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淺析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願意完成的功課。怎麼幫助學生寫作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淺析相關內容,希望你喜歡。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淺析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淺析 篇1

一、巧用媒體,誘導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德國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能改變過去把作文當作是一個沉重包袱的畏懼心理,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在廣闊的思維空間中馳騁,寫出更好的文章。學生作文的素材大多來源於日常生活,但這些事物學生記憶模糊不清,感受不深,導致了作文空洞,描寫欠生動、具體。

多媒體進入課堂,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把學生所經歷過的感受不深如過眼雲煙的事物透過計算機重現在學生的眼前,喚起其形象記憶。學生在寫表揚稿時很多同學都是因爲一個同學撿了一隻鉛筆交公或扶摔倒的同學的事進行大篇幅的表揚,難道更令人敬佩、更值得表揚的事就沒有了嗎?不是的。這時,我透過網絡把學校電視臺小記者拍錄下來的校內,校外同學、老師樂於助人,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播放給大家看,同學們的寫作素材豐富了,寫作興趣也濃了。

在指導學生寫《我喜歡的一種動物》的課前,我瞭解到班裏有三分之二的同學是選擇寫狗的。(因爲狗是家庭普通的寵物)爲了改變這單一、枯燥的現象,當上課時,我把事先錄製的動物短片透過網絡播放給同學看,有動態的、靜態的,天上飛的、水中游的……同學們看得眼也不眨,不時還發出“嘩嘩”的讚美聲。全看過後,他們還可以點按鼠標,選定自己喜歡的動物再認真反覆觀察,原來打算寫狗的同學都在屏幕上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動物。激發了他們的寫作興趣和創造慾望。

二、創設情境,激發慾望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爲主,他們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所以在習作指導過程中,教師應依靠自己的教學藝術,創設與習作內容相應的情境。比如《凡卡》這篇課文的結尾非常含蓄,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餘地。閱讀後,我們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寫一個實在的結尾。我們還利用這個“誘因”誘導學生去聯想,勾起沉澱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講述一個關於“自己童年的故事”。

每人都有童年,每個童年都有豐富而動人的故事。這樣做不僅爲學生創設了情境,而且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如:教學《濫竽充數》後,我以“南郭先生逃走後會怎樣”作爲發散點,讓學生大膽設想,有的說他到別國去混了,有的說他痛改前非,躲起來練功夫去了,有的說他改行經商去了……對學生的種種說法,我都給予肯定。最後,我讓大家以南郭先生逃走後爲題,把設想的結果具體寫出來。這樣,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也能做到下筆有言,且言之有物。學生的寫作興趣自然提高了。

三、體驗生活,樂於表達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一個作家沒有生活的體驗,寫不出好的作品;一個演員沒有生活的體驗,演不出好戲;一個學生沒有生活的體驗也寫不出好的作文。曾經有人說過:“隱去了太陽的天空是灰的,失去了水分的植物是枯的,脫離了生活的作文是空的。”作文就是把我們周圍的生活寫出來,把我們平日所見、所聞、所做、所想的寫出來,敘述喜聞樂見的事情,刻畫具體可感的人物,描寫時時變化的風景,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房前屋後栽了竹子,乘涼時,觀察一下它的各種姿態,欣賞一下它輕輕搖曳的竹影,把園中之竹變成眼中之竹,進而變成“胸中之竹”,這樣,寫起來,揮灑自如,得心應手。草地上,飛過一隻美麗的蝴蝶,吸引了自己的注意,悄悄地跟過去觀察一下它那對美麗的大翅膀,它翩翩起舞的姿態,它自由自在地陶醉大自然的情景……生活中可寫的東西太多,校長的講話,老師的講課,父母的叮囑,上學路上的風景,交警指揮,餐桌上的閒聊,一次實驗,一次體驗,一陣風雨,一張照片,一個過客,一次電話等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去感受生活,作文就會成爲你忠實的記錄者,成爲你最好的夥伴,讓你進一步體會生活的滋味,豐富敏感的心靈。

四、感悟生活,再現真情

學生擁有生活,並不一定能寫出真情實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問題是學生不善於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對周圍日新月異的變化只見森林不見樹木,有的甚至是熟視無睹。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要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生活着眼,調動多種感官,懷着真摯的感情去觀察、體味生活,對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段、每一個細節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爲舉止,對環境事物、時令變化、日月星辰、花草樹木等進行有條理地觀察思考,及時地記錄其顏色、氣味、冷暖、態勢等。

其次,要注意培養學生學會分門別類,循序漸進,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學會抓住事物的特徵,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地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觀察,全面認識和了解事物。

第三,要引導學生學會在觀察的同時深入思考和感悟。只有對觀察到的素材進行不斷的思考提煉、加工整理,善於從中挖掘和捕捉生動的瞬間,才能使筆下的生活充實、人物鮮活,寫出的文章纔有可能別具特色,真實感人,富有新意。第四,要鼓勵學生在寫作時說真話、訴真情、寫放膽文。只有訴真情,才能使人感動,引起共鳴。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就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求真知、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習慣,在求真中出新。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淺析 篇2

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寫好作文,先要豐富學生的生活。小學語文大綱指出:“指導小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於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而由於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春遊活動、讀書活動、演講比賽、看電視、聽廣播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

二、閱讀中滲透作文方法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對於兒童來說,在大量識字後,應廣泛閱讀適合於兒童接受的文學性強的課文,接觸多種語言風格的文章,瞭解個性化的語言,這對於作文有重要意義。它可以讓學生懂得教科書不是高不可及的,它來源於生活,是人寫出來的。要引導學生學習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和認識,避免概念化的思維方式。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

三、培養興趣,輕鬆寫作

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是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是學生活動最直接最活躍的推動力。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是不斷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呢?我認爲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1、首先講明道理,引起興趣。教師要讓學生懂得,作文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生活離不開作文。如班級要評選“出色班幹部”,我就在班內開展了評選活動,選出出色班幹部,然後讓同學們討論他爲什麼能被評選上。最後我提出一個作文題目:記一名“出色班幹部”。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了,也覺得寫文章是實際生活的需要,就有了作文的興趣和自覺性。

2、將作文教學巧妙地賦予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小學生活潑、好動,在玩中學,學中玩必定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譬如寫《快樂的課間活動》時有關“老鷹捉小雞”、“丟沙包”、“傳書包”等遊戲片段,我先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參加遊戲時的場面,回想遊戲時同學們的神態,重點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如“張開、閃、撲、躲、抓”等,再帶學生到操場上做遊戲。學生在緊張、興奮又快樂的氣氛中領會到神態、動作是怎樣的,然後再開始寫作,結果大部分學生都寫得內容充實、語句生動、條理分明。

3、用富有魅力的語言、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在課堂上,我先將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如:“狐假虎威。”提出問題:“誰能把這個故事接着往下寫?”並鼓勵學生放開膽子勇敢地寫。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學生一聽,個個迫不及待,互不示弱,拿起筆一鼓作氣地將故事續寫出來了。並且多數學生寫得都很具體、生動,有些學生還增加了一些情節,使故事變得更有趣。透過這樣形式的訓練,學生既感興趣,寫作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4、在教學中應將起點放低,激發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學生寫作時每一點成績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哪怕“一個詞”都不要放過。他們從教師對待這些成績的態度中判斷老師對他們期望值的高低,老師要用誠懇的態度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成功。根據小學生喜愛表揚、鼓勵的特點,每次習作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要時刻抓住學生作文的閃光點。

四、培養學生自我修改的能力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文不厭改”之說。何其芳同志曾說:“修改是作文的一個重要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對作文教學也有“要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的明確要求。那麼,如何進行作文修改呢?

葉聖陶先生說過:“修改文章的權力首先應屬於作文者本人,老師只給些引導和指導,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養成自己改的能力。”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透過以下三種途徑來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自悟自查,學生自改。即學生作文稿擬好以後,安排專門時間讓學生自己讀自己的文章,邊讀邊感受,邊查邊改。一是感受情感強弱、停頓長短,查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二是感受語句是否含混彆扭,查語句是否明白通順;三是感受語言的表達是否與內容貼切,查用詞是否恰當;四是感受內容是否雜亂,前後意思是否重複,查段落層次是否清楚。

2、相互換讀,商議修改。教師一要根據教材訓練重點的要求,明確修改要點;二要明確修改程序,可以自己選擇夥伴,你讀我聽,對照作文要求相互討論,交流協商,然後動筆修改。如果二人意見一時不能統一,可透過查閱資料、請教別人等途徑解決。

3、選準範例,集體修改。教師可選出帶有普遍性問題的學生作品作具體分析,引導學生集體修改,旨在教給學生修改方法,進一步提高其修改能力。在範例修改中,學生往往衆說紛紜,要引導其各抒己見,要在意見基本統一時決定怎麼改,不要走過場,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引導探究精神,提高修改能力。

五、注重平時的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1、根據課文內容積累。“重視文字”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

2、透過寫日記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淺析 篇3

一、營造作文氛圍,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都強調了興趣的作用。作文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興趣,一旦學生有了強烈的興趣,就始終能以積極的心態去完成寫作任務,願意表達內心真實的情感,進而從寫作中感受到源源不斷的快樂,那麼一篇出色的作文便應運而生了。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當中,老師要營造各種寫作氛圍,使學生能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使他們在選材、構思、佈局等一系列過程中“實現自我”,真正的做到“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此外,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應該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來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讓學生的求知慾以及內在興趣都能得到極大地激發。

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我摒棄了“審題式”的開場白,設計一些饒有趣味的問題或是富有挑戰性的任務,把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自己寫劇本,排練話劇、小品之類的小節目,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對寫作的積極性,還讓他們懂得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老師搭建的`“平臺”上,學生習作的熱情被逐步釋放出來。

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

作文教學究其實質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已有的生活素材進行綜合思考和書面表達的一種教學,生活基礎是作文的源泉。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泉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小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活潑而富有生命力,可是一寫作文內容就驚人的相似。這就需要老師來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向生活索取素材了。

一個年輕的畫家曾經向莫奈求教,莫奈指着天空、樹木和水面說:“你的老師在那裏,向它們請教,聽聽它們的傾訴吧!”從大師的話中不難看出生活對於創作是多麼的重要。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多的豐富學生的生活,鼓勵學生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景,養成多看、多聽、多想的習慣。老師要有計劃地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促使其形成觀察的能力,“長期積累,偶然得之”,學生頭腦中積累的材料多了,寫作時就不愁沒有東西寫了。

三、引導學生讀有所悟

古人曰“勞於讀書”確可“逸於作文”。這與我們熟知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一樣的。”所有的文學作品多是萬千世界中自然美、生活情趣美的總結和作家情感的鑄煉,是作家形象思維和熾烈的情感對社會生活的寫照。現在的學生多是作文於課堂,囿於課本,與社會相接觸的機會少一些,而閱讀可以說是間接地生活積累,正好彌補了這個缺口。實踐也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豐富學生的閱歷,增長見識,擴大視野,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

古人讀書講究一個“化”字,即對讀的書要消化。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蓋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用糟粕也。蠶食桑而所吐者絲,非桑也。蜂採花而釀者蜜,非花也。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我們在引導學生讀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透過讀去感受,去聯想,去認知,吸收文章的營養,並且堅持做好讀書筆記,使之能爲我所用,這樣一步一步積累下來,寫起作文來才能左右逢源。

四、講究“真”字,表達真情

巴金先生曾說:“我們寫作只是因爲我們有話要說,有感情要吐,我們用文字表達我們的喜怒哀樂。”作文是表情達意的需要,所表達的應該是學生的真情實感,“真實”是作文的生命之基,“真性情”是文章的靈魂,人和文是永遠不能分離的。過去,我們總是希望學生在習作中反映出他們善良、勤勉、友愛、誠信等高尚的真,因爲這正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

可是,學生作文中一旦流露出自私、虛僞、缺乏毅力等尚待引導的“本真”,我們就可能斥責學生,讓他重寫。實際上,後者的出現並不是壞事,因爲它反映出學生沒有說假話,沒有隱藏真實的自我。小學生正處於對社會認知朦朧的階段,有着極強的可塑性。只要老師能善於抓住機會,善於引導,就能夠使學生在作文活動中接受思想和靈魂的洗禮,逐步淨化內心世界,使讀書與做人,作文與做人實現紅花綠葉一而二,珠聯璧合二而一的統一。

讓學生們在生活中說真話,做實事,腳踏實地,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在作文中敢於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顯示自己的心理歷程,讓自己在自己的作文王國中自由翱翔,真正達到“人融於文,文高揚人”人文合一的境界。這也是作文教學要追求的真理。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淺析 篇4

一、注重啓發,激發作文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教學實踐中,作文教學一直是困擾教師的難題,首先難在學生無話可說,或者說有話不願透過文字訴說,也就是沒有寫作的激情。因此,作文教學重在啓發,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如學了例話《分辨事物和聯想》,爲了讓學生對此有明確的認識,我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同學們,昨晚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在2020年的一天,我班一位同學駕駛着宇宙飛船將教師帶到月球上作客……你們知道是誰嗎?”由於故事新奇,加之我娓娓動聽地敘述,同學們立刻來了興趣。

我趁此機會加以點撥:在飛往月球的途中看到什麼?有什麼感受?在月球上會有什麼遭遇?學生一下領悟了老師的用意,提筆躍躍欲試。我讓大家以《老師的夢》爲題完成這篇作文,很多學生一氣呵成,更可喜的是平時那些抓耳撓腮的學生也順利完成了習作。在本次作文指導過程中,我較好地創設了與寫作內容相關的情境,並運用啓發的“導語”使學生快速進入角色,消除了學生在作文上的心理壓力,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

二、注重積累,豐富寫作素材

(一)豐富課內外閱讀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同時,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和寫將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或沒有材料可寫,或表情達意不夠流暢,歸根到底都是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語言經驗。爲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指導學生開展課內外閱讀,讓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1、重視營造讀書氛圍。教師可動員、引導學生從家中帶來自己喜愛的書充實班級圖書櫃,在班級中創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讓學生產生一種追求讀書的神聖感。再次,利用家長會的機會,由學生向家長彙報從課外閱讀中得到的收穫,請家長介紹自己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和經驗。

2、重視教給讀書方法。要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就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透過課內外相結合,指導學生掌握閱讀課外書的方法,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如有計劃地利用閱讀課的時間,組織學生運用課上學到的方法進行閱讀,每週一個單元,並結合共性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讀書方法和收穫,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以及大量閱讀的渴求,真正達到活躍思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二)豐富業餘生活體驗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要解決學生“沒有材料可寫”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難,老師就必須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獲取作文材料。

1、走向社會,體驗生活。葉聖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不停息。”故教師應引導學生透過生活中的的親身體驗獲取第一手資料,讓每一個學生“有所爲而做”,讓他們寫自己願意寫的東西,以“我”爲先,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和願望。第十冊中有一篇看圖作文《農貿市場》,作文前我佈置學生都去一次農貿市場,親自買一次菜,儘可能做到物美價廉,事後再指導學生完成這篇看圖作文。學生在說圖時展開想象:“一位農民從雞籠裏提起一隻羽毛鮮豔的大公雞,熟練地用草繩捆住腳掛到秤鉤上,那隻雞拍打着翅膀,咯咯地叫着,他邊稱邊說……”因爲有“市場經驗”,覺得圖中情景似曾相識,所以能夠合理想象,語言富有真情實感。

2、接觸自然,觀察生活。魯迅說過:“如要創作,第一需觀察,對於任何事物,必須觀察準確透徹,纔好下筆。”只有讓學生充分接觸大自然,才能使學生的習作文真意實。寫作素材來源於生活,日月星辰,風雨雷電,蟲魚鳥獸,花草樹木,河流山川都是那麼新鮮迷人,都能讓人充滿遐想。那些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都是作者走進大自然的收穫。

三、注重評改,鼓勵學生作文

在新課標下,評改作文應以學生爲主體,實行自改自評、小組評改、集體評改相結合。自評自改是在指導學生明確作文目標,牢牢掌握評改方式的前提下,進行成功評價與自我調整。先對自己的作文可取之處進行自我評價,並推薦自認爲寫得成功的地方。這樣既得到同學肯定和賞識,又學到了別人許多長處。小學生大多對自己充滿信心,具有愛表現的心理特徵,時刻渴望得到老師肯定的評價。

教師經常性的正面評價,是學生感受愉悅的根本所在,也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環節。在自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推出公認寫得好的作文,在多媒體展示臺上展示,供人欣賞,大家都來賞識好作文成功之處在哪裏。對作文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會更加各顯風采;對作文不太突出的學生,也會增加作文靈感。小組評改時將學生按寫作基礎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都配有出色生、良好生、一般生和後進生,突出以好帶差。教師只是巡視,解決各組碰到的困難,必要時參與能力稍弱組的評改。最後由各組長上臺,在多媒體展示臺上展示該組的習作,並解說優點與不足,最後由教師挑選優、良、一般的習作進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