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背影

背影 朱自清 教案

背影2.84W

【教學設計】

背影 朱自清 教案

1、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敘事散文,其語言質樸,飽含真情。主要圍繞特定環境中“背影”的描寫,來表現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教學適合採用自主參與活動的教學方式,實施探究性學習,掌握自主式學習的方法。教師首先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透過閱讀感悟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在教學中,以“情”爲切入口,採用朗讀教法,要求學生在誦讀中體味出文章中所蘊含的父子深情──父親愛兒子,兒子理解懷念父親。

2、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爲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採用多媒體課件。

3、在學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品味生活,感悟親情,這樣,便於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感悟親情的生活習慣,激發學生寬容仁愛、勤奮學習的熱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學習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

3、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學習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先讓我們來欣賞一首動聽的歌曲《父親》。

(屏幕顯示《咱爸咱媽》的主題曲《父親》的畫面。)

師: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們一天天地長大,但是,父母卻一天天的老去,同學們,你是否注意到:皺紋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額頭;銀髮也在不經意間從父母頭上冒了出來;他們的腰身已變得不再挺拔……有人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可當我們面對着蒼老而可敬的父親時,他的眼神、他的手勢無一不在向我們展示着他對我們的愛,我們也不由得而升騰起一種尊重之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普通的父親,認識父親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濃濃的父子親情。

二、作者介紹

師: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背影》的作者。

(屏幕顯示作者照片、簡介及江爲朱自清題詞的圖片,同學讀。)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著名的散文作家。xxx曾在朱自清逝世四十週年時爲他題詞。這是對朱自清一生的學識品格和人生追求的高度概括和真實寫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三、默讀課文,質疑探究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屏幕顯示問題組)

1、本文四次出現“背影”,請找出相關句子,並說說他們的作用。

2、作者重點刻畫的是哪一次,這與其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畫有什麼不同之處,對我們寫作有什麼啓示?

3、作者在文中流了幾次眼淚,能說說原因嗎?

(各小組組長組織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師:同學們討論很熱烈,氣氛活躍,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生:我覺得第一個“背影”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內容,並設下懸念,給讀者留下無窮無盡的廣闊的想像空間。

師:你說得很好。請問本文的開篇屬於我們作文教學中講過的哪種形式的開頭?

生:設定懸念式。

師:很好。看來作文中你常用這種開頭形式。

生:第二次背影是父親過鐵道爬月臺買橘子時作者所看到的,它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愛。

生:我認爲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令天下兒女都感動的“背影”,催人淚下,感人至深。

師:可以看出你很激動,他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舉動已深深地感動了你。

生:我覺得此時朱自清先生感動之情淹沒一切。他第一次真正理解到了父愛的真諦,第一次頓悟到了父愛的存在,所以他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

師:誰能說說第三次出現的“背影”。

生: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失,濃濃的依戀情緒由然而生,不禁又掉下淚來。朱自清在頓悟到父愛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理解父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即將分別格外依戀。

師:他分析得精彩極了 ,讓我們爲他鼓掌。

生:我認爲此處惜別的“背影”,寫得非常精妙,作者把它放在人流中來寫,距離由近到遠,視線由顯而隱,並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給我們留下無窮的想像空間。

師:你這是從寫作手法角度理解的。

生:作者想到父親謀生的`艱難時,更會爲父親擔憂,難免會辛酸、惆悵。這樣父親怕兒子路上有閃失擔憂,兒子爲父親的前程擔憂,從中我們能體會父子深情。

師:你的分析更深刻,點明瞭文章的主旨。

生:第四次出現的“背影”,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晶瑩似的淚光中再現父親的“背影”,這是思念中的“背影”。

師:分析不錯,因爲此時朱自清已身爲人父,更能理解做父親的不易,尤其是看到父親在信中所說的“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的話後,思念之情更是不能自已。

師:我們再來討論第二個問題,作者重點寫的是哪一次背影,對我們的寫作有什麼啓示呢?

生:作者詳寫的是望父買橘的“背影”,因這一情節感人至深,最能體現父親的愛子之情,所以詳寫。

師:說的好,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那我們來齊聲朗讀一下,好嗎?

生齊讀。

師:請同學們反覆朗讀第六自然段,來體會蘊涵在其中的父子深情。

生自由朗讀五分鐘。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做一下有關本段的練習。看哪個小組做得快?

(屏幕顯示第六段的內容及課堂練習)

1、劃出描寫父親穿戴和動作的詞語。

2、這裏作者爲什麼要仔細描寫父親的穿戴?

3、“蹣跚”形容了怎樣的狀態?

4、本段運用了哪些刻畫人物的方法?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巡迴參與。對學生的理解教師要予以肯定,以此鼓勵他們主動思考問題。)

師: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提一下。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在下面解決了。“蹣跚”可是一個關鍵詞,父親走平路尚且困難,月臺爬上爬下就更吃力了。那誰能說說本文對我們的寫作有什麼啓示?

生:我認爲應該圍繞中心來選材,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要詳寫。這一情節是全文的重中之重,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的關愛,最能突出中心,所以應該詳寫。

生:刻畫人物要抓住特徵,本文着重寫了父親的外貌、動作、語言值得我們學習。

師:說得都有道理。任何文章都是由材料構成的,那些與中心聯繫最緊密的理應不惜筆墨。我們在作文時應留心身邊的事,認真觀察和體驗生活,寫事要寫最感動的事,寫過程要寫最動情的瞬間。那我們現在來討論第三個問題。

生:第一次流淚是在作者從北京趕到徐州跟父親一起奔喪,見到那“滿院狼藉的東西”,觸目傷懷,纔不禁潸然淚下,這是悲傷的眼淚。

生:第二次流淚是在看到父親買橘子不易的時候,被父親的愛子之深深地感動了。

師:是啊,祖母去世,父親失業,變賣典質還舊債,又借新債辦喪事,在這禍不單行的日子裏,父親出外謀事,兒子離家讀書,真是一次悲傷的離別。父親在車站中對兒子的一番照料,對兒子的深情,“我”當時竟未能領悟到,以爲都是平凡瑣事,“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心裏暗笑他的迂”。直到我看到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才深深地領會到真正的父愛。因爲只有在這個時候,在這父子即將遠別的特定情境下,父親那熟悉的穿戴,才那樣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勞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樣感人至深,給作者留下難忘的印象。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是淚眼模糊中的背影,這是愛子敬父感情升化的背影。 人非草木,作者怎能不爲之流淚?

生:第三次流淚是在父子分別後,作者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失的時候。作者爲父愛感動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對父親格外依戀,想到父親前程艱難,又格外難過、辛酸。

師:分析得很透徹。

生:最後一次流淚是在讀到父親來信中的那種感傷之詞時,出現了“晶瑩的淚光”。這是思念之淚。

師:這是在離開父親兩年多的“現在”。兩年前車站離別時的情景還如在目前,“背影”的觸動和震撼使自己在生活工作之外,更多了對日漸蒼老的父親的掛念,這種掛念且與日俱增;當讀及父親的來信,父親言語平淡中流露出的無奈和悽惶,讓作者不由想到當年車站月臺上父親的“背影”,於是,心中感慨萬千,流淚也就無法避免了。

師(小結):請同學們看屏幕,我們來梳理一下上面的主要內容。背影   朱自清 (敘事散文)

線索

背   開頭設疑── 點出背影 第一次流淚: 悲 傷

望父買橘── 刻畫背影 第二次流淚: 感 動

父子分手 惜別背影 第三次流淚: 惜 別

影   結尾思念── 再現背影 第四次流淚: 思 念

家境慘淡 父親失業

祖母去世

禍不單行 變賣典質

借錢辦喪

四、領會主旨,情感昇華

師:你們寫父親或母親是要表現父子或母子深情,那本文要表達什麼思想感情呢?

生:表現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我認爲不全面,表現父親對兒子的愛只是一個方面,儘管是主要方面,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還有兒子對父親的愛。也就是說,表現父子情深。

師:好。請同學們看屏幕。

屏幕顯示:      背 影 流 淚

父 愛 子 子 愛 父     師:那誰能說說文中的父親的形象。

生:他對兒子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他是一位慈父的形象。

生:我總覺得這一父親形象少了一點男子漢應有的陽剛之氣。

師:真的是這樣嗎?誰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認爲這一“慈父”形象的背後,有陽剛的一面。比如父親的話語“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句話是對兒子的勸解和安慰,表現了父親堅強的一面。

師:父親怕家庭的變故會影響兒子的學業,表面上在寬慰兒子,實際上他把悲痛壓在了心底,不讓兒子看到,這是一個多麼堅強的父親啊!請同學們齊讀這句話,注意讀出堅定的語氣。

(生齊讀。)

五、品味語言(學生指出句子後,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裏面蘊涵的深厚感情。在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加以適當引導、點撥)

師:本文的語言是十分樸實的,特別是父親的話,話不多,卻含義豐富。請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過程說的四句話,體會語言特色以及所表達的憐愛兒子的深情 。

生:“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擔心茶房照顧不周,還是自己去放心。

師:這句簡短的話裏包含着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深摯的愛。

生:“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他自己步履蹣跚,還要爲兒子過鐵道買橘子, 這句話寫出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懷和體貼 。

生:“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這句話寫出了父親對兒子的擔心兒子。

生:“進去吧,裏頭沒人。”父親擔心行李的安全。

師:同學們說的都不錯,請同學們看屏幕。

(屏幕顯示)

“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擔心茶房照顧不周到)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擔心兒子長途乘車口渴,主動提出爲兒子買橘子,關懷體貼十分周到.)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惦記着兒子是否路途平安)

“進去吧,裏頭沒人。” (怕兒子離開座位後丟失行李,體貼關心)

師(小結):這四句話沒有華麗的辭藻,語言樸實,但一言一語都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關心體貼之情,誰說父愛不細膩,誰說父愛不偉大,這就是偉大的父愛!

六、拓展遷移

師: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父母愛子女之事,可寫的事情成千上萬。本文以小見大,將父親對兒子的摯愛全部凝聚在這個背影裏。讀了本文,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請你敘述一次讓你最爲感動的事吧。寫在習作本上,等下節課我們交流一下。

七、感受深情(屏幕顯示背景動畫《懂你》)

師: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無可比擬的,請大家在感受親情的同時,珍惜它,彙報它。讓我們一起隨着這首《懂你》再次品味親情,讀懂親情吧。

八、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執教者從各個方面進行精心準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於學生領悟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讓學生走進深深的父愛,學會感恩身邊給予我們關愛的每一個人。

“衣服是人的第一生存環境”,從着裝可以看出一個人對自我的關心程度。父親穿着很樸素,“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布料廉價,顏色普通。祖母去世,父親賦閒,在這禍不單行的日子,就連給腳伕的小費,父親也要講價,家境慘淡可見一斑。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外出讀書的朱自清先生,穿的是皮大衣,父親爲兒子做的是紫毛大衣,很貴重,也很時髦。透過父子服裝的對比,不言自明:父親對兒子的關愛遠遠勝過自己。從父子服裝對比這一角度來分析課文,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平時教學中,我透過反覆朗讀、圈劃,欣賞歌曲,引導學生體會了父親無微不至的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古人云:“男兒有淚不輕彈”,可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文中竟然出現四次流淚,是什麼原因使得堂堂男兒的朱自清先生數次淚流滿面呢?從這一角度引導學生把握課文,易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帶着疑問開始對文字的解讀。

第一次流淚出現於課文第二節,父親賦閒,家道衰落,“滿院狼藉”的景象引起作者的感傷,再加上失去親人的傷痛,百感交集,“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淚”。

當作者看到父親爲自己買橘子時的艱難身影,流下了第二次眼淚。“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父親的艱難與父愛的偉大,使得作者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

分別後,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慢慢混入人羣中的父親,從此又要走上風雨飄搖的人生之路。不難看出,離別的傷感與對父親的牽掛,是作者第三次流淚的原因。

讀着父親的來信,買橘子的蹣跚身影,離別時漸行漸遠、混入人羣的背影,衣着樸素、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又浮現在作者眼前。淚光晶瑩中分明透露出作者對年邁父親的記掛與惦念。

現實生活中,好多人可能並沒有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因爲這種愛它蘊含在平凡和瑣碎之中,如果不用心去感受的話,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掉。從四次流淚入手來解讀課文,抓住了文章的感情線索,便於學生更好地體會字裏行間滲透的父子真情。不同的父親,愛的方式各有不同,學了文字後,我讓學生暢談心聲,說說在自己的經歷中,父親的哪些細節令人難忘。透過小組討論,推選1—2人上臺演講,全班交流,預期使全課達到高潮。

情感的體會是散文教學的重點,而將情感的體會轉化爲學生內在的成長的體悟,轉化爲學生生命意識的覺醒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進而促進生命的成長,這又是教師在進行散文教學時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散文的味道就在於串聯了一個個精彩的瞬間而氤氳成一種樸素而又特別的情感,最終是這種情感的美成爲一種生命的永恆。《背影》就是這樣一篇化瞬間爲永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