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說課稿

說課稿1.59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說課稿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五年制語文第八冊第八單元的一編閱讀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原因,教育人們要保護好環境,否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黃河變化是因爲含沙量大,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黃土高原氣候的變化和黃土本身結構鬆散,這是大自然本身變化造成的;二是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這是人爲造成的。這樣越墾越窮,越窮越墾,黃河中的泥沙也就越來越多,因而黃河決口,改道的次數也就越來越頻繁。這句話點出了這樣惡性循環的後果,也點出黃河變化的自然原因和人爲原因之間的相互聯繫。

這是本學期最後一篇課文,雖然篇幅較長,但內容比較容易懂。學生學習時可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方法,使已有的語文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並從黃河變化這件事受到啓示,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2、教學目標

《大綱》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因而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這課的教學目的有:

認知目標:(1)瞭解黃河的變化和黃河變化的原因。

(2)治理黃河的關鍵是管住泥沙。

能力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增強環保意識,樹立保護環境的信念。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黃河變化的原因及黃河的演示過程。

難點是理解本課生詞,如搖籃、流域、懸河、植被、憂患等。

二、說教法、學法

傳統的教學結構,侷限於實現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掌握和鞏固知識的近期目標,而現代化教學結構的目的,在有效地實現此種近期目標的同時,更追求培養學生探索、創造精神,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開發學生潛在的智能,增進民主和競爭意識的遠期教學目標,實現知識教育和發展教育的雙重價值,爲此,本課教學主要採用自學求索型的課堂結構,並輔以情境教學法。

1、自學求求索型課堂結構:

課堂以學生自我活動爲中心,力求引導各層面的學生根據自己知識的空白提出疑問,根據自己的經驗積累參與討論、交流、歸納、激活學生的內在動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爲適時的啓和導,變牽着學生走爲服務於學生;學生變被動的聽和答爲主動的說和思,變少數人的發言表演爲人人蔘與的主動學習。

2、情境教學法

崔巒同志說過:在一定情境之中訓練語言事半功倍。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上好語文課首先要透過有效的調節方式,深化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南方山區的學生對黃河——我國的母親河雖有所聞,卻未親眼目睹過,難以想象黃河決口給兩岸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爲此,可先播放98年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暴發的特大洪災中抗洪搶險的錄像,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動,進而爲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作有力的鋪墊。

三、說程序

(一)觀看錄像,引入課題(創設情境,作好鋪墊)

(二)引導學生對課題提問(鼓勵質疑,整體感知)

根據提問,投影出示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黃河變化前是什麼樣的?

黃河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治理黃河的關鍵是什麼?

(三)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生:我最喜歡第x自然段,我想把它念給大家聽。

(預習中在熟讀的基礎上加以比較,學生往往會選擇較長而又多生訊的段落念,這樣既能讓學生自己解決讀中的難點,又激發了學生展示才能的慾望,可謂一舉多得)。

2、師生評議,糾正讀錯的字和讀破的句子

(先說優點,再提建議,即使大家集中了注意力,又訓練了口語表達,體現了人文精神)。

師:你讀的好極了,能帶大家讀這段嗎?(情感激勵)

四、理解字詞:

1、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詞;

2、學生討論回答,對於像禍河媲美生息繁衍肥力頻繁憂患搖籃一類的詞,鼓勵學生用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解決。

(既熟練地運用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許,有成就感)

像懸河流域河牀侵蝕植被一類的詞,教師用課件演示,讓學生自己表述。

(既直觀形象,又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

五、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1、默讀課文,並在書上作批註。

(學生已學會用!等符號分別表示重點句子,重點詞語,疑難問題,感受頗深之處)

2、學生提問、交流、解答

生:我想問大家(如黃河變化前是什麼樣子的等等)

(要問同學、考同學,自己必定會先有所思,並聆聽同學的答案,經過綜合分析、比較、判斷同學答案完整與否)

六、總結延伸

1、黃河的變化給人們怎樣的教訓?

2、談談你所知道的人類不注意環保所帶來的惡果,如沙塵暴、酸雨、南極臭氧層空洞等。

3、我們小學生能做的有利於環保的事有哪些?

(學生根據經驗,各抒已見,既培養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的好習慣,又激起了動手美化家園的慾望,使課內學習向課外動手自然延伸,把環保意識化爲具體行爲)

板書設計(略)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九義教材小學語文第九冊的選讀課文,是一篇檢測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學習材料。

課文先寫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但它又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着,從黃河含沙量的現狀,分析黃河變化的原因;最後寫科學家設計治理黃河的方案。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2、教學重點

瞭解黃河變化的過程、原因及治理的方案、

3、教學難點

根據小組研究主題,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製作電子文稿。

二、說目標

資訊的浪潮席捲全球,人類不可避免的走進以網絡技術爲特徵的資訊時代,現代教育技術已悄然向網絡教學過渡。根據網絡教學及學科特點,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黃河變化的過程,明確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及相互之間的關係,科學治理黃河的方案。

能力目標:透過資訊技術課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引導學生自主協作學習,在獲取、過濾、分析、處理、重組資訊的過程中實現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

情感目標:透過電子簡報的製作,讓學生充分體驗網絡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透過組織學生討論黃河發生變化給人類的教訓和學習課文後受到的啓發,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滲透科學的自然觀,激發學生熱愛母親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說教法

情景匯入法:透過播放黃河的美麗風光及黃河洪水氾濫的片斷對比,引出課題。

任務驅動法:透過呈現任務的方式明確學習目標。

演示法:透過地上懸河形成過程的演示,加深對黃河變化過程的理解。

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網上交流,調動全體學生參與。

四、說學法

協作式學習方法:由於學生的基礎不同,在機房座位安排上,三個人一組,好中差結合,便於交流合作,協作學習。

探究性學習方法:提出要求,由學生採用探究性學習方法,自己設計、解決,從而達到複習鞏固、拓展延伸的目的。

討論、總結學習法:透過討論、總結歸納和思考練習,讓學生對已有的知識活學活用,自己創作出新穎別緻的電子文稿。

五、說媒體

本教學設計,嘗試將語文學科教學與資訊技術課程進行整合。由於條件的限制,該課只能在模擬網絡環境下進行,以多媒體計算機和局域網爲學習工具,以網絡爲重要的`資訊來源。因此,需要在互聯網上下載有關黃河內容,製作成一個包括文字、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的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微型網站。網站結構示意圖如下:

六、說設計

1、情景匯入初讀課文

首先,指導學生進入網站主頁。主頁以動態的形式展示黃河及黃河流域的圖片,同時配以氣勢磅礴的《黃河大合唱》的背景音樂,使學生對黃河產生直觀的印象、美的感受。並透過滾動字幕介紹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黃河流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激發學生對黃河的熱愛。當學生還沉浸在黃河的美麗風光時,再出現一組黃河洪水氾濫,引出黃河變了,它是怎樣變的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帶着疑問,點擊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理清文章條理,爲課文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2、精讀課文加深理解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以任務驅動爲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進入學習輔導區。學生根據學習的內容和要求、自己的學習能力,有步驟地、有選擇地自主學習。抓住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破壞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爲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透過欣賞視頻、動畫,聆聽音頻資訊、檢視文字材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呈現任務拓展延伸

課文就黃河變化的前因、後果及相關知識點到即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猶未盡。因此,我們應抓住學生餘興未了這一有利時機將教材的內容向課外延伸、拓展,充分利用校園網、國際互聯網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對資訊進行檢索、篩選和處理,培養學生自主協作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提出以下讀寫要求:

(1)閱讀課文後,寫出自己學習後的真實感受和學習後不能解決的問題,在討論區發表。

(2)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主題作爲研究方向,與其他同學交流,併成立一個學習小組。

(3)根據研究主題,自主查閱學習資源庫中的資料,完成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的電子文稿。

這組富於創造性的學習任務,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了。教師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輔助學生分組自選主題,自主構建讀寫框架。

4、篩選整理制作文

根據自主構建的讀寫框架,指導學生進入網站的學習資源庫,自由選擇學習方式:或透過文字、音頻、視頻等資訊資料的目錄進行檢索,或欣賞視頻資料,或聆聽音頻資訊,或輸入關鍵字進行模糊查找篩選一系列相同主題的文字、音頻、視頻資料進行閱讀。資料收集完畢,學習課文寫作方法,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繫,透過小組的協作交流,把收集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共同製作圖文並茂的電子簡報。

學生在分組協商製作文稿時,教師則透過主控臺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實施監控,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輔導,實現個別教學。這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資訊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充分發展。這樣,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透過人機對話,提高了閱讀寫作能力。

5、成果展示作品評價

展示評價作品,是知識的彙集、共享過程,學生的獲得遠遠超過個人所能及的知識,是資訊的深度加工。把學生完成的作品放在作品展示區展示,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於學生作品的評價,可採取小組自評,師生點評的方式。在評價過程中,肯定成績的同時應對不足之處加以補充,以便圍繞主題重組材料,修改文稿結構、語句、版面設計等。

6、延伸課外網上交流

濃厚的學習興趣,高昂的學習激情,不能因課堂教學的結束而中止,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我還在微型網站上設計了一個討論站點,組織學生進行網上交流,調動全體學生參與黃河,中華民族的搖籃、保護母親河、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等專題討論。

七、說板書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變化過程

變化原因治理方案

水土流失搖籃合理規劃

人爲破壞禍河修築水利

保護母親河保護大自然

透過以上的板書設計,我們可以理出文章的脈絡:科學家從黃河變化的過程、原因中,尋找出治理黃河的方案;中華民族的搖籃因爲水土的流失、人爲的破壞變成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禍河透過合理規劃、興修水利,黃河變好的夢想一定能成爲現實。由此激發學生保護母親河、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八、說小結

網絡環境下,語文學科閱讀寫作教學發生的變化表現爲:教師由知識的傳授着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習過程的引導者、交流討論的組織者;傳統的閱讀與寫作各自爲政的局面轉變爲在與網絡對話中初步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由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轉變爲具有明顯互聯網時代特徵的網絡教學防止兩個極端:一是教師只顧對着電腦講,忽略學生動手動腦,使網絡教學流於形式;二是放任自流,會導致語文課成爲上網課。

標籤:黃河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