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節日常識

關於立冬的知識點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冬季對於孩子的生長髮育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季節。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關於立冬的知識點,希望有所幫助。

關於立冬的知識點

立冬節氣由來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爲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着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樣,古人同樣在這個季節用占卜的方法來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陰(陰雨),一冬溫(暖冬)”。不無例外,古代也有立冬,皇帝會在這天親自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禮。

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

中國的節氣是農耕風俗的載體,歷史過去了,留下的是文化。節令風俗實際是農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現代生活中雖然已無實際意義,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立冬進補各地“吃得”五花八門。北方人大多在立冬這天要吃餃子,而在我國南方,立冬這天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等。

立冬天氣特點

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華北等地往往出現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較難預報,影響也大,往往需要特別關注。長江以北和華南地區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區要少。此時,降水的形式出現多樣化:有雨、雪、雨夾雪、霰、冰粒等。當有強冷空氣影響時,江南也會下雪。

西南地區典型的華西連陰雨結束,但相對全國雨水基本都少的情況,它還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時間分佈,11月進入了一年中的乾季。西南西北部乾季的特點更加明顯。四川盆地、貴州東部、雲南西南部,11月還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雲南,晴天溫暖,雨天陰冷,流傳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說法。如果遇到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有暖溼氣流呼應,南方地區的過程雨量還會較大。

隨着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北方的.降溫,人們習以爲常。從10月下旬開始,先後供暖,人們好在還有一個避寒之地。而對於此時處在深秋“小陽春”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們,如果遇到強冷空氣迅速南下,有時不到一天時間,降溫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畢竟大風過後,陽光照耀,冷氣團很快變性,氣溫回升較快。氣溫的回升與熱量的積聚,促使下一輪冷空氣帶來較強的降溫。此時,令人愜意的深秋天氣接近尾聲,明顯的降溫使這一地區在進入初霜期的同時,也進入了紅葉觀賞期,並在11月底陸續入冬。

立冬習俗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

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羣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

《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

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

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

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清代“至日爲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冬泳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拜師

冬季裏,好多村莊都舉行拜師活動,是學生拜望老師的季節。入冬後城鎮鄉村學校的學董(學校管理人員),領上家長和學生,端上方盤(盤中放四碟菜、一壺酒、一隻酒杯),提着果品和點心到學校去慰問老師,叫做“拜師”。

有些老師人家,在立冬或冬至這天,像過大事一樣,設宴招待前來拜師的學生。在庭房掛孔子像,上書“大哉至聖先師孔子”。學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禮,口唸:“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後孰如孔子!”然後學生向老師請安,禮畢,學生分頭在老師家中做一些家務活。

冬學

冬天夜裏最長,而且又是農閒季節,在這個季節辦“冬學”是的時間。

冬學非正規教育,有各種性質:如“識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於掃盲;“訓練班”招收有一定專長的人,進行專業知識訓練,培養人材;“普通*”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冬學的校址,多設在廟宇或公房裏。教員主要聘請本村或外村裏人承擔,適當的給予報酬。

祭祖祭天

舊時,立冬這天,人們還要舉行祭祖祭天的活動。即便再忙的農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殺雞宰羊,準備時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盡爲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一方面祭祀蒼天,感謝上天恩賜的豐年,並祈求上天賜給來歲風調雨順;而祭祀儀式後的酒食也可讓辛苦一年的農人,好好犒賞一下自己。

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吃餃子

北方有立冬吃餃子的風俗。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着。“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裏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立冬爲什麼吃餃子?因爲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代人延續着這一古老習俗。

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立冬飲食原則

立冬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爲主

冬天氣溫比較低,由於溫度降低,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會受到影響,需要足夠的熱量來維持這個變化,這樣才能增加禦寒的抵抗力,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散失過多的熱量。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爲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等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食用這些是身體可以抵禦嚴寒。也可以食用一些含碘的食物,也可以幫助身體增加熱量的消耗。

立冬養生要注意補充維生素

冬天蔬菜的種類就不多了,一般都是大棚蔬菜,蔬菜種類少或者是過於挑剔不喜歡吃大棚蔬菜的,這個時候最容易出現人體維生素缺乏。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等等。這時候就可以食用一些富含維C的食物,如甘薯、馬鈴薯等。多吃薯類,不但可以補充維生素,還可以清除體內溼熱的作用。除了這些冬季最常見的就是大白菜,但是如果食用的話除了白菜可以再食用一些圓白菜、心裏美蘿蔔、白蘿蔔、等。因爲這些蔬菜裏的維生素含量都很高,經常替換吃合理搭配,補充身體所需,也不至於吃膩。

立冬飲食要增苦少鹹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所以冬天要少吃鹹味的食物,多吃些苦味的來減輕心臟負擔如橘子、豬肝、羊肝等。

立冬不可盲目“進補”

冬天滋補身體的時候要注意在進補的時候要先使腸胃適應一下,不要開始就吃好多補身體的給腸胃帶來負擔。要先把腸胃調理好再進行滋補。冬季的時候喝粥是的食物,不僅容易消化吸收,還可以保護腸胃。

立冬養生給孩子喝這9種粥

1、養血健腦:小米紅棗粥

功效:紅棗和小米營養價值都很高,熬煮成粥可以補氣養血、清熱除溼、養胃健脾、安神健腦,特別適合身體虛弱、睡眠不好、貧血的孩子食用。

材料:小米、紅棗、紅糖。

做法:小米清洗後浸泡30分鐘;紅棗洗淨、去核、切小片;將準備好的小米和紅棗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慢熬煮1小時;待粥煮至粘稠,用勺子不停翻攪,避免糊鍋;出鍋前10分鐘加入少許紅糖融化到粥裏即可。

2、養肝明目:菠菜豬肝粥

功效:補鐵養血、養肝明目,幼兒食用,可以預防貧血、夜盲症,還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有利於生長髮育。不過,豬肝膽固醇含量較高,最多一週食用一次,不可多吃。

材料:豬肝、菠菜、大米、鹽。

做法:大米淘洗乾淨,放入水中泡30分鐘;豬肝切成薄片,放在涼水中浸泡去除血水;菠菜洗淨切碎備用;將泡好的大米放入鍋中加水熬煮成粥;放入豬肝、菠菜攪勻煮至豬肝熟透,加少許鹽調味後即可關火。

3、補脾止瀉:山藥瘦肉粥

功效:滋補脾腎、促進消化、斂汗止瀉,非常適合體質虛弱、消化不良、容易腹瀉的孩子食用,也是一款非常有效的冬季腹瀉食補方子。

材料:鐵棍山藥、豬肉、大米、鹽。

做法:大米淘洗乾淨放入水中泡30分鐘;豬肉洗淨切末或小丁;山藥去皮、洗淨、切小塊備用;將泡好的大米放入鍋中加清水熬煮成粥,再放入山藥塊、豬肉末攪勻煮至山藥和豬肉熟透;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後即可關火。

4、風寒感冒:蔥白粳米粥

功效:解表散寒,和胃補中,適用於小兒風寒感冒。

材料:蔥白、生薑、大米、白糖。

做法:將蔥白摘去外皮,沖洗乾淨,切段;生薑洗淨、去皮、切片;大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將大米倒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後加入蔥白段、生薑片;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關火前加入少許白糖調味,即可食用。

5、滋陰潤燥:雞蛋蔬菜粥

功效:補肺養血、滋陰潤燥、補脾和胃、促進消化,是一道非常有營養的快手早餐粥,非常適合營養不良的孩子食用。

材料:大米、雞蛋、青菜、鹽。

做法:大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煮製成粥;將雞蛋在碗中攪拌打散,緩慢淋入粥中,邊煮邊攪拌;再加入切碎的青菜熬煮3~5分鐘,起鍋前加適量的食鹽調味即可。

6、強身健體:胡蘿蔔牛肉粥

功效:補虛壯健、強筋骨、消水腫、除溼氣,是促進兒童生長髮育、提高抗病能力和免疫力的補益佳品。

材料:牛肉、胡蘿蔔、大米、鹽。

做法:胡蘿蔔洗淨去皮,切成碎末;牛肉洗淨後用清水泡20分鐘,再剁成肉末;大米洗淨放入砂鍋,加清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熬製;待粥煮至濃稠時,放入胡蘿蔔、牛肉,大火煮開,小火熬15分鐘即可;出鍋前加少許食鹽調味。

7、明目補鋅:南瓜玉米粥

功效:補中益氣、補鈣補鋅、明目護眼,非常適合長時間用眼過度或視力疲勞的孩子食用。

材料:南瓜、甜玉米、大米(或小米)。

做法:南瓜洗淨、去皮、切小塊;玉米洗淨,剝出玉米粒備用;大米(或小米)淘洗乾淨後浸泡半個小時,倒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開;放入南瓜塊和玉米粒轉小火熬煮45分鐘;待粥煮至粘稠即可。

8、清熱養血:紅豆花生粥

功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和B族維生素,有清熱、養胃、養血的功效,特別適合兒童食用。

材料:紅豆、花生、大米、冰糖。

做法:紅豆、花生仁洗淨,用冷水浸泡回軟;大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鍋中加入水,放入紅豆、花生仁、大米,旺火煮沸後,再改用小火慢熬至成粥;出鍋前加少許冰糖調味即可。

9、補鈣健骨:海鮮粥

功效:增強鈣質,富含多種微量元素,鮮香誘人,有開胃的功效。無胃口的小孩,可用這幾種鮮物的美味激發胃口。

配料:2小顆瑤柱+牡蠣幹一個+大蝦一隻。

做法:將牡蠣和大蝦切成小塊,將配料煲至軟糯出味,再加入面或米煮熟即可。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可以將瑤柱、大蝦、牡蠣剁成糊狀,再與面或者米一起煲。

標籤:知識點 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