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說課稿3.25W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說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說課稿 篇1

《望月》是國標本第十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寫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躍然紙上。

本文第二段多寫月光的詩句,適於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其中第二自然段對於月亮的描寫和小外甥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語言清鮮,凸現月光的美、童趣和幻想的美,是對學生進行“讀中悟、悟中讀”的語文基本功訓練的好教材。

現在小學生對大自然(如月亮、月光)的感受缺乏清鮮、自然、質樸的視角,正是基於對教學對象的這點分析,我認爲要引導學生對文中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童趣的想象和幻想激起共鳴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教學中要適度給學生以理解和感悟的階梯,以突破這個難點。

鑑於以上的認識和分析,本課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透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這個世界。

其中目標3主動積累詩句和用幻想、童心來感受和反映這個世界是教學的重點,能展開幻想,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這個世界是教學的難點。

爲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分兩課時組織教學。

第一課時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練習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指導朗讀的同時結合生字新詞理解的檢查和指點,在學生初步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瞭解課文的敘述條理和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本課時主要採用抓住文字的重點和難點,充分體現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方式組織教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獨特、童趣和充滿幻想的視角的句子進行“讀悟品”,感受文字中涉月語句的語言美、形象美和意蘊美,初步領悟用幻想、童心來感受、反映這個世界的奇妙和樂趣,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

一、複習匯入。

在總覽全文的基礎上,溫習課文的主要內容:望月—談月—想月

二、精讀感悟。

(1)抓住第一段中“安詳、清輝、鍍”等詞語引導學生感受月下幽美的畫面,體會大自然的美。

(2)透過誦讀課文第二段關於月亮的詩句,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韻,抓住小外甥與“我”的對話,體會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和天真活潑。

1、扣住涉月詩句的誦讀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在反覆誦讀訓練中,感受月亮的美好,大自然的美好。

2、透過角色朗讀課文,抓住小外甥和“我”說話時的動作、神情(如繪聲繪色、閃閃發光、現成的童話故事等),結合說話的內容,來體會小外甥愛幻想、富於童趣的特點。

(3、有感情分角色朗讀,內化文字語言,感受語言美,形象美和意蘊美。

(3)抓住末節中的省略號,引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去盡情地想象關於月亮的,關於星星的,關於大自然的一切美好的東西。

(4)小結。

透過對文字內容的回顧,引導學生領會大自然的月色在文中所以會如此的美好,是因爲文中的小外甥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來看這個世界的,是用一顆純真的童心來反映這個世界的,從而激勵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學着用一顆童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三、拓展延伸。

(1)在誦讀文字中關於月亮的詩句後,可引導學生主動去搜集描述大自然山、水、風、雨、春夏秋冬的詩句,培養濃厚的主動積累的興趣,並在班內開展一個古詩誦讀交流會。

(2)內化語言,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展開幻想 的

望月 的月亮

一顆童心 的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朝陽市朝陽縣尚志鄉中心小學教師,金國傑。很高興能夠在這裏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討綜合實踐活動這門學科。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遼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9個主題活動《奇妙的指紋》。

一、選題背景

指紋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指腹上凹凸的紋路。指紋在現代生活中應用也很廣泛。四年級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如何讓學生關注生活,具備問題意識是本主題活動的重點。引導學生透過調查、分析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養成注重事實,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良好習慣。

二、設計理念

“以自主探究爲核心,以創新發展爲目標”是綜合實踐學科的教學理念。因此,在《奇妙的指紋》這一主題活動的實施中,我和學生一起透過觀察、比較,發現指紋的種類和獨特性;透過動手實踐學會拓印指紋;透過調查瞭解指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合作探究中創造出有趣的指紋畫。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這個主題活動分爲以下五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 觀察指紋 生成問題(1課時);

第二階段 知識交流,研究問題(2課時);

第三階段 製作指紋分類表(1課時);

第四階段 創作有趣指紋畫(1課時);

第五階段 拓展活動 總結評價(1課時)。

我今天主要介紹第四階段——創作有趣的指紋畫。

三、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

認識指紋的類型,學會用拓印的指紋經過加工、組合、拼擺成有趣的指紋畫。

2.技能目標:

透過調查、分析得出結論,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合作,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動手實踐能力。

四、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動手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繪畫技巧和活動方法,能較好的完成本次活動。

五、活動準備

課件、白紙、水粉色、印泥等。

六、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整個活動主要分爲五個階段:我先把前幾個階段做個簡單介紹,重點介紹第四階段段的教學過程。

(一) 觀察指紋 生成指紋研究問題(1課時);

本階段的活動中,我讓學生認真觀察自己手上的指紋,並說說產生哪些疑問?讓學生帶着求知的慾望,一起來探索指紋,激發學生深入研究指紋的興趣。並設疑:1、爲了使我們研究指紋更方便些,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2、你有什麼辦法把指紋取下來嗎?

3、展示比較拓印成果,引導正確拓印方法。

4、再次拓印指紋。

學生在動手實踐拓印指紋後(圖片),提出了諸多相關問題,經過篩選、分類、歸納總結、最後我們確立了4個子課題:(課件)指紋的形成。指紋的類別、指紋的作用與應

用、指紋和命運的關係。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的子課題,並形成四個研究小組,我根據學生

的特點,適當調配,儘量使每名學生在活動小組中都盡顯其能,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

(二) 知識交流,研究問題(2課時);

在這一階段裏,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小組同學除了在上網、圖書館查閱了大量資料外,還透過走訪、調查、詢問父母、老師等方法進行了探究,分析得出結論,在班內交流。其中第四小組的同學們,在調查指紋和命運的關係的時候,組內同學自制了調查表,走訪了各行各業人士共120人,但在整理的時候遇到了難題。(圖片)這時我及時指導他們將其分類,篩選、歸總,從而得出結論指紋與命運的好壞毫無關係。

(三) 製作指紋分類表(1課時);

本階階段透過讓學生們自己製作指紋分類表,建立自己、家人和親戚朋友的指紋檔案,這樣不僅增進親情、友情的親密度,還可以留作獨一無二的紀念品。在加強情感交流的同時又能讓其更好的與他人溝通。

(四) 創作有趣的指紋畫(1課時);

經過以上幾個階段活動,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的想用自己的指紋畫各種有趣的指紋畫。於是我爲孩子們搭建了表現平臺——創作趣味指紋畫。這也是我本次說課的重點。在本階段的活動中我設計了激趣匯入----分組實踐----設計製作----成果分享----交流評價----活動小結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趣匯入

教師:同學們回憶下指紋的特性是什麼?有幾種類型?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你們知道指紋除了這些用途之外,它還能做什麼嗎?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播放指紋畫)這些美麗的圖畫,用一根手指就可以完成了。大家想不想試一試?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創作《指紋畫》。(板書課題)

【這樣做是爲了將前一階段的活動過渡到本階段,運用多媒體展示指紋畫的形式呈現,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作的慾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之中。】

第二環節:分組探究、實踐

我引導學生:大家在設計製作之前,先來探究一下用指紋作畫應該掌握哪些作畫技巧呢?

學生討論、探究後,彙報:(視頻)(應該先掌握拓印指紋的方法、瞭解拓印出的指紋形狀、瞭解印染顏色的深淺等。)

我引導他們:下面把你們的方法親自實踐一下吧!

學生開始動手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有的學生在自制印泥時水分的多少拿不準;有的印出的指紋不清晰;還有的印出的形狀和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我適時參與其中,和他們一同尋找解決辦法。

實踐過後,我將出現的問題歸類呈現於課堂上:在剛剛的實踐中,你們都運用了哪些方法?發現了什麼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呢?

學生將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一一彙報:(視頻)

(1.拓印的方法有:勾、抹、印、點等方法。

2.印染顏色的深淺、清晰度等與水分的多少有關。

3.可以用五顏六色水彩粉製作拓印的印泥。

4.開始先用鉛筆勾勒出設計圖案的輪廓,有了經驗後,可以根據指印的大小和顏色,直接作畫。)

我隨即大屏幕出示:(指紋作畫技巧)

教師:掌握了這些方法後,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創作了,在創作之前老師有個溫馨小提示:(大屏幕顯示溫馨提示)

1、注意印泥的水分掌握。

2、用後工具擺放要整齊。

3、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4、保持衛生,注意安全。

【我透過讓學生自主探究作畫技巧,並嘗試在實踐中體會技巧,使學生能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合作,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設計製作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先構思,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創作屬於你們的作品。看哪組最有創意!好,開始創作吧!(播放音樂,教師巡視指導)(視頻)

【在此環節學生學會用拓印的指紋經過加工、組合、拼擺成有趣的指紋畫。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充分得到鍛鍊,合作意識也相繼增強。】

(製作時,第一小組對小狗的形狀把握不準,我及時參與,傾聽他們的想法後,和他們一起動手製作,享受創作的樂趣。)

第四環節:成果分享

同學們,作品完成了麼?請同學們按小組的順序把作品貼到黑板上,共同分享一下吧!(視頻)

透過展示作品,讓他們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我展示能力。

第五環節:交流評議

教師:這麼多漂亮的作品中你最喜歡你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來評一下評吧!(學生評議)

透過引導學生交流評議,使學生能正確看待事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傾聽和接受他人意見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六環節:活動小結

教師:孩子們,今天的活動,不僅使我們身心愉悅,還掌握了很多知識和方法。課下帶着同學們送給你的意見和建議,和家人、朋友或同學繼續創作更多更美更新穎的指紋畫吧。

我透過對本次活動的肯定和總結,讓學生在享受活動帶來快樂的同時學會與更多人交往,將本次活動延伸。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簡單明瞭,能更好的突出本階段的活動主題。

奇妙的指紋

指紋畫

作畫技巧: 作品展示:

溫馨提示:

(五) 拓展活動 總結評價(1課時)。

在本階段我透過實驗教學生如何提取指紋,將指紋的應用進一步拓展到生活之中,本主題活動也便迎來了總結評價階段。這是兩個評價表,(圖片)一個自評表,一個互評表。我讓學生透過自評、小組互評、全班評議等方式進行評價,提高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與欣賞能力。

七、活動效果

本次主題活動,學生們知道指紋的類型,瞭解指紋在生活中的應用,知道指紋與命運沒有關係等,並利用指紋創作了各種有趣的圖畫。對指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透過活動,加強了學生對資料蒐集、整理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八、活動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我意識到動手製作這一部分是難點問題,有些孩子對圖形的把握還存在一些困難,我沒有在製作之前做基本圖形的畫法、顏色的搭配等方面的指導,所以在製作時延時,部分作品效果不太理想等問題出現。由於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識還處於成長階段,說課中一定會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能夠得到各位專家的指正。同時對各位領導給予我的這次學習和提高的機會,表示深深的感謝!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說課的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第一課時(P68-69)

[說教材]

11~20各數的認識,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也是認識100以內的數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基礎,同時又爲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作好準備。所以對數的學習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對學生今後數的認識有很大影響。

教材安排了四個例題,兩課時來達成“認識11~20各數”這一目標,第一課時學習數數、讀數和數序與大小;第二課時學習寫數和認識數位順序,教材提供的素材是一幅生活情景圖,一位老師帶着學生過馬路,馬路上還有一些騎自行車的人和樹,讓學生在已學過的10以內數的基礎上,數出圖中人和物的數量,教材在“課堂活動”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和數數活動,讓學生藉助直觀進一步瞭解11~20各數的組成。

[說學生]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將認數範圍從10以內擴大到20以內,10以內的數的概念和認數的方法都將成爲本單元的認知基礎,且在生活中孩子對11~20各數時有接觸,基本上都認識11~20各數,對於數數、數的讀寫、數的順序和大小這些內容,他們並不陌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對一個具體的數,用數的組成加以說明,會感到困難,是需要解決問題。這是學生學習這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學生的認識水平存在着差異性,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高,這也是教學中要考慮的重點。

[說教學目標]

[課標]指出學生透過教學學習,要獲得進一步發展必須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數學思想和必要的應用技能。針對教材特點和一年級學生情況,我設立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

1、透過捆小棒、擺小棒等實踐活動,經歷從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認讀11~20各數,掌握數的組成。

2、透過“尺子圖”使學生能夠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能力目標:透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和推理能力,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

情感目標:運用生活化事例,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11~20各數;數數、讀數和理解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說教法和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以情境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繫現實生活,設計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熱情地投入到課堂學習。

二、操作實踐法,以實踐促思維。

藉助直觀形象,讓學生動手操作,以“動”促“思”,形成“1個十和幾個一合成十幾”的概念。在活動中,不僅調動學生多種感觀參與學習,而且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能,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合作探究法,以合作促理解。

合作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在小組中交流擺法,互相啓發,使認識得到深化,知識得到鞏固,也能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助力。

四、以練習促發展。

透過有目的的練習,使學生對知識進一步感知、理解、掌握、運用。

[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橡皮筋。課前佈置找一找生活中哪裏有11~20各數。

[說教學程序]

一、(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出學習內容。

首先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教師引出學生說的三句話:①我們教室門前種了6棵樹。②我已經得了9顆五角星了。③我們這一組有8個人。然後提問:你也能像他們一樣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嗎?然後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並能用一個數字來說一句話。這個過程從“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很自然地過渡到“用主題圖中的數說一句話”。這樣,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學生已有的對數的認識,引起學生認數的興趣。同時也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認數水平,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

二、(第二環節)實踐操作,認識11~20各數。

(一)認識計數單位“十”

這個過程我是透過捆→拆→捆→說等幾個環節來完成的,認識計數單位“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的設計,有利於學生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的含義,正確建立計數單位“十”的表象。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十”,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知,加深對“10個一是一個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二)認識11~20各數

這個過程我是先示範,拿出12根小棒,問學生知道是幾根小棒?接着我把10根捆一捆和兩根,問:現在你“一眼”能看出是幾根嗎?爲什麼?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十幾的數可以先擺一捆,然後再擺幾根。學生可以模仿在小組裏擺其他十幾的數。其中11的教學作爲教學重點,花大手筆展開探究對其餘各數的認識就穿插在幾次操作和交流中展開。透過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既有利於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十幾的組成,又有利於學生感受十幾的大小和順序。讓學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樣擺出20根小棒得出2捆小棒是2個十,2個十是20”,有利於學生進一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加深對“10個一是一個十”的理解,爲以後認識更大的數打下紮實的基礎。最後透過“握手、拍手”的遊戲和“草莓圖”先讓學生猜,再把10個圈起來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個,進一步鞏固了以“十”爲單位的應用。

(三)弄清11~20各數順序和大小。

1、出示尺子圖讓學生觀察思考:從尺子上的數你發現了什麼;

2、然後讓學生從幾數和幾;

3、透過“對口令”方式弄清各數的順序和大小;

4、“估數”遊戲在老師的逐步的引導下最終猜出數;

5、做P82第2題從1連到20,連成“兔子圖”;

這個過程主要是透過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誰大誰小這樣一個概念,掌握了數的大小排列順序。

三、(第三環節)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小動物交朋友”:每個小動物都帶來了問題要你們來幫忙。

基於學生年齡小的特點,以及在後半節課學生注意力下降等因素,鞏固練習我是以小朋友感興趣的小動物來呈現的。透過有趣的小動物再一次激起學生的興奮,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再一次鞏固了十幾的數的組成,鞏固計數單位“十”,同時還鞏固了11~20各數的排列順序。

四、(第四環節)找生活中的數。

老師先出示有數的生活中的圖片,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身邊的數。這樣讓學生找身邊的數,使學生學會用數去觀察事物,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從而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意識,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五、(第五環節)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縱觀全課,本課設計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教師從學生用數說一句話入手,透過擺小棒、捆小棒,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動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樣化,使他們個性得以張揚,思維得以訓練,還經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說身邊十幾的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得到充分發展。

這節課教師突出體現了:

用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認識了11~20各數,培養了數感。

用活動的形式,讓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形象、清晰可見、易於接受。

用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數學很有趣味、很有勁頭、也很輕鬆。

用活動的形式,使合作有了可能、交流顯得真實、情感得以融洽。

用活動的形式,使學生更主動學習,教師更注重點撥、課堂更加生動活潑。

[說板書]

板書簡單明瞭,重點突出“10個1是十”,“二個十是20”突出本課重難點。

說課稿 篇4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能根據線索大膽推測、講述想法,感受繪本的趣味。

2、透過遊戲,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後的快樂心情,懂得團結力量大,分享樂趣多。

活動準備:

繪本PPT、糖果大禮包、麻將牌若干、幼兒人數15名

活動過程:

一、以問題匯入,激發幼兒猜想和閱讀的興趣。

1、小朋友,你肯定嘗過各種各樣的味道,甜甜的蛋糕、鹹鹹的鴨蛋、辣辣的辣椒等等。那你們有沒有嘗過月亮的味道呢?你想嘗一下月亮的味道嗎?你覺得月亮是什麼味道的呢?

2、今天,有一羣可愛的、充滿了好奇的小動物,它們也想嚐嚐月亮的味道。出示繪本封面,月亮在高高的天上,這羣小動物能吃到嗎?

出示繪本封底,月亮的形狀發生了什麼變化?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3、小動物們是怎麼嚐到月亮的味道的呢?這個祕密就藏在老師今天帶來的這本繪本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結合課件,分段講述故事畫面,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與表述。

(一)第一頁

1、黑暗中是什麼在偷看着月亮?有幾雙眼睛?能說說有幾隻小動物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發現黑暗處有九雙眼睛)

2、它們的眼睛是往哪裏看的?爲什麼小動物都向上看?它們會想些什麼?

3、教師小結:它們盯着月亮,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月亮是什麼味道呢?是甜的還是鹹的?真想嘗一小口呀!可是不管怎麼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着月亮。小動物們都很着急,都想夠到月亮。

(二)第二頁

有一天,一隻小烏龜下定了決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

1、誰第一個去摘月亮?它是怎樣去的?表演小烏龜爬山的樣子。

2、是呀,小烏龜的辦法真不錯。可是它能摸到月亮嗎?

(三)第三頁

1、爬到山頂,月亮近了。可是,小烏龜還是夠不着。小烏龜怎麼辦呢?

2、點擊畫面右下角(大象的鼻子)幼兒根據動物局部特徵猜出小烏龜請來誰。

3、引導幼兒學說句型“大象,你到我的背上,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

(四)第四頁

月亮想:“這是在和我玩遊戲吧!”

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輕輕地往上一跳。

1、大象有沒有夠到月亮呢,爲什麼?它會怎麼辦呢?

2、教師點擊小圖,幼兒觀察說出請來的小動物,大象還是夠不着,它叫來了長頸鹿。教師引導幼兒說句型“長頸鹿,你到我的背上,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

(五)第五頁

月亮一看到長頸鹿,又輕輕地往上一跳。長頸鹿使勁兒伸長了脖子,可還是夠不着。

1、長頸鹿請來了誰?它會怎麼喊呢?

2、我們一起來學長頸鹿喊斑馬。幼兒齊說“斑馬,你到我的背上,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他們摸到了嗎?月亮覺得好玩,又輕輕往上一跳。斑馬努力伸長身子,可是還是夠不着。斑

馬會請來誰?

(六)第六頁

“獅子,你到我背上來,說不定我們就可以夠到了!”

月亮一看到獅子,又輕輕地往上一跳。

動物們還是夠不着月亮,大家叫來了狐狸。

“狐狸,你到我背上,肯定能成功!”獅子說。

月亮一看到狐狸,又輕輕地跳高了一點。

眼看就要摸到了,可月亮總要飄遠一點,讓他們夠不着。

狐狸叫來了猴子。

“猴子,你到我背上來,這回我們肯定可以夠到了!”

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輕輕往上一跳。

猴子都能聞到月亮的味道啦,可還是夠不着。

猴子叫來了老鼠。

“老鼠,快爬到我的背上來,我們就能爬上月亮了!”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這麼個小不點兒,肯定捉不到我的。”

月亮已經有點累了,這回它沒動。

老鼠先爬到海龜的身上,然後爬到大象的身上,長頸鹿的身上,斑馬的身上,獅子的身上,狐狸的身上,猴子的身上,然後??

1、小動物們還會請來誰?你們猜猜月亮是怎樣做的呢?小動物們會放棄嗎?他們還會繼續努力嗎?(師點擊小圖,幼兒依次講述)

2、這麼多的小動物一個疊一個做成了梯子,它們的表情是怎麼樣的?

3、教師模仿小老鼠的叫聲“吱吱吱”點擊畫面。

4、老鼠是怎樣爬上猴子的背?有沒有吃到月亮呢?

(七)第七頁

1、小老鼠吃到月亮了嗎?爲什麼這麼小的老鼠也能吃到月亮呢?(合作)小老鼠吃到月亮後又是怎麼做的?最後所有的小動物都怎樣了?這天夜裏,大家擠在一起睡着了。讓你感覺怎麼樣?(分享)

2、現在月亮的表情是怎麼樣的?和前面有什麼不同?

3、小結:小動物們一個疊一個做成梯子,它們爲了同一個心願一起努力,一起合作。終於讓老鼠夠到了月亮,看來合作的力量真大。小老鼠沒有忘記它們的好朋友,和它們一起分享了月亮。所以小動物們覺得這是最好吃的東西。

三、蓋高樓遊戲,讓幼兒懂得團結力量大,體驗分享樂趣多。

1、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準備了糖果大禮包,請小朋友們一起完成一個任務,成功完成任務後,這個糖果大禮包就歸你們了,想不想挑戰?

2、交代任務內容和規則:這個任務叫蓋高樓,請小朋友們分成三組,每組五個人。請五個小朋友一起將盒子裏的十張麻將牌疊起來,蓋成一座高樓,要保持高樓不倒下來。成功了就可以得到糖果大禮包。

任務成功,糖果大禮包送給你們,裏面有五顆糖。這個大禮包應該怎麼分呢?

3、第二次嘗試:現在盒子有更多的麻將牌,請小朋友再來蓋一座高樓,蓋的越高越好,但是還是要保證高樓不會倒下來。你們組蓋的高樓超過10層遊戲就成功,可以得到糖果大禮包。

四、故事結尾,思考感悟。

1、第八頁,(統計圖)引導幼兒發現少了一個動物,引出小魚。

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嚐一口的動物一共有幾隻呢?(九隻)參加摘月亮的又有幾隻呢?(八隻)還有一隻去哪裏了呢?

2、第九頁,講述畫面故事。一條小魚看着這一切,怎麼也鬧不明白:“它們爲什麼要那麼費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這不是還有一個嘛,喏,就在水裏,在我旁邊呀。”提問:小魚在想什麼?你們認爲它說得對嗎?爲什麼?

3、小結:小朋友真聰明,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就像小朋友在照鏡子一樣。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爲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班幼兒在透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發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爲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內容。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說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說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老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說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爲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透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透過觀察,幼兒既形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爲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爲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爲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五、說活動程序:

共有5個環節: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的花紋,引導幼兒說出魚兒身上花紋的特點。

(匯入活動,觀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

(1)教師語: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着許多快樂的魚寶寶,他們和魚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洋裏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裏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遊戲,一會兒又湊在一起說着悄悄話,可幸福了。然後請幼兒講講自己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麼形狀的?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以及身上的花紋是什麼樣的?特別是對形狀怪異的魚,啓發幼兒儘可能講詳細一點。

2、欣賞課件:欣賞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幼兒說說他們的畫用了那些線條裝飾的,並進行比較。

再欣賞老師的作品,讓幼兒學習裝飾魚寶寶的基本方法。我同時逐個展示各種點、線、面(即根據幼兒回答展示各種線形和點形裝飾),既增強了趣味性,又有效地發揮了教育的功效。

(欣賞幼兒繪畫作品,請幼兒互相說一說,這些魚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說一說它們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樣的花紋。)

示範講解幾種魚的畫法:(欣賞老師的作品)

(1)請幼兒說說老師畫的畫都用了什麼線條來畫各種各樣的魚。

(2)教師在幼兒最喜歡的魚身上示範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並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線條的疏密關係。

(3)請幼兒來裝飾幾條魚寶寶。

(4)引導幼兒討論,你準備畫一條什麼樣的魚?

3、透過比較,瞭解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爲了幫助幼兒理解線描畫抽象的形式美的構成規律。我選擇了三副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圖一: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圖二: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圖三:疏密變化恰當、有一定規律),幼兒透過觀察比較,在教師的追問:“這兩個魚寶寶美嗎?爲什麼”的過程中交流、探索、發現,從而掌握線描畫的基本規律,爲接下來的創作提供支撐。

4、幼兒創作,教師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出各種奇形怪狀的魚,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2)啓發幼兒用不同的花紋裝飾魚,並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

(3)幫助能力差的幼兒變化各種線條花紋。

5、觀賞評析作品

(1)請幼兒自由互相講述自己所畫的魚

(2)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喜歡哪一條魚,爲什麼?

(3)教師小結:

今天,小朋友幫助魚媽媽找回了魚寶寶,並且魚寶寶身上的花紋都非常漂亮,線條的疏密也很好,魚媽媽謝謝你們了,現在我來當魚媽媽,小朋友來當魚寶寶,我們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遊戲吧。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爲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孩子技法上的幫助,又給予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活動中我始終作爲幼兒的支援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根據對本次活動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與教學程序的設計,估計活動的重難點將會得到突破。但是由於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我在活動中還將根據孩子的基礎和能力水平,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篇三:《飲食與健康》說課稿】

一、說教學內容:

《飲食與健康》是首師大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關愛健康》的第一課時,本課的主要目的是先引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含有哪些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然後指導學生學習幾種鑑定食物營養成分的簡單方法,最後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的教育。本課內容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鑑定食物中的三種營養成分。由於食物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一般不容易直接觀察出來,需要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鑑定。根據學校的儀器和設備情況,教材選擇了鑑定蛋白質、脂肪和澱粉等三種營養成分的方法。

第三部分: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的教育。在這部分內容中,主要介紹了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報它的結構、兒童少年中的營養不良狀況以及營養午餐的事實、合理營養的原則等。

第四部分:讓學生應用合理營養的有關知識,進行科學配餐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基礎目標:

1、指導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

2、學會鑑定蛋白質、脂肪、澱粉等三種營養成分的簡單方法

發展目標:

1、關注自己的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雞蛋白、饅頭、向日葵種子、花生、碘酒、酒精燈等

三、說教學策略、方法及過程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的體現必須在啓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職慾望。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透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起手來,參與到實驗中去,並且能夠積極地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地探索新的連線方法等。下面,我具體說一下這節課的幾個環節

(一)、認識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開始上課後,教室談話:人每天都要吃食物,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然後讓學生進行討論,進行簡單彙報。教室接着問:你都知道食物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哪些營養成分?在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交流,然後彙報,最後教師小結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

這一環節主要透過學生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思考,使學生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有更多的認識。

(二)、鑑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1、學習檢驗食物營養成分的方法

談話:我們怎樣來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呢?

(學生討論檢驗的方法)

2、介紹實驗方法:

實驗一:把蛋白質放在酒精燈上燒,問道難聞氣味,檢驗蛋白質

實驗二:把花生米在紙上摁壓,檢驗脂肪

實驗三:給食物點上稀釋的碘酒,檢驗澱粉

3、組織學生分組進行食物營養成分的檢驗

(教師在此處可以給同學們創設“矛盾”,比如讓同學們猜一猜土豆裏面含有什麼營養成分,讓同學們的想法產生分歧,來激發同學們的積極性)

談話:用實驗的方法,可以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整理房間》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57頁的內容和相應的練一練。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整理房間”是第四單元第一課時,教材創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活動——整理房間。透過“畫一畫”“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分類,學會分類,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並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觀念,進而爲今後學習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分類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分類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2)透過教學活動,學生能按一定的標準,對物品進行整理分類,初步體會對物品的分類的過程就是尋找實物共同屬性的過程。

(3)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安排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會學生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5、教具準備:玩具、文具,服裝鞋帽等卡片和多媒體課件等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始終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活動,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但是由於學生的知識和思維有侷限性,針對這種情況,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裏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分類、學會分類,享受成功的喜悅。

2、遊戲教學法。以生動活潑的遊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分類的樂趣。

三、說學法

在本節課的設計當中,我努力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活動爲主線、思維爲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透過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過程,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透過觀察、分析、思考和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以淘氣的生活爲主線,設計了“參觀笑笑的房間、整理淘氣房間、請客分禮物、看動畫分動物”一系列的活動。下面我具體說一說本節課的5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精彩的課堂開端能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我創設了過生日的情境,人物是小學生熟悉而又喜歡的淘氣、笑笑,一下子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引出“整理房間”問題。

第二個環節是:

二、結合生活,感知分類。

1、活動一:觀察笑笑的房間

我讓學生來先觀察笑笑房間的物品是如何擺放的,在小組內暢所欲言,進行彙報,初步感知分類擺放物品的方法。

2、活動二:幫助淘氣整理房間

接着讓大家幫助淘氣整理房間,邊請學生回答邊在課件上演示,使學生一目瞭然,經過課件演示,使學生明白:把物品按文具、玩具、服裝鞋帽進行分類。(出示整理後的畫面),能使房間顯得更加整齊。

3、我適時地教育大家以後要養成自己動物整理房間的好習慣,做一個勤快的好孩子。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有相同特點的物品可以歸爲一類,初步感受分類、學會分類。經過前後兩個畫面的對比,使學生切身感受分類的重要性。

第三個環節是:

三、動手操作,體驗分類。

學生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動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課件)每一個環節所舉的事例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時常運用的,

活動一:認一認

“淘氣要請同學吃水果,你能幫他分一分嗎”?(出示水果和蔬菜的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哪些是水果類,哪些是蔬菜類,認一認,說一說。(這些水果和蔬菜,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容易產生親近感,提高學生分類的興趣。本環節的目的:透過認一認、分一分,加深對分類的理解。)

活動二:塗一塗

這個環節我安排了淘氣和他的同學邊吃水果邊看《動物世界》的情境,出示各種動物的課件,先讓學生講講動物的特點,並模仿動物行走,然後再來進行分類。透過模仿動作,學生自己就把動物分成了“會飛的和不會飛的“兩類,讓學生給會飛的小動物塗上喜歡的顏色。學生邊說我邊在白板上把分類和塗色完成了。直觀、形象地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分類。

活動三:辨一辨

本環節我設計成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和淘氣的媽媽一起做遊戲,先發給每一位學生3個牌子,玩具,文具,服裝鞋帽。接着讓學生看課件出示的物品,你認爲它是哪一類的,就把哪個牌子舉起來。

本環節的設計,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一年級學生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在學生感到有些疲累的時候進行遊戲,讓讓學生放鬆放鬆,體驗分類。又可在輕鬆愉快中鞏固了分類的知識,讓學生真正做到在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個環節是:

四、課外延伸,應用分類。

你能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把教室裏的人分分類嗎?

第五個環節是:

五、課堂小結

說課稿 篇7

新課程一再強調要把握好課堂上的四十分鐘,不要浪費一分一秒,爲了避免滿堂灌,我在《玩具櫃檯前的孩子》這一課的設計上採用了多種方式的學習,儘量讓學生在輕鬆自主的課堂中學到知識。現我就將我的想法與設計與大家共勉,以求拋磚引玉。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字。

2默讀課文,學習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會認11個字。

2、學習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教具準備:生字、詞卡片、幻燈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由於本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設計一課時的時間儘量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老師只起引領的作用。)

教學流程:

一、直奔主題匯入,既檢查了預習情況,又自然與新知銜接。二、多種方法認讀生字、詞

學習課文字、詞是基礎,因此,我以抽讀;男女生賽讀,師配合讀,遊戲測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學中有樂、樂中有學。

三、自然過渡,圖文結合談話並出示文中的插圖,讓學生找到文中的主人公小兵,從圖中體會他的神態及心理作用,以此學習並理解"目不轉睛、興奮的光芒、多麼喜歡"等詞的意思。

四、重學2--13段,這是本文的重點,在這環節中,我讓學生在小組內以自己的方式讀,讀後並彙報瞭解到什麼資訊?師進行小結再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文中人物的心情及內心活動、並相機板書。

五、默讀最後兩段,體會阿姨和小女孩的善良和關愛他人的美好品質。

六、默讀全文,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什麼並寫一寫

當學生讀完了過後,我播放《種太陽》這首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寫出自己讀了課文後想說的話,讓這首歡快、向上的音樂激起孩子感情的再一次昇華。

七、板書設計

八、本堂課就是貫穿着人間、人心中的愛,因此,我在引領學生喜歡誰並說出原因的同時,進行歸納板書,最後總結出"只要我們心中都有愛,人間處處是溫暖"。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三組的一篇科學知識說明文,語言樸實、結構嚴謹,飽含深情,介紹了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的有關知識,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是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除了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適應未來資訊社會所必備的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將資訊技術有效地引向語文教學的課堂,用資訊技術手段將大量資訊傳遞給學生,藉助網絡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閱讀,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讀。扣住課題“只有一個地球”感受地球之美,認識地球資源現狀,昇華對語言的感悟,激發發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在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綜合能力也得到培養,從而達到資訊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學科的有機整合。

三、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情境激趣----選讀探究----昇華情感----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激趣

課的開始,我運用多媒體,藉助網絡呈現“地球”飄浮於太陽系的神奇美景,讓學生對地球母親有了初步的感知,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爲下一個教學環節的切入找到了契機。

(二)選讀探究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引導他們抓住地球太可愛,又太容易破碎這一切入點,將自己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問題提出來,鼓勵孩子們質疑問難。師生共同歸納三個探究主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指導,這正體現了:教師要爲學生留出選擇與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時,首先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透過多種形式朗讀和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薰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導學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體會作者是採用列數字和打比方的方法寫出地球的渺小的。然後藉助網絡,將豐富的地球資源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於它的外觀,更在於它對人類的無私奉獻。

2.地球的易碎性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時,引導他們透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然後藉助網絡,讓學生觀看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爲,看到美麗家園被破壞,孩子們會禁不住發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嘆,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爲。增強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3.地球的唯一性

當選擇這一部分學習時,引導他們抓住“至少”、“本來”等詞,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接着,讓孩子們相互交流課前收集有關行星與別的星球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有關資料,讓學生深刻理解了人類“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四、昇華情感

這時,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話與同學們交流,這樣,情感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相結合,這樣的設計,爲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遷移

讓孩子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討論爲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在交流中,相互啓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說課稿 篇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早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1000以內數的認識》

一、分析本課教材

《1000以內數的認識 》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69頁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將認數的範圍擴展到萬以內數的認識。這部分知識不僅是計算的基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而新教材又將萬以內數的認識分爲兩段,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道德分析,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 、過程與方法: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體驗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以及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美。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讀數、寫數的方法和組成。

難點:建立數位的概念。

四、教法:

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我的教學方法是:情景教學、談話和指導相結合的方法。

五、 學法

爲了使學生更好的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本節課中學生所用的方法是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兩種方法。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分爲四人一小組、學生自備練習本。

七、教學設想:

(一)、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來展開教學,所以我在課前複習中,先讓學生複習所學過的知識,再讓學生說說對於剛纔說到的這些數,你知道些什麼?然後由“鳥巢體育館能容納多少人”在學生腦海中進行引入大數的映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已經懂了的,我們就不必再教了。學生自己能探究的,我們就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獲取新知。比如126的組成,學生在觀看撥數的過程之後,自然就知道了。還有在師生共同數出1000 個字、1000根小棒後,我讓學生說說你對1000瞭解了些什麼?

(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是數出來的。

1、用多媒體教學是個很好的選擇,給學生展示小正方體, 以小組爲單位數。經歷一個一個數的、整十、整百和幾百幾十幾的數數過程,使學生感知並體驗1000以內數的形成。

2、還可以藉助計數器教學,師在計數器上撥動小珠,讓學生知道這個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加深印象。

3、在計數器上撥入304,然後師撥學生數。這些數數的方法不是教師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感悟,自己總結出來的。

4、注意培養學生的數感。在寫數的過程中,教授讀數的方法,並強調寫數是數字,二讀數是漢字。

(三)、讓學生獲得清晰透徹的數的概念。

在整個教學中,力求引導學生動口數、說、合作的基礎上,自主探究、主動構建起1000以內數的概念。例如:數的組成。讓學生在練習部分說一說一個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再脫離實物,看數說數的組成。層層遞進,由淺入深,讓學生獲得紮實透徹的概念。

(四)、適時給予學生鼓勵。

(五)、能力訓練。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和關鍵詞,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由易到難,由淺到深,達到掌握重點的目的。

(六)、總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在數數時,可以一個一個的數,可以十個十個的數,還了可以一百一百的數。並且再次強調讀數和寫數的區分。

八、板書設計:

九、佈置作業。

觀察生活中的較大的數字,記錄下來,下節課拿來和同學、老師一起分享。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頑強的精神、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

二、說學情

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於詠物、表現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並沒有接觸過側重透過環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並表現人生哲理的文章。

鑑於以上分析,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學會課文中7個四會字和5個二會字,重點理解“鍛鑄”“虐殺”“摧毀”等10個詞語。

2、透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3、憑藉語言材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於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法

本課我將採用以讀促悟,以悟導讀的教學方法。古今有多少名句格言都是說讀的重要,比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等,而現今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也認爲“語文教學就是要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爲主線,就是透過多種方式聯繫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從中可見朗讀的重要。在學習本課時,爲了讓學生在反覆的讀中品味感情,又使其不感厭煩。我運用了多種朗讀的方法,比如:範讀、指名讀、齊讀、自由閱讀等。

四、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分兩個板塊開展教學,一是以青海高原地貌的圖片、錄像匯入,讓學生直觀感知青海高原的氣候和地理特點。二是透過放聲自由朗讀課文、指名分節檢查讀課文、快速瀏覽課文了解大意、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怎樣的柳樹等四遍目的不同、要求不同、形式不同的讀書,爲第二課時進一步精讀課文掃除障礙。第二課時根據課文特點,緊扣“神奇”展開教學,這是明線,以作者的情感深化爲線索,這是暗線。透過品讀語言文字去觸摸作者受震撼的心靈,進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去感悟不抱怨命運,以頑強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人生哲理,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爲此預設了以下四個學習活動:環節一:圖文對照,感知困境中的柳樹。

1、投影一幅廣袤無垠的青海高原圖片,創設學習情境,學生自由讀讀課文3—5自然段,想一想並說一說,這株柳樹是極其平常的柳樹,爲什麼它生長在青海高原上就使得它神奇。

2、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柳樹的外貌體會柳樹的神奇:

扣住“神奇”,學生的學習活動有了落腳點,並依據課文特點採用了比較、環境渲染、圖片創境設情等方法體會“神奇”,同時巧妙地抓住每節最後一句話讓學生感悟作者情感的提升,也感染了學生自己。說、讀、悟融爲一體。

環節二:引發想象,感嘆生長中的柳樹

1、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第6、7自然段,體會在作者的想象中,這株柳樹的生長過程又表現出怎樣的“神奇”。

2、在交流中引導學生讀第6自然段的語句並抓住“有幸萌發”“儲存生命”“繼續存活”三個方面體會柳樹的神奇,然後用“(什麼條件下)其它的而只有”的句式靈活地說一說在這三個生長過程中柳樹的神奇,接着透過朗讀和體會“奇蹟般”“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來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提升學生的情感。

3、在初步體會柳樹長粗過程的語句的基礎上想象柳樹遇到高原風雪、雷轟電擊以及其它災難的情景,並扣住“多少”“一次又一次”用想象讀增強體驗,然後抓住“一種多麼頑強的精神”,透過說和讀來感悟作者情感的進一步提升。

首先抓住關鍵詞語引發學生與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接着在作者想象的基礎上,進而描述情境引發學生再展開更爲具體的想象,讓學生對柳樹頑強的感悟更加直觀和強烈。同時,學生想象的過程中在口頭表達和思想認識方面的語文素養都有了展示和提升的空間。

環節三:整體回顧,深刻體味人生哲理

1、小結上文的學習,引出“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後引導學生聯繫上文體會“九十九條死亡之路”。

2、探討柳樹是靠什麼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後以“這篇課文僅僅是在寫柳樹嗎?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揭示人生哲理。

對人生哲理的認識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點睛之筆由物及理,由現象到本質,讓學生聯繫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境作抗爭。

根據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1)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描寫一下家鄉的一棵樹

(2)蒐集有着柳樹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