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對激發農村中學生寫作興趣的幾點思考 (人教版英語七年級)

灌陽縣水車初級中學 翟小兵

對激發農村中學生寫作興趣的幾點思考 (人教版英語七年級)

摘要: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奠定作文創作基石;培養學生豐富情感,展開想象雙翅翱翔;遵循語文教學規律,激活表達以說促寫;創設多樣作文形式,發揮個性揚長避短;開放民主教學之風,培養學生自改能力;鼓勵學生大量創作,發表佳作激發興趣。

關鍵詞:寫作 閱讀 情感 提高 興趣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長期以來,很多學生都怕寫作文,一聽到寫作文就喊頭痛,有的說沒東西可寫,有的說不懂怎樣寫,有的說達不到要求的字數,總之提不起寫作的興趣。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平常積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沒掌握好,訓練不得法等.我認爲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一種意識傾向,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開啟感情的閘門,點燃靈感的火花,開拓思維的靈犀。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學生對作文產生內在的興趣時,他們纔會積極主動地去研究去探求,纔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動力,發揮聰明才智,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寫作水平。於是,近幾年來本人在教學中作了一些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嘗試,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

生動、鮮活的社會生活不僅是學生解讀課文的黏合劑,而且是學生作文的推動劑。生活是創造之源,也是培養學生感悟能力的一塊沃土。所以,平時就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善於用情感、意識、思考去觸摸事物的品質,沒心的人是另一種盲人,什麼也發現不了。”所以從初一時我就讓學生透過寫日記,把自己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事情記下來。並告訴他們,生活中的許多現象、許多事情往往是頗富哲理的,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用心體悟,反覆琢磨,便會慧眼獨具,從中悟出值得闡述並給人以啓迪的哲理。比如,面對中秋明月,蘇軾書寫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期父親的背影,領會到“父親對兒子的真摯感情”,宗璞看到盛開的紫藤蘿花動情地說道:“花和人一樣,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作者的這些感悟都來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觀察,而且是用心的觀察。所以平時就要求學生有一雙觀察生活的眼睛,社會的發展、家庭的變化、同學苦讀、集體勞動、名勝古蹟、蟲魚鳥獸、花草樹木、春雨秋風,這些都是我們觀察的範圍。同時還要注意在觀察時,不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純客觀地蒐集材料,而應該親身加以體驗,即陶冶、淨化,融進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實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從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偉大與不平凡的東西,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我們的感悟能力就會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樣寫出不僅感動自己還能感動別人的文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觀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做到變被動爲主動,變無心爲有心,學生有了寫作的積極性,搞好作文教學就有了良好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爲此老師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觀察興趣;教給觀察方法;培養觀察習慣。這樣學生有了觀察興趣和習慣,就會勤於觀察;掌握了觀察方法,就會善於觀察。這樣長期堅持認真細緻的觀察,學生的觀察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寫起文章來就會胸有成竹,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二、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奠定作文創作基石

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緻的好作文來,所以教師要教育學生,要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學知識,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在《論求知》中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爲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和作文,學校可組織一些讀書班會或閱讀興趣小組,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或以講故事、開辯論會等形式來鍛鍊口才。再透過辦牆報、校園刊物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書面作文水平。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位,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彙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透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爲“無米之炊”而苦惱。

三、培養學生豐富情感,展開想象雙翅翱翔。

想象是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在頭腦中產生各種表象並重新予以組合,形成新的表象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想象往往是伴隨着強烈的情感體驗而產生的喜、怒、哀、樂都會刺激大腦皮層,引起表象的運動,從而產生想象和聯想。情感是想象和聯想中的活躍因素,是啓發想象的強烈動力。陸機在《文斌》中說,當作者進入想象的時候,“情瞳矓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衆多的形象紛至沓來:空虛的,具體的;無形的,有形的;寡情的,含情的。於是“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到意溢於海 ”。有人說,想象是人身上的熱度裏產生的。這也說明了想象和感情相互依存的關係。如郭沫若在日本創作《地球,我的母親》之時,處於極度的熱烈、亢奮的情緒中,從圖書館出來,赤着腳在石子路上踱來踱去,甚至索性在路上睡下,想真切地和“地球母親”親暱,以致於去感觸她的面板,受她的擁抱。這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才能創作出新穎、奇特傳之千古的文章。所以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很強的好奇心,適時加以指導,激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的思維盡情馳騁,想象出更豐富的內容,寫出更感人的文章。

四、遵循語文教學規律,激活表達以說促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原因何在?因爲“說”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而“寫”卻較少,沒有實踐,怎能靈活運用呢?因此在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說後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思後,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再寫,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進行演講,培養口頭作文能力,並引導學生把“說”和“寫”聯繫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透過說話過程中對口頭語言的敘述,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寫作能做到中心明確、條理清楚。

五、巧設撩撥情思之題,誘發學生創作慾望。

長期來,我們在命題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脫離實際。題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學生無所適從。教師應怎樣解決呢?只要從激發學生寫作激情角度說,好的文題不僅要具有可寫性,更應具有新穎性、啓發性、勃情性。這樣的命題,唯陳言之務去,令人耳目一新,使學生心靈受到震顫,產生豐富的聯想,激發起強烈的表達慾望,從而將學生引進寫作激情之中。比如《我的家鄉》是被公認的傳統題目,但學生並不喜歡。假如改成《請到我的家鄉來》,題目就有了寫作興趣的誘惑力。又如寫教師生活,命題《我的老師》、《老師太辛苦了》之類就老生常談,味同爵蠟,望而生厭;而像《老師,你並不窮》、《老師兜中的“白條”》則叫人興趣盎然。寫夏秋景色,《夏天的晚上》、《秋天的景色》的命題遠沒有《遙望星空》、《停車坐愛楓林晚》撩撥情思。這樣,把文題命得巧命得活,就能撥動學生的心絃,寫作慾望也因此被誘發。

六、創設多樣作文形式,發揮個性揚長避短。

《語文課程標準》在關於寫作一項中指出:爲學生的自由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平時,在作文訓練時創設多樣作文形式。如話題作文爲主,其他形式爲輔。話題是爲引出作文的話題,話題作文是讓學生根據提供的話題(材料),請你以×××××爲題寫一篇有字數限制的文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自立文意,自由表達,這樣作文的形式已經跳出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的束縛,可以寫散文、詩歌、小小說、童話、日記、書信、寓言等多種文體。讓考生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寫作優勢。

七、練好一手瀟灑書法,提高學生做人品味。

大家都知道:書法可以修身養性。練之可以去浮躁之氣,長此以往,可使人性情更加平和、達觀;同時,還可以培養多維化的審美觀,提高審美趣味;豐富精神生活,充實精神世界。書法與做人相通,寫好字必得先做個好人。心端方能字端;心剛方能字剛;心胸達闊方能字型逸美、灑脫;心態平靜、達觀方能字型圓潤如水。正如“字如其人”,書法是個性的展示平臺,無論在平時訓練或是考試中,考生能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或圓珠筆字,必然使人爽心悅目,引起人的美感,能使閱卷者一見鍾情,提高作文分數。爲此,在平時教學中加強學生練字,從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作文貴在高格,做人也以人格高貴爲根本。作爲一個語文教師,既教學生作文,又教學生做人,在指導學生掌握語言工具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投身於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反映生活,鍛鍊學生的感受能力,提升其內心情志境界。這樣練習書法、作文、做人緊密結合,是新時代教育的要求,也是時代賦予語文老師的責任。

八、引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情景激活體驗。

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爲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產生了優化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視聽媒體創設情景,強化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有了興趣,產生了寫作慾望,才能用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如在“三、八”婦女節前,讓學生寫《誇誇我的好媽媽》、《媽媽,我想對您說……》等,但容易寫空話、套話。爲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樂曲聲中,讓學生看從VCD碟片中轉錄的《懂你》,那樸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悽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衝擊着學生的感官,學生的寫作慾望被激發,完全進入角色,紛紛拿起筆,將心中對媽媽的愛盡情地寫出來。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錄像媒體的形、聲、色並茂的特殊功能,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使學生的資訊認知渠道多元化,解決了學生腦子空洞,無話可說,無從下筆的大難題。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九、開放民主教學之風,培養學生自改能力。

開放的作文空間仰賴於開放民主的教學作風。我們反對把學生只看作被動接受者的形象,要求他們只能俯首聽命於教師的安排和灌輸,不能有任何個人的見解,更不能有所謂異端思想存在。我們認爲這種保守的教學思想無異於是對鮮活生命與想象的扼殺。每一個教師都應該看到,學生的年紀儘管不大,但卻有了屬於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有自己對世界認識的獨特角度。作文教學就是要目中有人,把學生當成一個個具體的、活生生的生命實體,容許他們自由地觀察、思考、表達,即使幼稚、膚淺,相信它也是真誠的、美的,如同帶露的鮮花。有什麼比這更爲可貴的呢?爲了發揮同學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作文的興趣,培養他們批改作文的能力,從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評改方面,除了教師本人評改外,還採用學生互評或自評的形式。具體做法是:課前教師瀏覽了學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優缺點,課堂上進行審題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優缺點,示範評講兩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標準,然後讓學生批改,可互評,可自評,先找優點,再指出缺點,重在鼓勵,然後教師收上來再閱,貼出優秀習作。這樣,學生親自參與了文章批改,所以對本類作文的寫法要求理解得更爲深刻。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改與作文關係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於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可見,作文教學不但要教會學生“寫”,更要鍛鍊學生會“改”,把“改”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發現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會比教師評改效果更佳。

十、鼓勵學生大量創作,發表佳作激發興趣。

俗話說:“樂此不彼”,要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造性創作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創作,培養他們創作的興趣,而推薦發表文章是激發學生創作的一個好辦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學生以真對待,選出一些較佳習作,編寫作文專刊,名曰《新芽》張貼出來,並在課堂上爲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以點帶面,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們創作的積極性。

實踐證明,透過以上的做法,不僅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學生做人品味,促進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展,使他們形成能力,真正做到葉老所說的“教是爲了不教”。倘若學生把作文作爲自己樂事,成爲自己需要的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將是無比燦爛的景象。

參考文獻:

《廣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