及它的寫法,讀法。第二課時教學和聲母的拼讀,拼音詞,拼音句。考慮到兩課時的不均衡和第一課時的單調,我大膽的把它改爲第一課時學習an en的讀寫以及她與聲母的拼讀,拼音詞。第二課時學習in的讀寫,整體人讀音節yin以及in和聲母的拼讀,拼音詞,拼音句。

五、教學思路

(一)創新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漢語拼音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主。所以在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以到小朋友小安家爲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看電視引出an en 兩個讀音天安門的安,摁電視的摁。並編兒歌讓學生在生活語言中熟悉這兩個音。

(二)聯繫語境,教學發音,指導書寫。

在學習兩個前韻母時,我先和學生一起回憶複韻母的發音方法再示範發音,讓學生模仿、交流。從而使學生產生對學習拼音的興趣。在指導它們的四個聲調時,我不是直接寫出,讓學生去讀,而是讓學生幫助我給他們帶帽子,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複習了加調的方法。然後做開火車的遊戲逐個檢查糾正。

(三)練習拼讀

在這個環節,因爲學生已初步掌握了拼讀方法,所以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拼讀。我特意設計了組詞遊戲和參觀小安家。

這一拓展性地練讀,讓學生由我想讀,到我樂意讀。意在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拼讀音節的能力。而且透過組詞遊大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在課堂上開闢學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六、 小結

上述三個環節,循序漸進,層層展開。透過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了“空洞說教”和“概念灌輸”的局面,漢語拼音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 、得失

這節課讓我最興奮的是學生在組詞遊戲中出色表現,我只是想讓學生在生活語言中找到這些音,沒有想到他們竟有那麼多詞彙,那麼多超越他們年齡,超越他們理解能力的詞彙,使我真正體會到學生是不可輕估的。這節可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還是有不足的,因爲一年級學生入學時間短,許多規矩,習慣還有待進一步養成,所以我在教學中不敢輕易使用小組合作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去合作學習,使課堂有些單調。這需要在以後的課堂中去培養,鍛鍊。

說課稿 篇5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楊氏之子》。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

2.教材簡析:第三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本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楊氏之子》對答巧妙;《晏子使楚》應答機智;劇本《半截蠟燭》和相聲《打電話》更以語言見長。這樣編排,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3.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繫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小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爲本課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爲難點來突破。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而利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

要重點抓讀和背誦。讀,要透過範讀,讓學生注意停頓,體味語感,而後領讀、自讀,直至正確、讀流利。釋句,要藉助註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以及閱讀心得。背誦,不僅要正確,還要注意停頓和語氣。

三、說教法

讀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讀,這與本課教學重點不謀而合,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該方法導語激趣――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精讀入情――講究情境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遊戲激趣法、創設情境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讀式教學法”的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除此之外,爲了突破教學難點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課文內容。

五、說教學過程。

(一)古詩匯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讀了不少書,增長了不少知識。現在我想來考考大家,考什麼?考古詩。能接受我的挑戰嗎?你可得把題目給聽清楚了。在你知道的古詩中有哪些詩篇寫到了小孩子,你能背給大家聽嗎?

【小學生愛表現自己,教師利用學生熟知的古詩入手,從而能大大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從而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接觸文字,讀通課文,理解句子意思

1.簡介白話文與文言文的區別。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讓學生初次嘗試讀文言文,找出讀文言文的問題】

3、再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自悟交流法。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要樹立 “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這對於學生來說這是不容易的,在學生朗讀不盡人意時,老師應進行適時的範讀,老師的精彩範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慾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能更好地領悟文言文的特點,爲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

4、讀懂,根據註釋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環節以讀爲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習慣,這將爲以後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5、吟誦,創設情境,熟讀成誦。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創設情境法,創設了人物對話情境,分角色朗讀,主要意圖在於體驗語言的精巧,老師也課加入到角色扮演中,做到師生互動,改變傳統的評讀僵局,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促進了朗讀、誦讀指導的效率,積累了語言。

(三)深究文字,深化主題,感悟語言巧妙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麼?

2.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喜歡楊氏之子說的話?爲什麼?

板書:楊氏子 孔君平

孔雀 楊梅

孔家 楊家

甚聰惠

(讓學生暢所欲言,抓住關鍵句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加深對人物及語言的理解。“楊梅”是一種水果,其中的“楊”與姓楊的“楊”沒有關係。孔君平故意將它們聯繫起來,開玩笑地說:“這是你家的水果。”這樣說話,因爲沒有道理而顯得風趣幽默,也非常親切。楊氏的兒子,用“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來應答,妙趣橫生。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鬆愉快。楊氏之子只有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四)朗讀全文

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讀中養成學習文言文的習慣。

( 五)延伸拓展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總結法和課外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透過講故事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體現了“大語文”觀。

(六)說板書

這樣設計,內容精當簡約,佈局合理,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故事中小孩子的聰慧、機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文章重點。

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大禹治水》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5課,文章主要寫了大禹治水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大禹的無私奉獻,舍小家爲大家的崇高品質。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寫:大禹怎樣治水的。第三段寫: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寫: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傳的英雄。

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讀、會寫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兩個多音字,認識1個偏旁。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爲民造福的英雄。

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第一課時特點,我確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受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

說學情:

古代傳說是學生感興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難在學生心中樹立,這是時代的侷限。爲此,我力求在第一課時就讓“大禹”的偉大形象在學生心中確立,怎麼辦呢?利用多媒體,要學生從一開始就牢記“大禹”的名字,並用書上的插圖作爲幻燈片的背景,讓大禹的形象深入學生的內心。

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本課時,試圖使用如下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競賽法等等。總之,想讓學生在輕鬆、競爭的氛圍中學習新知,陶冶情操。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禹的圖片)這是誰?告訴你們,他是我國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板書“大禹”)透過預習,你知道他做過什麼?(板書“治水”)

2、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相機板書:爲什麼?怎樣?結果)

意圖:用圖像匯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自然結題。學會質疑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力爭做到:學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師要教授的。

二、初讀課文

(一)自讀課文

要求:認真拼讀生字,把課文多讀幾遍,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意圖:學生有疑問後會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這時,讓他們自己讀書,滿足了這種需要,同時,自瀆課文也是在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消滅“攔路虎”

1、出示課件,一齊拼讀書上的字。

2、小老師領讀。

3、齊讀、開火車讀。

意圖:學習生字可以靈活機動,有學生齊讀,有指名讀,有開火車讀還有小老師領讀,形式豐富,學生感興趣,學起來不枯燥,自然效果佳。

三、讀書比拼

1、師生大擂臺(分別讀一句。)

2、下面,老師來做裁判,我們來一場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們班的女生讀書棒,還是男生讀的強。思考:

意圖:採用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試較量中做到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

四、解決問題

1、指名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黑板上的問題你弄明白了嗎?課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並用“——”畫出相關的句子。

3、指名回答問題。

意圖:學生的質疑不是形式,此環節要學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讀了書,又學會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五、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鞏固字音。

2、自學生字筆順表,描紅

3、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4、看着這些字你想提醒別人注意什麼?(相機寫出這幾個字)

意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在描紅寫字時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展示學生的作業,鼓勵其他學生繼續寫好字。

《15大禹治水》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由於同組教師說要聽我的課,昨晚把教案寫完,課件做出來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匆忙。今天上了《15大禹治水》第一課時。

上課了,匯入非常自然,從學生回答直接引入“治水”,接着,完成課題的板書。開始質疑了,孩子們很聰明,能準確地把握“爲什麼”“怎樣”以及“結果”三方面說。(或者是自己學會了引導吧!呵呵)

讓學生帶着疑問讀書真的是個好方法,孩子們的眼睛亮亮的,讀書也比以前更投入了。

教學中採取不同的方式讀課文。有“師生對讀”,有“男女生競賽”還有“用書上的話回答黑板上的問題”等等。

教學生字這個環節是我來說是輕車熟路。課堂上我一直變換花樣,力求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接受生字詞。

在這節課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比賽,共同學習。此種感覺,豈一“妙”字了得。

但本課教學也有不足之處,就是在指導寫字時,總有一些孩子不看黑板。怎樣能讓全班學生都看我板寫,一直是我困惑的問題。

說課稿 篇7

一、設計意圖

生病,每個孩子都經歷過,孩子們對此有切身的感受。生病時的所感所想是孩子們所熟悉的,但同時又是因人而異,各不相同的。生病,又是孩子們所害怕的事。他們害怕吃藥,打針,害怕一個人在家。爲了使他們樹立一種正確對待病痛的健康心理,爲了讓他們看到相互關心的樂趣,第三個環節便由此展開,併爲第四個環節“關心生病的小朋友”埋下了伏筆。大班語言活動《小貓生病了》恰恰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整個活動始終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爲依託,孩子們在這樣的情境下豐富了經驗,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良好品德也得到了培養。

二、目標及重難點定位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爲:

1,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合理地進行想像和講述。

2,引導幼兒學習詞:愁眉苦臉,眉開眼笑。

3,激發幼兒感受到同伴之間相互關心,幫助的情感。

我確立了目標的整和觀,科學觀,系統觀,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兒童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方法,過程的設計上努力體現以兒童發展爲本的現代幼兒教育理念,把”樂意參與講述活動,並能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合理地進行想像和講述,作爲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由於本班幼兒對早期閱讀已經產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因此在這一活動中我把早期閱讀與講述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把引導幼兒學習詞:愁眉苦臉,眉開眼笑,早期閱讀和移情講述,激發幼兒感受到同伴之間相互關心,幫助的情感,作爲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幼兒已認識過信,瞭解信的基本格式。

2,圖片兩大張,大信封一個。

四、活動流程及目標達成策略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四個環節:

1、談話,鼓勵幼兒幫助小貓想辦法。

有一隻小貓生病了,只能整天躲在牀上。它想:要是好朋友小兔子能來看看我,那該有多好啊。可是,小兔子家離得挺遠的,怎樣才能讓它知道自己生病了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提出問題,爲下面的講述作鋪墊。

2、理解信的基本內容這一環節透過請你猜猜小貓在信裏對小兔說了些什麼小貓信中畫的三張畫,分別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小貓的信的內容是用畫來表示的,小貓信中畫的三張畫,分別是什麼意思呢你看懂了哪張畫你看懂了哪張畫,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輕輕地說一說;小貓臉上的表情是怎麼樣的小貓爲什麼哭小貓心裏會想些什麼透過一系列的設問,讓幼兒樂意參與講述,並大膽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達出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在此基礎上讓幼兒讀信,使幼兒的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得到了提煉。

3、圍繞圖片內容進行講述小兔收到信後會怎麼樣做?自然過渡到很多小動物都關心小貓。

好朋友爲小貓做了什麼事,它們爲什麼要這樣做?現在小貓臉上的表情又是怎麼樣了呢?讓他們看到了相互關心的樂趣,併爲第四個環節“關心生病的小朋友”埋下了伏筆。

4、移情講述。

主體昇華,以幼兒爲主體,小貓生病後得到了這麼多朋友的關心愛護,相信他一定能早日康復。如果我們身邊的好朋友生病了,我們又該怎麼做呢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在前面活動的經驗基礎上讓幼兒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設計亮點

1,講述在前,故事在後。

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教師透過讀信的方式讓孩子們用較連貫的語言把三幅圖所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出來。這個環節的巧妙之處在於,既讓幼兒複習鞏固了信的基本格式,同時也讓幼兒將自己生病時的感受以小貓的口吻表達了出來,因爲一封完整的信是由一小段文字組成的,所以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

2,開放式教學情境:本次活動採用了開放式提問,開放式情境。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提問的恰當與否非常關鍵,而傳統的語言活動的提問,比較單一,封閉。開放性提問則是一種全新的提問方式,它是以幼兒爲主體,強調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水平,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和認識世界,從而建立起全新的師幼互動關係的提問方式,它不僅有利於培養幼兒思維的獨創性,變通性,精密性,還有利於鍛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師透過兩個問題“小貓爲什麼哭”及“小貓是怎麼想的”,讓孩子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合理想像。

3,根據大班幼兒的語言教學目標和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以幼兒的需要爲基礎,能把語言講述活動與早期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

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釣魚的啓示》,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簡要闡述我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內)

《釣魚的啓示》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捕撈鱸魚開放僅差兩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啓示----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啓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

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透過自學,學生能正確無誤地認讀20個生字,會寫其中的14個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展順序閱讀。

3、透過朗讀、默讀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初步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本課的的教學重點是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理解父親爲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教學難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得到的啓示,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二、說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鐘內)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爲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四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境設定法、以讀代講法、點撥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習,勤于思考。

那麼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透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學習,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時間控制5分鐘內)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用五個環節來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預設學生提問:爲什麼釣魚會使人從中受到啓示?會得到什麼樣的啓示呢?),隨後揭示課題,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匯入新課後我(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指名分段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個別學生不能準確理解的詞進行指導)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掃清了閱讀的障礙,理清了課文寫作思路,對於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爲接下來的品詞析句做好了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於此,在這個環節中,我(1、提示閱讀:請用心讀1—3自然段,一邊思考:“我”釣到魚時的心情?父親的心情?(要求學生劃出相關的語句。)

2、在“我”釣到魚時,父親和“我”都很得意,卻沒得意多久就面臨着一個難題?(學生再讀課文,討論面臨什麼問題?)

3、面對這個難題,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父親的心情怎樣?從那些地方看出來?(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其矛盾的心理和實踐道德的決心。)

4、組織交流:對於父親的決定,“我”是一種什麼態度呢?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學生梳理“我”的心理變化過程);從中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學生總結“我”不願意放鱸魚的原因。感受父親對“我”的教育和愛。)

(設計意圖: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5、啓發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裏的“魚”指什麼?作者最後對父親懷着怎樣的感情?(學生討論理解“誘惑人的魚”的含義:是指榮譽、權利、名利等事物。體會到父親的管教讓“我”有了抵制誘惑的能力,對父親心存感激。)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在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開展拓展活動:(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這時你會怎麼做?(學生思考問題,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確在具體事件中所體現出的道德的“是”與“非”。)以此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語言實踐。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複習強化。爲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1、摘抄精彩的詞句。2、和周邊的人交流,瞭解他們是怎樣抵制誘惑的。

四、說板書設計(時間控制1分鐘內)

以上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釣魚的啓示

釣魚得意

急切

放魚乞求、委屈、難受

無奈、依依不捨

獲得啓示感激

這個板書,清晰直觀,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這節課的主要內容。

說課稿 篇9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六年級下第三單元第六課《在星空中》。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設計理念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在星空中》是《宇宙》單元中的第六課。在前幾課的學習中,學生透過推測、模擬實驗、實際觀測等方法研究地月系、太陽系的組成;本課將透過建模型的方法來建立星座的空間概念。

本課中由三部分組成,(一)瞭解星座,教師透過模擬星空來幫助學生建立對星座的初步印象;(二)建一個“星座”模型,讓學生真正建立星座這一科學概念;(三)認識星座,透過認識大熊座和小熊座來讓學生學會在夜空中找星、辨認星座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但對比試驗,獨立探究還有一定困難,本課透過教放結合能夠完成。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繫的恆星在視覺上形成的構圖。從不同角度觀察,形狀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標誌,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極星(小熊座)。

過程與方法:

觀察星座模型,對星座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天文方面的興趣,樂於在課外觀星。

教學難點:

星星的遠近與我們視覺上形成的平面構圖之間的關係。

四、教學準備:PPT課件、星座模型。

五、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科學探究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本節課的探究活動設計做到了由簡單到複雜、由扶到放,讓學生經歷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原則,我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編排和重組,使學生探索星空的興趣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並能在課後繼續開展關於宇宙星空的研究;本課的探究活動爲學生提供了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動手動腦“做”科學。對建模材料做了創新,用竹籤和橡皮泥代替線和小球,既方便操作,又節省了時間,把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探究活動上。

六、教學流程:

環節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首先透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引入,透過四季北斗,讓學生明白古人是如何利用北斗七星來辨別四季的。

環節二:建立模型,觀察星座

北斗七星是星座的一部分。我們利用它的模型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星座概念。小學生的學習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爲主,對星空的空間

觀念往往停留在平面上,畢竟這些星座離我們太遠了,而要改變學生的這種觀念就必須透過建立模型來實現。

環節三:實驗探究,認識星座。

建模完成後,留給學生一部分時間展示,一名學生用光源從不同角度照射模型,其他學生分頭來畫,這讓學生懂得只有光從一個側面照射時,纔會看到勺子的形狀。然後教師用PPT演示“星座”的空間變化,讓學生知道我們平時看到的是“北斗七星”就是從地球這一個角度所看上去呈現在天幕上的一個巨大的投影,如果在地球以外的角度來看,就不想勺子。”最後小結星座的概念: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繫的恆星在視覺上形成的構圖。

環節四:拓展延伸,認識其他星座

讓學生認識大熊座、小熊座、天鷹座,天琴座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

環節五:制定計劃,實際觀察

透過全天星空圖,講解每個季節講解都會有不同的星座,星座會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着位置。最後出示春季星座圖,讓學生觀察並課外完成觀星計劃,培養學生課堂以外的科學興趣。

效果預測:本課的教學設計,有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星座觀,認識星座,這樣由點到面的的按排,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材料的創新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相信,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下面我將展示這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