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威尼斯商人》說課稿

說課稿2.42W

作爲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威尼斯商人》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威尼斯商人》說課稿

【教學目的】

1、瞭解話劇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關注和了解各種文藝表現形式的能力與興趣。

2、瞭解戲劇衝突在話劇中的作用。

3、理清劇本的思路,把握人物關係,把握情節的發展脈絡(即寫作思路)。

4、瞭解莎翁作品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體會“話劇是說的藝術”。

2、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演)課文,以讀(演)來體會人物,把握情節的發展。

3、幫助學生正確瞭解、認識夏洛克這個人物,體會莎翁是怎樣表現這個人物的。

4、訓練學生把握戲劇衝突的開端、發展及高潮,進而瞭解話劇的戲劇衝突。

【導語設計】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戲劇文學和電影文學。首先,讓我們走進在世界話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戲劇大師──威廉·莎士比亞的喜劇世界,來領略莎士比亞的語言魅力,領略莎士比亞戲劇的藝術魅力,領略話劇藝術的獨特之美。今天,我們學習莎士比亞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簡要概括本單元學習內容,讓學生對本單元課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而後引出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

【解題】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絃、引人人勝的喜劇。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主要作品有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奧塞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喜劇:《第十二夜》《無事生非》《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等;詩歌作品:十四行詩150多首。

【研習課文】

分角色朗讀課文。

學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充分體會人物性格,感受戲劇衝突。

(解說:讓學生充分體會話劇是“說”的藝術,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接下來的欣賞品味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於公爵的規勸,夏洛克理直氣壯,對基督徒們進行了深刻、淋漓盡致的批判與揭露。“我可不可以對你們說,讓他們自由,叫他們跟你們的子女結婚?爲什麼要在重擔之下流着血汗?讓他們的牀鋪得跟你們的牀同樣柔軟,讓他們的舌頭也嚐嚐你們所吃的東西吧!”

【欣賞品味】

這篇課文是《威尼斯商人》的高潮部分,所有的戲劇衝突都最後集中在這場戲裏。故事充滿懸念,十分緊張,絲絲人扣,令人慾罷不能。莎翁的語言詼諧、優美,富有感染力,富有音樂美;行文嫺熟,緊張中含有輕鬆,輕鬆中暗藏殺機。

這場戲圍繞要不要“按約處罰”展開衝突。開端便劍拔弩張。公爵試圖規勸夏洛克這個“心如鐵石”、“不懂得憐憫,沒有一絲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惡漢”“放棄這一種處罰”。然而,他得到的回答卻是“我喜歡這樣”、“我對於安東尼奧抱着久積的仇恨和深刻反感,所以纔會向他進行這一場對於我自己並沒有好處的訴訟”。

【總結】

在欣賞品味中注重分析衝突的形成、發展、高潮和解決。在話劇中,故事的發展就是靠戲劇衝突的.發展來完成的,人物性格也是在衝突中完成的。

【《威尼斯商人》點評】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裏不妨套用一下:平庸的課是相似的,好課各的各的精彩。

樓老師,是我們的老前輩,教學經驗豐富,因此,在教學時給我的總印象:設計的幾個教學板塊井然有序,師生互動,教風學風紮紮實實,沒有搞花裏胡哨。要說他這堂課的亮點和精彩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抓住戲劇特點教學。“沒有矛盾衝突就沒有戲劇”。本課所選的是“庭審”一場,它的主要特點是戲劇衝突尖銳,氣勢扣人心絃,語言更是精妙經典,可以說沙翁的這場戲把話劇的特點和魅力發揮到了極致。在本單元的單元提示中:,單元的目標明確指出:學習時,要注意課文是怎樣在戲劇衝突中展現人物性格的,又是如何以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設定和教學設計體現了單元目標的要求;教學重點、難點也把握的準。

2、充分的教學預設。整堂課中教學過程清晰,讀(整體感知)賞(自主探究)悟(個性體驗)三個板塊的預設很合理,操作過程也很自然,與學生學習常態保持一致,從整體感知到自主探究,再到個性體驗,有層次感。

3、語文是一門最富感情的學科,語文教師應該是感情豐富之人,語文課堂則應該是情深深趣濃濃的快樂時空。我們的樓老師,在課堂上富有激情,善於創設情境,煽動學生情趣,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參與到學習全過程。

4、重視朗讀。課堂上設計了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故事,更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容,現代的語文教學提倡自主學習,而且語言的學習實際上是個將外部語言文字不斷內化的過程,而實現這種內化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朗讀,因此,朗讀應該是現代語文課堂的主旋律。

如果說不足之處,樓老師課堂上雖然進行了分角色朗讀,也進行了推薦性的範讀,重視了朗讀,但是,我認爲,既然安排了這個環節,那麼爲了照顧到實效性,讀後最好能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朗讀評價,由學生自己來評議,他讀得怎麼樣,評後再讀。讀一讀,議一議,評一評,再老師進行指導,學生悟一悟。這樣的過程,就是學生與作者、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對話過程,也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的閱讀體驗代替老師的架空的分析。這樣才能真正地將人物的個性的理解融入到朗讀和語言學習活動中,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協調地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