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落花生說課稿彙總9篇

說課稿9.1K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落花生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落花生說課稿彙總9篇

落花生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內容

《落花生》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啓示”,每篇課文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是兩篇精讀課文中的一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容,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恰當巧妙地詳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初次接觸這篇課文,我就被課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所薀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課文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誇張的比喻、深奧的說法、激盪起伏的情感,但是樸實、自然、親切的行文,卻給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尋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親說的話一樣“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字、感受情感、領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

二、分析學生情況

我們班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願意交流。五年級的學生已不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想法開始更加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展,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

學習上,他們也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這就更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循循善誘,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文字爲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樑,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會學習,會生活。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內容及特點,學生的情況,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點學難點。

1、教學目標

(1)透過預習自主掌握本課的生字,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體會課文詳略恰當地寫法,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以上目標分兩課進行教學。

2、教學重點

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3、教學難點

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四、說教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關注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在學習中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塑造個性。

五、說學法

採取“以讀爲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用抓住重點詞句的反覆朗讀,對重點內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交流感受。

六、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想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掌握字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二課時深入理解父親的話深刻含義,體會文章詳略得當,借物喻人的寫法。

下面我就分課時來談談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分以下四個環節進行學習:

一、課前佈置預習;

二、課上交流預習成果;

三、整體閱讀,概括大意;

四、自主學習第一段。

(一)課前佈置預習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不例外。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好的預習,有利於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聽課效率,鞏固所學的知識。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生說是終身受益的事情,特別是五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已有所加強,自己有能力獨自進行課前預習,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學的知識才會更加牢固。

基於以上認識,我在學習本課前佈置了以下預習任務:

1、我會學字詞。(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語,並以小問卷形式呈現。)

2、我會讀課文。

3、我會蒐集。透過各種途徑查閱關於本課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識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內容。

4、我想問。預習中有什麼問題,及時記錄下來。

四道題設計由淺入深,讓學生明確預習任務與要求,有的放矢,預習起來不盲目,不流於形式。

(二)課上交流預習成果

上課後,學生出示預習作業,在小組內交流預習成果,展示自主預習的內容,與同學分享預習的快樂,然後在全班展示。

本次課程改革評價方式的轉變是重要內容之一。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在小組內對同學預習的情況進行評價。五年級學生的思想日趨成熟,他們不再輕信吹捧,“你真棒!”“好極了!”等教師評語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從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認可。所以在同學評價環節中,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積極性。

(三)整體閱讀,概括大意

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和學生們一起共同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內容?讀完後,再次默讀思考,並與同伴交流意見,最後共同明確:全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教師板書)

(四)自主學習第一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第一段中應抓住哪個詞,重點讀好?

指導學生抓住“居然”一詞讀出一家人收穫花生時喜悅的心情。抓住文中的關鍵詞理解整段內容,我想詞語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整句、整段、整篇課文相聯繫的。所以在教學這段時主要按以下步驟:

①讀整段,抓住關鍵詞。

②用聯繫上下文,替換近義詞等多種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

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悅之情。

④最後自己用“居然”說一句話。

四個環節設計,由表到裏,由理解到應用,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同時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是本課教學的關鍵,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主陣地。在這一課時,我將用多種閱讀方式,抓住重點句來進行教學,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創設寬鬆的學習情境,讓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探究。

(一)複習匯入,質疑激趣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用以下方法: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開始學習了《落花生》這一課,下面請你邊默讀課文邊回憶上節課的內容,同時思考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學生默讀,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而讓學生帶着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的期待走入課文。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創造始於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興趣是求知的動力,透過學生自主提問,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回憶了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理清了學習思路,爲下面精讀課文做好準備。

(二)抓住重點,細讀品味

本環節中我想這樣設計

1、找重點。由學習小組合作讀課文的吃花生、議花生部分。一名同學讀,其他同學畫出覺得印象最深的重點句,讀給小組同學聽,將學生內容引到重點上來。全班交流時將重點句呈現出來。(10段、12段、13段)

2、讀重點。採用多種方式:如師生對讀、小組齊讀、分角色朗讀、默讀等多種形式反覆朗讀重點句。

3、品重點。個性展示朗讀三段中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師適合點撥,如:喜歡10段的同學朗讀後,可以提問: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課文中哪裏寫了?引導學生讀出花生顯而易見,盡人皆知的好處:美味、榨油、便宜。進一步問:“父親說花生有什麼好處呢?”怎樣表現出來的?讓學生透過對比朗讀,體會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表現花生內在的可貴之處,在這裏,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遊戲叫“朗讀代表我的心”。讓學生先自己朗讀,將自己覺得父親話中最能表現花生品質的詞讀出來,其他同學認真聽,猜猜這名同學想突出哪個詞,誰猜對了,誰有權讀自己的體會。這個小環節,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我是想教給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抓住關鍵詞的方法,同時又是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好機會。誰猜對了,就有權讀,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努力思考應讀好哪個詞,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親在這裏贊花生的藏而不露的品質。

“那麼,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可貴之處,目的是什麼呢?”齊讀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體面”等關鍵詞,深入理解父親教育的目的,在學生充分交流後,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父親教育我們時的語氣。

4、悟重點。全班齊讀重點句,說說你在學習中有什麼收穫?父親的話給你什麼啓示?進而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有沒有像花生那樣的物或人?我們又要像這些人學習什麼?透過再次交流學習,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語文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要力求做到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在這裏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回憶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樣的人或物,交流歸納他們身上具有的優秀的品質,最後,完成以下練習:

我愛花生,因爲它_______。

我也愛,因爲它_______。

(三)再次感知,分清詳略

巧妙的詳略安排是本文的特點,我想這樣引導學生來體會:

首先,用最直觀的方法,分部分朗讀課文,分別找四個計時員對四部分進行計時。從朗讀時間上直接感受,課文略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詳寫了議花生。再次,透過小組討論,從本文的寫作意圖,中心思想、板書等各方面理解這樣安排的好處。

採用計時法,直觀、形象地將課文的詳略呈現出來,再進一步理解,將難以理解的內容化爲直觀、生動、形象、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讓學生易理解,樂接受,突破了本文教學上的難點。

(四)課堂總結

在總結課文時首先對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總結。課文詳略得當的選材、對比的說明方法、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必須提醒學生注意,爲後面的小練筆打好基礎。其次是根據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知道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七、說板書

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成功的板書設計,可以突出知識的重點與關鍵,給學生以啓迪和美的享受,從板書中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

本課的板書設計是爲落實教學目標服務的。板書的主體由課文主要內容組成,最後化爲“學”字,深化主題,既代表了父親的話的深刻含義,又表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其中還寄予了老師對同學的殷切希望:像落花生一樣,做個有用的人。

落花生說課稿 篇2

1、說教材內容:

《落花生》是我們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啓示。這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是兩篇精讀課文中的一篇,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

我們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次讀這篇課文,我就被課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所薀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課文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誇張的比喻、深奧的說法、激盪起伏的情感,但是樸實、自然、親切的行文,卻給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尋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親說的話一樣“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字、感受情感、領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容。恰當巧妙地詳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2、分析學生情況:

五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願意交流。他們已不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想法開始更加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展,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學習上,他們也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這就更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循循善誘,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文字爲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樑,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會學習,會生活。

3、根據本課的內容及特點,學生的情況,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點學難點。

教學目標:

1)、透過預習自主掌握本課的生字,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體會課文詳略恰當地寫法,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以上目標分兩課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解決字詞,疏通文意,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抓住重點句,理解深刻含義,體會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4、說教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關注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在學習中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塑造個性。

5、說學法:

採取“以讀爲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用抓住重點詞句的反覆朗讀,對重點內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交流感受。

6、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想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掌握字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二課時深入理解父親的話深刻含義,體會文章詳略得當,借物喻人的寫法。下面我就分課時來談談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我分以下四個環節進行學習:一、課前佈置預習,二、課上交流預習成果,三整體閱讀,概括大意,四、自主學習第一段。

一、課前佈置預習: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那麼學習也不例外。葉聖陶先生也有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好的預習,有利於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聽課效率,鞏固所學的知識。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生說是終身受益的事情,特別是五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已有所加強,自己有能力獨自進行課前預習,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學的知識才會更加牢固。

落花生說課稿 篇3

一、背景知識

1、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有一篇課文《落花生》,它是一篇現代優秀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許地山,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樸實洗煉、清新自然的筆墨,寫自己對社會人生的感觸,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優美的情思於字裏行間。

2、這篇精讀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透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在表達上頗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瞭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

1、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我認爲語文閱讀教學只是示例教學。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學得充分,學得深刻。就如《落花生》這篇課文我認爲教師應抓住父親所說的這幾句話,作爲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要善於質疑,設定懸念,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求異性思維。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教師可設定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着落花生的這種精神。同時,新課程理念(二)提到的關於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問題。我認爲《落花生》這篇課文體現的是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我們在評析時要賦予落花生以一種主體性,或者說它是主體精神的某種體現。“你們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瑟縮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它才能知道。”落花生沒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長,在地下結果。炫耀自己是一種自我慾望的滿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卻是十足的貢獻。蘋果在生長的同時由於其顏色、芳香吸引了羨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長和死亡的過程中滿足了自我的慾望。但它畢竟還是有果實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滿足自己,沒有果實,絲毫不貢獻的主兒,大概許地山連提也不願提到它們。也許,落花生的默默奉獻並沒有要以此貶低別的什麼,甚至由此引起紛爭、鬥爭,它也許只要我們品嚐它,而不要我們去拿它跟別的植物比較。所以我們如果把這種奉獻擴展到人際關係的鬥爭、社會的貢獻,甚至到增加許多道德、倫理的內容進去,那就違背了作者的原意。《落花生》沒有要我們把它的哲學當作工具,而只是講了一種人生的意義,傳達一種極高尚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又是那麼一種極普遍的植物--花生,那麼一塊極普通的閒地,普通的父親母親,普通的故事所產生出來的。一切都是那麼通俗。課文重點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說的幾句話上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於人類,有着內在的美,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種“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這種“東西”只會炫耀自己,譁衆取寵,而無真才實學,外表好看心靈卻不美,對別人、對社會沒有好處,甚至有害,那絕不是美的、有價值的東西。

2、我認爲在學習該篇課文時,應該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三、設計思路

我在設計這堂課時,把父親所說的這幾句話作爲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思想感情。另外,爲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具體步驟如下:

(1)、課前,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學生可透過查找相關資料獲知,課堂上教師可利用課本P48頁插圖,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特點。)

(2)、課堂教學中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從父親說的這幾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3)、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教師要注意三點:一要保證學生個體進行充分閱讀、思考和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的時間。二要注重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要對作者的立意有所瞭解,取得認同。三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見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5)、比喻手法所能體現的總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說:“比喻總是跛足的。”比較也是一樣。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並非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父親說那段話的目的,不曲解課文的本意。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主要講一家人議論花生的好處,教育學生懂得不要只講體面,只求外表美,應該做一個有真才實學,對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3.培養學生藉助具體事例來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

4.學會生字新詞句。

5.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課文,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透過理解重點段來深入理解全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時間:3課時

板書設計

種花生:買、翻、播、澆

收花生:居然

議花生:姐弟說——花生的好處(直接敘述)

父親說——花生的可貴(對比)

做有用的人(引申)

作業設計:

課內:抄寫詞語、做作業本上的作業

課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教案實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通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朗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完成作業本第1、3、5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瞭解背景知識。

二、簡介落花生

透過課本P48頁插圖讓學生知道落花生的生長特點及課題的意思。

三、質疑回答

學生回答後,教師設懸念,引導學生讀書: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四、自學生字、詞,讀準多音字。

1.學生按一定的自學方法自學生字、詞。

2.檢查學生掌握情況。

五、指名讀課文,分段,把握段意。

六、練習朗讀課文。

七、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完成作業本第1、3、5題

3、朗讀課文

學生學習方案:

1、透過教師的介紹,瞭解課文的背景知識。

2、課前瞭解了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

3、知道課文按“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談花生”的順序寫的。

4、透過自學掌握生字、新詞。

5、知道這篇課文的分段情況,把握段落大意。

6、練習朗讀課文。

7、完成相關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明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找出重點段。

2、細讀、理解重點段,理解父親的話。

3、進行朗讀訓練。

教學過程:

一、引入本課時,激發興趣

同學們,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學懂了什麼?(讓學生回答)

二、抓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單元提示”,找出本課的重點段。

三、分析重點段

(一)自己大聲讀“過收穫節”一段。

1.思考:有誰來參加我們的收穫節?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哪個是重點?

2.學生回答以上問題。

(二)默讀第二段,劃出:有哪些人談花生?怎麼談的?誰談的重要?(板書:我們談,父親談)

1、回答前兩個問題後,分角色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2、回答誰談的重要?(父親談)

3、指名讀父親的談話內容。思考:父親的話有幾方面意思?(贊花生、學花生)哪方面是重點?(學花生)

4、讚美花生的什麼?學花生的什麼?

自己讀父親兩次說的話,思考以上問題。

5.指名分別讀父親第一、二次說的話,回答:花生的好處很多,它最可貴的地方是什麼?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在哪一點上讚美了花生?(同桌討論)

板書:藏而不露

6.指名讀父親第二次說的話,做填空練習:所以你們要像(),它雖然(),可是(),不是()好看而沒有()的東西。多讀(2遍),體會花生的可貴之處。

(三)這時,“我”在父親的啓發教育下說……齊讀一遍,分析這句話的意義,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這句話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問:什麼叫有用?(有真才實學。)對誰有用?(別人、社會、國家。)

誰來舉例談一談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你認爲哪些人具備了像花生一樣品格的人(四人小組討論)(像解放軍叔叔、醫院的醫生、護士、科學家等等)

師小結:正因爲這些人都具備了落花生的這一特點,所以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齊讀,體會其中的含義。

(四)、學習句子

透過剛纔的學習後,我們再看書上的這句話“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你是怎麼理解的?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天色不大好”、“難得”,體會到父親對我們的關心和愛。①肯定我們的勞動成果,分享勞動的快樂;②借這個機會教育我們。)

四、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以議花生的可貴之處,來說明做人的道理,是什麼道理?學生說道理。

(本文告訴我們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五、總結深化

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作者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他父親的教誨和希望,後來就以“落花生”作爲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終於成爲一個著名作家。

六、作業

完成作業本第6題

學生學習方案:

1、透過教師的提問,學生可能回答到:我知道落花生是一種怎樣的植物。瞭解到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的。知道了分段情況和段意等等。

2、朗讀之後,知道父親也來參加我們的收穫節,並知道這個收穫節我們是這麼過的(一邊吃花生,一邊談論花生的好處)並瞭解到談花生是重點,也是本課的重點句。

3、默讀第二段,透過劃找知道我們兄妹三個和父親談論花生的好處,並認爲父親的談話內容重要。

4、透過對重點段的學習知道了父親用花生的特點來比喻做人的道理,我也知道了我們可愛的解放軍叔叔、醫院的醫生、護士,爲我國作出過貢獻的科學家,對別人有幫助的人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以重點段理解爲基礎,理解其餘兩段。

2、讀課文,談體會。

3、完成作業本第2、4、7題。

教學過程

1、複習溫故

(1)、課文第2段講了花生的什麼可貴之處?

(2)、花生的這一特點與全文的思想內容有何關係?

(3)、齊讀第13自然段。

2、學習第1段。

(1)“我們”一家人過收穫節的花生是怎樣來的呢?請讀課本第一段。

(2)這段主要寫什麼?

(3)爲什麼不詳寫?可不可以不寫?

3、學習第3段。

(1)、父親的話對“我”的一生爲人有影響嗎?請讀課文第3段。(齊讀)

(2)、這段能略去嗎?爲什麼?

(3)、小結:

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們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要有真才實學,有本領,將來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棟樑之才!

4、齊讀全文,談體會。

學生有感情地通讀全文,談談學習本文後的體會。

5、完成作業本第2、4、7題。

落花生說課稿 篇4

一、教學內容:我講授的是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第三篇講

讀課文《落花生》第二課時的內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第一課時,初步瞭解了課文大意,學會課文前兩段的基礎上進行的。透過本節的學習,不僅使學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而且鞏固了本章的重點,分清文章主次的寫法,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爲此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的總目標是:透過本課時的教學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1、 德育目標: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2、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中心,學習本節生字、詞,“榨油”、“愛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鞏固分清

課文主次的寫作方法。

3、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1、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2、練習根據課文中心分清主次。

五、教學難點: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六、教學關鍵:理解父親的話。

七、教材處理: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我運用了提問技能、講解技能和投影技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了突破教學重點,我着重指導學生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加深理解父親的話,懂得如何做人。

八、教學技能的組合方式是:以提問技能爲主技能,以講解技能、投影技能爲輔助技能的教學模式。

落花生說課稿 篇5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吩咐、茅亭、榨油、價錢、石榴、愛慕”等詞語。

2、分主角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資料的理解,學習作者主次分明的表達方式。

二、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四、教具:

課件、表格、頭飾。

五、課前準備:

1、讓學生了解有關花生的常識和生長特點。

2、查找有關作者的資料。

3、思考預習中的三個問題。

4、學生訓練準備表演。

六、教學課時:

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1、指名三位同學上臺介紹自己的名字並說說名字的含義。

2、有位作家許地山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落華生(板書:落華生)你們猜猜這個名字有什麼含義?

3、板書課題,瞭解花生之所以叫"落花生"的原因。

(二)自由讀文,瞭解資料。

1、輕聲讀文,瞭解資料。

2、把各部分資料所在段落找出來後,瞭解文章的主要資料。

(三)抓住重點,自學課文。

過渡:此刻我們就來學習文章的主要部分。也就是3—15自然段。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想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

1、學生讀文,自學課文。

2、指名彙報,瞭解結果。

(四)師生交流,學習重點資料。

1、學習第十段。

(1)小組討論,完成表格。

(2)看錶演,你喜歡誰,爲什麼?

桃子:我是桃子,你們看我面板多好,白裏透紅,百裏挑一,你要是嘗一口呀,準會甜到心裏頭,老人小孩都喜歡我。

石榴:這次選美,你們可要選我當冠軍,因爲我長得極新鮮,紅通通地,人們見了我都喜歡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於人體健康。

蘋果:在說比美,就應是我第一,先別說我有營養價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鮮豔的紅衣裳,不管往哪兒一站,都是焦點。

落花生:其實這次選美我要本不想來,因爲我只想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只想對別人有好處,可不想跟別人比美。

(3)學生髮表意見。

(4)學生齊讀第10段。

2、學習第12段。

過渡:讓我們看看父親是怎樣說的?

(1)指名讀

3、學習第13段

過渡:也就是說,人要做一個怎樣的人,請你用一句話回答。

(1)指名讀

(2)理解“體面”的意思。

(3)生活中有沒有隻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4)生活中有沒有不講體面而對別人很有好處和人?

(5)生活上有沒有既講體面又對別人很有好處有人?

(6)你喜歡哪一種人,你準備怎樣做?

4、理解“落花生”的含義(板書)

5、小結課文。

(五)指導朗讀。

1、小組串讀。

2、小組分主角讀。

3、全班分主角讀。

(六)拓展練習。

人們常常從某種事物的特點上,體會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種常見的事物爲例,說說你體會到的道理嗎?

落花生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第十二冊第四板塊中的一篇敘事散文《落花生》。本板塊的學習專題是"生活中的啓示".《落花生》這篇課文是板塊中的第一篇文章。是現代著名散文家許地山先生很有影響的一篇文章。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形,透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本文圍繞"落花生"展開敘述,略寫種花生、收花生,再寫吃花生、議花生。議花生作爲主要內容,寫得較詳細。從花生的品格領悟出做人應該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文章主次分明,條理清楚。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尋味的道理。文章樸實無華,但主題深刻;小中見大,且富有生活情趣。在結構剪裁上,作者獨具匠心,敘事完整,詳略得當,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在語言表達上,簡潔明白,鞭辟入裏,借物抒情,由物及人,以物喻人,耐人尋味。編者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發現、思考、積累,從中感悟生活的哲理,獲得人生的啓迪。同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涵的道理,並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引導學生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

二、說課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能夠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要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學會讀書,三、說學情六年級學生語文知識、生活經驗都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本篇課文中父親說的話含義深刻,理解起來稍有難度,所以要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爲文字中的人和事所感動,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重點要學習以物喻人的寫法。另外,六年級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最佳時期,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從花生的品格中領悟出做人應該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引導他們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居然"、"愛慕"、"體面"、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思想內容,感受作者的表達方式,體會主次分明的好處。

3、抓住重點句段,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

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四、說教法

在教學時,把父親所說的話作爲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思想感情。另外,爲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五、說學法

《課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我還主體地位於學生,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取"以讀爲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反覆品讀、感悟。少講精讀,讀中感悟,課中明理,情感薰陶,感悟人生。

六、教學流程:

一、設疑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這是什麼?你們喜歡吃嗎?它爲什麼又叫落花生呢?

2、多媒體出示花生的生長過程,讓學生直觀瞭解落花生的由來。

普普通通的花生居然能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着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讀中感悟、突破難點

(一)找重點。

1.本文圍繞題目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

(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哪個是重點?(議花生)2、有哪些人議花生?怎麼談的?誰談的重要?

(我們談、父親談)

3.指名讀,父親的談話內容。思考:父親的話有幾方面意思?

(贊花生、學花生)哪方面是重點?(學花生)4、先讓學生自主閱讀,畫出覺得印象最深的重點句體會花生的可貴之處。然後在小組裏合作學習,邊讀邊議、感悟體會。

(二)讀重點。

採用多種方式:如師生對讀、小組齊讀、分角色朗讀、默讀等多種形式反覆朗讀重點句。

設計意圖:讀,是語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教者在教學活動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還做到了學生在做上學。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去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

(三)品重點。

1、讀父親的話,然後體會:"花生的好處很多".都有什麼?

引導學生讀出花生顯而易見,盡人皆知的好處:美味、榨油、便宜。

2、進一步品味:花生的好處很多,它最可貴的地方是什麼?

(出示花生與桃子、蘋果、石榴的投影片)

3、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在哪一點上讚美了花生?

明確花生的果實埋在地裏,桃子、蘋果、石榴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的掛在枝頭上,體會父親這樣相比,突出花生最可貴的地方是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讓學生將自己覺得父親話中最能表現花生品質的詞讀出來,教給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抓住關鍵詞的方法。努力思考應讀好哪個詞,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親在這裏贊花生的品格。

4、"我"在父親的啓發教育下說"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什麼叫有用?(有真才實學。)對誰有用?(別人、社會、國家。)體面什麼意思?概括這句話的意思。

(做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人。)齊讀這句話

5、在我們的身邊,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不求虛名的人有很多,他們就是落花生那樣的人。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落花生那樣的人呢?舉例說明。

設計意圖:由淺入深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對課文的重點難點內容深入透徹地理解,學懂文章,學習做人。

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這篇課文以議花生的可貴之處,來說明做人的道理,是什麼道理?

(本文告訴我們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作者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他父親的教誨和希望,後來就以"落花生"作爲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終於成爲一個著名作家。

四、總結寫法、課外拓展

1、這篇課文的重點是議花生,父親的議論是着重寫的,這樣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內容略寫,但它爲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說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2、課文運用"借物喻理"的寫法,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啓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你能舉出例子來說一說嗎?(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爲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然後結合課後的"小練筆",寫一寫設計意圖: 教學有法,貴在授法,把課文的閱讀與寫作的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了,讓閱讀更好地爲寫作服務,加深這一知識點的內化,從而以讀促寫,提高學生語文水平。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們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要有真才實學,有本領,將來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棟樑之才!

七、板書設計:

結合課文內容,爲了突出重點,突出中心。設計板書如下:

種收吃

落花生 我們談

議花生 贊花生

父親談 默默奉獻、不求虛名

學花生

八、說反思

透過教學,學生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能抓住重點句段,聯繫生活實際,較好地領悟文章蘊涵的道理。體會主次分明寫作的好處。

教學時,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課文中的三種水果桃子、石榴、蘋果,並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它們既好看,又實用,課文中與花生作對比恰當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見解。這要引導學生,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比較,是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來談論人生,並不是說那三種水果外表好看,而不實用。

落花生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由《釣魚的啓示》《落花生》兩篇精讀課文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珍珠鳥》兩篇略讀課文組成,突出“生活中的啓示” 這一單元主題。相對本單元其他三篇課文,《落花生》是一篇經典課文,它透過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達樸素的人生哲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文章主題鮮明,思路清晰,詳略得當,語言平實質樸,五年級的孩子把握課文內容和主題都不是難事,對作者做人準則的真正認同,把閱讀獲得的寫作知識內化爲寫作能力就有一定的難度了。

教學目標

1、透過預習,掌握本課的生字;

2、透過自讀,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寫法,初步感知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章主旨,領悟“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悟情明理。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與寫作手法;

難點:領悟文章主旨,培養善於觀察善於感受的習慣。

教法

1、觀察課文插圖,想象圖中情景依圖尋句,圖文有機結合。體現語文教學活動重在情境化,教科書中的插圖是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是課文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利用可以成爲學生感受的切入點、反思的出發點和想象的支撐點。

2、多形式反覆讀,找關鍵詞並用替換的方法來增進對重點詞的理解,進而達到對整個重點句子的把握。真正做到讀、思、議的有機結合。正如何克抗老師說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影響着語言能力的學習與發展,而語言又會在很大程度上從多方面影響並制約思維。”小學語文教學強調語言教學與思維訓練同步,現代兒童的語言、言語和思維、邏輯是同時產生、同步發展的。

3、補文閱讀,突出教學重點,學用結合,促進知識轉化爲能力。

學法

學生以自讀、交流爲主要學習方式。

以讀爲主,掌握透過對詞的理解把握重點句的學習方法,積累語言,培養語感達到從讀中感悟生活,讀、思相結合。透過交流討論等形式,尊重個性化理解,增加互動,形成多向“對話”,拓展思維的廣度,深化閱讀理解。

教學流程

本課分爲兩課時五大板塊進行教學。

一、謎語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老師說出謎面“根根鬍鬚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謎語以課件的形式呈現)然後學生說出謎底。老師板書課題——15.落花生。

以謎語的形式匯入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也是給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進行了“熱身”。

二、讀通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理清思路。

這個板塊主要採取自學、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生與文字的最初對話,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首先讓學生自讀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

接着,透過抽讀和交流討論檢查自讀情況。教師歸納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

整體入手,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現“整體感知“的閱讀教學理念,培養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抓住關鍵詞句,理解重點段“議花生”,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看課文插圖,找相應段落和句子。(課文插圖以多媒體課件或教學掛圖的形式呈現)讓學生仔細看課文中的`插圖同時給出問題:

(1)從圖片中你看到了什麼?

(2)透過看圖片你想到了什麼?

以圖引文,激發情感。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

第二步,在課文中找出與圖片相關的段落和句子,並畫出來,認真讀一讀,然後讀給全班同學聽。

第三步,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文章主旨。

主要採用自讀段落、抽讀句子,分角色讀對話,教師範讀關鍵語句等方式體會作者情感。

比較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準確理解父親話的含義。

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老師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具有像花生一樣的品質的人或物?”

品讀句子: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思考:“印”可以換成別的詞嗎?如:“刻”“記”

第四步:想象表達,深化情感。

教師提問:一個“印”字表明,父親的話成了作者一生的做人準則,他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落華生”。 他父親的在天之靈一定特別安慰,想象一下,他父親會怎樣稱讚自己的兒子?

教師接着說:寫花生,目的是爲了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讚美花生,其實是讚美像花生一樣的人。(板書:學做人)這樣的寫作手法叫——借物喻人、借物喻理。(板書:借物喻人)

指導學生閱讀,不僅要弄清“寫什麼”,更重要的、也是更難的弄清“怎麼寫的”,這樣學生學語言才能從內化吸收達到外化表達。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本課的寫法就很容易理解了。但是,這種寫作知識要變成寫作的能力,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五、補文閱讀,突破難點

總結學法:反覆讀、抓主要內容、圖文對照、抓關鍵詞句等

補充閱讀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課件出示原文)

教師這樣提示:我們剛纔運用這些閱讀方法分享了許地山的做人道理,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讀讀臺灣作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看看他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畫出你認爲重要的句段,多讀幾遍。讀完大家交流。

學生讀自己畫出的句段,交流讀後體會。

教師小結:我們今天分享了作家許地山和林清玄對生活的感悟,其實只要你們在生活中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用心感受,就會發現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蘊含着情與理。(板書:悟情明理)下次就讓我們來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啓示。老師一定會帶頭的!

“用心感受”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也需要訓練。補文閱讀是閱讀能力和感受能力的訓練、培養,迴應和實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進一步彰顯了單元主題。本來可以就地取材,用本單元的兩篇略讀課文作爲補文閱讀的材料,但我個人覺得五年級下冊的《桃花心木》與《落花生》在表達方式上更接近,與單元主題也更貼切。

落花生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落花生》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敘事散文記錄了作者許地山小時候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透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以小見大,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雖然文章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說法,卻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因此,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從新課標出發,結合本單元的教學任務,本着“以學生爲本”的精神,我把《落花生》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1)知識技能目標: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懂得什麼是借物喻人。(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花生的默默奉獻的可貴品質,理解心靈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教學重點: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文章採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教學時應突出這一特點。

二、說教法、學法

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教法和學法的和諧統一。語文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根據教學目標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選擇了多種教法和學法配合實施,體現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特點,努力追求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1。 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和實物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形象的理解課文,真正的把握文章內涵。

2。 談話法。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課本和學生應是對話和交流的關係,談話法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樑,是我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

3。 朗讀法。語文課程應以讀爲本,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指導,感受課文的深刻含義。

4。 練習法。好的練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並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

5。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透過學生自主學習,生生交流,師生互動,解決重點問題。

教法和學法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本課採用以上五種主要的教法與學法,既突出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又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活潑簡單的謎語匯入新課:同學們,老師請你們猜個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裏面睡個白胖子”,誰能猜出謎底是什麼?學生猜出謎底後,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花生,讓同學們觀察,隨後我利用多媒體出示花生成長的圖片,邊出示邊講解課題:花生因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學上稱之爲“落花生”。我這樣設計匯入,主要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二)整體感知,探究學習

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展開記敘,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分析課文結構,然後師生交流,把課文分成以下三大段理解: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收穫節,併爲過收穫節做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至最後):寫父親和我們品花生議花生,父親對花生的讚揚使我們對普普通通的花生產生了敬佩之情。

(三)重點導讀,讀中悟理

注重閱讀體驗,加深理解,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是新課標的新要求,也是重要的閱讀教學策略。爲了突破“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這一教學重點,我指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第三段品花生議花生:

首先,學生齊讀,初步體會。並討論:姐弟們說到了花生的哪些好處?父親又說到了哪些?(兄妹們說“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歡吃”,這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父親說的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卻是最重要的特點:不求虛名、默默奉獻。);

第二,多媒體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父親怎樣議花生?父親對花生的第一次議論,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的果實是否露在外面來比較,以突出花生即使是成熟了也無聲無息,不急於

表露的品格。其中“鮮紅嫩綠”“高高的掛在枝頭上”和“埋在地裏”“矮矮地長在地上”形成鮮明對比,我再一次利用多媒體播放它們的對比圖片,並在圖片上用文字概括出果實的色彩、樣子以及果實生長的位置比較,幫助學生理解花生雖沒有桃子、石榴、蘋果的外在美,卻具有內在的可貴品質。爲了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我把課文設計成填空,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一起做,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附:填空練習: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第三,分角色朗讀,深入體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像花生那樣,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最後,我再次拿出花生讓學生們觀察,直觀的體會花生的樸實無華,感受它的可貴品質。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是未來社會對人的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請同學們互相交流討論:父親說的“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和作者說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兩句話的含義。學生討論完之後,我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觀點,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外表美和心靈美面前,應該更看重心靈美,更看重能實實在在爲人民做好事。一個外表不怎麼美的人,要做出成績,得到大家的認可,也許比外表賞心悅目的人更難,但如能默默無聞、毫無怨言地去努力,給別人帶來好處,應該說更了不起,也更讓人敬佩。這時,我抓住時機,趁熱打鐵地告訴學生課文由議花生講到做人,以小事物闡述大道理,這種寫法就是借物喻人。這時,我在多媒體上打出兒歌:

姐弟種花生,居然收穫豐。 父親巧教誨,影響“我”一生。

我這樣做,目的是想利用淺顯易懂的兒歌,概括全文,突出文章借物喻人的特點,利於學生理解和接受。

(五)拓展延伸,把握文章

佈置作業: 思考題:

1。 文中寫“種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議花生”四個過程,想一想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作者爲什麼這樣安排?

2。 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想一想我們周圍的哪些人也像落花生一樣,樸實無華卻默默奉獻?

動手題:找出文中的好詞佳句,並會用好詞造句。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迴歸生活世界。我的作業有助於學生對生活進行反思、體驗,進而提升、完善。併爲本課的第二課時埋下伏筆,做好鋪墊準備,幫助學生深度把握課文。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落花生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落花生》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啓示。這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這篇精讀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透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需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這篇敘事散文,表達頗具匠心,佈局主次分明,寓理於物,以平實的筆觸,借花生,闡明瞭深刻而樸實無華的做人道理。因此,我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和課時安排。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吩咐、茅房、榨油、價錢、石榴、愛慕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初步學習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父親思想內容的理解。

(三)、課時安排

以上目標分兩課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解決字詞,疏通文意,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抓住重點句,理解深刻含義,體會寫作特色。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關注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在學習中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塑造個性。

三、說學法

採取“以讀爲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用抓住重點詞句的反覆朗讀,對重點內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交流感受。

四、說教學程序

(一)巧妙激趣,匯入新課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根根鬍鬚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師解題: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爲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鑽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

3、教師揭題“落花生”並介紹作者許地山。作者爲什麼把自己的筆名叫做“落花生”呢?大家讀了課文,就清楚了。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同桌互讀,相互訂正。

3、共同議論,理清脈絡。

①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看看透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②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還有哪些你還沒讀懂的地方,請你做好一個記號,等會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來解決。

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講了幾件事。爲每件事加上小標題。

④請你說說本文主要講了哪一件呢?

(三)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1、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部分,重點精讀衆人議花生的那一段。

2、指名讀,齊讀父親說的第一段話,思考:落花生和石榴、蘋果、桃子有哪些不同?

(讓學生抓住“矮矮地”和“高高地”,“埋在地裏”和“掛在枝頭”,必須挖出來才知道和“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等對比詞語,明確石榴、蘋果、桃子是露在外面的,色彩動人,引人注目。而落花生沒有漂亮的外表,華貴的氣質,而是內含而不外露,質樸無華,所以不同)。

3、感情地朗讀,背誦這段你喜歡的話。

4、指名讀、齊讀、精讀父親說的第二段話,進一步領悟父親的話是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的做人的道理。

(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之有用,有益於人類,有着內在的美,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父親否定的沒有實用的東西“是指只會炫耀自己,而無真才實學,外表好看,心靈卻不美,對別人對社會沒有好處,甚至有害的東西。)

5、背誦父親說的這段話,你還有什麼話要說?(鼓勵質疑,發表見解)。

6、學習重點句“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句話是作者的心聲,其實也是同學們的感悟,願這句話永遠伴隨我們成長。

7、反覆讀以上幾段話,並且背誦,感悟做人的道理。

(也許有些同學這樣認爲:蘋果、石榴、桃子即好看,又好吃,又善於展示自己,推銷自己,很有用處,我也願做像蘋果那樣的人。教師對不同見解,也應肯定)。

8、現在大家都明白作者爲什麼把“議花生”作爲父親的主要內容來寫了嗎?

9、師生小結:作者寫落花生的目的是告訴人們,做人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議花生是課文的重點。文章的主次分清,詳略得當。

(四)拓展練習,感受道理

1、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麼?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交流。

2、你能以一種常見的事物爲例,說說你體會到的道理?

透過這些拓展思維的練習,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深刻感受到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