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生物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說課稿2.54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物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生物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內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論述了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展”的理論基礎所以該節在本書中乃至在本學科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的基礎上再來考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其實是從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生物與環境之間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也爲下一節“生態系統”的學習作好預設。

本節知識點清晰,一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另一就是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呈現的方式也直觀,前者就四幅圖片,後者是一個探究活動,非常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建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二)、能力目標:

1、透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說明問題的能力;

2、嘗試收集、處理數據的方法;

3、學習透過測量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瞭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滲透環保意識;

2、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觀點;

3、利用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三、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重點又是難點;

2、“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探究是重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啓發式談話法,啓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並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透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逐漸認識到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本節“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的探究活動並不難,運用前一節的探究活動方法完全能夠完成,所以這個活動我安排在課前,課上主要是組織各小組交流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處理方法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於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活動的參與中。

五、學習方法:

透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透過課前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嚐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並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匯入新課:

啓發學生例舉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環境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匯入新課,這樣匯入有兩個好處,1、既考驗了前一節課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又體現了兩課內容的緊密聯繫;2、創設了情景,激發了興趣,讓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呢,行雲流水般引入新課。

(二)新知學習: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步: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引導從“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間的聯繫展開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選擇一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創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課堂風格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

第二步:啓發學生還能找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第三步:媒體呈現配有介說詞的圖片,如:烏賊的墨囊;含羞草的葉與多暴雨的環境相適應;尺蠖的擬態等等,讓同學們認識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適應是生物透過漫長的年代,不斷與環境摩合,自身不斷進化、生存下來而形成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對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對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考慮到初一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後高中會學到。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這部分的知識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步:讓學生親身驗證“生物也可以影響環境”這一結論:

課前親自探究“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課上交流這樣安排體現1、有做事的過程;2、有明確的目標;3、有明確的結果;4、使用語言傳達資訊5、體現過程的真實性這是任務型教學的五要素交流時注意: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過程是比結果更重要,但在這兒,由於結果涉及到對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應以激勵和引導。

學生從“做中學”中親身驗證了植物對空氣的溼度有影響,有利於認識生物是可以影響環境的。

第二步:再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a、地下耕耘者是哪種動物,它對自然界有什麼益處?

b、爲什麼我國開發西部強調要退耕還林和還草?從生物對環境產生的作用這個角度來認識生物的存在確實影響着環境。

第三步:讓學生嘗試舉例描述“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並及時反饋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動畫“屎克螂出國記”,以生動的畫面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物對環境的作用和影響,同時在學生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再一次激起他們的興趣。

3、技能訓練:

這是新教材的一個別有用心之處,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優勢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看誰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培養思維能力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收穫,這點很重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及時幫助他們構建概念,點睛突出“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生活在生物圈,對環境的破壞必將回報給人類,所以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是多麼重要!

(三)、作業練習:(見教材)

1、在一個繁殖季節裏,一條鯉魚能產幾十萬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鳥類只產幾個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嗎?這是不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2、山羊絨又細又柔軟,組成的產品十分昂貴山羊比綿羊好養,它連草根都啃食於是一些牧區大量飼養山羊,這對環境會有什麼影響?

這是兩道開放性題,既能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又能煅煉思維,體現知識與社會、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使學有所用。

整個教學過程的邏輯順序就是這樣安排的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支撐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課堂中,愉快地“享受”學習。

生物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學科體系,構建了以人與生物圈爲主線的體系,所以把生物圈作爲第一單元,把“認識生物”作爲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徵”作爲第一節,說明了本節課在教材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瞭解了什麼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徵,才能爲進一步學習生物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並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2.教學目標。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精神,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瞭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熱愛生命、保護生命。

3.教學重點。

生物的共同特徵。

4.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5.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關鍵:可以播放以下多媒體課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獵豹捕獲食物。

(3)鯨呼氣時產生的霧狀水柱。

(4)人在體育比賽後大量出汗。

(5)秋天植物的葉子落了。

(6)獅子追捕斑馬。

(7)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8)蘑菇的生長。

(9)花的開放。

(10)種子的萌發。

(11)破殼而出的小雞。

透過播放這些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充分觀察、思考,並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歸納、總結出生物的共同特徵,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爲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因此本節課以討論爲主,在充分準備實物、圖片和各種有關資料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透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展示多媒體畫面——乘坐宇宙飛船從太空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由藍色、綠色和白色等編織而成的美麗的圖案:藍色是浩瀚的大海,綠色是廣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飄動在海洋和陸地上空的雲彩。教師講述:“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在這裏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層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於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們怎樣來區別它們呢?生物有什麼特徵呢?下面我們就共同來學習第一章第一節:生物的特徵。要想認識生物,就必須進行觀察,所以,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然後指導學生看書,閱讀這一部分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如何觀察,鼓勵學生平時要多觀察周圍的大千世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分組討論

對於什麼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徵,教師要播放有關生物和生物的五個特徵的多媒體資料,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後分組討論,教師巡視走動,與個別小組成員互動式交談。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學習是新的學習方式之一。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是一種隱性的課程資源,是新課改所關注的。學生透過觀察和資料分析、分組討論來探究新知識,培養了科學探究的能力,達到了自主學習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辯論、歸納和總結

當學生討論完後,教師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圍繞什麼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徵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意見一致,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才下結論,意見不一致時,各小組之間要相互辯論。這時可以讓各小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說明生物的特徵,以此來闡明他們的觀點,如果意見還不一致,這時要發揮教師的作用,運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實例來加以概括和總結。例如,講到生物能呼吸時,情況可能是這樣的:第一小組的學生表演人能呼吸,用手捂住嘴和鼻時,感覺會憋悶,說明人能呼吸。第二小組的學生回答動物也能呼吸。在說明植物也能呼吸時,各小組意見可能有分歧:有的說植物能呼吸,有的說植物不能呼吸,他們非常熱烈地辯論起來。最後,教師透過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說明:居室中如果養花過多,晚上門窗關嚴,時間長了後,就會感到憋悶。最後達成共識:生物能呼吸。講到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時,學生的辯論也很激烈。生物的其他特徵,也是透過此方法一個一個總結出來的。在辯論時,教師要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加活動,對於上述參加辯論問題的學生,無論對或錯,都要給予掌聲或語言鼓勵,因爲激勵性評價和麪向全體學生都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關於生物和生物的特徵,這一內容要給予學生25分時間來觀察、資料分析、小組討論、同學交流辯論、歸納和總結,最後讓學生完整地總結出什麼是生物,生物的特徵,學生邊總結,教師邊板書這一內容。

(四)知識拓展,昇華與遷移

教師進一步啓發學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徵外,還有哪些特徵呢?各小組又開始討論並踊躍發言,如生物還能運動,生物還有一定壽命,生物還能適應環境、影響環境等。

(五)感悟與收穫

學完這節課有什麼感悟與收穫呢?學生答:瞭解了什麼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徵。教師可引導說出:我們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命,保護生命,愛護我們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生物圈,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六)鞏固與練習

1.播放多媒體: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體:指出資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徵。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生物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徵》這節課是本套教材的開篇內容,它交代了什麼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徵,從而爲本學科指出了研究的對象。本節內容的呈現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的弊端,從而召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由此可見,本節內容在教材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2)學生能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情感。

3、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4、教學難點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討論的組織。

二、學情分析

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還帶着稚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們還不懂什麼是生物學,雖然具有一些小學自然課基礎,但對生物的特徵只具朦朧的認識,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不強。

三、說教學方法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討論法、探究法。把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拿來做教具,充分設疑,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認識生物,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生物的特徵,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爲主,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說學習方法

學生以小主爲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五、說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目前我校還沒有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基於這種實際條件,我一實物爲教具,準備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實物,及一些圖片。

2、學生準備:學生準備實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蟲,水瓶等。

六、說教學過程

1、小組競賽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一開始上課,先進行一個小組競賽,教師把師生課前準備的實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組把它們分成生物和非生物兩類寫在紙條上,看哪組正確率最高,然後排列名次。這種匯入新課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增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能提高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2、充分質疑分析討論暢所欲言

從上面的競賽內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節課要討論的重點問題(1)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然後分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後全班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不僅有利於解決問題,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鍛鍊,真正體現新課標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宗旨。透過這一過程,教師收集學生的正確觀點,糾正學生錯誤觀點,使生物的共有特徵在學生頭腦中漸漸清晰,以利於接下來的教學的順利進行。

3、舉例和討論突破重難點

透過以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徵,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從而突破本節的重難點。

(1)小組討論:人爲什麼要吃飯?動物都要吃東西嗎?植物也“吃飯”嗎?它們吃什麼?這些都說明了什麼問題?

問題一出,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還爭得面紅耳赤。這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得了知識,最後在教師適當的講解下各小組達成共識,得出結論: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小組討論:人爲什麼要大小便?動物都要排出體內的廢物嗎?動物還有哪些排出廢物的途徑?植物是怎樣排出廢物的?這說明生物都有什麼現象?

透過學生的討論,最後得出:生物都要排除體內的廢物。

(3)小遊戲、小討論:拿東西在小組成員眼前晃一下,他會怎樣?或拿東西想打他的頭,他會怎樣?爲什麼會這樣?植物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嗎?怎樣證明你的說法?

對這些現象的原因,學生能解釋的很少,而且解釋的也不夠到位,特別象植物對刺激有明顯反映的例子少。這時教師做適當的解釋得出結論即可。更多的疑問作爲質疑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究的慾望。最後總結出:生物能對刺激作出反應。

(4)小競賽:

舉例說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組舉的多。誰能說出生物體是有什麼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長大嗎?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回答這些問題,比誰的知識豐富,誰爲小組作出的貢獻大。由此啓迪學生,平時要多用功學習,將來纔有勝過別人的希望。“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鼓舞”,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時候,由學生總結出: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什麼樣的,學生並不清楚,由此設疑,爲以後的學習設下伏筆。

(5)學生討論:

小貓掉到水裏,長時間出不來會淹死,死亡原因是什麼?植物也要進行呼吸嗎?由此你得到什麼結論?

透過學生分析討論,讓學生把所知道的告訴給其他同學。透過表達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出: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學生知識有限,只要求知道什麼是呼吸,而不能對呼吸進行深入地探究。

4、課堂小結課後延伸

透過以上的學習,讓學生總結出生物的'特徵,教師板書。

同時提示學生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生物,如果你對課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徵有什麼不同意見而需要補充和建議的話,課後可以進一步觀察生物,查閱相關資料。

5、課堂練習

小組間舉出不同的例子,相互提問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教師做裁判。

生物說課稿 篇4

第一部分: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教科書《資訊技術》第四冊"資訊安全"中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內容,本部分內容爲1課時。在學習本課時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因特網基礎應用等知識,高中的計算機網絡主要是以圍繞因特網應用爲主線,深入細緻的學習計算機各部分的內容。透過對本課時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生對計算機資訊資源的保護意識,能夠進一步有效的保護個人資訊和各種計算機資源不受侵害,故而本部分內容的學習很重要,我們將以學習計算機病毒特點和瑞星殺毒軟件的使用作爲依託,激發學生支援國產軟件的熱情,着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自我創新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體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二、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的是高中學生,計算機病毒對同學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我們很多同學缺乏網絡公共道德意識和網絡自我防護能力。爲了讓學生能把更多學習內容應用到我們的計算機中來,樹立文明使用計算機的道德規範,我在分析了學生對計算機病毒認識之後,我選擇了計算機病毒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國產殺毒軟件的具體應用。本着體現資訊技術基礎性、綜合性和人文性來設計整個課堂教學,堅持自主學習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透過自己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來完成,同時結合課堂實際情況,教師適當給予指導,最終圓滿的完成整個課堂教學。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計算機病毒的定義並根據定義歸納出計算機病毒的特點;能夠識別部分流行病毒(如蠕蟲病毒,木馬等),並能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最後能對自己和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

2、掌握常用的防治計算機病毒的方法,掌握安裝和設定瑞星殺毒軟件,能夠查殺病毒和對殺毒軟件進行升級等操作。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讓學生採取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模式,利用網絡資源查找並收集有效資訊,透過相互討論,集思廣益,對資訊進行組織,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

2、透過具體的情景模擬,爲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獲得知識並能對知識進行創新。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讓廣大同學在十分寬鬆的環境來完成整個學習,增強同學們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2、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自己具有網絡防範意識,培養學生計算機及網絡道德,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掌握計算機病毒的定義以及特點和計算機基本防治措施。

:瑞星殺毒軟件的安裝和設定的學習。

第二部分 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典型任務中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同時在老師積極引導下去探索和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教師的任務是爲學生獲得知識創設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創造,從而體現了"營造良好的資訊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的基本理念 。爲此,本課採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務驅動法"、 "示範操作法"、"情境模擬法"等。

第三部分:說學法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要求我們不僅僅是教會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指導學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很重要。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但需要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 "接受任務——分析體會——合作探究——綜合運用"的方法,培養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對於提出的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互相啓發,總結完善,實現資訊與思想的交換,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和認識的深入,並能鍛鍊學生歸納、分析和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敢於探索的優良品質,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第四部分: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特點和資訊技術課程標準中的具體要求,結合廣大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 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二) 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三) 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透過向同學們提問的方式:詢問同學們有沒有碰到過計算機病毒或聽說過什麼樣的病毒,以及是否見過計算機病毒發作時的樣子。鼓勵學生討論並暢所欲言,透過這種方式給學生以引導,讓學生感知本節課教學內容。接着給學生演示我國在2003年的一段關於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的危害一則新聞,演示完畢,讓學生知道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性,同時提出計算機病毒產生的影響等問題。

以上即爲創設學習情境,透過提出學習問題和任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對計算機病毒的好奇心理,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

讓學生收集有關計算機病毒的發展,計算機病毒的定義,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及危害性的有效資訊,並對資訊進行整理。其步驟如下:

1、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透過網絡來查找和搜尋計算機病毒的相關資訊,積極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或者同桌合作的方式,共同查找和提取有效資訊;然後在課堂上全體師生一起對資訊進行分析和整理,以達到預期的結果。

例如:我會對以下學生可能採集到的資訊進行篩選和總結,引導學生來得到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1)、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行代碼

(2)、就像生物病毒一樣,計算機病毒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種類型的檔案上,計算機病毒有獨特的複製能力

(3)、一個被污染的程序能夠傳送病毒載體

(4)、降低你的計算機的全部性能

(5)、潛伏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的程序

計算機病毒定義: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2、對計算機病毒的定義進行分析,抽取每個小組的代表出來進行交流和評價,同時積極肯定學生的勞動成果並給予鼓勵,激發他們更大的學習興趣。然後透過師生互動的形式,如透過討論和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從計算機病毒的定義得到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分析:這一環節是課堂的一個重點部分,因此,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應用學生前一階段學習的計算機知識,達到本節課需要達到的目的。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

第二層次:

1、利用我們生活中生病需要看病吃藥的例子來引導學生把計算機病毒和生物病毒進行類比,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區別他們:(1)、定義;(2)、特點;(3)、依附體;(4)、防治的方法,透過學生的回答和比較,教師給予引導和補充,然後透過根據採集到的資訊共同完成以下的區別表格:

生物病毒和計算機病毒的區別:

生物病毒計算機病毒

定義病毒是一種可以在其它生物體間傳播並感染生物體的微小生物(其實因爲病毒本身不能進行新陳代謝,所以某種程度上還不能說病毒是生物)。()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特點傳染性,潛伏性,危害性潛伏性、傳染性、程序性和破壞性

依附體生物體軟盤,光盤,硬盤,網絡

防止方法吃藥或者醫療救護軟盤:外來軟盤要查毒,殺毒,重要軟盤要防寫,重要數據要備份; 光盤:使用正版光盤軟件; 網絡:安裝公安部的KILL實時監控,並及時升級(一月2次); 硬盤:安裝硬盤保護卡,病毒防火牆(瑞星)

在完成以上區別,採用設疑的方式讓學生考慮除了以上的防治辦法以爲還有什麼防治方式,引導學生利用殺毒軟件來進行病毒的查殺與防護。(重點強調並引出殺毒軟件)

2、重點介紹如何使用殺毒軟件。透過已經做好的課件中的圖片演示,學生透過小組團結協作自己動手安裝和設定國產經典殺毒軟件—瑞星殺毒軟件,並備有CAI學件隨時幫助學生完成安裝、設定和升級等操作。

這一環節是課堂的重點部分,因此,我以示範操作和情景模擬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觀察,帶動學生自己動手完成整個操作和任務。示範操作和情景模擬可以很快的讓學生掌握知識,還可以促使學生熟練使用軟件的同時自我探索和發現軟件中的竅門、在不斷的使用和操作中尋找和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 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1)學生交流對本節知識學習的心得

(2)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

第五部分:說教學反思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力圖體現以下思想:

1、體現新課標理念,重視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爲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的平臺。如重視學生學習內容與學習時間的開放性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學習的樂趣。

2、優化教師輔導策略。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講臺上的聖人"轉變爲知識的"導航者",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開展討論與交流),並對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於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

透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爲了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及時開展教學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不僅要進行結果評價,而且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法的評價,重視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養成的評價。

生物說課稿 篇5

一、教材

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課。學生已經有了前一課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蓄,爲本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本課旨在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揭示晝夜現象對動物的影響,說明植物、動物和人的生命活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變化。

二、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預期效果,教學重點應放在與目標相一致的內容上,因此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爲知道晝夜的交替變化會對動植物產生影響。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本課的難點應是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三、教學法

基於如上多方面的因素,我準備選擇的教法和學法是:

1 教法:談話激趣法,提問法,演示示範法,實踐活動指導法,指導調查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來教學本課。

2 學法:分時段觀察法、討論法、圖書資料查閱法,自主實驗探究親歷法、記錄整理分析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學法。

四、教學準備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需先做好充分的準備,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在課前師生都必須做好如下準備:調查自己一天的身體情況的各項數據,以及的動植物圖片或錄像。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生活中有些現象很奇特。比如,我們到了晚上想睡覺,上沒人叫卻也會按時醒來;夜來香傍晚時花朵纔會綻放,發出陣陣香氣。這一切都與什麼有關呢?到底是什麼在影響動物和植物的生活呢?引起學生的思考,揭示課題:《晝夜與生物》

(二)、探究活動

A:探究晝夜對人的影響。

1。課前收集自己一天中身體情況的各項數據,從而上課交流發現人的活動規律。

2。討論人體在一天中不同時刻,身體還有什麼規律性的變化?引發學生思考晝夜更替與人的活動的關係。

3。引導學生思考不按照規律生活時,我們的身體會怎樣?從而得出結論人們只有遵循這個規律,才能保證我們的健康。

B:探究晝夜對植物的影響。

1.生交流植物生長的規律性變化

2.觀察圖片資料上的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時段的圖片資料。思考: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麼變化?是什麼在影響着它們發生變化?

3.以牽牛花的日記和曇花的視頻的例子,引導學生髮現植物生長的規律是受晝夜更替的規律影響的。

4.介紹花鐘,學生了解掌握植物的生長規律可以爲我們的生活提供幫助。

展示有關花鐘的詳細內容。

C:探究晝夜對動物的影響

1.給出一些動物,學生按照生活經驗將動物分爲兩類。一類晝行性動物;一類夜行性動物,初步揭示動物的活動也與晝夜更替有關。

2.生繼續舉例子,透過觀察這些動物活動規律,歸納動物的活動受晝夜更替的影響。

3.啓發:如果動物的活動違反了這個規律將會怎樣?引導學生思考動物活動規律帶給人類的益處。

(三)、總結本節課主要內容,提升層次。

(四)、佈置作業

1、想辦法測試自己的活動規律和記錄自己的作息時間。

2、觀察一種動物的活動規律。(蜜蜂)瞭解它對人類和植物的積極作用。

3、小組合作製作“花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