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生物說課稿彙總9篇

說課稿2.66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生物說課稿彙總9篇

生物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透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說明對象,然後具體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的措施。這是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二、說教學依據:

學生對外入侵比較熟悉,而沒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從熟悉的外敵入侵的方式,再轉入對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其次閱讀科技類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篩選資訊。此文正好可以讓學生抓中心句,整理歸納各部分內容,瞭解大概文意。

三、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2、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瞭解生物“污染”,增強防範意識,爲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二)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爲干預”?爲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五、說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讀爲主,教師設計閱讀題目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章的說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透過多種形式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據光明日報(20xx年6月12日)報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一種產於中、南美洲的“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爲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爲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蛻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於一旦。那麼薇甘菊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讀(多媒體顯示)

1.給重點字詞注音。

2.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本文所介紹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不少於5個要點)

3.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

4.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出來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教師選五個小組的組長進行全班交流,每組負責一小題。

(三)、學生自由質疑,由學生共同討論解答,教師組織學生活動,並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1.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覆的,向老師提問。2.教師分類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後板示,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爲干預”?

(2)爲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3)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四)教師展示學生收集的資訊:學生自由展示課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關材料。教師也可利用手頭資料介紹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氣候明顯乾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

②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等等。看來,時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隨時入侵的可能,我國對“生物入侵者”必須採取了嚴格的防範措施。

(五)遷移拓展:

1、收集有關“生物入侵者”的資訊,加以整理,在班上組織一次以“話說生物入侵者”爲題的討論會。

2、利用網絡搜尋有關生物污染的資訊,並加以整理,講給同學們聽。

(六)課堂小結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採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理,條理清晰,說明方法得當,是一篇規範的說明文,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鑑。文中介紹的有關生物污染的知識,應學會運用,提高防範意識,加強生態意識,瞭解當地自然風景的價值,抵抗外來生物的侵入。

生物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透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說明對象,然後具體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的措施。這是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二、說教學依據:

學生對外入侵比較熟悉,而沒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從熟悉的外敵入侵的方式,再轉入對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其次閱讀科技類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篩選資訊。此文正好可以讓學生抓中心句,整理歸納各部分內容,瞭解大概文意。

三、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2、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瞭解生物“污染”,增強防範意識,爲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二)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爲干預”?爲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五、說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讀爲主,教師設計閱讀題目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章的說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透過多種形式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據光明日報(20xx年6月12日)報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一種產於中、南美洲的“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爲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爲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蛻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於一旦。那麼薇甘菊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讀(多媒體顯示)1.給重點字詞注音。2.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本文所介紹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不少於5個要點)3.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4.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出來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教師選五個小組的組長進行全班交流,每組負責一小題。

(三)、學生自由質疑,由學生共同討論解答,教師組織學生活動,並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1、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覆的,向老師提問。2、教師分類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後板示,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爲干預”?

(2)爲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3)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四)教師展示學生收集的資訊:學生自由展示課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關材料。教師也可利用手頭資料介紹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①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氣候明顯乾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②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③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等等。看來,時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隨時入侵的可能,我國對“生物入侵者”必須採取了嚴格的防範措施。

(五)遷移拓展:

1、收集有關“生物入侵者”的資訊,加以整理,在班上組織一次以“話說生物入侵者”爲題的討論會。

2、利用網絡搜尋有關生物污染的資訊,並加以整理,講給同學們聽。

(六)課堂小結《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採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理,條理清晰,說明方法得當,是一篇規範的說明文,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鑑。文中介紹的有關生物污染的知識,應學會運用,提高防範意識,加強生態意識,瞭解當地自然風景的價值,抵抗外來生物的侵入。

(七)板書設計:

是什麼 邏

生物入侵者 怎麼樣 順

怎麼辦 序

生物說課稿 篇3

各位專家領導,大家好!

今天我將要爲大家講的課題是: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

一、指導思想

生物科學不僅是衆多事實和理論,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因此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走進新課程,運用探究性學習,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學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病毒》是人教版幼師教材全一冊第二部分微生物中第三章。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前兩章細菌、真菌等有關微生物的知識,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及將來的幼教工作息息相關。因此,在教材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2、教學重點

(1) 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2) 病毒與人類的關係。

3、教學難點

病毒的結構和繁殖。

三、學情分析

本 節的教學對象爲學前二年級學生。透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生物體的基本結構,植物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等知識;已學會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 等研究生物學的方法。具備了獨立學習本節部分內容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她們對本節課涉及的有關病毒與人類關係,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病毒的形態 結構、生命活動的知識,難以理解。

四、教學目標設計

1、基礎知識目標:

(1) 透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病毒的形態結構特點。

(2) 透過學習讓學生識記病毒的生命活動特點

(3) 透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病毒對植物、動物和人體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 透過學習讓學生識記細菌病毒——噬菌體的有關知識。

2、能力訓練目標:

(1) 透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進一步獲取課本以外的生物學資訊的能力。

(2) 透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思想情感目標:

透過學習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五、教法設計

1、直觀教學法

透過動畫課件等直觀教學手段,創設生物微觀世界,激起學生的感性認識,獲得生動的表象,使學生能比較全面地掌握知識,比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

2、探究式教學

使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學法指導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本節課採用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讓學生在課前以組爲單位,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透過多媒體網絡技術查找有關資料,進一步透過小組討論、協商,得出研究報告。最後在課堂交流。

七、 教學程序設計

1、教師設疑:把教學內容轉化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爲"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原由。

2、教學內容分爲四部分內容:病毒的發現;病毒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病毒與人類的關係(有害);病毒與人類的關係(有利)。

(1)學生的主體活動爲:學生代表闡述本組的研究報告;做好聽課紀錄,思考並提出相關問題,討論得出結論;展示本組設計的《健康週報》。

(2)教師的主導作用:引領教學主線,創設問題情景,聆聽學生講解,歸納教學內容。完成學生的測評。

八、媒體的選擇

本 節課的知識較爲抽象,難以理解。因此我們採用網絡、課件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集文字、聲音、圖像於一體,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形象化、立體化、動態化;把 學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病毒結構及生命活動的動態變化過程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使難點迎刃而解,重點得以突出,充分體現了計算機多 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

生物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 》是濟南版___年級生物第___單元第____章的第___節。該單元以_______爲主題展開。

本節課

根據本章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依椐新課標中 “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的要求,我從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

2、

3、

根據本節課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我確立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

教學難點是: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改革改變教學方式的的目標,我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爲師生互動式教學,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因此本節課教法以“啓發式談話法” 多媒體直觀教學法;觀察法,探究法爲主, 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依據新課程改革改變學習方式的的目標我具體的學法指導爲: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透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二)自主學習:

1、教師提出問題

2、學生結合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生物說課稿 篇5

一、教材

第九章生態環境的保護包括二個內容,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對環境的保護。環境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是國際和國內環境保護形勢的發展所趨,這兩個內容應該是相互相承的。而現實中人們對於前者的瞭解遠沒有後者那麼廣泛,故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的介紹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環境的保護之間關係即是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是第八章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根據大綱和課程目標,本課內容要求瞭解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和保護措施,瞭解我國生物多樣性的概況和麪臨形勢。2.情感態度目標:

①透過對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理解,掌握局部和整體的統一觀念及對生物多樣性的概念有更深刻的把握。②透過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概況與形勢的分析,增強愛國情感和建設祖國的社會責任感並且建立起完整而科學的環境保護意識。

3.能力目標:

透過讓學生收集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環保宣傳資料,提高學生收集處理資訊,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資訊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態度。

三、重點、難點

重點:①對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保護(知識重點)。這個知識點是建立科學環保意識的理論基礎,只有在瞭解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才具有科學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投入行動,而保護措施就是我們能夠起而行的具體體現。②我國多樣性的概況及形勢(情感重點)。此是本文的情感重點,只有知道我國面臨的嚴峻形勢,才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及能讓我們對環保事業堅持下去的源動力。

難點: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這個知識點需要對第八章的生態系統的成分、結構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這些已學知識相聯繫起來才能真正理解,而且無法用具體的感性材料可以幫助學生的理解,比較抽象,故將其列爲難點。

四:教法、學法

教法:本節課我採用的是講述法,但不是傳統的注入式,而是結合了直觀教具(圖片),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由此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

學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更要的是讓學生充分體現其主體性。讓學生讀——透過閱讀課文,讓學生學會收集資訊的能力,增強理解力。

讓學生講——討論分析資訊,讓能表達出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讓學生想——在討論、分析、綜合過程中,學生主動思考並得到其所需資訊,培養歸納、比較、綜合能力。

讓學生做——學生在收集對生物多樣性的宣傳資料中得到實踐,培養實際收集資訊能力。

五、教學過程

1.匯入:

我以一句廣告詞來引入本文。畫面是一雙黑猩猩純真無邪的眼睛,所提出的口號就是“我們不想孤獨的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2.引出課題:生物多樣性及保護

從三個層次上來理解生物多樣性這個概念:基因,生物物種,和生態系統

3.進入教學過程:

(1)設計問題情境:爲什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

學生帶着問題閱讀課文,組織討論,得出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透過這種學生自學和討論來體現本文的重點內容——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增強閱讀能力,並可以提高分析、歸納其所得資訊能力及交流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對本文的難點——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讓學生來說明自己對其的理解,從而帶動學生回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概念的理解,並請學生比較生物多樣性的三種使用價值的側重點。以這種以學生爲主體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處理所面對的難題來解決本文的難題。

(2)展示資料,探討問題:我國的生物資源和麪臨威脅。

用圖片(有條件的可以用錄象)來展示我國存在的各種美麗生物和瀕臨生物,瞭解大自然的美,並且瞭解我國生物多樣性在世界上所處的位置,來感受到我國的生物資源之豐富。

讓學生表達出自己收集起來的資料(包括圖片、數據),由這些直觀感性材料中鬚生可以強烈感覺到我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迫切需要(比如:大批藏羚羊被剝光皮赤裸裸的棄於在山谷中,如此觸目驚心!),就引出一個問題:如何保護這些美麗的生靈?

由此展開討論,包括以下幾個內容:①我國生物多樣性面臨什麼威脅?②這些威脅來自於什麼?③爲消除這些威脅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讓學生從生活中得到啓示,並舉出例子。(比如對於外來物種入侵問題,可以舉出幾個例子來加深理解)

六:作業

最後留下思考題:我們在生活日常中可以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做些什麼?

七:板書設計

生物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您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選自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觀察生物》的最後一節。本節課要完成的教學內容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和如何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本內容是學生學習了生物和非生物,常見生物以及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性的基礎上,再認識"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該內容既是第一章中溫度的測量,科學探究和本章前幾節內容的整合,也爲學生繼續學習生物多樣性中的"遺傳"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內容打下基礎。其中生物具有適應性,多樣性是貫穿整節課的兩條主線。因而,教材內容遵循由近及遠,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原則,在適應性和多樣性方面對本章內容進行了總結與深化。

二、說學情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對"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生物的多樣性"的內容已有認知基礎,並在生活中的觀察建立了生物個體的組成與羣體組成的層次性概念,同時熟悉了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和科學探究的方法。但是,學生對於探究實驗的設計,探究結論的得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等內容,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初一學生透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沙土加熱的實驗,探究蠍子埋在沙裏的理由

各種生物的適應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難點:沙土加熱實驗,探究生物適應的理由

二、教學目標

基於學習任務分析和學習者分析,結合科學課程標準對該部分內容學習的要

求,設定以下四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建立生物能適應環境而生存的理念

2,探究蠍子在沙裏藏身,植物向光的理由

3,初步瞭解生物多樣性――"種"的多樣性

4,練習使用溫度計

過程與方法:透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2,體驗熱愛生命,保護環境資源的情感,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STSE:感受生物與社會生活環境的密切關係

三、教學方法

在本節課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

2,探究教學法:

3,觀察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1,課件演示不同環境中的各種生物

2,提出問題:"不同環境中的各種生物的生活方式爲什麼不相同呢 "

【以此激疑,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並根據初一學生的認知特點,運用"生物多樣性"的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自然地引入教學主題: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

二,新課教學: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1),出示課前實驗結果:一盆菊花向一邊彎曲生長

(2),課件演示向日葵,植物向光生長的'實例或圖片

學生觀察分析,教師學生總結:植物的向光生長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

【從生活實例着手,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透過分析自己動手操作的實驗結果,歸納總結並掌握了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探究實驗:學生觀察圖片—>提出探究問題(蠍子爲什麼在沙裏藏身的理由)—>學生探究(複習溫度計的使用)—>實驗記錄,交流討論。

【爲突破重難點內容採取變抽象爲具體,使複雜變簡單的方法,層層設問,由淺入深地啓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對知識的探索能力。】

(4),動物的"僞裝"課件演示,學生觀察,討論,瞭解保護色(青蛙,變色龍)和擬態(竹節蟲)

學生思考和討論課本上列舉的青蛙,變色龍,竹節蟲是如何適應環境的。教師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見解,並根據學生的討論歸納出"保護色"和"擬態"。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依據事實歸納物體規律的能力。】

(5),教師小結:生物生存總是要適應環境,只是方法不一樣,它的意義在於避開不利環境,提高生存能力

(6),合作學習(學生4一5人爲一合作小組,分工合作,分別查找資料或根據老師提供的網站上網查詢)交流討論,完成合作學習任務:說說你所知道的動物是如何適應環境的

【合作學習,拓展知識】

2,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1),學生觀看視頻――生物的種類及種類數量變化的原因

(2),學生分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合作完成三個問題:

A,你知道生物有多少種

B,它們之間有何聯繫

C,影響生物種類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老師抽1-2組讓學生彙報發言,老師點評,肯定

【提出的問題來源於學生的需要,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適合他們的認知水平,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更爲積極主動地探索,爲教學目標的完成奠定紮實的基礎。】

轉入:因此,我們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3),請學生拿出蒐集的動,植物的資料,彙報自主學習的收穫:

你知道那些珍稀動物,植物 它們現在怎樣生活

【學生們從中瞭解許多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識,體會到我國的地大物博,增加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4),學生合作小組利用課前查找的資料或根據老師提供的網站上網查詢,完成合作學習任務:植物資源的破環和保護的狀況如何 我們已經採取了哪些措施

(5),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爲保護動植物資源做些什麼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

三,學生小結:

地球上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以不同的方式適應着環境,形成了地球上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生物,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全球關注的重大問題,它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讓我們一起來呼籲"善待生命,也就是善待我們人類自己"!

【讓學生來總結,避免複習時炒冷飯,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又增強記憶能力與思維能力。】

四,課後練習

進一步查閱資料,就你最喜歡的珍稀動(植)物的分類地位,分佈,數量,保護和人類對其利用的情況及你的設想,建議編制一份小報,出一期專欄刊出。

【課後練習的設計既使學生學以致用,再次突破重難點又培養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還培養他們利用網絡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板書提綱 略

生物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的內容爲北師大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6單元《生命的延續》中第20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第4節《性別和性別決定》。性別是一種特殊的性狀,在學生中總是存在着一種神祕感,自然成爲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本節內容可以滿足學生對於性別決定和性別遺傳知識的需求。

另外,社會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輕女思想,母親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員冷落和責備的現象並不少見。透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科學地理解和正確地對待生男生女問題,同時,生男生女的原理的分析又是對上一節《性狀的遺傳有一定的規律性》中遺傳圖解的鞏固,因此,本節內容對確定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說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根據《生物課程標準》要求:解釋人的性別決定。並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以XY型爲例理解性別決定的知識,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研究生物學問題的方法,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及人口教育。並能用科學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同時樹立"生男生女一樣好"、"男女平等"的思想。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1、重點:人類性別決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性別和性別決定》屬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範疇,我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是:以學生爲主體,把課堂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符合課改理念。在前面學習中,學生已經瞭解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知道了遺傳的物質基礎,本節課重在從人類性染色體的水平分析人類性別遺傳的規律,另外基於社會上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傾向,把生男生女的責任推於女性,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產生。這與人們生活關係密切,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必要透過教學瞭解科學真相。

2、難點: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生理上,一對夫婦生男生女的機率如何,在知識聯繫上屬於斷層,突如其來,而且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確立爲難點,教學中透過學生的遊戲活動來突破這個難點。

(四)說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教具(乒乓球(白色35個,黃色35個))媒體組合應用——遊戲活動——生男生女的原理動畫,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有趣。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1)心理和生理特徵:從年齡特徵來看,初二學生平均年齡15歲,對什麼事情都很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不喜歡死記硬背枯燥的知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注重正確引導學生思維,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問題、得出結論。

(2)知識現狀:本節是在初二年上期快結束時學習的,學生對生物知識已經有所瞭解,學習積極性相對有所降低,爲此,在教學中抓住這一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的、形式多樣的學習方法和學生廣泛的、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知識障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於認知水平的差異會產生不同層次的學習成果和不同的學習體會,在生男生女的原理中機率是相等的,對個別學生可能會造成認知上的困難,在綜合運用上需要老師進行適當的引導。

(二)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

調節學生的心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願學、樂學、主動學、會學。我設計了激發學生參與的學習的情景,透過學生做遊戲的活動形式來激發學生渴求知識,真正體驗"在學習中游戲,在活動中學習"的新理念。

(三)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

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知識建構的方法的指導。根據學生的特點,我採用讀圖分析、遊戲等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男女性染色體對比圖,生男生女遺傳圖解分析,並透過讓學生參與遊戲加深生男生女原理的理解。掌握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生男生女取決於從父親中的生殖細胞中所提供的染色體,從而培養學生看圖、讀圖能力和生理空間概念。

三、說教學方法

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設計學生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有利於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又有利於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生物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 》選自於北師版初中生物教材第 單元第 章第 節,本節內容我安排由 課時完成, 本節課主要學習第一課時的內容,(具體內容自己寫,以及這個內容的作用,簡單的分析學情)。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依據新課標要求。我確定了本次教學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情感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

爲了使學生能夠順利的達到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我確定了本次課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

難點:

四、教學教法、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

要被點燃的火把。因此,本次課的教法主要是多媒體直觀教學法、討論法、探究法爲主,學法將以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爲主,力求最大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創造性。

五、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和教學所需的材料器具。學生預習 我把本次教學分爲五個環節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對上次課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接着利用多媒體播放關於 的視頻。透過多媒體直觀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 》

(二)自主學習、明確目的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明確學習目的。同時也爲後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三)合作探究,探討問題

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一個活動。

生物說課稿 篇9

一、教學理念與目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的六項具體目標之一是“改革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腦,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新世紀各門課程都要大力推進的一項改革。

《生物課程標準》對知識目標提出:生物課程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爲核心,選擇對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需求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學科體系,學生髮展,社會需求三者之間建立一種新的合理的平衡,使三者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和協調,真正做到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服務。

對能力目標提出:“透過科學方法和訓練,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資料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對思想教育目標提出“初步建立生物學的基本觀點,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斷探索求新知識的精神,熱愛大自然,認識保護自然資源、控制人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以及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高尚的品德和修養。”

“具備科學素養的人應該具有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科學的價值觀,對科學學習的正確態度,掌握了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基本的科學分析能力以及對事物作出各種解釋的能力和相關的決策能力等。”

爲此,我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

1、運用數學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說出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和晚育的意義;

2、說出我國計劃生育的目標和具體要求;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資料分析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認同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形成開展計劃生育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觀點。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四單元第一章《人的由來》第四節《計劃生育》,控制我國人口過快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與保護人類在內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生物圈以及各種資源密不可分。本節體現本冊教材里人與生物圈密切相關這一主題,並引導學生認識到開展計劃生育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二)教學安排:

1、由生活事例入手,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2、對我國人口的增長趨勢進行資料分析,認識到人口問題是不容忽視的;

3、計劃生育的內容: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4、探究活動:晚育的意義;

5、聯繫生活,課堂練習;

二、教法學法:

(一)根據創新課堂教學特點,針對本節教學內容,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創設情景法:創設教學情景,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去體驗,去感受,激發其興趣與求知慾,進行知識的遷移。

資料分析法:讓學生根據所給資料進行分析,指導學生進行討論,放開思維,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熱烈的討論可迸發出思維的火花,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習方式:

從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出發,結合課改精神,我確定本節課的學習方式如下:

創新教育真正成爲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創新教育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爲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而學生創新素質並不是教師直接給予的,而是在適宜的教學環境下自主發展的結果。因此必須確立“以學習者爲中心的教育主體觀”和“以能力爲中心的教育質量觀”。在這種前提下,依據學習方式指導中主體性原則,我確立以下的學習指導方法:

(1)學會分析,理論聯繫實際,具有問題意識,從感性材料入手,進行歸納、總結,使之上升爲理性知識。

(2)互動合作的學習方式,一方面是師生之間互動合作,另一方面是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

(三)教學手段:

調動多種感官活動,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鞏固和運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感知,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活躍思維活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能將教學內容以聲、像、圖、文等形式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注意力集中。

三、教學評價:

(一)教學評價與教學過程相結合: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極爲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情緒變化,盡力用適時恰當的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學生的情感態度與課堂氣氛保持一致。

(二)當堂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問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去探索,從而獲得個人獨特體驗。

(三)評價多樣化:評價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探究。

教學反思

本節是第四單元第一章《人的由來》第四節《計劃生育》,控制我國人口過快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與保護人類在內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生物圈以及各種資源密不可分。本節體現本冊教材里人與生物圈密切相關這一主題,並引導學生認識到開展計劃生育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學生爲主體原則,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體驗和過程。

一、成功之處:

1、能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將教師傳統講授角色進行轉換,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心理學家莫雷諾認爲:“角色轉換是一種心理挑戰,它讓人暫時置身於對立面及他人的角色,並按照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行事,以增進人們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透過感受的反饋,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中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是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爲:“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2、能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注重學習過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思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裏擴大知識和眼界,獲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們有時間學一點他們渴望要學的知識,幹一點他們高興幹得事。”

4、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激起他們對未解之謎的興趣及探索精神之後,讓他們認識到如何能夠找到答案。

5、注重教學手段的有效利用。

二、不足之處:

1未能很好地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因爲時間關係,活動中沒有使更多同學在課堂上積極思維,盡力展示自己;

2在某些環節上有些着急;

三、啓示:

1、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2、換位思考,教學設計、教法選擇上要適合學生的特點,還應認真貫徹課改精神,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充分尊重學生髮展規律,爲每一個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育和發展機會,;

3、挖掘學生的“興奮點”,拓展其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