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教師說課稿模板彙總6篇

說課稿1.4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教師說課稿模板彙總6篇

教師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我的說課內容是:《學校體育學》第四篇《學校體育管理》第二章《體育教師》第三節《體育教師的基本條件與職責》中的“體育教師的基本條件”,在課本391-396頁。依據的教材是人民體育出版社於20xx年11月出版的體育學院通用教材《學校體育學》。

(二)教材分析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着傳遞科學文化知識、培養人才的重任,教師素養的高低直接關係着祖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我國從20xx年啓動了新一輪的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課改後的體育課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着我國學校改革的成敗,並影響着社會對體育人的看法,所以對即將走向體育教師工作崗位的學生講授“ 體育教師的基本條件”這節課,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體育教師的基本條件”屬於整本教材的第四篇“學校體育管理”方面內容,是這門課程教學大綱規定的必講內容,也是體育教育專業、運動訓練等專業學生在瞭解、理解、掌握《學校體育學》前三篇知識的基礎上爲將來就業奠定基礎而必須要講解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次課屬於新授課。本次課主要內容有:

體育教師基本條件

高尚的道

德品質

寬厚的理論基

礎與廣博知識

良好的專項技能技術

先進的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全面的專業

工作能力

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強健的體魄

基礎理論知識

專業知識與技能

教育學心理學知識

橫向學科知識

運動能力

訓練能力

組織能力

教育能力

教學能力

科研和創新能力

社會交往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透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總結,學生能夠明確做一名合格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

2、透過本次課的學習,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並透過分組討論的教學形式,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加強。

(四)教學重點: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有哪些?學生如何理解認識這些基本條件?

(五)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在今後學習和教學實踐中切實提高上述有關方面的能力。

確定本次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主要依據是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實用程度及學生的心理特點。

二、說教法

在上節課佈置讓學生預習本次課的內容,所以,本次課雖然是新授課,但學生對教學內容並不陌生。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自身特點,主要採用演示法、討論法、講解法這三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演示法:透過觀看兩個視頻短片,讓學生比較兩個短片中體育教師的行爲,引發學生思考。透過音像視頻演示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體育學習的效果。

討論法:結合自身經歷和視頻短片,讓同學們分組(全班共66人,18個女生,48個男生,根據學生座位情況,將相鄰三排的學生分成6組)討論和思考作爲一名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並請各組派出1名代表闡明所在組的主要觀點。討論法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認識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講解法:在學生提出觀點的基礎上,教師結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踐中優秀體育教師案例,詳細講解做一名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使學生清晰明確體育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並使學生更加清晰瞭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在以後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

三、說學法

本次課的教學對象是我院07級運動訓練5班的學生,學生年齡在18-20歲之間,處於抽象思維能力的快速發展時期,也是學生形成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班級男生人數佔總人數73%,學生活潑愛動、思維較活躍,但對現實問題缺乏敏感度,對理論知識缺乏興趣,對一些問題的認識缺乏自己的觀點。透過觀看視頻短片,可以使學生直觀看到現實中的案例,提高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透過同學們的分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自身能動性,集體共同努力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並提高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同時也增強了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們討論的情況,適時的進行引導。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次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本次課分爲六個部分

(一)課堂常規部分(2分鐘)

師生問好、考勤。

(二)匯入新課部分(5分鐘)

步驟如下:

1、教師透過談話法,與學生共同回顧上節課的主要內容。

2、教師結合新課改及新課改中出現的教學改革實驗狀況(20xx年啓動的新一輪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提出課程目標——領域目標——水平目標三級目標體系,僅提出了“學生達成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幹什麼”,這對體育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要求呢?20xx年國家教育部在全國十五個示範活動區開展的“體育、藝術2+1項目”改革實驗,到現在進展不暢,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引起學生對“體育教師”的認識,提出與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觀看兩個視頻,觀看的同時,請注意觀察視頻中兩個體育教師的行爲。

(三)觀看視頻及提出問題部分(6分鐘)

透過觀看視頻短片並結合自身經歷提出問題,主要由任課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提出的問題主要是:

1、在自己所接觸的體育教師中,印象最深的有誰?原因是什麼?

2、視頻短片中的體育教師及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體育教師,他們身上都具備了體育教師的哪些條件?

(四)學生分組討論部分(17分鐘)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本次課的主體部分,主要是學生們之間就上述兩個問題展開積極的討論、思考,並大膽闡明自己的觀點。具體的教學步驟如下:

1、根據學生的座位情況,讓學生就近進行分組討論(5分鐘);

2、然後請各個小組各派1名代表發言(12分鐘)。

(五)教師總結部分(14分鐘)

這部分是本次課主要授課內容。主要是教師對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的小組提出表揚和鼓勵,並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分析、歸類,同時結合課本內容和優秀體育教師案例進行清晰、系統的講解。

(六)佈置作業部分(1分鐘)

在課的結束部分,佈置作業,安排學生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

五、教學效果分析

透過視頻演示,增強了學生興趣;並結合學生自身的一些經歷,提出問題,引發同學們積極的思考,並進行分組討論、小組成果展示等教學形式,很多同學勇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提高了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最終透過老師的講解,大部分同學可以深刻理解並掌握一名優秀體育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達到了本次課的目標。

教師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我首先談一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尊重他人》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第一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第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對社會規則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節課主要透過學習尊重的含義、原因以及爲什麼要尊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爲品質。

二、說學情

教學之路從認識學生開始,下面我來談一談學情。我所面對的是八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進入青春期後的在心理、生理上都發生了變化,個體意識也逐步增強,在學生過多的關注自我的同時,往往有意無意的忽視他人的感受,甚至忽視他的尊在,這不利於學生尊重他人品德的養成,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將因材施教,透過多樣化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識,在生活中踐行尊重理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提升關注他人、平等待人、換位思考、欣賞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尊重含義及原因,並懂得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

知道尊重含義及原因,並懂得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難點】

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識,在生活中踐行尊重理念。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主要採用了活動法、情境創設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學方法,我再來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從新課匯入、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環節展開教學。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環節一:匯入新課

良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將採用多媒體展示一張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採訪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照片,並提問學生,圖片當中說了怎樣的一件事呢?爲什麼這位央視主持人董卿會被網友稱讚跪出了最美的中華驕傲呢?透過觀察分析引導學生明白尊重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明白是被人民所追崇的,並在此順勢匯入本節課《尊重他人》。

之所以這樣去設計,目的在於一方面與當下生活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透過討論問題,自然匯入本節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新課講授環節,我將從教材的邏輯結構出發,着重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重點闡述“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麼教”等問題。本框題主要透過尊重的原因、含義、做法、深層意義4個方面展開。

1、尊重是交往的起點

爲了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尊重的含義及原因,在此我會透過觀察思考問題來進行講述。

首先,觀察多媒體中學生觀點

學生一:我希望被他人尊重,因爲受到尊重,心裏感覺很好。

學生二:只有他人尊重我,我纔會尊重他人。

學生三:要想獲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

學生四:別人是否尊重我,我不在乎,我只關注自己的內心想法。

並思考以下問題:

①你贊同哪位學生的觀點?舉例說明你支援的觀點。

②有人說:“尊重比幫助更重要。”你認同這個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

透過解答以上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知道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滿足感、成就感等。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人格、權利等。

然後,我會讓學生思考書本34頁的探究與分享,並思考這樣的問題“你是如何看待以上觀點的?”在學生簡單表述完自己的想法之後,我會進一步引導學生清楚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前提,同時也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徵。尊重能夠減少摩擦,消除隔閡,增進信任,形成互敬互愛的融洽關係,從而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2、尊重從我做起

爲了使學生掌握尊重他人要如何做,因此我會再一次安排學生觀看以下幾個小鏡頭,並以政治小組爲單位討論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景,你會怎麼做?請說明理由。什麼樣的人又是值得我們尊重的?

情景一:曉東和小林約好放學一起去參觀美術館。放學鈴聲一響,他起身準備出發。這是同學小萌拿着數學試卷過來向他請教一個問題。

情景二:相關正在家看自己特別喜歡的足球比賽,不巧幾個同學來他家一起商量裝卸演講稿的事。

情景三:小明的舅舅興致昂揚的談昨晚看過的電影,小明卻並不感興趣。

在學生討論結束之後,基於學生的回答,我會總結出要做到尊重他人,就要積極關注、重視他人;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就應該平等對待他人,學會欣賞他人。

3、尊重的深層含義

尊重不單單是尊重他人,還應尊重大自然及大自然中的動植物,以及民族文化等。在此我會透過提問學生“除了尊重他人,我們還應該尊重什麼?”引發學生思考加深對於尊重的理解。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從故事或案例的分析和研討中提高對“尊重”的認識,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在生活中踐行尊重理念。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會展示一則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尊重如何落實在我們的生活實際之中。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鞏固提高,深入瞭解應如何尊重他人。

環節四:小結作業

根據本框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我會結合板書內容,採用歸納式小結。透過小結環節,使學生們對本節課形成更清晰的認識。並在此呼籲學生要繼承優秀傳統美德,並繼承發揚下去。

內容講授完畢,我會給學生布置作業:課下蒐集相關尊重的名人名言,下節課我們來分享。透過佈置這樣的作業,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並提高學生們的表達能力,增強同學們的分享意識。

七、說板書設計

教師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創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和故事情境發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說教法和學法: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 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爲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採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 品此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透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 以朗讀爲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對於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採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啓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學生在課堂中,透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說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利用課前有限的時間,讓學生背誦已學的古詩,採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並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爲一體。接着,教師背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看看與老師比誰能讀的更有味。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針對古詩提問,教師簡要進行歸納,明確學習目標。

二、 初讀課文,瞭解梗概

1、學生初次接觸課文,興趣濃厚。在此基礎上,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做到把課文中的字詞的音讀準,讀通讀順課文。在檢查自讀情況時,採用指名分小節朗讀,學生評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2、在初讀的基礎上,指名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採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

三、 精講古詩,理解課文

1、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後,指導學生觀察課文與以往課文的不同點。提示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語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古詩。請學生再讀課文,並動手找一找,劃一劃。

2、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說說透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詩句的意思。透過學生找句子,讀一讀,說一說,重在引導學生自己在讀中悟,悟後能讀好。

3、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後,此時我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的認識。

四、 品詞析句,體悟情感

1、光了解了詩意還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一讀2~4小節,看看課文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學生透過課文,找出“依依不捨”這個詞語。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看看課文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詩人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3、結合學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以及李白與孟浩然的對話。透過讓學生指名讀、練讀、小組讀、齊讀、悟讀等形式充分體會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4、學生對詩人的情感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後,我安排了一個“原幕重現”的過程,讓學生分別扮演李白與孟浩然。透過言語與動作、神情來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情的理解,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五、 內化積累、鞏固深化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爲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詩人的情感,並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受學生情感的影響,我設計了一個古詩今唱的環節,旨在讓課堂更輕鬆,更愉悅,讓學生跟隨教師一起清唱,以達情感的共鳴,使語文課堂更具藝術性。

教師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 角的初步認識 第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學生透過折角、畫角、做角等實際操作活動認識角的基本特徵。如果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爲以後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會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個角,能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中發展數學思考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透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它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吸管、幾個大小不同的角等

學具:三角板、吸管、幾個大小不同的角等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爲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我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1、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我注重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景緊密的聯繫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2、引導探究法。低年級的學生的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大部分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針對這種情況我採用引導探究法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爲重要,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讓他們在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徵。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知道它爲什麼叫“三角形”嗎?誰願意上來指一指(學生指角時多數是點一下)。

師:原來同學們心目中的角是這樣。(在黑板點一下)這是角嗎?看來指角還有很大的學問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運用合作的語言,創設寬鬆、民主、活撥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開啟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課標》指出“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因此,本環節的教學我分四個活動來進行探究:

1、聯繫實際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課本封面上的角爲例,質疑:怎樣才能正確的指出角呢?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指角方法,並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透過指角活動,明確角在學生腦子中的印象。

(2)觀察課本主題圖,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小組的同學看一看。這個練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又讓學生感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

2、動手操作認識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徵

這是教學的重點。心理學家表明:孩子的智慧來自於指尖。所以,此活動我的設計是以學生的動手操作爲主,分四步完成:

(1)折一折:先讓學生用一張不規則的紙折一個自己喜歡的角。

(2)比一比:並引導學生對摺出的角進行觀察、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摸一摸:接着讓學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們透過親身體會充分感知角有一個尖尖的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4)說一說:緊接着我有組織學生交流摸角的感覺,逐步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根據學生的彙報,我進行板書,然後讓學生看着板書說說角的各部分名稱。

這樣,把操作、觀察、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學生對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徵就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3、實踐操作畫角

《課標》指出“本學段學生應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依據這一理念,我將畫角的活動分成三步進行:

(1)看一看:首先讓學生觀看課件演示畫角的過程,使學生對畫角的各步驟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

(2)畫一畫:在老師的示範下,師生共同畫角。透過老師的板書,有助於規範學生畫角的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畫出不同方向的角,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3)說一說:引導學生歸納角的特徵和畫角的方法,並編成兒歌: 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編兒歌是爲了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好學、樂學的高昂情緒中學習。

4、做角——體會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

這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我先借助學具建立出一個直觀的角;然後透過遊戲活動感受角的變化。具體分兩步:

(1)遊戲:誰的手兒巧?

用吸管折成可以活動的角,透過角的變大變小,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這一活動,讓學生從認識靜態的角過渡到認識動態的角。使學生在玩中形象的領會到“角的大小與它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本質特徵。

(2)遊戲:誰的眼力好?

出示準備好的兩個大小相同,邊長不同的角,讓學生猜一猜,這兩個角誰大誰小?透過比較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這樣,將難點分散到兩個遊戲中,使他們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三、巧設練習,鞏固提高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想結合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兩個層次的練習:

一、基礎練習:

1、慧眼識角;

2、看誰數得快;

3、比比看

二、拓展練習:

出示一張正方形的紙,問學生:“用剪刀剪去一個角後,這張紙還剩幾個角?”接着組織四人小組交流。討論。並拿出學具剪一剪。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總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有助於學生理清知識的結構,形成完整的認識。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說在,因此我的板書體現了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瞭然,更好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教師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九年級義務教育美術第15冊第二課《老師,你好》是一節屬於設計、應用領域的課,主要是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親手設計一張以教師節爲主題的各種各樣的賀卡,以表達對教師的尊重和熱愛。

賀卡,作爲一種在喜慶節日傳遞資訊,聯絡感情,表達祝賀的一種信物,具趣味怪、人情味、藝術性、工藝性爲一體,結構有平面的,立體的,造型簡潔、新穎、主題明確,藝術形象優美。因此,透過賀卡的製作,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形象創造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綜合設計能力,完善人格。並且透過幾句溫馨的問候語,美好的賀詞,體現美術課程中的人文性、整合性、綜合性的教學理念。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擬定本課將要達到的三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學習賀卡的設計與製作;

2、加深理解與生活的密切關係,並透過運用已學過的平面設計知識進行賀卡設計與製作,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綜合設計能力,其中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便是本課的重點,介於學生的認知能力及山區資訊落後,知識面偏窄,設計出主題明確,造型簡潔,藝術形象優美,充滿朝氣與活力的賀卡就成了本課的難點。

二、課前教具、學具準備

爲了很好完成教學目標,教師與學生作了相應的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優秀賀卡作品(包括電子賀卡)。

學生準備:(1)分小組進行:4人/組

(2)每個學生根據小組的需要選帶材料(每個學生不同):如紅豆、綠豆、黃豆、米粒、玉米、樹枝、葉子、小木頭、乾花(課前自制)、棉線、麻繩、碎布頭、硬紙板、卡紙、刀片等。

三、教學流程:

糧草已經準備妥當,接下來就可以進入戰鬥,下面我就講講本課的教學流程及環節中的設計意圖。遵循美術課程中“以人爲本”、整合性、綜合性的教學理念。本課設計了創設情境、表達感受——自主學習、感知思考——開拓思路、激發創意——設計製作,表現感受——學習評價,深入體會的教學步驟。

現將各環節實施過程,方法及涉及到的理論依據介紹如下:

(一)創設情境,表達感受:

1、以多媒體課件出現泰順縣先進教師的圖片,以及將要慶祝二十一教師節等文字內容,師提問:明天就是教師節,我們該用什麼方式來慶祝美好的節日呢?

生回答:打電話、寫信、寄賀卡、發電子郵件……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創設問題情境,設定教學懸念,創造輕鬆和諧,愉悅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爲學習奠定基礎。)

(2)師小結:

現在的社會是資訊社會,很多同學會採用打電話的方式進行問候,既經濟實惠又方便直接,這是一種不錯的`提議。但假如你如果親手製作一張賀卡送給老師,肯定會給老師帶來意外的驚喜。老師還會爲你的聰明才藝所折服哦!你瞧,我們班上的幾位同學就這麼做了!

(設計意圖:肯定學生的答案並進行講評,把學生廣泛、分散的思維集中起來並引導到教學內容上來,幫助學生明確賀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在多媒體屏幕上出現這幾位同學製作的精美賀卡(包括電子賀卡),以及一些對教師詩朗誦的背景音樂。

(設計意圖:透過圖片、聲音讓學生讓耳、眼等全方位感覺,激發學生興趣,並且說是同齡人的作品,拉近本課與學生的距離,從而增強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水到渠成,進入濃濃的人文環境。)

(二)、自主學習、感知、思考

(1)師:你認爲賀卡有什麼作用?有什麼文化情感內涵?這幾位同學的作品中你最喜歡的哪一個?它有什麼特色?生自由討論加深對賀卡的感知認識。

(2)那麼,大家想不想爲自己的老師製作一張賀卡,並深深的祝福:老師,您好!(引出課題)接着出示一段錄像,出現同學採訪賀卡精品店的畫面,主要介紹賀卡的種類,結構形式。

(3)小結:雖然市場上有許多賀卡,但是自己設計的最有意義,不僅可以表達自己的感情,還可以在畫面上展示自己的風采。

(設計意圖,由興趣轉化爲自主的討論,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賀卡,並且由點到面,由易到難,但又覺得興趣盎然,始終保持學生的新鮮感,而不是枯燥的講解,並且及時的提出目標,激發學生的創作念頭,從而爲下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好準備。)

(三)、開拓思路,激發創意

(1)討論:①主題是什麼?(提示:製作一張教師節賀卡)

②運用什麼圖案爲主?(提示:蠟燭)

爲什麼人們常選擇蠟燭作爲設計符號或像徵特來比喻老師呢?(提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事物來比喻老師呢?

③賀卡的摺疊方式除了課本第7頁所介紹的以外,還有沒有別的?

④你認爲賀卡的版面應該怎樣編排?

⑤你喜歡怎樣的文字?如果你去設計,你準備用什麼樣的字型?什麼樣的賀詞?

⑥你喜歡第7頁上介紹的卡片鏤空方法嗎?你想用在哪裏?除了這種方法還可以用什麼方法?

⑦如何搭配色彩,使之既有節日氣氛又能充分展現自我?

⑧啓發談話,現在每個小組都有一些材料(有紅豆、綠豆、黃豆、米粒、玉米、樹枝、葉子、小木頭、乾花(課前自制)、棉線、麻繩、碎布頭、硬紙板、卡紙等,我們怎麼運用這些材料,做一張別緻的賀卡呢?

學生在整個討論過程中,踊躍發言,思維敏捷,氣氛活躍,學生充分感受來自生活的美、帶着愉悅、驚奇的心情,以自主思索、探究的方式去理解他人的創作思路,以後面的個人練習拓寬思路,作好鋪墊。

(設計意圖:透過本環節讓學生自主感受,思考、研究、檢驗,充分活躍學生髮散思維,主動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而不是去灌輸,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審美能力,真正做到能力的培養。)

四、佈置作業。

教師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悄悄變化的我》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青春時光》中第一課《青春的邀約》第一框題的內容。本單元作爲七年級下冊的起始單元,既承接七年級上冊的教材立意,又統領下冊各個單元。以擁抱青春爲主題,以學生成長爲主線,設定了“青春的邀約”、“青春的心絃”、“青春的證明”三課內容,承接七年級上冊生命教育的理念與思想,奠定七年級下冊青春生命教育的底色。本課作爲第一單元的開篇之課,在本課及本教材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的門檻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蒐集着青春期的有關訊息,以自己的眼光審視着青春,以自己的感受體味着青春。對於青春期的學生來說,他們想了解青春的知識卻難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或認爲自己已經長大成熟卻有着無法解決困惑,這就使得他們總是帶着批判和困惑的心態去涉獵相關的知識。而學生對於青春期問題的熱衷與困惑,又爲引導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正確認識人的身體和心理髮展變化的規律,擺脫不必要的煩惱和憂慮,正確處理自己的心理矛盾,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青春期的到來。

【能力目標】

能從容面對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正確對待自己的心理變化,自覺減少心理上的混亂與恐慌,增強自我調節能力,促進生理和心理協調發展。

【知識目標】

瞭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識;瞭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徵。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立本課的重難點爲:

【重點】

體驗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變化。

【難點】

能正視自身存在心理衛生問題,學會解決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本節課我將採取以下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活動教學法。這有利於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在開課之初我會先展示材料:心理測試——寫序號,把符合自己的內容的序號寫下來。

1.身體變化,使人騷動不安。

2.喜歡看武俠小說、電影、電視劇等。

3.變得愛頂撞家長。

4.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

5.對異性產生異常的好奇和興趣。

6.有心裏話不愛跟大人說了,但與好朋友談起來卻沒玩沒了。

7.在和他人爭論時,明知自己錯了,還是要撐下去。

8.喜歡模仿自己崇拜的人。

9.對自己的身體變化已經瞭解。

10.喜歡在家裏或班級、需要表現自己。

我會提問:同學們,我們爲什麼變得愛頂撞家長、身體變化使人騷動不安、對異性產生異常的好奇和興趣呢?其實是青春,帶着一份特殊的邀約,款款而來。在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我們的內心會面對一些新的問題,我們看待自然和社會的觀點也會有所改變。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來探討“悄悄變化的我”這個的話題。

這樣的設計可以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享受參與其中,有利於新課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悅納生理變化

1.身體變化

【活動一】對比分析

我會提出問題:同學們填寫了表格後,想一想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

讓學生討論交流,我會引導學生得出:伴隨着身體外形的變化,我們開始進入青春期。青春期在人的發育過程中,介於兒童期和成年期的過渡時期,它是繼嬰兒期後,人生長髮育的第二個高峯期。這一時期,我們的身體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身體外形的變化、內部器官的完善、性機能的成熟。

透過講解相關連結中關於青春期的介紹,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

2.青春帶來旺盛精力

【活動二】分享青春期

多媒體展示圖片:《盡情揮灑》、《凝神專注》、《渴望新知》、《志願服務》

讓學生思考:從運動、娛樂、學習、社會實踐等方面說明你所體驗到的青春活力,並與同學們討論分享。

學生討論,我會注意引導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變化,體驗青春活力。

最後總結出:青春期生理變化帶給我們旺盛的生命力,使我們的身體充滿能量。我們擁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維,對成長充滿強烈的渴望,感覺生活擁有無限可能。

3.正確對待生理變化

我會在多媒體顯示材料:在青春期部分同學生理變化帶來的一些煩惱:我的個子怎麼沒有別人高;我不想出門了,臉上長了痘痘,難看死了;體重又漲了,我不能再吃飯了,我要減肥;我不敢在公共場所說話了,我的聲音可難聽了……

啓發學生思考:這些同學爲什麼會有這些煩惱?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些煩惱呢?

學生回答,我會注意引導、點評。

最後總結出:從剛纔同學的發言中,我們可以得出,處於青春期的我們,往往更加關注自己的外表。一些正常的生理現象可能給我們帶來煩惱。受遺傳、營養、鍛鍊等因素的影響,我們身體的發育情況各不相同: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慢;有的先長胖,有的先長高。我們要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綻放。不因自己的生理變化而自卑,是我們對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班的生理變化,是我們對同伴的尊重。青春的我們追求美。在追求形體、儀表等外在美得同時,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體現青春的內在美。

二、直面矛盾心理

1.產生矛盾心理的原因及表現

【活動一】自主探究

我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展開討論:

(1)你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嗎?

(2)這些情況具體表現是什麼?

我會讓學生分組討論,說出自己的問題。

我會進行點撥,並講述:伴隨生理髮育,我們的認知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這些變化讓我們感到新奇,也使我們產生矛盾和困惑,具體表現在:反抗與依賴;閉鎖與開放;勇敢與怯懦。反抗與依賴強烈的成人感,對他人的意見有牴觸情緒,但內心並沒有擺脫對他人的依賴;閉鎖與開放內心活動豐富但表露於外的東西少,將自己內心封閉起來;容易感到孤獨和寂寞,希望得到關心和理解;勇敢與怯懦有時勇敢有時怯懦、比較害羞。

2.嘗試自我調節

【活動二】對症下藥

我會透過多媒體展示情景:

情景一:我每天把自己一天的快樂和煩惱,記錄到自己的日記本里。

情景二:今天和小明鬧得不愉快,心裏很煩。下學後,我去操場和別人打球,讓我忘記了煩惱。 情景三:我個子矮,大家都嘲笑我,所以整天悶悶不樂失去進取心,耽誤了學習。有一天,我看潘長江專訪,聽他講自己經歷,他也有被別人嘲笑個子低,但是他卻說“濃縮的都是精華”。從此以後,當別人再嘲笑,我也說“濃縮的都是精華”來反駁他們。我再也不爲個子低而煩惱了。

情景四:同桌把我心愛的鉛筆盒碰掉,摔壞了。我暗示自己不要着急,同桌也不是故意的,避免了與同桌發生矛盾。

讓同學們結合情景內容,思考討論:

(1)在你出現心理矛盾的時候,你怎麼對待心裏矛盾的?

(2)在你出現心理矛盾的時候,你是如何解決矛盾的?

(3)根據情景顯示我是怎麼調節我的煩惱的?

讓學生回答,我會注意引導、點評。

透過學生回答我接着講述:情景一是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情景二是參加體育活動,轉移注意力;情景三是自我解嘲;情景四是自我暗示。

最後總結:面對心理煩惱我們可以這樣做: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鬆自己;透過求助他人,學習化解煩惱的方法;透過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學習自我調節,成爲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

環節三:鞏固提高

討論化解心理矛盾的幾個方法,說一說每一個方法的優缺點,談一談哪一個方法比較適合自己(教師引導學生要綜合採用這幾種方法)。

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化解心理矛盾的方法,進而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青春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我們要正確對待這些變化。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是正常現象,掌握解決心理變化的方法,要根據自己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時期出現的煩惱,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拓展作業:查找相關資料,進一步瞭解青春成長期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讓學生把課堂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七、說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