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生物說課稿8篇

說課稿2.86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物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生物說課稿8篇

生物說課稿 篇1

說課內容:七年級生物(上)《觀察植物細胞》

各位老師、各位領導、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觀察植物細胞》,觀察植物細胞涉及的知識面很廣、特別是對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歸納細胞結構要求很高,歷來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新課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透過對該課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歸納整和能力,這對以後的自主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我選擇了它作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師的指導。

對於觀察植物細胞,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等4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製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使用顯微鏡觀察自己製作的臨時裝片;認識並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初步學會繪製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能力目標】瞭解出臨時裝片製作過程以及注意事項;瞭解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情感目標】透過製作臨時裝片,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製作臨時裝片,歸納植物細胞結構。

2、難點:成功地製作臨時裝片。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

透過上一節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使用顯微鏡的技能,這時要滿足他們觀察微小細胞的願望,引導他們進行主動探究學習,同時由於學生沒有看到過細胞,因此在觀察臨時裝片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製作較好的臨時裝片。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1)、複習上節課內容,創設情境匯入。

(2)、講授新課:如何製作臨時裝片。

(3)、繪製植物細胞結構圖

(4)、練習。

(5)、小結。

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多媒體、實驗探究。

2、教學手段:本節課以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爲主,並採用複習、展示匯入、教師演示與輔導爲輔的教學手段。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與情境匯入:

1、顯微鏡的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

2、顯微鏡的使用分哪幾個步驟?

(二)、製作臨時裝片。

1、多媒體演示臨時裝片的製作步驟:

(1)準備:

擦:必須將載玻片、蓋玻片擦拭乾淨,目的是避免雜質出現於視野中。

滴:滴加清水時應適量:過多,水會溢出;過少,製片容易產生氣泡。

(2)製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蔥鱗莖葉內表皮,不要將葉肉一起帶下來。

展:充分將取下的洋蔥表皮展開,避免重疊。

蓋:蓋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水滴邊緣,然後將另一側緩緩放下。。

(3)染色:

滴: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時適量:多了,會溢出來污染實驗臺;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紙應有另一側吸引,使稀碘液均勻擴散到蓋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2、學生練習製作臨時裝片

3、學生觀察自制的臨時裝片。

(三)、學生動手製作,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

讓學生明確: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1)細胞壁:保護和支援作用

(2)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的進出。

(3)葉綠體:含有葉綠素,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部位。

(4)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

(5)細胞質:內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細胞液。

(四)、技能訓練:繪植物細胞結構圖

強調繪圖要領:

真實;大小、位置、點線結構;名稱標註齊全。

(五)、課堂小結:

1、臨時裝片的製作步驟;

2、植物細胞的結構。

(六)、作業佈置:

練習繪製植物細胞結構圖;要求標註功能

生物說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課程不僅要使學生獲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學概念並認識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繫,還要使學生獲得科學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語言表達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親身參與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問題,自己設計實驗,注重思考事實證據和科學結論之間的關係,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學態度和情感。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

《土壤裏的微生物》一課,是青島版版四年級《科學》土壤與植物,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是在學生對岩石、沙和黏土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自然中的土地進行了解。本課的核心內容是讓學生提出問題,並透過觀察、實驗等多種手段,瞭解土壤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

2、學生情況分析

本校學生生活在農村,經常到不同的環境中玩,自然也就經常接觸土壤,可以說他們對於土壤是熟悉的。但是,作爲四年級的小學生,在玩耍的同時可能從來沒有細心的觀察過土壤。或者,他們對所見到的土壤已經習以爲常了,沒有深入的思考過。因此,也可以說他們對土壤又是陌生的。但是他們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就能激起他們對土壤的研究興趣。

四年級學生雖然接觸科學學科已經一年多,已經學會了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但是還沒有熟練地掌握,還不能很好地運用這些方法進行科學研究。特別是我們學校,由於科學試驗儀器缺少,學生很少有親自操作實驗的機會,獨立實驗的能力也就非常差,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幫助。

三、說教法

1、知識與能力:能夠透過看、聞、攥、捻等多種手段對土壤進行研究。透過觀察、實驗知道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質,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氣和生物殘體等成分構成的。初步瞭解土壤可以根據含砂的多少分爲黏質土、砂質土和壤土等幾種。

2、過程與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設計並做砂、黏土和腐殖質的分離實驗,並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概括。

3、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形成對土壤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對土壤產生親近感。願意與同學合作進行實驗。初步感受到我國土壤資源的豐富。

教學重點: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設計並做砂、黏土和腐殖質的分離實驗,從而知道土壤是由砂、黏土、水、空氣和生物殘體等成分構成的。

教學難點:能夠在實驗中發現一些實驗現象,如冒氣泡、水面有腐爛的葉片或小蟲子的屍體、不同的土壤裏砂的含量不同等,並能夠對這些實驗現象進行分析。

四、教學準備

1、課前準備:帶領學生到不同環境裏採集不同種類的土壤樣本。讓學生觀察周圍環境,瞭解土壤存在的環境。

2、技術準備:成分各不相同的土壤若干份、分組實驗的儀器,如:玻璃杯、水、筷子、放大鏡等。

五、說過程

1、教學引入時,問學生:上課前我們在田野裏挖了一些土,觀察一下,它們和砂、黏土一樣嗎?有什麼不同?讓學生初步感知土壤與砂、黏土的區別,瞭解土壤的組成。學生只要能說出自己的看法就行了。教師給出結論:像這樣的土,我們叫它土壤。

2、初步瞭解了土壤之後,讓學生說一說在採集土壤時有什麼發現?學生可能會說土壤上能夠長草、樹和莊稼;土壤裏有蚯蚓;土壤溼乎乎的等等,教師要給予肯定。這樣,使學生對土壤有了進一步明確的認識。

3、接下來讓學生用自己掌握得方法,如:看、聞、攥、捻、用放大鏡觀察等方法對土壤進行研究。學生可能會發現土壤是溼的,說明土壤裏有水;土壤裏有小石子和砂粒;土壤裏有細面面的土;土壤裏有死的小蟲子等等。在學生對土壤的成分有一個初步的判斷之後,引出土壤成分分離實驗。

4、過渡:我們透過研究,已經初步確定了土壤中的一些成分。到底大家的判斷對不對呢?你有什麼辦法把土壤中的各種成分分離開嗎?學生可能想到用篩子篩、把土壤鋪開後一點一點挑等。

5、在學生不能說出正確的方法時,教師出示玻璃杯、筷子、水,引導:你能用這些實驗器具和實驗材料設計一個實驗,讓土壤中的各種成分分離開嗎?學生可能會想到用水分離土壤中的各種成分,並分組設計實驗。如果學生還不能想到怎麼實驗,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土、砂子、草葉等如果放到水裏,可能出現什麼情況?從而引導學生設計出分離實驗。

6、在學生設計實驗之後,就要分組進行實驗,並記錄實驗現象,透過彙報交流,總結出土壤中的主要成分。

7、在學生成功地進行了土壤分離實驗,並分析了土壤的成分之後,教師組織學生進一步透過實驗研究成分不同的土壤,使學生知道不同的土壤含沙量是不一樣的。透過講解使學生知道,含砂多的土壤叫砂質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質土,含砂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8、最後,組織學生對本節課的實驗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總結,引導他們進一步研究自己見到的土壤,使他們鞏固學到的方法,爲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六、教學評價

1、知識評價:採用檢測題的形式

(1)填空:土壤是由( )、( )、( )、( )和( )構成的。

(2)說一說,土壤可以分爲哪幾類?是怎樣分的?

2、能力評價:

主要採用課上觀察的形式,看學生是否能否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多種方法研究土壤的組成;能否設計、實施土壤成分分離實驗,並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綜合。

3、情感評價:採用課上觀察的形式

主要看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得對土壤進行探究,是否能夠與小組成員合作。

七、教學特色

同以往的教學設計相比,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始終注重學生的參與、實踐,使他們的探究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如:課前讓學生親自去採集土壤樣本,使學生對土壤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課堂上讓學生提出探究問題,並利用自己學會的實驗方法初步進行探究;設計並實施土壤成分分離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並進行分析等。所有的活動都是學生在動、在思考、在探究,從而使他們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提高。

生物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講的是免疫的基礎知識。學習免疫知識,對於增強自身抵抗力,預防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對於學生增進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幫助。

1、本節主要內容的特點和地位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傳染病的基礎上,來進行探究的,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瞭解免疫和傳染病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瞭解增進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重要性。這節課的學習又爲下一章《用藥和急救》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這節課在本單元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2)說出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和抗原、抗體的概念;

(3)描述免疫的功能;

(4)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透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學生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溶入對學生進行科學史觀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們對某一個問題的認識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認知水平上,這需要對科學不懈的努力與追求,從而培養學生對科學不斷追求與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標

結合學生打預防針的親身經歷,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黨和國家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爲提高人口素質進行計劃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別是我國在醫藥衛生事業上的巨大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內容由三道防線、免疫的功能、計劃免疫三大部分組成,其中第三道防線的內容是整個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一是因爲學生對免疫的基礎知識比較生疏;二是因爲這節內容基本概念多,有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對此,教師應結合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利用教材中的實例:天花病毒進入人體後,人體的變化及結果來說明抗原、抗體及特異性免疫等這幾個基本概念來突破這節課的難點。

4.教學準備

教師:(1)多媒體教學課件(2)預防接種證。

學生:(1)調查自己或他人打預防針的情況(2)預防接種證。

二、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運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和啓發式教學。透過一些直觀手段和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

2.說學法:

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觀察圖片和分析資料相結合,掌握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功能、作用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在感冒流行的季節裏,有的同學能始終很健康的學習、生活,而有的同學卻未能倖免,爲什麼?吃同樣的魚、蝦等食物,多數人安然無恙,有的人卻出現全身發癢、起泡等過敏症狀,這又是爲什麼?有的病人因腎臟功能衰竭而急需腎移植時,必須找到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腎臟,腎移植纔有可能成功,這又是爲什麼?要了解這些,首先從人體的三道防線講起。

師生活動主幹線:

(一)人體的三道防線

資料分析一: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把一種致病的鏈球菌塗在健康人的清潔面板上,2小時以後再檢查,發現90%以上的鏈球菌都被消滅了。

問題一:爲什麼塗在清潔面板上的病菌會很快死亡?這說明面板具有什麼作用?

教師出示“面板的保護作用”的圖片及FLASH動畫和呼吸道黏膜上纖毛的清掃作用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第一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資料分析二:

當病菌侵入人體內時,吞噬細胞(一種具有吞噬能力的細胞)會趕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消滅。

問題二:病菌在什麼情況下能夠侵入人體內?人體的哪些組織器官中分佈有吞噬細胞?

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圖片及FLASH動畫和吞噬細胞的作用的圖片及FLASH動畫,引導學生歸納第二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你說我說:生活中常見狗、牛用自己的舌頭舔傷口,這是怎麼回事?

試一試,我能行:

組成人體的第一、二道防線對病原體的作用有何特點?

師生共同小節:這兩道防線的共同特點是人人生來都有,對多種病原體起作用,是非特異性免疫。

資料分析三:

當水痘流行時,已經提前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會安然無恙;而沒有接種疫苗或沒有出過水痘的人則往往患病。

問題三:爲什麼接種過水痘疫苗或出過水痘的人能夠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襲呢?

讓學生閱讀課本,自己總結第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然後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第三道防線組成及天花病毒侵染人體的過程,並總結出抗體、抗原的概念,最後引導學生歸納第三道防線的作用特點和特異性免疫的概念。

我來試一試:組成人體的第三道防線與前兩道防線的作用特點相同嗎?有何獨特的特點?

我們來總結:

非特異性免

特異性免疫

作用範圍

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

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形成時間

生來就有的

後天逐漸形成的

特性

非專一性

專一性

(二)免疫的功能

自讀提示:

1、人爲什麼能在許多病原體存在的情況下健康的生活?

2、人體對衰老、死亡或死亡的細胞是如何解決的?

3、人體如何對付異常細胞?

出示免疫的功能示意圖,根據圖片,引導學生總結:

免疫的功能:

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防禦保護)

2、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自我穩定)

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免疫監視)

(三)計劃免疫

還記得小時候你打過哪些預防針嗎?讓帶預防接種證的同學說出自己接種疫苗的時間和預防疾病的類型。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計劃免疫的原理、概念。最後出示 “預防接種和免疫程序卡”,讓學生認識計劃免疫的意義。教師根據課本插圖向學生滲透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國家對兒童的健康成長的關心。

歸納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同桌交流一下吧!

能力展示臺:

比一比,誰的課堂效率高:

1、某人與甲肝患者接觸過,而他後來並沒有患甲肝,你知道爲什麼嗎?

2、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在我國剛剛出生的嬰兒,就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病。你知道從免疫學的角度看,卡介苗和嬰兒體內相應產生的物質分別稱爲什麼嗎?

3、 20xx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曾發生了利用郵件傳播炭疽病的事件,造成人員死亡。早在19世紀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就對牲口炭疽病進行了研究。他進行了如下實驗:將綿羊分爲甲、乙兩組。甲組綿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注射,它們感染後沒有發病;乙組沒有注射。10天后,對甲、乙兩組綿羊同時注射毒性極強的炭疽病病原菌,經過一段時間,甲組的綿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組的綿羊全部死亡,你能說出其中的奧祕嗎?

4、嚴重燒傷的病人植皮時,要用自己的健康的面板,而不用別人的面板,這是爲什麼?

5、若某兒童口服“糖丸”後,此地流行流行性腮腺炎,此兒童是否不患此病?請你說出原因。

生物說課稿 篇4

Ⅰ、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本單元貫徹了以人與生物圈爲主線構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導學生在生物圈這個大的背景下思考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問題。這部分內容不僅與上冊教材有密切的聯繫,而且又是本冊的開頭,因此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問題是一個重大的科學問題,容易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又是人類史上科學與僞科學鬥爭的一個過程,因此探索這個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透過本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人類是由於環境的改變,經過極其艱苦、漫長的過程,透過勞動才進化來的。因而啓發我們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去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形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同時也應意識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強者,人類已強大到能夠影響生物圈的面貌,爲此我們應該處理好與生物圈的關係。

從以上可知,本節教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認真上好。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說出人類與現代類人猿共同起源於森林古猿。

2、知道人類是由於環境的變化,在與自然環境的艱苦鬥爭過程中逐漸進化來的。

3、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二>、能力目標:

1、透過指導學生課前收集有關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的資料等,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獲取資訊的能力。

2、透過對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的探究,開啟學生思路,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較問題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以科學的態度認識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問題,樹立人類進化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培養學生樹立珍愛生命、熱愛勞動、愛惜我們的家園——生物圈及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3、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民族自豪感。

4、培養學生善於與人合作的良好品質。

<四>、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法來找出事物的異同點。

2、培養學生運用證據、事實來說明觀點的科學方法。

3、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生物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節課的教學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圈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是所有生物的生存、延續和發展的基礎,我們應該瞭解和愛護這個家。這節課在本單元以至整個義務教育生物課程中都具有極爲重要的地位,建立學生的人與生物圈和諧發展、保護生物圈的理性認識,成爲生物教學的首要任務。尤其是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生物圈已面臨空前危機,因此瞭解生物圈,培養對生物圈這個所有生物的家的情感,對於保護生物圈、實現人類與生物圈共同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也是唯一的家,我們應當瞭解和愛護這個家。

(二)能力目標:

1、 使學生了解收集資料的方法,並初步嘗試進行資料的分析和處理。

2、 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知識目標:

1、 描述生物圈的範圍。

2、 說出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條件。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我們應當瞭解和愛護這個家。

2、難點:

收集和分析資料(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常用的重要方法,在本節課中如何對圖片資料進行分析,從中獲取有價值的資訊,並對這些資訊進行歸納概括和表述,都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四、說教法:

在教學中能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調動學生們的興趣和激情,透過思考、討論、分析資料等活動,使學生獲得了知識,培養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說學法:

根據新的課程理念和目標要求,改變以往教學中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而應努力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激情,透過教師主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匯入課題。

透過展示課件,把美麗的夜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地球等圖片展示在學生面前,提出問題:其它星球上也有生命嗎?引起學生的思考、討論,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然後從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引出課題:生物圈。

緊接着教師再讓學生拿出地球儀,讓學生從直觀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二)引導學生透過閱讀課本、開展討論、分析資料等活動,學習新知。

1、 學習“生物圈的範圍”這部分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

⑴ 說一說: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閱讀教材第11、12頁“生物圈的範圍”。

引導學生概括出:以海平面爲標準劃分,向上可達到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約10千米的深處,整個厚度約爲20千米。

⑵ 想一想:在這個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劃分爲幾個圈層呢?生物圈的每個圈層各有哪些生物?在生物圈的哪些地方生物分佈最多?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生物圈的範圍及分佈。

① 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②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以內的水層。

③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⑶ 議一議:生物圈的三個圈層是截然分開的嗎?三者絕不能截然分開,如:水圈中有空氣,岩石圈中有空氣也有水等。

2、 關於“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這部分內容,教師可從地球上人口膨脹,能否將人類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豐富想象,然後引導學生探討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條件?

設疑:爲什麼生物圈中有生物,其他地方沒有嗎?你是否能看出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條件?分析課本第12-13頁的圖片資料,教師除了用課本上的6幅圖片外,可多展示一些學生在課下收集的圖片資料,並且思考資料後面的討論題(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訊資料,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觀察、比較和綜合歸納的能力,本節課收集和分析資料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教師應加以重視。)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歸納出:地球上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都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這也是生物圈爲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如果將來有一天你有機會乘坐宇宙飛船遨遊太空,那麼你必須從生物圈攜帶哪些維持生命的必需物質?有氧、充足的食物和水。

3、完成以上探究後,適當進行知識的遷移、拓展和深化,使學生在對知識的理解、情感態度方面得到進一步提高。

設問:生物有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就一定能生存下去嗎?當這些條件發生改變,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惡化時,對生物有什麼影響?人類應該怎麼做?

4、 鞏固與延伸:

指導學生對本節的資料的收集與分析進行小結,佈置學生課外收集“生物圈2號”的有關資料,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收集資料的方法,引導學生對生物圈的進一步關注。

5、 鞏固練習。

(1)我來填一填。

(2)我來試一試。

我們在養花的過程中,經常給花鬆土、施肥、澆水、放在陽光下,天氣冷了,還要把花搬到屋裏,而且一般一個花盆只栽一種植物,這體現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與上述順序相對應,分別是( )

①陽光②水③空氣④營養物質⑤適宜的溫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間

A、①④⑥⑤②③ B、③④②①⑤⑥

C、②①⑤⑥③④ D、⑤②①④⑥③

6、課後作業

目標檢測題

生物說課稿 篇6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三生物第八單元第二章第四節《人的性別遺傳》,在這裏我主要說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和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分析

性別是一種特殊的性狀,在學生中總是存在着一種神祕感,自然成爲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安排本節內容可以滿足學生對於性別決定和性別遺傳知識的需求。另外,社會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輕女思想,母親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員冷落和責備的現象並不少見。透過本節的學習,要使學生科學地理解和正確地對待生男生女問題,希望教師在教學中滲透這一精神。

本節教學內容並不難,時間也較充裕,應該適當安排學生活動,讓學生更多地透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分析與討論獲得結論。

關於男女染色體的差別,教材編入男、女成對染色體排序圖。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後安排學生仔細觀察,找出男女染色體組成上的差異。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

能力目標: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情感目標:能用科學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

教學難點: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用新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倡導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即培養普通公民必備的生物科學素養,而不是培養生物科學家的素養,以此來指導教學行爲。《性別和性別決定》屬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範疇,本節課的重點是人類性別決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我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是:以學生爲主體,把課堂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知道了遺傳的物質基礎,本節課重在從人類性染色體的水平分析人類性別遺傳的規律,另外基於社會上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傾向,把生男生女的責任推於女性,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產生。這和人們生活關係密切,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必要透過教學瞭解科學真相,這是我確立重點的依據。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識聯繫上屬於斷層,突如其來,而且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確立爲難點,教學中透過學生的遊戲活動來突破這個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1、關於導課:

以問題匯入:“雌雄有別是自然界的一種普遍現象,人有男性和女性,許多動植物也分雌性和雄性,那麼,大家想不想知道人類性別決定的方式?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奧祕?”這樣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2、新課:

本節教學從認掛圖、爲染色體配對、尋找男女染色體異同開始,引出“性染色體”概念,進而透過生男生女的小組遊戲活動,理解人類性別的決定方式及男女性別比例特徵。再引導學生分析我國人口普查資料,分析數據,發現問題,對男女平衡問題產生興趣,探究自然狀態下,爲什麼生男生女的概率爲1:1。

3、學生活動:

爲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勤於動手,樂於探究,親身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設計了活動環節,老師宣佈遊戲規則,兩人一組,製作卡片,隨機抽取,模擬家庭生男生女的遊戲,各組統計男女性別比例,向全班彙報、彙總。老師巡迴指導,依據學習活動中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原則,設計思考題,啓發學生思考:A這個活動的原理與生男生女的奧祕有關係嗎?B有人認爲生男生女的責任全在女性,你認爲這種想法科學嗎?透過學生活動揭示人類性別遺傳的自然規律。當然從一個班統計結果來看,樣本不夠,不能科學地反映性別比。老師可引用全年級或幾界屆學生的統計總數,更有說服力。甚至推廣到全國人口。

4、充分利用教育資源:

爲了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用小黑板列舉建國以來我國大陸五次人口普查資料,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對比,啓發學生實事求是的分析歷次人口普查有什麼共同特徵?嘗試解釋產生這種特徵的`原因。

5、知識的遷移和昇華:

新課標關注個體差異,爲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創造機會,因此設計了以下問題:

A人們的觀念和醫療技術會不會影響男女性別的比例?

B男女性別比例不平衡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嗎?給學生留下思考、想象和自主學習的空間。

生物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三章,第一節。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遺傳的細胞基礎(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受精作用等),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說出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2) 透過分析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得出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透過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滲透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等科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爲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2)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教學難點: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四、說教法

衆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啓發式”的理念,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採取:

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課我主要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透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透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生物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透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說明對象,然後具體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的措施。這是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二、說教學依據:學生對外入侵比較熟悉,而沒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從熟悉的外敵入侵的方式,再轉入對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其次閱讀科技類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篩選資訊。此文正好可以讓學生抓中心句,整理歸納各部分內容,瞭解大概文意。

三、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2、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瞭解生物“污染”,增強防範意識,爲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二)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爲干預”?爲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五、說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讀爲主,教師設計閱讀題目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章的說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透過多種形式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據光明日報(20xx年6月12日)報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一種產於中、南美洲的“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爲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爲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蛻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於一旦。那麼薇甘菊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讀(多媒體顯示)

1.給重點字詞注音。

2.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本文所介紹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不少於5個要點)

3.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

4.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出來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教師選五個小組的組長進行全班交流,每組負責一小題。

(三)、學生自由質疑,由學生共同討論解答,教師組織學生活動,並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1.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覆的,向老師提問。

2.教師分類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後板示,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爲干預”?

(2)爲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3)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四)教師展示學生收集的資訊:學生自由展示課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關材料。

教師也可利用手頭資料介紹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①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氣候明顯乾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②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③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等等。看來,時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隨時入侵的可能,我國對“生物入侵者”必須採取了嚴格的防範措施。

(五)遷移拓展:

1、收集有關“生物入侵者”的資訊,加以整理,在班上組織一次以“話說生物入侵者”爲題的討論會。

2、利用網絡搜尋有關生物污染的資訊,並加以整理,講給同學們聽。

(六)課堂小結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採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理,條理清晰,說明方法得當,是一篇規範的說明文,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鑑。文中介紹的有關生物污染的知識,應學會運用,提高防範意識,加強生態意識,瞭解當地自然風景的價值,抵抗外來生物的侵入。

(七)板書設計:

是什麼 邏

生物入侵者 怎麼樣 順

怎麼辦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