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

說課稿3.1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學內容是教材中第四個課題的第一節課,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學習了鉗工工藝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了劃線和鏨削、銼削的操作技能。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鋸削工具,掌握鋸削操作方法。鋸削是鉗工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在工件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鋸削,學習好鋸削,才能爲今後加工、裝配機器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實訓中,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鋸割方法,才能正確的把工件製作出來,在鉗工實訓中起到奠基的作用。因此,本節課在知識結構和技能操作上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手鋸和鋸削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標:掌握鋸削的操作方法。

情感目標:透過項目教學,任務驅動,實踐操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對鉗工的理性認識。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手鋸的正確使用和鋸削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鋸削方法。

二、說教法:

本課題以“邊講邊示範邊練習”爲主線,透過對鋸削實訓進行授課與示範指導、巡迴指導、總結指導四個步驟,實現對每一個姿勢動作的理解和掌握。

1、講解示範鋸削的基本姿勢和安全知識。

2、教師精講多示範,學生多觀察多練,充分體現生產實習教學的直觀性和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

3、採用學生之間互相對比,互相指導的方法,使學生感到互相幫助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4、透過在理論指導下的反覆練習,及時的資訊反饋,從而講清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逐步學生提高技能。

基於對本課程實踐技能的要求以及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採用“項目教學法”,以鋸削實例零件爲加工項目,透過實物展示前面實習中學生加工的零件,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在向學生提出鋸削零件的加工項目,學生在項目的驅動下,透過媒體展示,教師講解和示範,學生分組練習和完成任務,最後反饋小結,從而講清重點、突破難點,逐步學生提高技能。

三、說學法

1.透過展示學生自己的零件,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本課題透過把鋸削的姿勢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姿勢動作,邊講解邊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學習鉗工技能的基本方法——科學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法。

2.在項目的任務驅動下,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模仿操作,在實踐中掌握新技能。同時也安排學生互幫互學,讓學生互相關察,相互糾正錯誤的操作姿勢,增強學生的協作精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題的特點,主要掌握授課指導、示範指導、巡迴指導、總結指導四個基本環節。

巡迴指導主要着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巡查和指導:

1、站立的位置及姿勢是否正確;

2、鋸弓的握法及鋸削姿勢是否規範;

3、安全文明生產。

(1)鋸條要裝得鬆緊適當,鋸削時不要突然用力過猛,防止工作中鋸條折斷從鋸弓上崩出傷人。

(2)工件將鋸斷時,壓力要小,避免壓力過大使工件突然斷開,手向前衝造成事故。一般工件將鋸斷時,要用左手扶住工件斷開部分,避免掉下砸傷腳。

總結指導

在訓練結束後,老師根據課堂記錄對實習紀律,文明生產方面進行總結;對工件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使學生真正掌握鋸削姿勢。

五、教學預設

本節課在教法上採用以“任務驅動法”,透過任務驅動,並以啓發提問,講解示範,實踐教學,教師點評,逐步引導學生探究新知,充分體現了理論聯繫實踐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手段上透過展示工件,示範演習,巡迴指導,使學生直觀易懂、降低難度,增強學習自信心。透過任務驅動,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本節課透過“任務書”以及教師巡迴指導及時進行課堂反饋,積極肯定學生的思維閃光點,在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中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說反思

課堂上在動作示範後就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學生太多所以有個別姿勢動作不正確無法及時發現及時糾正,造成有些學生養成錯誤的動作習慣。

如果加上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會提高教學評價與反饋的及時性。也就是運用數碼相機,或攝像機將現場將學生操作的典型問題拍攝下來,即時放映共同探討。這樣評價反饋的及時,利用這一手段對課堂效率的提升會起很大的作用。

動手能力的培養絕不是短短45分鐘時間能解決的。這需要師生共同進行大量的實踐操作來體會、交流、感悟的。在以後的實習中,應該多加註意並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有要強調實習的安全注意事項。

說課稿 篇2

一、對教材的理解

《花臉》是(鄂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十二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作家馮驥才的一篇敘述性的散文。全文共10個自然段,文字淺顯,但內涵深刻。作者回憶了兒時的經歷,用孩子的視角描寫花臉,寫出了少年對花臉的喜愛,對英雄的那種樸素的、自發的崇拜。

作爲六年級的小學生,能體會出作者對花臉的無限熱愛之情,但究其實質,作者是想透過買花臉、戴花臉等生活細節,表現“我”對英雄的仰慕和崇敬。抒發“我”心靈深處所隱藏的渴望成爲英雄的少年豪情。因此,本文是透過細節表現人物心理的寫作方法的範文,是引導學生感受語言魅力的載體。我們可以透過品讀“關公花臉”的樣子的語句,“青龍偃月刀”的樣子的語句,感受到作者對花臉的喜愛。透過“我”買花臉時“驚喜地發現了一個”,但“看得直縮脖子”,“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揚下巴”等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感受人物內心的情感。

再讀文字,我們除了知道作者喜愛花臉之外,還讀出了童真、童趣,對過年的渴望,給人帶來美好享受的民間傳統文化等等。從而探求到作者的真正寫作意圖,花臉不是一個簡單的臉譜,它與代表人物的形象、氣質、故事、精神融爲一體是幾年來民族歷史的縮影。所以,我將教學目標定爲:

1、學會“摻 膠 儼 臭 俊 鍋 嵌 斬”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細節描寫,體會少年喜愛花臉,愛慕英雄的熱情.

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體會少年喜愛花臉愛慕英雄的熱情。難點重在學習細節描寫,來豐富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學生都是十來歲的孩子,最喜歡玩,尤其喜歡家人團聚。小夥伴們在一起遊戲過年過節。所以本文教學能激起學生興趣。但對“花臉“這種民間傳統文化又有些陌生。因此,作好充分的預習是學習課文的基礎。那麼,在此基礎之上,怎樣引領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更深入地讀文悟文,體會少年喜歡花臉的感情。我想抓住花臉和偃月刀的樣子的語句,反覆朗讀。體會花臉的“特別”、“偃月刀”的精緻漂亮,讓學生在觀察、想象朗讀中,不斷增強學習興趣,對花臉感興趣,對作者感興趣,對作者的細節描寫感興趣,從而始終在積極主動地讀文、悟文,使學生在感受作者快樂的童年的時候,也回憶自己童年的快樂。

三、設計思路。

基於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對教材的個人理解,本課的教學設計立足於“注重細節、讀中學寫”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更加關注細節描寫,與文字更充分對話,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體驗,感覺作者喜愛花臉、仰慕英雄的情感,發展語文素養,學習細節描寫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們過年對於你來說有什麼魅力?”直接將學生過年時的喜悅心情調動起來,在輕鬆憐憫的氣氛中對話、聊天,易於開啟學生的話匣子,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抓住文眼。

1、這篇文章敘述了什麼內容?(愛花臉——買花臉——戴花臉)

2、有一個詞貫穿於這些過程,在課文的第一段,也可稱得上是文章的眼睛?

(三)朗讀課文,注重細節。

1、以描寫花臉的缺點處,體會作者對花臉的喜愛。

(1)花臉戴上後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氣味難聞悶得很)

(2)爲什麼戴着不舒服,卻還喜歡花臉?

(3)在第2段中,抓住“儼然、威壯不凡”這兩個詞體會喜歡一般花臉是因爲可以炫耀。

2、從描寫花臉的外形,體會作者對關公花臉的喜愛。

2、3、4、5自然段是本節課教學重難點所在,我想緊扣“喜歡”一詞,引導學生對第2段“對一般花臉的喜愛”,第3段對“關公花臉的喜愛”,第4段對“偃月刀的喜愛”的段落逐一品味。讀中感悟、體會作者喜愛花臉的情感。

(1)抓住“特別”一詞,品讀花臉有哪些特別之處?

色:能面赤紅 一又墨眉 綠頭巾

形:眼角吊起 長巾垂下 馬尾鬍鬚

神:莊重之氣 咄咄逼人

在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師生連讀的活動中,學生的感受也不斷增強,不同也發出感嘆:這花臉真特別!

(2)爲什麼喜歡這個特別的花臉?(喜歡是因爲懼怕,想要別人也怕)

指導讀句子“直縮脖子……,管叫別人也嚇得縮脖子”,“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揚下巴”體會作者又愛又怕的心情。

3、口頭描述偃月刀,學習細節描寫。

(1)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知道關公佩戴的是青龍偃月刀,誰能按作者寫花臉的方法,從顏色、形狀等方面描述一下這把寶刀。

(2)再指名讀文中對偃月刀的描寫,從對比中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

四、昇華感受,拓展延伸。

1、在學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對花臉的喜愛之後,教師小結,我真正喜愛花臉的原因是因爲對英雄(關公)的崇拜,並自己也渴望成爲一個人人敬長人人喜愛的英雄。2、推薦欣賞資料《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對他們夫妻的外貌描寫,及至的誇張加上比喻使學生捧腹大笑之餘,又佩服之極。

她比他高十七釐米。她身高一米七五,在女人們中間算做鶴立雞羣了;她丈夫只有一米五八,上大學時綽號“武大郎”。他和她的耳垂兒一般齊,看上去卻好像差兩鬥!

再說他倆的模樣:這女人長得又幹、又瘦、又扁,臉盤象沒上漆的乒乓球拍兒。五官還算勉強看得過去,卻又小又平,好似淺浮雕;胸脯毫不隆起,腰板細長僵直,臀部癟下去,活象一塊硬挺挺的搓板。她的丈夫卻像一根短粗的橡皮輥兒;飽滿,軸實,發亮;身上的一切——小腿啦,嘴巴啦,鼻頭啦,手指肚兒啦,好象都是些溜圓而有彈性的小肉球。他的面板柔細光滑,有如質地優良的薄皮子。過剩的油脂就在這面板下閃出光亮,充分的血液就從這面板裏透出鮮美微紅的血色。他的眼睛簡直象一對電壓充足的小燈泡。他妻子的眼睛可就象一對烏烏塗塗的玻璃球兒了。兩人在一起,沒有諧調,只有對比。可是他倆還好象拴在一起,整天形影不離。

有一次,他們鄰居一家吃團圓飯時,這家的老爺子酒喝多了,乘興把桌上的一個細長的空酒瓶和一罐矮礅礅的豬肉罐頭擺在一起,問全家人:“你們猜這象嘛?”他不等別人猜破就公佈謎底,“就是樓下那高女人和她的短爺兒們!”

3、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教材只是我們學習語文,學會表達的載體,因此在課堂中讀中學寫是訓練學生書面表達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我設計了一個課堂練習:按照出示的句子寫一段話。

(1)這鉛筆盒(或書包)真漂亮!……

(2)這--------(玩具)真有趣!……

(3)這--------(工藝品)真特別!……

“授之以漁”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基礎之上,讓學生注重細節描寫的感悟,掌握細節描寫的方法,纔是樸實的有效的語文課堂。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課題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中八年級十七章第一節“反比例函數”。我將從如下步驟進行。

一、說教材

1.內容分析:本節課是“反比例函數”的第一節課,是繼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之後,二次函數之前的又一類型函數,本節課主要透過豐富的生活事例,讓學生歸納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並進一步體會函數是刻畫變量之間關係的數學模型,從中體會函數的模型思想。因此本節課重點是理解和領悟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有:類比,轉化,建模。

2.學情分析:對八年級學生來說,雖然他們已經對函數,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性質以及應用有所掌握,但他們面對新的一次函數時,還可能存在一些思維障礙,如學生不能準確地找出變量之間的自變量和因變量,以及如何從事例中領悟和總結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因此,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和領悟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人對《數學課程標準》的理解與分析,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爲:

1.從現實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討論兩個變量之間的相依關係,加深對函數概念的理解。

2.經歷抽象反比例函數概念的過程,領會反比例函數的意義,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三、說教法

本節課從知識結構呈現的角度看,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我建立了“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知識→應用知識”的學習模式,這種模式清晰地再現了知識的生成與發展的過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於是,從教學內容的性質出發,我設計瞭如下的課堂結構:創設出電流、行程等情境問題讓學生髮現新知,把上述問題進行類比,匯出概念,獲得新知,最後總結評價、內化新知。

四、說學法

我認爲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成函數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指導學生透過類比、轉化、直觀形象的觀察與演示,親身經歷函數模型的轉化過程,爲學生攻克難點創造條件,同時考慮到本課的重點是反比例函數概念的教學,也考慮到概念教學要從大量實際出發,透過事例幫助完成定義。

好學教育:

因此,我採用了“問題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體設定豐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的思維由問題開始,到問題深化,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並隨着問題的深入而跳躍。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新知

首先提出問題

問題1:小明同學用50元錢買學習用品,單價y(元)與數量x(件)之間的關係式是什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在課開頭,我認爲以一個簡單的數字問題引入,目的是讓學生在很快的時間裏說出顯而易見的答案,便於增強學生學好本課的自信心,使他們能愉快地進行新知的學習。

問題2:我們知道,電流I、電阻R、電壓U之間滿足關係式U=IR,當U=220V,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數式表示I嗎?

(2)利用寫出的關係式完成下表。

R/Ω 20 40 60 80 100

I/A

當R越來越大時,I怎樣變化?當R越來越小呢?

(3)變量I是R的函數嗎?爲什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因爲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問題2是一個與物理有關的數學問題,這樣設計便於使學生把數學知識和物理知識相聯繫,增加學科的相通性,另外透過本題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變量之間的關係,問題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再同桌交流,最後小組討論並彙報,此問題中的(1)(2)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但對於問題(3),老師要給適當的指導。

問題2的深化:舞臺燈光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陽光燦爛的晴日變成濃雲密佈的陰天,或由黑夜變成白晝,這樣的效果是透過什麼來實現的?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學生可以根據問題2以及學過的物理知識來解釋這個問題,這樣既增強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又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

問題3:京滬高速公路全長約爲1262km,汽車沿京滬高速公路從上海駛往北京,汽車行完全程所需時間t(h)與行駛的平均速度v(km/h)之間有怎樣的關係?變量t是v的函數嗎?爲什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好學教育:

問題3是一個行程問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討論,最後列出正確的函數關係式,進一步體會函數是刻畫變量之間關係的數學模型,爲形成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打基礎。

(二)合作探究,獲得新知

1.出示問題

想一想,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這個環節目的在於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思考、抽象、概括、補充、完善的過程,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他們的新發現,培養他們的歸納能力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在這期間教師就是他們的合作者、引路人,邊聽、邊問、邊指導,初步形成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2.啓發學生建構新知

反比例函數的定義:一般地,如果兩個變量x、y之間的關係可以表示成y=k/x(k爲常數,k≠0)的形式,那麼稱y是x的反比例函數。

反比例函數自變量不能爲0!

反比例函數的一般形式:y= k/x(k爲常數,k≠0)

反比例函數的變式形式:k=yx,x=k/y(k爲常數,k≠0)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這種從不同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相同的數學模型,再進行抽象得出概念的過程,並非教師所強加,而是學生透過自己分析走向概念,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在活動中得以提升,體現類比、轉化、建模等數學思想,把本節課推向高潮。

(三)反饋練習,應用新知

根據學生認知的差異性,我設計了基礎過關和拓展訓練兩類練習題

1.基礎過關

(1)下列函數的表達式中,x表示自變量,那麼哪些是反比例函數?每一個反比例函數相應的k的值是多少?

①y=x/5 ②y=6x-1 ③y=-3x-2 ④xy=2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此題較簡單,以口答的形式進行,設計的目的是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和麪向全體學生的教學,並告誡學生判斷一個函數是否是反比例函數不能單從形式上判斷,一定要嚴謹認真,同時也完成了隨堂練習1。

好學教育:

(2)做一做

①一個矩形的面積爲20cm2,相鄰的兩條邊長分別是xcm和ycm,那麼變量y是變量x的函數嗎?是反比例函數嗎?爲什麼?

②某村有耕地346.2公頃,人口數量n逐年發生變化,那麼該村人均佔有耕地面積m(公頃/人)是全村人口數n的函數嗎?是反比例函數嗎?爲什麼?

③y是x的反比例函數,下表給出了x和y的一些值:

a.寫出這個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

b.根據函數表達式完成下表。

表略。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透過三個實際問題的解決,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2.能力拓展

(1)你能舉個反比例函數的實例嗎?與同學進行交流。

(2)y=5xm是反比例函數,求m的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問題(1)是一個開放性的題,既解決了隨堂練習2,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問題(2)能助於學生抓住關鍵點,澄清易錯點(反比例函數中k≠0),並且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繫。

(四)歸納總結,反思提高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問題?與同伴進行討論。

(如:你學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還有什麼困惑?應注意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透過問題式的小結,讓學生再次歸納、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彌補教學中的不足。

(五)推薦作業,分層落實

必做題:課本第134頁習題1、2題。

選做題:已知y與2x成反比例,且當x=2時,y=-1,求:

(1)y與x的函數關係式。

(2)當x=4時,y的值。

(3)當y=4時,x的值。

好學教育: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作業以推薦的形式進行,必做題體現了對新課標下“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要的數學”的落實,選做題體現了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名師點評】

說課者對本節課的特點把握較好。無論是教材的分析,還是學情的瞭解;無論是重點的把握,還是難點的確定;無論是目標的定位,還是時間的分配;無論是資源的選擇,還是教學的構想都能夠圍繞內容進行宏觀性說課。

然而,從這次說課中也不難看出存在的問題:設想中的不少環節均沒有得到體現,實際效果離設計相差不小。也許過於想要達到預期效果,在準備過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學生的想法。在備課過程中,沒有考慮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這方面做的很不夠。所以教學設計雖然體現了精講多練,實時檢測,但還是效果一般。

另外說課中教師操作技術不熟練,板書不夠端正,肢體語言的多餘動作、類似口頭禪的多餘話較多,需要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對方方面面進行改善!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這一部分內容是在學習小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小數除法經常會出現除不盡的情況,或者商的小數位數較多的情況。但是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並不總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數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很重要。

在本冊前面,已經教學過求一個小數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數乘法的積的近似值,這裏只是透過一道計算錢數的應用題,讓學生自己想一想,怎樣取商的近似值。由於計算錢數時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麼題中的結果應保留兩位小數,除的時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數。然後讓學生自己確定,怎樣把小數點後面第三位小數按“四捨五入法”處理。接着,讓學生試算“做一做”中的練習題。這一題是讓學生根據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學生更明確,算出的小數位數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然後按“四捨五入法”省略尾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數除法的計算中正確地截取商的近似值。並且能夠靈活的處理問題。

2、透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學會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學生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會根據實際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

理解求“積的近似值”與求“商的近似值”的異同。

教法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是從複習入手,注重新舊知識的遷移,教師以引導爲主,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透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學會求商的近似數,並且在練習中注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處理問題,使知識活學活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透過複習和談話,既回顧了上節課的內容,又揭示了這節課的學習內容,爲今天本堂課的學習內容作準備,爲學生完整地認識取商的近似值作鋪墊。

(二)自主嘗試

出示例題的情景圖學生透過讀題列式,嘗試計算來初步探究問題、這裏出示生活情境圖,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探索活動中去,並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獲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整個過程是讓學生自己充分思考、判斷、推理,由實際生活知識引入到所要學的內容,並在從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三)展示交流

集體交流: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我們如何解決?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交流不僅使學生明確了取近似值的方法,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感悟到取近似值的方法以及規律。

(四)點撥探索

師生在共同板演豎式計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討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決方法。需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該怎麼辦?幫助學生總結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比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積的近似值的異同點: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還可以介紹一種簡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後,不再繼續除了,只把餘數同除數做比較,若餘數比除數的一半小,就說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捨去;若餘數等於或大於除數的一半,就說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讓學生知道:不斷學習,就要不斷總結。因爲總結能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刻。透過歸納、整合知識,讓學生明白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有利於學生知識的內化。

(五)演練拓展

反饋練習是透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來檢驗的;鞏固練習是透過一個求商的近似數的表格來進行的,鼓勵學生比快,並且介紹好的方法;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練習,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

(六)課堂小結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望廬山瀑布》選自人教版語文第四冊第五組課文,這組教材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內容十分豐富。既有描寫自然景觀的古代詩歌,也有介紹自然知識的短文。透過這組課文的學習,學生既能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積累豐富的語言,還可以汲取自然科學知識的瓊漿,開闊視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用詞精當。全詩採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

設計理念:

《望廬山瀑布》的教學,力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本節課的設計以學生爲主體,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把學生帶入詩情畫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言。讓學生在“讀、想、悟、背”的綜合閱讀活動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積極的探究,解讀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學目標:

(1)、認識“廬” “瀑”“疑”3個字,會寫“爐”“煙”“流”“銀”4個字。

(2)、有感情朗讀《望廬山瀑布》,背誦並默寫。

(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點:

透過觀察畫面,吟誦古詩想象意境,理解詩句,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教學難點:

邊讀邊想象畫面,品詞賞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二、說教法學法:

直觀教學法:透過多媒體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興趣。 以讀代講法:透過各種形式的讀,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品味。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以舊引新,瞭解作者

先讓學生背誦學過的詩,然後開始新課教學,這樣做大有益處:一是新舊聯繫,銜接自然;二是激發興趣,增強效果。學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誦李白詩歌的氣氛中進一步瞭解詩人李白。

第二步、解詩題,觀風景

板書課題後,引導學生自己領悟題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義,帶出全題的意思;再釋詞,弄清"瀑布"是什麼,接下來欣賞廬山風光讓學生感受廬山的優美風景。親眼目睹了廬山雲霧的變幻莫測和廬山那俊秀的面容,能將學生的情緒帶入本詩的學習。

第三步、讀古詩,明詩意

透過初讀古詩,識記字詞,疏通句讀,讓學生把故古詩讀正確、讀流利,還要有節奏感。接下來透過細細品讀古詩,理解詩意。讓學生理解香爐是指香爐峯,用課件理解“生紫煙”;“三千尺”是作者用誇張的方法,“銀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美。之後又讓學生誦讀,有感情的讀,讀出廬山瀑布氣勢磅礴的感覺。

第四步、悟詩情,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透過朗讀背誦,強化對廬山瀑布的印象。

整節課貫穿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知作者——解詩題——明詩意——悟感情——朗讀背誦,最後透過拓展延伸體會詩人的寫作手法,爲作業的.完成做鋪墊。

四、說教學反思

1、由於對學生不夠了解,總是低估了學生的能力。沒有給學生充分交流、討論的機會,學生有被教師牽着走的現象,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2、對課堂的生成處理的不夠嫺熟,對學生的發言沒做到中肯的、帶鼓勵性的評價。

3、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水平有限,課件動畫效果欠佳,有些想法不能透過課件充分的表現出來。

總而言之,遺憾的地方還很多。我覺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課既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讓預設與生成相統一,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學習處理課堂教學中生成與預設之間的關係,是我以後前進的方向。

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將軍飲馬”問題》。這是中考考察的熱點,連續幾年來在填空題、綜合與實踐部分均有考查。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建立在軸對稱的基礎上對數學史的一個經典問題——“將軍飲馬”問題進行設計的。

二、學情分析:

是中考第二輪複習所涉及的內容,因此,學生已經對軸對稱等變換進行了複習,具備了基本的知識儲備。本班學生,整體基礎較好,此前雖有涉及最值問題,但面對具有實際背景的最值問題,仍會感到吃力,個別學生會感到無從下手。

鑑於此,根據初中數學新課標以及八大核心素養要求,我確立以下三維目標及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將軍飲馬”問題的四個基本模型;(這體現了“數學建模”的核心素養)能利用模型靈活解決實際問題。(這體現了“數學抽象”的核心素養)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親身經歷探究解決“將軍飲馬”問題的過程,體會運用建模、轉化思想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這體現了“邏輯推理、直觀想象”的核心素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這體現了“科學精神、實踐創新”的核心素養)

教學重點

利用基本模型解決線段和最小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

四、方法與策略

教師的教法:爲增強數學課堂趣味性,整堂課以講故事的形式對“將軍飲馬問題”進行改編與設計,相同背景,不同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有利於學生熟悉掌握三類基本模型,突出本節課重點內容,爲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爲突破本節課難點,在每一個模型後立刻跟蹤練習,對問題的解讀、分析、解答、釋疑,教師儘量都以引導者的角色出現,讓學生擔任主角,在和教師就問題進行辨析和探討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的生成過程,加深對最值問題的理解,力爭做到能儘快發現實際問題中的數學模型,從而分析與解決問題。

學生的學法:爲突破難點,簡單題採用自主探究,主動思考的方式,中度題採用學生互動交流,合作探究方式,拔高題採用教師引導,師生互動模式,從而有效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爲五個環節,情境引入——合作探究——中考連結——課後小結——佈置作業。對於第一環節,以“將軍飲馬”的故事引入,成功吸引學生眼球,將其思維聚焦在課堂上,爲課堂增添色彩。在此環節,學生能夠切實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透過生活中的例子,激發學生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第二環節根據層層遞進的故事建立三類基本模型,在每個具體模型後緊跟相關練習。第一類是最常見的模型“兩定一動”,較爲簡單,可以讓學生搶答,第二類爲“兩動一定”,這裏涉及兩個模型,第一個是利用“垂線段最短”的原理,第二個是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原理,難度係數均有所增加,學生小組討論解決問題,並將課堂交給學生,利用投影儀展示自己學案上解題過程並分享解題思路,獲得全體師生的鼓勵及肯定,第三類模型是“兩動兩定”型,是第二類模型的拓展提升,可以適當給與學生提示,相信他們能夠一點就通。在中考前夕,適當給與學生肯定是必要的,這樣可以提升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樂趣。

第三環節是中考連結,該題是20xx年陝西中考真題及副題的有機組合,透過提出問題,問題探究、問題解決的設計,利用所學知識在實際問題中構建數學模型,分解降低難度,從而解決實際問題,第三問爲難度制高點,因此在PPT中製作動畫,直觀的引導學生利用模型3解決問題。在課後小結中,學生可以大膽講述自己的收穫。最後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佈置兩道思考題,第一個是跟蹤練習的變形,第二個是20xx年中考真題的變形,目的在於查漏補缺,一題多變,在變中尋找不變的數學模型、數學原理。

六、板書設計

我將黑板分爲兩大塊,左邊爲模型展示區,右邊爲學生老師板演區,這樣時刻提醒學生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便於學生理解與記錄;也可以鍛鍊學生規範書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書寫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

以上是我對於這節課的設計思路,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7

我發現班級裏的孩子對於《學習活動》中《爸爸本領大》,所做的爸爸調查表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對於自己爸爸的職業特別好奇,想知道這些職業具體的工作。所以,我透過演示與交流,讓中班的孩子知道自己爸爸的工作在社會中的作用,進行低結構性的教育活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採用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1、直觀教學法

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分層次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透過眼、口等多種感觀來展開活動。

2、啓發提問法:

T:小朋友們!你們都愛自己的爸爸嗎?

T:下面老師給你們聽一個聲音、我們來聽聽這是什麼聲音?

T:好、現在讓XX自己告訴我們,他的爸爸是幹什麼的,他的爸爸本領有多大~等來引導兒童開拓思維。

(一)活動重難點

中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強,語言發展比較好,但讓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用散文的形式表現出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難點爲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因此,讓幼兒開拓性的討論各種職業,並用詳細具體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活動目標:

鼓勵和培養幼兒能用較爲完整的語句介紹爸爸的職業資訊,也透過瞭解每個職業的不同制服以及不同環境逐步瞭解社會上的一些職業,以製作愛心卡的方式表達對爸爸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本次教學活動先是以啓發提問式的方式展開活動,播放炒菜的音頻讓小朋友說一說是誰在炒菜,展示PPT讓小朋友說一說爸爸的職業。透過教師自己的示範,爲幼兒自己介紹爸爸做鋪墊。播放PPT(教師的爸爸的休閒照)讓小朋友說一說我的爸爸的職業。提示幼兒用較完整的語句介紹自己手中的"爸爸調查表",讓小朋友用詳細具體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爸爸,並透過其他小朋友的介紹瞭解其他小朋友的爸爸的職業,並知道爸爸們的工作在社會中的作用。最後製作愛心卡,引導幼兒孝順父親,力所能及爲父親做些事情(製作愛心卡)。透過用自己的雙手爲自己的爸爸做些愛心卡。在製作卡片過程中,注意小朋友使用工具的安全性。

說課稿 篇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京版)二年級下冊的第17《化石魚》。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設計的理念、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說教材:

《化石魚》一課是一篇兒童科普短文。透過小金魚和河公公的對話,介紹了一種化石,就是魚類的祖先在特定的條件下形成的化石魚。課文語言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把讀者帶入了充滿童趣的世界。這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化石魚是魚類的祖先,產生探索自然界奧祕的興趣。

2、有語氣地朗讀課文。注意常用標點符號的用法。

3、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附近”、“稀奇”和“有趣”等詞語。

二、說設計理念

1、調整師與生的關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當的,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特別是起始年級,就更要尊重兒童的思維方式、語言特徵和價值觀念,想兒童之所想,樂兒童之所樂,把學生視爲平等的學習夥伴。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本着一個“成爲孩子們學習時的夥伴,玩耍時的朋友”的指導思想,從教學程序的設計,到課堂用語和肢體動作的運用,都力求讓自己更兒童化。

2、更新教與學的方法

“教與學”是課堂教學的兩個關鍵詞,怎樣讓如今的課堂成爲充滿愛意的課堂,富有詩意的課堂,飽含情意的課堂,體現創意的課堂,更需要在“教與學”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透過創設情境,遊戲活動等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主動參與,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學的方面,我則更提倡個性化的學習,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說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夥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說學法

1、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客觀事物,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和一些現象,還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爲了使他們正確理解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語言。

我所執教的班級的學生喜歡閱讀,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學生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部分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稚嫩的見解。個別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爲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願的表達較爲模糊。

2、定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情況,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識水平,因此確定運用“自主嘗試讀——分角色讀——自我展示讀——創造性的讀——師生合作讀——分組合作讀——表演練習說”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熟讀能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五、說教學程序:

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1、自然談話,複習匯入。

透過教師的匯入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透過二類字字詞的複習巧妙的由詞到句,由句入篇。

師:“課文中的小金魚在誰的附近游來游去?誰能把這條小金魚貼在黑板上?”

生1:把小金魚挨着化石魚貼了。

生2:他貼的不準確,我來貼。(他把小金魚和化石魚離開了些距離)

師又把小金魚離化石魚很遠,就此說明:附近就是周圍,不能很遠,也不能挨着。

師:你能試着用“附近”說一句話嗎?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你輕聲讀課文,想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填空:小金魚開始以爲化石魚是( ),後來知道了化石魚是( )。

3、讀中有法,讀中感悟。

在細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抓住小金魚的語言讓學生當小金魚轉換角色帶着好奇的語氣讀一讀,說說爲什麼這樣讀?繼而指導學生朗讀。之後,教師又引導學生體會小金魚的心情,進一步把讀中感悟落到實處。

師:請你找找小金魚對化石魚說什麼了?

師出示小金魚的話,問:學生讀說說知道了什麼?

師:你就是小金魚,快帶着好奇的心情去問一問。

4、層層深入,探究明理。

教師以問題:“小金魚爲什麼會認爲化石魚是假魚?”把學生引入新的思考。在學生回答後,

出示:化石魚的尾巴一下也不擺,眼睛一下也不動。化石魚的嘴巴一下也不張。“一下”是什麼意思?能把”一下”換個詞語嗎?抓住重點詞幫助學生體會文章內容。豐富了學生的詞彙,使他們明確了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

5、品詞品句,突破難點。

讀河公公的話,抓住“最老最老的爺爺”,“4四億多年了”以問題:“爲什麼是最老最老的爺爺?”“看到這個數字你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後表達。使學生的表達能言之有物。

6、巧借結尾想象練說。

想象是發展兒童語言和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有些課文讀完後,總給人一種言盡而意未完的感覺,因此教學中我們抓住結尾處再次爲學生創設想象表達的空間。小金魚要把這件事告訴所有的朋友們,想想小金魚的朋友會有誰?它會怎樣告訴朋友們?在學生自主表達後,出示:小金魚對( )說:“這是一條化石魚,它可不是( ),而是( ),你們說多( )啊!”(引導學生運用“稀奇”、“有趣”練習說話。)

凸顯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的同時,使學生學會表達。

7、回到整體,再讀全文,讀出語氣。

8質疑存疑 延伸課外

(1)學生質疑:河公公幫小金魚找到了答案。同學們,有關化石魚的事你們還有什麼想問的嗎?(生可能會問:化石魚是怎麼形成的?小金魚和化石魚怎麼不像啊?)

(2)存疑:其實有關化石魚的知識很多課外書上都有,課下你們可以到圖書館去找一找,看一看,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正確答案。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興趣濃,朗讀的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訓練。真正體味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最後說說我這節課的板書設計,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爲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說課稿 篇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六冊語文第五單元第十七課《可貴的沉默》。本課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我今天說的是第二課時。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板書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老師從孩子們那裏瞭解到每個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沒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父母祝賀生日。在強烈的對比之下,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懂得關心父母,並學會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愛。

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爲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爲主要形式,以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爲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課文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細緻、生動地描述,從而再現場景,是本課一個突出的特點。

2、根據課改的要求,本單元的訓練意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理解課文內容。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愛,並學會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愛。

(4)發展目標:培養學生善於摘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課標》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爲了讓學生走進文字,強化體驗,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想挖掘課文中可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滿足學生想象的慾望,激發學生的情感。所以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他人。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沉默的可貴。

二、說教法、學法

爲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結合新課程標準理念,同時也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究活動中去,體現了以學生爲本和學生學習的高度自主性。同時滲透學生自學的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爲:質疑匯入——初讀感知——研讀感悟——拓展延伸

(一)質疑匯入

愛恩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課文的題目發人深省,是教給學生提問題方法的好時機。以題目爲切入點提問:讀了課題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自然會想知道爲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誰在沉默?等一系列問題,意在引導學生在讀文的過程中能夠提出問題,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二)初讀感知

學生帶着質疑讀課文,更具針對性,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因爲這兩幅插圖中人物神情的對比強烈,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在些基礎上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相機總結出課文的主要框架:熱鬧——沉默——熱鬧。

(三)研讀感悟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在反覆讀的基礎上質疑:哪些語句沒讀懂,然後經過小組研讀,討論,彙報組內解決不了的重點語句或疑問。老師相機出示這些難句、問題,預設的問題可能有:孩子們爲什麼這麼熱鬧?是什麼讓興奮的孩子們霎時沉默了呢?孩子們沉默中想了什麼呢?我想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爲珍貴的東西。(這極爲珍貴的東西是什麼呢?)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爲什麼學生犯了錯還說他們可愛呢?)接着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我們都知道,閱讀教學中,採用“對話”教學,能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不斷生成,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學實踐證明,師生雙方與文字對話的默契程度越深,師生之間的對話水平就越高,課堂教學就有生機,充滿活力。所以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說,最後邀請小組代表解答這些疑難。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孩子們在沉默中有了反思自己的表現,知道要回報父母的愛。原來這極爲珍貴的東西就是回報父母,這也正是沉默的可貴之處,最後迴歸全文。(我覺得這樣設定緊扣主題,層層展開,步步深入,在探究體驗中,學生走進了文字,在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朗讀的形式抒發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新課改要求語文課堂開放化,生活化,爲了將課堂融入生活,在這一教學環節,我設計了“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這一話題,並配上了《燭光裏的媽媽》這首歌來渲染氣氛,讓學生在音樂中寫自己的心裏話,而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體現了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師生與文字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學生感悟和體驗到了愛的真諦。使學生知道了在享受愛的同時,要回報愛。這樣的對話過程深化了課文的主題,提升了學生與作者的情感,昇華了學生對父母的情感,同時也體現了語文課讀寫結合的宗旨。

(五)作業設計

本課的作業是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四、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點睛之筆,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瞭,重點突出,中間的紅色愛心,一看就知道是愛的教育,便於學生理解;同時,在板書設計上,我注重了以課文的線索爲骨架,在學完課文後,利用總結板書來總結本課的寫作方法,提高了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在設計《可貴的沉默》一課中的幾點想法,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10

說教材:

一、第三冊語文主要是詩詞,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這一部分,高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關鍵是直接題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並稱及文壇地位等;(2)風格流派、文體;(3)名句填空;(4)對相關背景的瞭解、對主要內容和重點字詞的理解;(5)對寫作特點及藝術手法的鑑賞。

2、詩詞教學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

二、這首詞可以說是比較重要的。李清照是一個大家,就像講詩經要講《氓》,講楚詞要講到屈原,講魏晉詩要講到陶淵明,講唐詩要講到李白杜甫,講宋詞不能不講到李清照,他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詩詞對後代文人影響極大。

三、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背誦本詞

2、熟記作家作品地位

3、把握婉約詞的意境及特點

說教法

一、上片以講授爲主,用語言再現當時場面,引導學生去想象李清照積滿苦澀憂怨的情景,儘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跟自己親人分隔兩地的經歷,更不可能有過結婚後深切思念自己另一半的體會,如不引導,很難體會面對冷月涼蓆,深切思念自己的丈夫。但李清照又不同於蘇軾辛棄疾,她傾向於寫深閨體會的婉約詞。

二、下片以討論爲主,啓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爲有了上片學習的基礎,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情景交融的寫法;更能領悟到李清照用詞的精妙,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我安排的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正體現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說教學過程:

一、在導課時,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爲後面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婉約詞與豪放詞的區分打下基礎。

二、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一點,有些內容似乎與本課內容聯繫不大,原想捨去,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羅嗦了點,希望各位老師指正。

三、範讀正音

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於記誦,朗讀有利於理解,朗讀有利於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把握詩詞不同風格、不同基調。這是一首婉約詞,應讀得語調低緩,情感深沉。

至於將字詞板書,我個人認爲在高中教學中依然必要,字詞教學在任何時候都是語文教學中極重要的部分,傳統教學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來流行的所謂“素質教育”對字詞教學有點忽視。平時時間充足時,我會在一單元學完後叫學生聽寫字詞並注音,開始學生不以爲然,以爲是小學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視。

五、賞析部分

一是把握對字詞的賞析;二是把握意境,儘可能地再現當時的情景;三是對一些藝術手法賞析穿插其中。

六、至於延伸比較部分,以李清照的另外兩首詞爲例比較不同,是爲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說板書及作業

一、板書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來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是便於總結寫作特點;二是便於學生按思路記憶背誦—本來還安排儘可能課堂背誦。

二、在指導檢查作業時可以強調評價和鑑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從實際出發,我們所強調的風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自己的缺點有時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觀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師多提意見,暢所欲言,給我們年輕人一個不斷進步的機會!

標籤:說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