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做什麼事最快樂》說課稿

說課稿3.26W

[說教材]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做什麼事最快樂》說課稿

《做什麼事最快樂》是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的是一隻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麼事最快樂,分別問了啄木鳥、水牛、蜜蜂、媽媽,最終找到了答案。全文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敘述,其中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同,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圖文並茂、富有童心童趣,形象地描繪出小青蛙尋找答案的經過,就像一部活的童話劇。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2、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學會關心別人。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啄木鳥、水牛、蜜蜂的話來理解**的話:“做對別人有用的事,你就會覺得最快樂。”

三、教學準備

1、準備頭飾。(小青蛙、媽媽、啄木鳥、水牛、蜜蜂)

2、情境圖。

[說教法學法]

一、創設情境

1、低年級學生往往透過感性認識獲得表象,運用表象進行“形象思維”,因而創設故事情境在教學中十分必要,它讓學生從感受形象開始學習,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

2、本文是一個情境性很強的童話故事,而且圖文並茂,根據這一教學特點,可運用音樂渲染情境,用圖畫再現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把握情境,進入角色,興趣盎然。

二、自主合作學習

1、自主性

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就應該讓學生擁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教學中,應由教師的“指令性”轉變爲學生的“選擇性”,建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例如:合作伙伴的選擇、角色扮演的選擇、練習內容的選擇、作業形式的選擇等等。

2、合作性

良好的學習氣氛能激發學生莫大的學習熱情。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之後,能較自由、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個性存在着差異,再加上個體選擇又存在着差異,生生互動、優勢互補,必然使學習形式不斷豐富,學習內容不斷充實,從而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愉悅地完成學習目標。

[談教學設想]

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藉助插圖、頭飾等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角色,從而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在教學時,教師該如何組織好教學來突破這個難點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與其教師細緻地分析講解,不如讓學生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應少講、精講,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讀書和思考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對孿生姐妹。邊讀邊思,邊思邊讀,入情入境,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這是熟讀精思所帶來的無窮樂趣。教師要敢於放手,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去自由、充分地讀書,並不失時機地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深入到具體的語文情境中去讀讀、想想、演演、悟悟。同時,低年級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就得讓學生在朗讀實踐中去鍛鍊,逐漸學會讀書。

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標準》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透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大有裨益。討論交流需要充裕的時間,在學生分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捕捉各方面的資訊,充當“主導”的角色,主動參與交流討論,教師要憑藉自己的教學機智,把握好交流討論的時機。課文中青蛙**的話是點睛之筆,是理解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青蛙**的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體會課文的內涵。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時間。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可以大聲地讀書,可以靜靜地聆聽,可以暢所欲言,盡情地表演……課堂不再是少數人的舞臺,而是全體學生的樂園。教學小青蛙與啄木鳥、水牛、蜜蜂的對話時,學生在讀讀、演演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在學完課文後教師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聯繫生活,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說話的情境。在活動中學生能夠主動地說、準確地說、流利地說、生動地說,使語言訓練與知識鞏固、情感體驗相得益彰。

[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教師面帶微笑看着學生,靜等幾秒鐘)師:老師心情怎樣?你知道老師爲什麼這樣快樂?

2、學生自由猜想。師:我覺得能爲小朋友服務,是我最快樂的事。

【師生融洽的交談,不知不覺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本課的學習內容,教師有意識地把爲別人服務的意識滲透進去,爲體會課文內涵作鋪墊。】

二、複習匯入

1、師述:小青蛙爲了弄明白做什麼事最快樂,它去問了誰呢?(板書:啄木鳥、水牛、蜜蜂、青蛙媽媽)

2、過渡:小青蛙找到答案了嗎?讓我們一起跟着小青蛙去尋找答案吧!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的2至4自然段,看看小青蛙從這些小動物身上找到了哪些答案?

【教師改變原來個別學生讀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仔細地聽,培養學生的良好讀書習慣。】

2、交流。(板書:捉蟲子、耕地、採蜜)[多人說]

3、過渡:爲什麼啄木鳥覺得捉蟲子最快樂,水牛覺得耕地最快樂,而小蜜蜂覺得采蜜最快樂呢?

四、細讀課文

1、請小朋友再細細地讀一讀課文2至4自然段,讀完後同桌討論討論。

2、啄木鳥爲什麼覺得捉蟲子最快樂?(看圖說)

3、啄木鳥在捉蟲子時會想些什麼呢?

4、指導朗讀:誰願意來當一隻快樂的啄木鳥?可愛的小青蛙在哪裏?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5、水牛爺爺爲什麼覺得耕地最快樂?它一邊耕地一邊會想些什麼呢?

6、現在你知道蜜蜂妹妹爲什麼會覺得采蜜最快樂呢?

7、誰來當那勤勞的水牛爺爺?歡快的小蜜蜂誰來演?一起來讀一讀3、4小節。

8、讓我們一起帶着快樂的心情把課文的2至4自然段讀一讀。

【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學時:營造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入角色讀讀演演,深入體會課文內涵;組織小組討論,合作表演,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以演爲手段突破了難點。】

9、小青蛙從啄木鳥叔叔、水牛爺爺、蜜蜂妹妹身上找到了不同的答案,它覺得非常奇怪,於是它就回家問媽媽。它是怎麼問**的呢?

10、指名讀第5自然段。(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11、我們一起做一隻困惑的小青蛙讀一讀第5自然段。

12、青蛙媽媽是怎樣告訴它的呢?(出示**的話)指名讀、齊讀

13、課文中誰在做對別人有用的事?(老師在紙上用直線畫出重點句,同時指板書)

14、完成填空。齊讀。

15、聽了**的話,小青蛙明白了:只有做對別人有用的事,纔會覺得最快樂!你知道青蛙做什麼事最快樂呢?(板書:捉害蟲)

五、課外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在做對別人有用的事嗎?

2、在你身邊哪些人也在做着對別人有用的事呢?

3、學完課文,小朋友,你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最快樂?

4、小朋友說的都很棒,老師希望你們時時刻刻都能做對別人有用的事,相信你們每一天都能過得很快樂!

【針對低年級學生表達、理解能力較差的現狀,用循序漸進的說話練習進行訓練,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學生的語言訓練與知識鞏固、情感體驗相得益彰。】

5、今天老師把啄木鳥叔叔、水牛爺爺、蜜蜂妹妹、小青蛙和青蛙媽媽也請到了我們教室,誰願意來演一演?

6、這幾個小朋友演得真好,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課後小朋友五人一組自由組合也來演一演,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演得最好!

板書設計:

18、做什麼事最快樂

啄木鳥 水牛 蜜蜂 青蛙媽媽

捉蟲 耕地 採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