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3篇

《背影》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背影》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3篇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1

《背影》中“無言的父愛”是濃烈、深沉、厚重的愛,表現在父親爲“我”所作的小事裏,行動中,深藏在做紫毛大衣和買橘子的艱難中。是成人難於察覺,學生難於理解的愛,意在引導學生從父親的背影、“我”的落淚及情感變化、父子服飾的對比入手,去感受父愛的真切,去理解感恩的真摯,從而讓他們走進作者,把自己感情融化於文字。

以下是我基於以上動機設計的教案。

一、情景疏導

“父親”是男士的另一職業,他的職責是關愛,這種愛也許是你疼痛時的輕輕撫慰,也許是你懂事時讚許的目光,也許是你調皮時嚴厲地訓斥,也許是你飢餓時的一頓美餐……父愛就那麼簡單,時時打動人心

父親另一職責是奉獻,爲孩子默默地奉獻。他省吃儉用,給孩子做最好的衣服;他含辛茹苦;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他傾家蕩產,讓病危的孩子住最好的醫院……父愛就是這樣,他忍辱負重,別人卻不感動。

今天,我們要認識朱自清的父親,讓我們透過他的艱難處境,透過他的背影和他爲兒子所做的小事來感悟他對兒子那一份無言的愛。

二、檢測預習,選詞連句

指導學生在下列詞中選擇五個以上的詞連句,所連句子要合乎課文的意思。

備選詞:交卸、狼藉、簌簌、慘淡、賦閒、勾留、躊躇、紫、黑、蹣跚、頹唐

三、閱讀感知,概括全文

1學生參閱課文,細聽錄音朗讀。

2用一句話概述課文內容。

提示:人物+地點+事情

小結:父親和我(奔喪後)在車站告別,父親過鐵道爲我買橘子。

3另擬標題,與原標題比較,討論使用原標題的好處。

生1:“背影”是父愛的折射,父愛都集中在那細小的背影上。標題預示了課文“以小見大”的寫法。

生2:“背影”在課文中出現四次,貫穿全文,用它作標題有穿針引線的作用。

四、重點探究,加深理解

1指出課文“背影”出現的四個地方,進行簡單描述。

小結:第一處,文章開頭,背影點題:第二處,望父買橘,描寫背影;第三處,父子分別,惜別背影:第四處,別後思念,再現背影。

2品讀第六段,研讀背影的描寫。

比較父子的服飾(“黑”,“深青”和“紫”),聯繫“蹣跚”等行動,可以看出,父親想多爲兒子做些事情,哪怕一件衣物,一個動作,都表達了他對兒子無言的愛,這種愛是濃烈、深沉、厚重的,也是容易被我們忽略,又難於理解的。

(繼續分析對父親語言描寫,略)

(板書)濃濃的感情——深沉;無言的舉動——厚重;淡淡的語言——質樸。

3品讀課文,分析“我”對父親情感態度的變化。

師:對於父親的愛,起初,“我”的態度是怎樣的?

(討論:略)

小結:不理解,不耐煩。如“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心裏暗笑他的迂”。

師:後來,“我”對父親的感情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討論:略)

小結:“我”由自責、(“聰明過分”)、內疚(“太聰明”了)到感動(父親買橘子)、依戀(父子離別)再到思念(收到父親來信),流露了對父親的理解、感激與深切的愛。

五、走進文字,詩化細節

放太課文中的細節美、讓學生進行擴展、定格,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從而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深層理解,體會其中所蘊涵的父子深情。

導引:父親如畫,永遠定格在子女的腦海中,父愛如詩,永遠流淌在子女的心田裏。請同學們挖掘課文中感人的細節,把它定格成優美的文字,用詩歌的形式展現出來。

六、拓展延伸,感悟父愛

師:現在,讓我們聯繫生活細節,去發現、去體驗我們身邊那無言的父愛吧。

生1:父愛,是別人誇獎我時那傻呼呼的微笑;父愛,是我任性時那嚴厲的眼神。

生2:父愛,是早餐裏那香噴噴的牛奶,父愛,是出行時那盒塞進包裏的香絲糖。

生3:父愛,是村口守侯我回家的身影;父愛,是與我目光相碰時那羞澀的一笑。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學習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

3、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學習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細節,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感動。比如:春天樹尖上長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裏遠處傳來的一首懷舊的老歌,週六回到家,父母早已爲我們準備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這樣的事,也許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背影》。

這篇課文追憶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家庭變故。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着一層不散的愁雲。採用記實的手法,透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嘆惋和共鳴。

二、課文欣賞

(一)整體感知:兩個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回答:父子浦口送別。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表達了什麼中心?

回答:四寫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分別爲:

⑴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⑵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胖胖的身軀,步履艱難,蹣跚的走過鐵道爲兒子買橘子,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⑷別後思念,再現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表達的中心:父疼子,子愛父,——父子情深。

(二)思考討論一:父疼子

1、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爲兒子做了哪些事?

答: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爲子買橘。

體現: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爲什麼?答:望父買橘見背影

3、朗讀,分析這一部分

4、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黑色給人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5、走路的姿勢:蹣跚——年紀較大,腿腳不便(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6、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步履艱難(動作描寫,“探”,體胖動作不靈便,下鐵道小心翼翼;“攀”,既寫出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緻;“傾”,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7、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爲兒子做了這麼多繁瑣細小的小事以外,還以什麼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答:父親的語言。

⑴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⑵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⑶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⑷進去吧,裏面沒人

體現:憐惜體貼,依依不捨(樸實而簡潔的語言,表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深摯的關愛,憐惜體貼兒子,依依不捨,語言樸實,感情深沉。)

(三)思考討論二:子愛父

1、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深情嗎?爲什麼?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淚,兩次自責:

A、望父買橘,艱難背影——感動之淚

B、父子離別,惜別背影——惆悵之淚

C、含淚讀信,再現背影——思念之淚

D、太聰明瞭,聰明過分——後悔自責

兒子對父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兒子從不理解到理解、體諒、感動、思念)

真切理解,真誠感激

(四)研究探討

你認爲父親爲兒子做的這些事普通嗎?爲何兒子會多次流淚。作者並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個背影對於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可能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那爲何會如此感動呢?

總結:特定的環境:家境慘淡,禍不單行

學生總結:祖母去世,滿院狼藉,變賣典質,父親失業。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借債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日漸蒼老的父親,還要承擔家庭的重擔。然而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親並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愛護着自己的兒子。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還寬慰兒子,並親自送兒子上火車。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兒子上火車;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勝任的,如過鐵道買桔子。

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爲照顧兒子,什麼災禍,什麼勞累,他都置之度外。父親在千辛萬苦中爲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別是順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貴多少倍。所以兒子當然會感動得多次掉下眼淚。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寫於1925年10月的一篇回憶性記敘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現了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寫的焦點,也是敘事的線索作者除了對背影作了筆酣墨暢的細緻描寫外,還以背影爲中心,安排了許多精彩的襯托和鋪墊《背影》無論記人、敘事、抒情都十分平實,語言淳樸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卻打動了幾代讀者的心在一個平凡、樸素的背影上刻下了兩個質樸而深沉的大字“父愛”而這一主題的表達在物質充裕的今天,無論對我們還是學生都具有極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彙,明確“狼籍”、“躊躇”、“賦閒”、“頹唐”、“觸目傷懷”等詞語的含義。

2、整體感知課文,體會文章主旨。

3、學習文章飽含深情的、樸素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

1、反覆誦讀,深入體會文中表現的父子情深。

2、找出文章中描寫人物的語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仔細揣摩文中各種描寫手法的表達作用。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珍愛親情,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關心他人。

三、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四次對背影的描寫及其作用,人物描寫手法的運用,領悟父子間的濃濃深情。

四、教學難點

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質感的語言,領悟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五、課前準備:製作課件

六、教學課時的安排:二課時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一)入題:(課件投影:播放歌曲《父親》)

師:世界上,有許多愛包圍着我們,有些愛是細緻的,有些愛是厚重的;有些愛和風細雨,有些愛轟轟烈烈父愛、母愛、夫妻之間的愛、子女的愛、親人的愛……愛,已經成了中華文學史上永恆的主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自清的《背影》,讓我們來真切的體會一下濃濃的父愛。(板書《背影》)

(二)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裏,《背影》是記實散文,寫於1925年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爲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

(三)寫作背景

《背影》寫於1925年10月,當時作者在清華大學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親朱鴻鈞原任徐州菸酒公賣局局長,被解職文中的“禍不單行”正是指這兩件事作者當時在北大哲學系讀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在浦口車站惜別。

下面,就讓我們走近作者,走進《背影》

二、檢查預習:

1、指學生導讀準字音:

2、指導學生理解詞語:

三、整體感知課文

(一)朗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背影》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麼?(父子浦口送別)

2、理清課文結構(全文分爲四個部分,脈絡清晰,結構嚴謹)

3、我與父親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

祖母去世 父親失業 家境慘淡 父子離別

4、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的?

以“背影”爲線索組織材料

第一次(在第1段):懷念父親 惦記背影

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買橘 刻畫背影

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 惜別背影

第四次(在第7段):別後思念 再現背影

5、爲什麼要多次描父親的背影呢?(爲了突出父疼子)哪一次寫背影最具體呢?(第二次)

讓學生齊讀課文第六段

6、自由發言:讀了這段,你感受到了什麼?或聯繫自己的實際你想說些什麼?

四、小結:

在你的生命過程中,父母的關愛一直陪伴在身旁,請你隨時留意,一定會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片段

五、作業設計

1、完成課後習題

2、熟讀課文,找出文中你覺得寫得精彩的文段,並說說理由。

第二課時

主要內容:精讀課文重點部分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朱自清的《背影》,感知了文中的內容,瞭解文中對背影的描寫,本節課我們再繼續來學習。

二、舊課複習

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第二部分

四、問題探討:

1、朗讀第六自然段思考:本段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父親?先勾畫出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再想一思這樣寫有何作用?

(1)外貌:

父親的穿戴:黑、深青 作用:表明家境不好,心情憂傷

父親的體態:肥胖 作用:表明行動不便,艱難

(2)動作:

走路的姿勢:蹣跚 作用:年紀較大、腿腳不便

爬月臺時的動作:攀、縮、傾 作用:行動不便、步履艱難

(3)語言:

“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自己受點累,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願的他還生怕兒子跟着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進去吧,裏邊沒人”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裏還是惦記着兒子,依依不捨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叫兒子小心,什麼都爲兒子着想。

老師點評:這四句話都很簡短,意思也很平常這樣簡短平常的話是否缺乏感情?不是,樸素的言語中往往含有深摯的愛意;平淡的話語裏往往隱藏着不平靜的心情。

老師贈言:真理是樸素的。

小結:同學們寫作時,要善於用樸素的語言寫出深摯的情感;選材時,也要善於選擇那些平常而又飽含深情的素材。

2、過渡語:

有人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對兒女的恩情!下面我們再一同來感悟一下作者所寫的“父親送我上車”時的情形。

3、質疑探究、精心賞析

請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的過程說的四句話,並體會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2>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自己受點累,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願的他還生怕兒子跟着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4>進去吧,裏邊沒人。

——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裏還是惦記着兒子,依依不捨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叫兒子小心,什麼都爲兒子着想。

4、閱讀最後一段後,探討:

(1)課文結尾寫父親的背影,是在“晶瑩的淚光中”,這是爲什麼?

父親信上說到了“大去之期”,說明他的身體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親對自己的許多好處,想到父親的背影,作者不禁淚如泉涌。

(2)“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能與他相見!”

課文最後又寫到父親的背影,有什麼作用?

這個“背影”寄託着作者對父親的深沉的思念,寫思念,是爲了烘托父親的愛子之情,深化文章主題。

5、文中到底寫到幾次流淚?這幾次的所流之淚有何不同?

(四次流淚:悲哀之淚;感動之淚;感傷之淚;傷心之淚)

五、情感遷移 感受深情

青春年少,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母任性過也有誤解過他們的愛心,請以“我想對您說”爲開頭給你的親人寫一張字條

六、小結:

從這一文我們可以感受到: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父母的愛很平常,也很實在: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叮嚀,也許只是早餐時裝在你書包裏的一盒牛奶······但父母的愛也很偉大,值得我們去感恩大家不妨試着在父母疲倦時端上一杯熱茶,在餐桌上給他們夾一次菜,在他們工作之餘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

請同學們課後,再去認認真真地反覆閱讀,體會文中流露出的情感。

七、作業的佈置:

1、完成課後習題

2、寫你父親(或母親)送你上學的一個“背影”或一個場面。

3、課外閱讀幾篇寫父愛,母愛的好文章,寫一篇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