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朱自清

朱自清《背影》獲獎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朱自清4.97K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朱自清《背影》獲獎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朱自清《背影》獲獎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朱自清《背影》獲獎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查字典掌握生字、生詞。

⑵掌握作家作品的簡單情況。

⑶掌握本文以背影爲線索,以時間、空間爲順序記事寫人的結構特點。

2、能力目標:

⑴反覆誦讀課文,深入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品鑑文章平實質樸的文風,寫實細膩的筆觸。

⑵注意詳略結合、突出重點的寫法。

3、情感目標:

理解本文所表現的真摯、深沉父子之情,從一個家庭的不幸瞭解當時社會陰冷、灰暗的世態。

【教學重點】

“背影”既是全文線索也是全文主旨的所在,抓住這一點,理清文章的線索和感情脈絡。

【教學難點】

車站送別場面前的文字,即課文第二、三、四節在全文中的地位與對錶達父子之情所起的作用。

【教學設計思路】

在教學中由學生自主閱讀、討論、研究,同時由教師作必要的引導、點撥。讓學生透過反覆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的推進要注意由表及裏、由淺入深以及各個步驟間的有機聯繫。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該課,給與必要的啓發、提示,對學生的討論及時總結。

【教學媒體】

建議使用音、視頻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家生平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識

朱自清1898年出生於江蘇東海縣,後定居揚州。1916年19歲時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大學畢業後先後在江蘇的揚州、浙江的溫州、寧波和上虞當中學教員。

二、匯入課文

作者在1947年答《文藝知識》問時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爲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裏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來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作者情動於衷,訴諸筆墨,文章中深摯的情感超越了時代,打動了幾代人,成爲描寫父愛的作品中的經典之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篇文章。

三、默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解決生字、生詞,理清文章層次。

多媒體顯示1: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於某種職務。“推卸”,用於某種責任。

奔喪(sāng),有關死人的事,名詞。奔喪,在外地趕回辦理尊親喪事。喪,別讀sàng,丟掉,失去。動詞。

躊躇(chóuchú),猶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於舊的準則。迂,另意“迂迴”,曲折、繞遠。

蹣跚(pánshān),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頹唐(tuí),精神委靡,意志消沉。

瑣屑(xiè),指細小繁雜的事。

晶瑩(yíng),光潔透明。

多媒體顯示2:

第一部分(第1段):開篇點題。最難忘父親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追憶與父親在車站離別的情景,具體寫“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策1層(2、3段):寫送別時的家境,爲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2層(4、5段):寫離別前父親對“我”的細心關照,爲寫“背影”作鋪墊。

第3層(6段):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7段):寫別後思念,再現“背影”,抒發深切的思念之情。

教師靈活掌握,也可劃定層次後讓學生歸納意思。

四、朗讀與思考

播放全文朗讀動畫。

指導學生朗讀並思考文章是怎樣緊扣“背影”來寫,使內容和題目互相照應?

分析:

1、“背影”既是全文的寫作線索,又是文章題旨由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背影”在文中出現了四次。第一次在第一節,第二、三次在第六節,第四次在第七節。一寫“背影”,回念舊事,直抒胸臆,落筆點題;二寫“背影”親子之愛,情真意深,筆觸主題;三寫“背影”離情別緒,催人淚下,加深印象;四寫“背影”追憶往事,寄託思念,首尾呼應。

2、第二次與第三次寫背影,筆墨一詳一略。第二次是描寫父親過鐵道去買橘子時的背影,極爲詳細:記寫了當時父親的穿着打扮、體態動作,特別着重描繪了他過鐵道的情景──對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臺,攀上爬下,移腳傾身,都細細地翔實地寫下,使人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彷彿親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關懷和體貼的情狀;第三次寫背影:“我望着他走出去……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一句帶過。這裏如再詳寫,文字難免要與前邊重複。而前邊是全文的重點,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當然是必須詳寫的;只有詳寫了,才能具體地形象地反映出當時的動人情景,才能深刻地細膩地表現出父子之間的依戀、眷念和溫情。詳所當詳,略所當略,不僅有利於突出文章的重點,而且也可使行文富於變化,產生出濃淡、張弛、疏密有機統一的美感。

3、閃耀在淚光中的父親的背影,是特定環境下的父親的形象特徵,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表現出父親對兒子的摯愛,它對作爲兒子的作者來說,是不可能不給自己留下最難忘的印象的。

五、朗讀與體會

先由教師範讀;然後要求全班學生輕聲朗讀;再指定一個學生有表情地朗讀;教師作朗讀指導後再要求學生齊讀。

六、佈置作業

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感情。

朱自清《背影》獲獎教學設計2

(一)知識教學點

1、給加點字注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躊躇 試 頹唐 瑣屑 舉箸

2、理解下列詞語的含義。

狼藉 慘淡 勾留 變賣典質 賦閒 蹣跚 頹唐 觸目傷懷 不能自已 情鬱於中 瑣屑

(二)能力訓練點

1、 體會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2、 學習本文樸實自然的語言。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理解語文與家庭生活的關係。

重點、難點

1、 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課文第二、三段對錶達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

2、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透過反覆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樸實的語言所包含的深情厚意的理解;分析課文可按內容結構-語言的順序由淺入深的進行。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明確目標

1、 掃除文字障礙,瞭解課文內容。

2、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3、 劃分段落層次、歸納中心意思;理解二、三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一、匯入新課:

談到中國現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談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本文寫於1925年10月,是一篇回憶性散文,發表在當時的《文學週刊》上。文章發表後,廣爲傳誦,並一直作爲語文教材。當年,朱自清先生逝世後,有些中學生拿着報紙悲痛的說: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可見本文的影響之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自清先生這篇著名散文《背影》。

二、教學新課

1、學生閱讀課文,、詞典解決生字詞問題。

2、範讀課文(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部分詞語的含義。)

3、學生速讀課文,討論問題。

(1)本文爲什麼以《背影》爲題?(背影是全文的寫作線索,又是文章題旨得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2)文中出現幾次背影?着重寫的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看見的背影?表現了父子之間什麼樣的感情?

(文中四次寫背影。開頭寫難忘背影,送別一段兩次寫背影,結尾憶背影。着重寫的是在車站看見父親爬月臺買橘子時的背影。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抒發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思念。)中心思想

(3)本文以背影爲線索,以車站送別爲中心展開。請同學們劃分段落層次並概括段意層意。

第一部份(1)開篇點題,最難忘父親的背影

第二部分(26)追憶與父親在車站離別的情景,具體寫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

第一層(2、3)寫送別時的家境,爲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二層(4、5)寫離別前父親對我的細心關照,爲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6)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第三部分(7)寫別後思念,再現背影,抒發深切的思念之情。

(4)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加深體會中心。

(5)理解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本文是透過寫我與父親在車站離別,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的,爲什麼又要寫與此似無多大關係的第二、三段呢?

這兩段寫父子離別時的家庭境況,爲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爲突出父親的愛子之情作鋪墊。當時,祖母去世,父親失業,禍不單行。父親還帳缺錢,只好變賣典質;辦喪事要用錢,只好再去借錢。家中境況可想而知。喪失一畢,父親又要離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親揹着沉重的精神負擔,還細緻入微的光照兒子就更爲感人。

板書設計

一、開篇點題,難忘背影

黑色的背影

1、賣橘子的背影 蹣跚的背影

二、追憶往事,描繪背影 艱難努力的背影

2、離別的背影

三、懷念父親,再憶背影

小 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掃除了文字障礙,分析了段落層次並概括了中心意思,弄清了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真摯無私的。這種愛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年,子女對這種感情當時難以體會到的,父母的疼愛之情是否感動過你?這種感情是體現在父母的之言片語中,還是隱含在父母的神情語氣裏?是透過某個動作的流露,還是透過某個身體形態的表現。父母疼愛子女的細節,使我們終生難忘。老一輩這種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的感動和激勵着一代一代年輕人。

朱自清《背影》獲獎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並掌握它們的意思。

2.理解關鍵詞語在表達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背影”,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緻描寫的特點。

2.體會本文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精選材料、詳略得當、謀篇佈局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

1.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體會自己父愛的深沉與偉大,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學會關愛他人。

重點難點

1.體會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進行細緻描寫的特點,感受理解父親的愛子之情。

2.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學設想

1.用音樂烘托氣氛感染學生:誦讀—感知—設疑—對話

2.朗讀教學法、研討點撥法。重點研讀文中父親說的“四句話兒”,出現的“四次背影”,“四次流淚”

教學課時:

兩課時(本課爲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情景匯入:

1.朗讀《兒子眼中的父親》

兒子眼中的父親

7歲:“爸爸真了不起,什麼都懂!”

14歲:“好像有時候覺得也不對??”

20歲:“爸爸有點落伍了,他的理論和時代格格不入。”

25歲:“老頭子一無所知,毫無疑問,他已陳腐不堪。”

35歲:“如果爸爸當年像我這樣老練,他今天肯定是個百萬富翁了。”

45歲:“我不知道是否該和‘老頭子’商量商量,或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

55歲:“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說實話,他的看法相當高明。”

60歲:“可憐的爸爸,您簡直是位無所不知的學者,遺憾的是我瞭解您太晚了!”

聽了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麼?雖親近如父子,但有些東西,只有在時過境遷以後,纔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親、領悟父愛的。

二、檢查預習

1、讓學生介紹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創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代表作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裏。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寫於1925年10月,課文追憶了作者在八年前,父親朱鴻均(任徐州菸酒公司局長)被解職,朱家“禍不單行”,祖母又去世,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唸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借錢辦完事後,又變賣典質還債。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在浦口車站惜別。

2、字詞檢查

(1).給加點的字注音,識記字詞寫法。

交(jiāo)卸(xiè)奔(bēn)喪(sāng)狼(láng)藉(jí)簌(sù)簌(sù)典(diǎn)質(zhì)賦(fù)閒(xián)頹(tuí)唐(táng)瑣(suǒ)屑(xiè)差(chāi)使(shi)虧(kuī)空(kong)勾(gōu)留(liú)揀(jiǎn)攙(chān)蹣(pán)跚(shān)

(2)、看意思說出詞語

1.亂七八糟的樣子()2.紛紛落下的樣子()3.悽慘暗淡,不景氣()

4.失業在家()5.短時間停留()6.言行守舊,不合時宜()

7.衰頹敗落()8.看到某種情況,心裏感到悲傷()

9.感情積在心裏不得發泄()10.細小而繁多(的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調、節奏和感情)

質疑探究

1、“背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

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一個動詞,以便理解四處“背影”的不同含義

第一次點背影開篇點題

第二次繪背影突出主題

第三次別背影深化感情

第四次念背影深化主題

2、四次出現“背影”,作者重點刻畫的是哪一次?

重點賞讀第六段。圈點勾畫出對父親進行描寫的語句。分析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摯感情。 注意父親穿着、動作、語言以及背後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讓學生品讀,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與學生展開對話,

a、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

b、走路的姿勢蹣跚年齡大,腿腳不便

c、爬月臺時的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艱難

3、《背影》中作者流了幾次淚?體會幾次流淚包含的感情。

“到徐州見到父親??。不禁簌簌地流下淚”(傷心難過的淚)

看見父親爬月臺??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感激的淚)

父親背影消失時??我的眼淚又來了。(依依惜別的淚)

讀到父親來信時??晶瑩的淚光(相思的淚、飽含辛酸的淚)

4、理解本文樸實簡練的語言表達方式:請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的過程說的四句話,並體會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四、再讀首尾,領悟深情,把握主旨。

再讀首尾段,引導學生談自己感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課文所飽含的真摯的父子之情。

五、真情告白,理解父親

青春年少,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親任性過,誤解過.請以“爸爸,我想對您說”爲開頭給你的父親寫一段話,來表達你對他的愛。然後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六、小結

以歌曲《父親》作爲本節課結束,去深深體會那偉大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