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有趣的拼搭》教學說課稿(通用5篇)

說課稿2.78W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拼搭》教學說課稿(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趣的拼搭》教學說課稿(通用5篇)

《有趣的拼搭》教學說課稿1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2.發展幼兒創造力思維靈活性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認識瞭解公用邊,知道公用邊的特徵及含義。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PPT、美工墊、雪糕棒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

播放PPT第1頁請幼兒觀看,這是什麼呀?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小朋友可要看仔細哦。

二、講解"公用邊"

1.播放PPT第2---3頁,老師拿掉一根雪糕棒還有幾根雪糕棒?你們信不信用5根雪糕棒也能拼搭出兩個三角形,我要變了,你們可要看清楚哦?

2.播放PPT第4-6頁。成功了嗎?我用5根雪糕棒也拼搭出了兩個三角形,咦?奇怪了,同樣是兩個三角形,爲什麼前面我用了6根雪糕棒,而現在我只用了5根雪糕棒也能搭出兩個三角形?(引導幼兒說出兩個圖形都用到中間的一根雪糕棒)小結:原來這根雪糕棒即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條邊,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條邊,兩個三角形都用到了這條邊,我們就把這條兩個圖形都用到的邊叫做"公用邊"。

三、創設情境,引發幼兒對闖關遊戲的興趣,啓發幼兒用雪糕棒拼搭出圖形,感知圖形公用邊的特徵。

1.播放PPT電話聲音,教師模仿接電話,告知電話內容,引入闖關遊戲。

2.引導幼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搭出要求的圖形,進行闖關遊戲。

第一關:播放PPT第7---10頁,引導幼兒用6根雪糕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搭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並找出它們的公用邊。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展示自己拼搭成果,並找出公用邊。

小結:集體觀看PPT第11---12頁,原來6根雪糕棒可以拼搭出方向不同的圖形,而且每個圖形都有一條它們的公用邊。

第二關:播放PPT第13---14頁,引導幼兒用公用邊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2個正方形和1個長方形,並找出它們的公用邊。

5.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6.幼兒展示自己拼搭成果,並找出公用邊。

小結:集體觀看PPT第15頁,引導幼兒感知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的每一條邊都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邊,這些邊共組成了一個長方形和兩個正方形。

7.集體觀看PPT第16---17頁,聽音樂《大家一起喜洋洋》與同伴一起高興的跳舞,體驗闖關成功的樂趣。

四、活動延伸。

播放PPT第18頁,羊村村長也想考考我們聰明的小朋友給我們小朋友出了一道題,請你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用公用邊的方法,用最少的雪糕棒拼搭出5個正方形和3個三角形。

活動反思:

1.讓數學變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爲什麼學生喜歡這節活動課,因爲這節課直觀形象,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數一數,像玩遊戲一樣,有趣好玩。所以,數學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數形結合,用動畫片中的人物創設情境,聯繫生活中的數學等就是讓數學變得好玩一點,學生積極性才高。數學教學應該向語文課學習,讓學生能感知數的靈動,讓數學教學變得豐富多彩。

2.數學要多讓學生操作。

數學教學中,儘量讓學生多操作,多動手。學生在操作中感受會更深。滾一滾,如果要對低年級的學生說是很難說清楚的,但學生動手滾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就是讓學生多操作。

3.要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

有人說感覺器官用的越多,記得就會更牢固。這節課讓學生動手操作,用手去摸,動手去堆,用眼睛觀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器官。

4.瞭解學生,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

低年級學生在用語言表達數學問題時,有時候不太準確,這時候就不要強求學生記住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可以等一等,現階段只要讓學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讓學生討論。

不要小看這些小孩子,他們思維活躍,想法多樣,只要你給他們一個舞臺,他們就會精彩演繹。在搭一搭這個活動中,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可以搭出哪些物體,學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給與了肯定和表揚。

《有趣的拼搭》教學說課稿2

教學內容:

書p28~29

教學目標:

1、經歷活動過程,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徵認識。

2、體會平面和曲面的區別,發展初步地空間觀念和判斷能力。

3、透過合作學習,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和想法,能做出判斷和簡單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激發揭題。

1、(出示小紅花)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朋友,你們願意和它交朋友嗎?

2、上節課我們學了認物體,請大家回憶一下,學了哪些物體?(生說,教師相機貼出四種立體圖形)

3、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玩”積木,好不好?誰能在玩的時候也學到新的知識,誰就能得到老師獎勵的紅花。

4、出示課題:有趣的拼搭(板書)

二、組織活動

1、“滾一滾”交代:請*左邊的小朋友按照順序分別從袋中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各一個,把它們一起放在滑板頂端。右邊的小朋友做裁判,觀察這四個物體同時往下滑,會發現什麼。

(1)聽口令操作

(2)討論交流:你發現了什麼?爲什麼?

(3)左右兩組輪流操作,結果是否和其他同學發現的一樣?(由於準備的圓柱和乒乓球的重量不同,爲此圓柱滾的快些,如有同學操作發現這一現象,只要說出理由,也給予肯定。)

(4)師生共同結論

(5)評價。主要針對在合作學習時有沒有掙搶積木,哪些學生聽、說都能做到專心、響亮來評價,獎勵好的學習小組。

2、“堆一堆”談話:(放3/4拍打擊樂)下面我們就一邊欣賞音樂,一邊用這些物體堆一堆,又會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呢?

(1)操作:請各組的1號小朋友拿出幾個正方體,2、3、4號小朋友也分別拿出幾個長方體、圓柱和球,堆一堆,你會發現什麼?

(2)討論交流

(3)學生評價

3、“摸一摸”講述:看着小朋友學得這麼投入,有位老爺爺可高興了。(出示木偶:聖誕老人)他給小朋友帶來很多禮物,大家想知道什麼好禮物嗎?

(1)指名上臺摸,說說摸出來的是什麼物體。

(2)分小組摸,請每組的小組長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口袋,其餘7人挨着順序分別摸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4、“搭一搭”講述:下面我們來輕鬆一下,(放輕音樂)聽着這美妙的音樂,請大家來做一回“小小設計師”,把你剛纔拿出來的物體搭一搭,你能搭出什麼東西來?

(1)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2)(音樂停)討論交流:你搭的是什麼?是用什麼物體搭成的?爲什麼用這些積木搭?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瞭解這些物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3)評選優秀設計師。

5、“數一數”談話:剛纔小朋友分別用這四種物體進行了一次小小的創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們一起數一數。

(1)投影出示三幅圖,數數圖中搭出的圖形像什麼。運動員領獎臺麥田小火車(2)分別讓學生數一數:用了哪些幾何形體,各有多少個?

(3)開啟書本,自己看圖填數。

(4)第三幅圖用了幾種物體,分別是小火車的哪一部分?爲什麼這樣搭?

三、總結

(1)透過這節課的活動,看看你們組得到什麼花,你覺得你們應該向哪個小組學習,爲什麼?

(2)你在拼搭積木中,又知道了什麼呢?

(3)小結。

課題(課時)2—5的組成

學習內容課本第30—31頁例題,試一試及想想做做

學習目標1、在活動中經歷2、3、4、5各數分與合的學習過程,體會分與合的思想。

《有趣的拼搭》教學說課稿3

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圖形》第二課時《有趣的拼搭》,主要教學第35頁後半部分和第36頁的內容以及練習八的第4、5、6、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拼、搭活動中經歷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立體圖形特徵的認識與理解,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體驗,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初步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透過數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拼出新的圖形,能較清楚地向別人說明所拼圖形的內容與方法。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有趣的拼搭”這部分內容時,主要先透過拼擺若干個小正方體、小長方體和圓柱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鞏固對立體圖形特徵的認識。再透過“看誰搭得又穩又高”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採用:嘗試指導法、效果回授教學法。學生採用:合作交流、實驗探究法。

教學準備:積木(分1、2號籃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以前玩過搭積木嗎?

老師知道同學們喜歡搭積木。今天老師帶來了幾位“朋友“和小朋友們一起來玩搭積木,你們猜猜他們是誰?(生猜一個師板貼一個)

圓圓鼓鼓小淘氣,滾來滾去不費力。(球)

正正方方六張臉,平平滑滑都一樣。(正方體)

上下圓圓一樣大,放倒一推就滾動。(圓柱)

長長方方六張臉,相對兩面一個樣。(長方體)

小朋友們真棒!看來小朋友們對前面學習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立體圖形來玩遊戲,這個遊戲的名字叫做“有趣的拼搭”(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本課先以親切的談話引入課題並以“猜一猜”活動複習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充分體驗,自主探索

(一)拼一拼

(用1號籃子的積木:用幾個相同的立體圖形進行拼組)

1、正方體的拼組

師:小朋友們,老師知道你們都是拼圖的小能手,下面我們來玩“拼一拼”的遊戲。

(1)用2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擺。

(2)用3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擺。

(3)要拼一個大的正方體需要幾個小正方體?

小組合作、交流。

全班彙報。

2、長方體的拼組。

師:剛纔,小朋友們用正方體拼成了許多不同形狀的圖形,很有創意,也很棒!那麼用長方體拼擺,又能拼成什麼圖形?

學生用4個相同的長方體來拼組。

小組活動。

全班交流:用4個長方體拼一拼,可以拼成一個大的長方體,也可以拼成一些不認識的圖形。

3、圓柱的拼組

師:剛纔老師看到了小朋友們很愛動腦筋,拼出了許多不同的圖形。

最後,我們來看看用圓柱能拼成什麼圖形?

小朋友用2個圓柱拼一拼。小組活動。

全班交流:用2個小圓柱可以拼成一個大圓柱。

師提問:兩個圓柱橫着拼平穩嗎?爲什麼?(容易滾動)

小結:圓柱的曲面容易滾動,不穩定,但兩個平面平平的很穩定。

《有趣的拼搭》教學說課稿4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8~2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拼搭等實踐活動,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徵的認識。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判斷能力和想像力。

3.使學生了解常見幾何形體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4.透過小組活動形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態度,在有趣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朋友,這節課,老師先帶大家到積木世界裏觀看精彩的表演。(多媒體播放動畫片:四種幾何形體滑滑臺比賽、疊羅漢表演等)

你們看了覺得有趣嗎?好,我們就一起來動手玩“有趣的拼搭”遊戲。(板書課題:有趣的拼搭)希望同學們在拼搭的活動中能仔細觀察,積極動腦,發現新知識,得到新體會,獲得新樂趣。

[說明:創設積木世界精彩表演的情境,既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又暗示本課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方法,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索幾何形體的特徵打好基礎。]

二、開展活動,探索問題

1.開展“摸一摸”活動。

(1)活動匯入:小朋友,剛纔給我們做精彩表演的“小演員”已來到我們教室。(出示裝有四種幾何形體木塊的袋子)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請大家將它們一個一個從袋子裏請出來。

(2)指名上臺摸一摸,並說說摸出的是什麼物體。

(3)小組開展“摸一摸”活動。請每個小組組長拿出袋子,每個同學都來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體,再說出名稱,也可以先報名稱,再摸出物體。

[說明:透過動手摸和說名稱,加深對已學過的幾何形體的認識,也爲接下來的活動打好基礎。]

2.開展“滾一滾”活動。

(1)活動匯入:小朋友,現在我們來開展誰滾得快的比賽。先請每個組的小朋友分別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各一個,把它們一起放在搭好的斜面的頂端,聽到老師發出“開始”的口令後,讓它們自由滾或滑下。同時注意觀察這四個物體是怎樣往下滾或滑的。

(2)老師發出“開始”口令,各組開展“滾一滾”活動。

(3)討論交流: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哪種物體滾得快?哪種物體滾得慢?

(4)聯繫生活實際,引導聯想應用:像圓柱和球這樣形狀的物體容易滾動。你能再舉一些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嗎?

[說明:營造比賽氣氛,激發參與慾望。實際動手操作,既加深了認識,又驗證了自己的發現。啓發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培養了數學應用意識。]

3.開展“堆一堆”活動。

(1)活動匯入:小朋友,我們再來開展看誰堆得高的比賽。請同一組的4個同學分別拿出6個長方體、6個正方體、6個圓柱、6個球,把它們分別堆起來。

(2)小組開展“堆一堆”活動。

(3)討論交流:在堆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哪些形狀的物體好堆?哪些形狀的物體不好堆?

(4)聯繫生活實際,引導聯想應用:物體表面平的容易堆得高。你能再舉一些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嗎?

[說明: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觀察、思考、討論,獲得了直觀認識。聯繫生活實際,培養了數學應用意識。]

4.開展“搭一搭”活動。

(1)活動匯入:透過剛纔的活動,我們對各種形體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請大家當“小小設計師”。每個組的同學先集體討論,然後大家動手,用帶來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歡的、有趣的作品,比如動物呀,交通工具呀,房子呀等等。比一比哪個組搭的東西既有趣又好看!

(2)小組開展“搭一搭”活動。

(3)各組介紹作品,組與組互相評比,教師表揚鼓勵。

[說明:開展“小小設計師”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幾何形體特徵,合理利用材料,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想像力。小組集體討論、拼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介紹作品,互相評比,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

5.開展“數一數”活動。

(1)活動匯入:小朋友們拼搭的東西真有趣。現在老師請大家數一數,一件作品中各種物體各用了多少個?

(2)小組開展“數一數”活動。

(3)多媒體呈現教材上的幾種幾何圖形,要求學生看圖說說:搭出的圖形像什麼?是用哪些形狀的物體搭成的?數一數,各種形狀的物體各有多少個?

《有趣的拼搭》教學說課稿5

教學內容

P28—29有趣的拼搭

教學目標

1、透過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球、圓柱,感知這四種形體的特徵。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3、透過小組形式的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透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徵。

教學設計

一、複習引入

1、複習

師:在“認物體”這節課上,我們認識了4個好朋友,它們分別是:(教師出示模具,學生說出它的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透過活動繼續研究這些形體,看看它們有什麼特徵。

全班分爲4組進行活動,每組選一種形體作爲本組的代表。哪個小組愛動腦、合作好,就從老師的智慧袋裏摸出代表這組的一個形體,記一分,最後比一比哪組得分最多。

●這裏將教材中“摸一摸”這一教學環節貫穿於整節課中,在學生髮言或小組活動評價後都可以進行摸一摸,增強了教學的整體性。在“摸一摸”這一環節中,學生要將習得的形體表象與手中能觸摸到的形體進行一一對應,才能將所需要摸的一種形體從衆多形體中挑選出來,因此一個學生雖然只摸一種形體,事實上對四種形體都進行了識別。

二、活動安排

1、滾一滾

師:老師這兒有個滾板,如果讓這4種形體同時從上滾下來,小朋友們猜猜看,哪個會滾得快些?哪個會滾得慢些?

不管學生預想的是什麼樣的結果,教師先不給予評價,讓各小組進行活動,學生透過滾一滾、看一看可以發現:球和圓柱滾得快一些,長方體、正方體滾不起來,只能從滾板上慢慢滑下來。

再讓學生透過討論、思考,說一說爲什麼球和圓柱滾得比較快,而長方體、正方體卻不行呢?

●透過滾一滾這一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曲面與平面的不同:曲面可以滾動,而平面卻不可以。從而感知了球、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

2、堆一堆

發給每組10個相同的形體,堆一堆,看哪組堆得穩、堆得好。

活動後,對堆的結果進行評講:正方體組與長方體組堆得比較順利,而圓柱組與小球組未能堆成功。

師:正方體組與長方體組堆得好,而圓柱組與小球組堆得不好,所以我們要給正方體、長方體組各加一分,同意嗎?

這時會立即引起學生的思辯:圓柱組與小球組之所以沒能堆好,不是小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教師用這種方式很自然引導學生在思考:爲什麼長方體、正方體能堆得好,而球與圓柱不容易堆得好,從而體會到曲面的不穩定性與平面的穩定性這一特徵。

再讓小球組、圓柱組分別與長方體組、正方體組交換材料,再次進行活動體驗。

3、說一說

透過滾一滾、堆一堆的活動,學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種形體的特點,再讓學生說說這四種形體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運用。

如:汽車輪子的形狀近似圓柱,爲什麼不把輪子做成正方體呢?蓋房子的磚頭是長方體的,爲什麼不做成球的形狀呢?……

●透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可以加強學生對各種形體特徵的認識,並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是數學。

4、猜一猜

讓這四種形體中的一種從視窗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讓學生猜一猜這會是哪種形體,如圖:

(長方體)(正方體或長方體)

(圓柱)(圓柱)

●這樣的練習不做統一要求,目前,學生是透過完整的觀察來識別形體,而這裏是透過局部的觀察識別形體。一部分學生有困難是正常的,但大部分學生可以進行正確的判斷。對於第2種情況,如果學生認爲可能是正方體,也有可能是長方體,要給予表揚。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體現了分層次教學的思想。

5、搭一搭

學生分小組搭一搭,比比哪組搭的快搭得好。評講時,可以讓學生說說選擇積木的理由。如房子爲什麼選擇長方體或正方體,車輪爲什麼選擇圓柱體等等。

6、數一數

如圖P29數一數。

這三幅圖的出現是按由易—難的層次安排的。在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數,如從左往右,從上到下地數。

三、課堂小結

統計各組得分情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綜合性評價:

是否有很好的合作意識;

是否敢於與老師進行辯論;

是否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等。

課前準備

1、4快滾板,4套積木;

2、完全一樣的長方體積木、正方體木快、乒乓球、圓柱各10個;

3、4種形體模具;

4、準備一個智慧袋,裏面裝有4種形體各10個;

5、一個挖空的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