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落花生新課說課稿

說課稿2.53W

導語:記得有這樣一位父親:他以落花生做比,教育子女要腳踏實地,不求虛榮。要像落花生一樣,做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以下是小編整理落花生新課說課稿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落花生新課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是 號選手韓亞丹。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落花生》。下面,我將從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等以上五個方面進行今天的說課。

一、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課,課文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由此昇華到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種→收→吃→議四個部分,詳略安排得當,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 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和積累了大量的字詞句,具備了一定的思維和閱讀能力,對生活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思想也開始逐步走向成熟。基於對教材和學生特點的的認知,根據課標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如下三個方面:

1、 知識和能力

瞭解作者“居然”一詞的感情並會造句,在學習過程中瞭解花生的生長過程。

2、 過程與方法

分清課文主次,體會詳略得當的好處,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三、 教學重難點

依據本單元及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節的教學重點設定爲:

教學重點:

由表及裏,從花生的生長過程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表達上的詳略分明,以及如何透過花生的.品格悟出做人的道理。

四、 教法學法

正確的教材處理是教學成功的基礎,而科學的選擇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由於每個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生活經驗都不盡相同,我將採用自主探究法、朗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三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現個性,培養個性,塑造個性。

爲了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積累知識,獲得學習能力和情感認知,我將本課的學法定爲質疑法、比較法、小組合作法

五、 教學過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透過教學實踐來完成,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定爲兩個課時,今天,我着重說的是第二課時的四個步驟:

1、複習檢查,探究新知

首先我會提問:爲什麼課文中用了“居然"一詞?由於學生已經學習過,很容易可以歸納爲:1: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2:豐收時大家出乎意料的高興心情。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知道了“居然”一詞的意思,而且能夠鍛鍊自己的口語能力。然後我會隨機挑選兩名同學用“居然”一詞造句。對於上節課留下的另外一個作業——自己觀察花生的生長過程,我會出示幻燈片,然後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實踐結果與圖片進行比較,總結出花生“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的特性,由此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這樣一來,也不會使課堂顯得過於沉悶,引出了《落花生》一課。

2、朗讀課文,體會特點

在這個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文章是按照怎樣的寫作順序來寫的?”。在學生與文字進行了充分的接觸之後,會有所感悟,同時會有所疑問。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貴有疑,所以在自由讀課文之後,小組之間進行讀書交流,再推薦一名代表進行彙報。學生的回答可能多種多樣,比如有些同學可能回答“是按照種——收——吃——議的發展順序來寫的”,有的也可能回答“是按照從種到吃的時間順序來寫的”等等。(板書:課文結構:種—收—吃—議)作爲老師,在此過程中可以允許學生多種答案的出現,同時要對學生的一些答案進行肯定和鼓勵。

接下來可採用計時法來看本文的詳略——由老師朗讀,分別找四個計時員,對“種——收——吃——議”四個部分進行計時,從朗讀的時間上進行直接感受。

課文略寫的是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詳寫的是議花生。再透過小組討論,從文字的寫作意圖、中心思想等方面理解這樣詳略安排的好處,直觀、形象、而且學生樂於接受。在學生易理解、樂接受的基礎上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3、延伸課文,探究品性

分小組選代表,以課本劇的形式把《落花生》一課有感情地讀出來,再透過“朗讀代表我的心”的遊戲進行本課重點的品讀,即透過小組齊讀、男女生讀、默讀等多種形式反覆朗讀課文中父親所說的話,然後挑選一名學生把自己覺得父親的話中最能表現出花生品質的話讀出來,其他同學認真聽,猜猜這位同學想突出哪個詞,誰猜對了,就有機會談自己的體會。這樣一來,大大地提高了學生讀書的興趣,而且給學生一種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好機會,由此一來,本課的重點也就凸現出來。

在此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問題“父親把花生與桃子、蘋果、石榴進行對比,能夠體現出花生的什麼品質?”學生由此問題透過對比和討論來加深理解,在交流的過程中我進行點撥。結合本課,再透過一些小故事,讓學生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然後由學生講此類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體會此類寫作手法的好處。(板書:寫作手法:詳略得當,借物喻人)整個過程中要求對文字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見解,激發學生的教學改革思維,實現文字開放,同時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突破了本課的重點。

4、 讀中辯論,昇華主題

道理越辯越明,我會採用電視《實話實說》欄目的方法進行辯論,要求學生說實話,辯論的內容爲“在當今社會中,你是想做落花生這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石榴這樣的人?爲什麼?”

學生在進行小型辯論賽中,第一輪講述各自的優點,第二輪講述對方的缺點。 只有透過辯論,才能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中心思想,(板書:中心思想:像花生一樣做一個默默奉獻的人)讓本篇課文帶有時代的印記,教出新意,更有利於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六、 板書設計

板書是反映課文內容的一面鏡子,是再現作品場面的屏幕,是教學內容的濃縮,本課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落花生

課文結構:種—收—吃—議

寫作手法:詳略得當,借物喻人

中心思想:像花生一樣做一個默

默奉獻的人

將板書設計如此,更好的突出了本堂課的精華。

我的說課到此完畢,謝謝各位領導、評委老師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