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索溪峪的“野”》說課稿3篇

說課稿3.02W

引導語: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索溪峪的“野”》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索溪峪的“野”》說課稿3篇

《索溪峪的“野”》說課稿篇1

一、匯入新課

(1)張家界森林公園,是我國第一個森林公園,它與天子山索溪峪構成了山奇、水奇、石奇、雲奇、樹奇的武陵源這裏千峯竟立,爭奇鬥研,山勢之雄偉,山色之秀麗,讓人稱奇叫絕這裏哪兒都是一副如詩如畫的天然絕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別具一格,有着其他景點無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遊覽“索溪峪”。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看了課題,老師又讓大家預習了課文,誰能說說今天要學的課文是緊扣課題中的哪一個字來寫的?(野)那麼,看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爲什麼“野”字上要加一個引號呢?)

師:這個問題就等我們學完課文之後再請同學來回答

二、自學課文

出示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邊讀邊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索溪峪的野的?文章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請你畫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

完成問題:

1、讀了文章後,索溪峪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小黑板出示難讀的詞語,請學生讀

3、學生彙報自讀後對文章整體的把握(板書:山、水、動物、人)

4、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過渡:透過自己讀,我們已理清了文章的結構,那麼作者是怎樣把這野山、野水、充滿野性的動物和人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呢?

三、合作探究,學習第二自然段

1、下面請分四人小組按要求合作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合作探究:索溪峪的山的“野”表現在哪些方面?

(2)、小組內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

2、小組彙報探究的結果

(1)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驚險、磅礴、隨心所欲、不拘一格

(2)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後請其他同學評一評,再分男女讀相關的句子

(3)老師讀寫山的驚險的句子,學生想象、評價

(4)全班配樂朗讀

四、學法延伸,自學描寫水、動物、人的段落

讀完這一段話,我們彷彿置身於索溪峪那驚險、磅礴、不拘一格、千姿百態的的山中,也不得不驚歎於她那純天然的、野性的美那麼,索溪峪的水、動物、人又是怎樣的呢?下面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學習但是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問一位同學:該採取什麼方法去學習你們喜歡的段落呢?

1、學生自學喜歡的段落,教師隨機指導

2、學習彙報:說一說索溪峪的水、動物、人的野各表現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彙報學習成果(如:做小導遊、當攝影師、有感情地朗讀等)

五、體會感情

同學們,那驚險的山、調皮的水、頑皮的猴子、率真的人們,你們喜歡嗎?那這種美是一種怎樣的美呢?(野性、自然、純樸、純真)

現在,你們明白了課題中野字爲什麼要加引號嗎?(野字的真正含義是指索溪峪的那種天然、野性、純樸的美)

那麼作者置身於這樣的山水中,有什麼樣的感受呢?(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啊!作者在這樣的境界裏,完全被感染了,被淨化了,感覺此時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快慰,從未有過的清爽,他深深地愛上了這塊神奇的土地,在作者的眼裏,索溪峪簡直就是大自然的寵兒,那麼你們讀了這篇文章,又有什麼收穫和感受呢?(學生暢談,教師點撥學生從文章的表達方法和索溪峪天然的自然風光兩方面談)

看得出來,此時的你們對神奇的張家界充滿了好奇,在上課前我叫大家去收集有關張家界的資料,現在就請同學們展示一下。

六、拓展延伸

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

七、總結

這節課,我們領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又瞭解了迷人的張家界其實,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很多很多風景名勝,如:夢幻的九寨溝,神祕而質樸的西藏,驚險的華山等等,願你們有時間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賞,更希望你們能像作者一樣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祖國壯美的山河。

《索溪峪的“野”》說課稿篇2

一、說教材: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是五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的教材。本單元大部分文章都是寫景文章。這篇課文是透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景,表現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歡快的心情。這篇文章圍繞着索溪峪的“野”,從“山的野、水的野、物的野和人的野”幾方面去寫的。在表達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緊緊圍繞着題目,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敘述後具體描述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本文中的一些常見的如“排比、擬人、比喻”等寫法還是有能力理解的。對本文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也能很快掌握,但體會作者透過想象和聯想來表達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及對大自然的熱愛這方面的能力不是太強。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2、領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達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3、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四、教學重難點:

1、在認真讀書、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2、使學生了解文章用排比、比喻、擬人的寫法,不但寫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還表達了作者對純樸自然風光的嚮往和讚歎之情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張家界、索溪峪等有關的圖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生動優美的語言從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野四個方面描寫了索溪峪天然的、野性的美。細讀課文,不難發現作者匠心獨運的構思,輕鬆流暢的筆調,精心雕琢的詞藻以及活潑生動的描寫,如何緊扣一個“野”字,在一課時中引領學生欣賞索溪峪迷人的風光和文字精妙的語言?讓野性美在這裏綻放。對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遵循着“自主,合作、樂學、創新”的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在課堂上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全過程,成爲學習的主人。

說學法:在本節課中我採用“自讀感知,讀中悟情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學生要了解文章內容必須整體感知全文,在此基礎上帶着問題合作探究既訓練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體現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七、說教學程序:

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談話匯入,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去隨機才訪學生,瞭解他們都到哪裏旅遊過。然後教師相機介紹自己去過很多的地方。這麼多的美麗的風景老師就是透過讀書瞭解的。從而匯入課題。這樣設計導課,一方面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談“野”論“野”悟“野”。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八、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記者採訪匯入課題。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去隨機採訪學生,瞭解他們都到哪裏旅遊過。然後教師介紹總結看過的地方,這麼多美麗的風景老師就是透過讀書瞭解的。從而匯入課題。這樣設計導課,一方面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感知索溪峪的“野”初讀課文之前,播放索溪峪的風光短片,引導學生去看一看,聽一聽,簡單的瞭解一下索溪峪,初步感受索溪峪的野。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內容,學生的閱讀興趣會大大的增強,有了閱讀的興趣,那麼學習就成功了一半。出示閱讀提示。

1、出示詞語,請學生讀

2、學生彙報自讀後對文章整體的把握(板書:山、水、動物、人)3、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談“野”論“野”。這個環節的教學重點是品讀感悟,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時,我充分放手,讓學生“我的選擇我做主”透過自己讀,勾畫自己欣賞的景點,交流彙報,暢談體會,透過朗讀檢查,朗讀挑戰,自讀自悟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並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欣賞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1.感悟山的“野”。這個環節的教學中主要是抓住重點句進行教學,老師適時出示相關句子引導學生理解,並指導學生找出作者所用的寫作方法。然後再結合圖片顯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索溪峪的山是如何野的。

2.感悟水的“野”,野物的“野”。這個環節的教學重點讓學生採取感悟山“野”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學,當然老師要適當引導,然後再結合圖片加深學生的理解。

3.體會人的“野”

(1)人們親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後,也變得“野”了:讀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哪一個詞最難看出這一點?引導學生找出“返璞歸真”,然後理解“返璞歸真”的意思。

(2)讓學生再讀這一段,看看遊客們“真”在何處。

(3)老師出示圖片加深學生體會人的“野”。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再次深入的瞭解“野”在本課的含義,並且解決上課前提出的問題,與上課伊始形成首尾呼應。總結全文,結合板書,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九、說板書:

我設計本文的板書的時候目的是要把文章的脈絡表現出來,因此我在設計的板書的時候將作者圍繞野從四個方面去寫表現出來,這樣板書起到了提綱攜領的作用。學生對於課文內容一目瞭然。

十、說反思: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一種缺憾美,在教學過程中,肯定還有許多不足,請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索溪峪的“野”》說課稿篇3

說教材: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材。本單元都是寫景文章。這篇課文是透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愉快的心情。這篇文章圍繞着索溪峪的“野”從“山野、水野、動物野和遊人野”四方面去寫的。在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緊緊圍繞着題目,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敘述後具體描寫的方法,結構嚴謹,一目瞭然,對於學生的習作很有指導意義。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教學課文的過程中,穿插引導學生認識並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詞。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敘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透過想象和聯想來表達對索溪峪美的獨特感受的寫作手法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感受索溪峪的的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的同時,讀出不同的語氣與節奏。由閱讀向習作遷移,運用所學寫作方法,課後練寫寫景的習作。

3、情感目標: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說教學策略: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六年級學生歷經五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建構,並且勇於懷疑,樂於探究,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我鼓勵學生“帶着問題進課堂”,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習才能真正成爲學生自己的事,而不是老師越俎代庖。

同時,這也是一篇適合朗讀、美讀的寫景文章,只有透過多讀,在讀中去感知,在讀中去思考,在讀中去感悟,纔會提高自我讀書的能力。

在課堂上就應該做到書聲琅琅,更需要將靜態的美用聲音送出,變成動態的美。讀久了,自然會熟讀成誦,作者之言若出自我之口,從而化爲自己的語言了。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些清新的語句就會自然流淌在學生的口脣之間,爛熟於孩子的心中。當然,讀是有技巧的,一味死讀,那是機械的,枯燥的,根本引不起孩子讀書的慾望,甚至還會破壞孩子讀書的興趣。因此,在讀的過程中要根據具體內容變換形式,指名讀,開火車讀,領讀,引讀,賽讀,齊讀,有想象,有體驗,有演示,有比賽,不拘一格,引人入勝。

說教學過程:

一、賞圖入境,暢談感受

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索溪峪的風景圖片,奇峯羅列、綿亙蜿蜒的羣山,環繞青山、切斷山路的綠水,一幅幅攝影作品以電影的形式切換,再配上鳥鳴聲、流水聲,學生如身臨其境。我再向學生簡單介紹索溪峪的地理位置和重要地位,然後讓學生用一個字或詞語形容一下這處風景的特點或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並簡單地說說理由。學生自然地發出“奇”“險”“壯觀”“秀美”等獨具個性的感嘆。

這樣,我既能把學生帶入索溪峪奇麗的風景意境中,又發散學生思維,尊重學生的個性,接下來,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就更容易找到共鳴,實現從自我認識到融入課本的過渡。

二、初步感知,領悟文眼

有了前面自己對索溪峪的認識,我再向學生髮起挑戰:“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作者曹敬莊眼中的索溪峪有什麼特點嗎?你能說說是從哪裏找到的嗎?”學生定然不甘示弱,一眼便能從題目和第一自然段中找到醒目的“野”字,由此開啟了對文題的關注和對文字的整體感知。

我接着問:“你覺得這種寫法有什麼好處?”學生就會發現,“野”字概括了曹敬莊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它就像是題目和文章的眼睛,能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這也是本文結構上的一大特色。抓住了這個“野”字,下面就能細緻地鋪開對“野”的理解。

三、質疑求真,合作探究

接下來,我把問與答的權利都交給了學生,從“野”字入手,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野字,你有什麼問題想和大家一起探討嗎?”

“野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描寫了索溪峪什麼野?”“爲什麼野?”“從文中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它的野?”“人們在野的環境中有什麼感受?”學生的思維被開啟,這些問題必將像珍珠般迸出。

我再讓學生就以上問題和同學合作探究,我知道的我發言,我不懂的我聆聽,大家一起動筆、動腦、動嘴、動耳,這既是一種聽說訓練,學生又能從中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

自學感知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探索意識和合作精神。既讓每個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又透過合作探究集衆人之力攻堅克磊,解決難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迴歸文字,品讀領悟

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科目。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認爲,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字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我引導學生圍繞剛纔產生並探討的問題,迴歸文字,找出作者從哪四個方面來描寫索溪峪的“野”,並順勢從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野四個方面引導學生品讀領悟。

1、品讀第2自然段——山野

我以“爲什麼作者說山野”這個問題啓發學生從原文中找詞句,並反覆朗讀體會,瞭解索溪峪“野”的原因是它的自然天成無雕飾,細細體會作者描寫的三種美“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學生每說出一種美,我就出示圖片,形象直觀地幫助學生體會,並分句指導朗讀,讀出山的驚險、磅礴、隨心所欲,從而感受作者遊歷其間的愉悅心情。

2、自學第3—5自然——水野、動物野、遊人野

我讓學生採取小組自學的方式,按照品讀第2自然段的方法品讀後文3個自然段,並以一些富有個性的問題開啟學生的思維。

如學生彙報第3自然段——水野時,我問學生:“你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水野?你喜歡這種寫法嗎?爲什麼?”讓學生認識到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活潑,更能表現出水的野趣十足。重點指導朗讀:“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着山奔跑,一會兒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兒鬧去了。”讀出如野孩子般的水的活潑與天真。

學生彙報第4自然段——動物野時,我又問學生:“爲什麼作者只描寫猴子呢?”學生一讀課文,馬上會發現猴子會跟人們親密接觸,卻又十分調皮,即使惡作劇也惹人喜愛。

學生彙報第5自然段——遊人野時,我把他們提出的問題再次拋給他們:“人們在‘野’的環境中會怎樣呢?想象一下游人在來索溪峪之前是什麼樣的,來了之後變成什麼樣了?” 引導他們既讀文字,又發揮自己的想象,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再仿照作者的寫法,想象如果自己走進索溪峪,會不會也發生變化,按課文的句式,續寫一句話。這樣,更有助於理解文末的句子:“人們,在這山水中返璞歸真了。”體會在這樣的山水中暢遊,人們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禮,不經意間,一舉手、一投足,都顯得非常純真、質樸。

這種由導讀到自學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同時指揮棒又適時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收放自如地教學,給學生最大的成長空間。

五、課文領路,課後練筆

課的尾聲,我再次歸納本文的主要寫作手法——由概括到具體的結構方式、想象和聯想的寫作手法,佈置學生課餘將今天所學習的寫作手法運用到習作中,描寫一處景物的某一個特點,如桂林山水的“秀”,黃山的“奇”、瀏陽河的“彎”、通程廣場的“鬧”等。課文就是最好的範文,將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聯繫起來,爲學生習作鋪就一條輕鬆的成功之路。

標籤:索溪峪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