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19課

課文2.7W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19課是《秦兵馬俑》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使我們身臨其境,深深地體會到字裏行間洋溢着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19課

《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坑裏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個。一號坑上面,現在已經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走進大廳,站在高處鳥瞰,坑裏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衆多,個性鮮明。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鶡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武士俑平均身高約1.8米,體格健壯,體形勻稱。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騎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繮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衝殺。

馬俑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爲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神態各異: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爲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好像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輕微的呼吸聲。

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秦兵馬俑》教案

一、引導質疑

1、師: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秦兵馬俑》這一課,學習一些質疑的本領。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爲了提高質疑的質量和課堂學習效率,老師建議大家圍繞課題、課題前的導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質疑。請大家再一次朗讀課文,準備提出自己的疑問。

2、學生質疑,老師簡要在黑板邊板書,如:

秦兵馬俑在哪裏?是什麼樣的?爲什麼被稱爲“世界第八奇蹟”?是怎麼製成的?是怎麼被發現的?兵馬俑有哪些特點?課文是怎樣描述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

3、師生梳理問題,將問題分作三大類:閱讀課文解決類,查閱資料解決類,正在探索研究類。簡單的枝節性問題當即解決,師生共同確定重點問題:秦兵馬俑爲什麼被稱爲“世界第八大奇蹟”?

4、師生交流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過程:邊讀課文邊勾劃、批註;查閱相關資料、圖片;先自己閱讀思考再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

二、自主探“疑”

1、自由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朗讀,難讀詞句生生互教或請教老師,特別是文中的四字詞語與生字要讀正確。

2、學生獨立默讀思考、批註、查閱資料。

3、按合作小組討論交流:一人組織,依次發言,共同歸納在全班發言的要點與理由。可以適當作一點兒淺顯的記錄。

三、全班研“疑”。

在學生或小組代表彙報發言的過程中,教師結合以下要點採用行之有效、豐富多彩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與感受,相機滲透相關資料,指導有感情朗讀。

因爲“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老師相機出示1978年前法國總統希拉剋參觀後的贊言:“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

因爲“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相機理解“乘”的含義,簡介秦始皇陵彩繪銅車馬。

因爲“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絕無僅有”。

這是引導理解感悟的重點。可以結合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從數字中,從比照周圍事物中感受“規模宏大”。

感悟“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可以把觀察圖片,朗讀課文,想像神態與動作,照樣子模擬形象結合起來,如兩人一組,一人讀句段,一人模擬神態與動作,並在班上適當展示與評議,在模擬表演與評議中形象地理解詞句,感悟課文。

四、暢談感受

教師扮演“記者”,走入學生--“遊客”中,採訪“遊客”,如可問:秦兵馬俑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參觀”了秦兵馬俑,你最想說什麼?有一批外國遊客想到中國來參觀遊玩,你能向他們簡要介紹一下秦兵馬俑嗎?

五、小結收穫

1、師生小結學習過程與收穫,齊誦與質疑有關的古代格言、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提出新的疑問,課後去探究。如果老師能提供思路有關資料,老師要適時提供給學生。

2、自主積累喜歡的詞句:有感情讀一讀,再抄一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