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文言文

《南史·蔡景歷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文言文1.47W

原文

《南史·蔡景歷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蔡景歷字茂世,濟陽考城人也。景歷少俊爽,有孝行,家貧好學,善尺牘,工草隸。爲海陽令,政有能名。

陳武帝鎮朱方,素聞其名,以書要之。景歷對使人答書,筆不停輟,文無所改。帝得書,甚加欽賞,即日授徵北府中記室參軍,仍領記室。

衡陽獻王昌爲吳興太守,帝以鄉里父老,尊卑有數,恐昌年少接對乖禮,乃遣景歷輔之。承聖中,還掌記室。武帝將討王僧辯,獨與侯安都等數人謀之,景歷弗之知。部分既畢,召令草檄,景歷援筆立成,辭義感激,事皆稱旨。及受禪,遷祕書監、中書通事舍人,掌詔誥。

文帝即位,復爲祕書監,舍人如故。以定策功,封新豐縣子,累遷散騎常侍。文帝誅侯安都,景歷勸成其事,以功遷太子左衛率,進爵爲侯,常侍、舍人如故。

太建五年,都督吳明徹北侵,所向克捷,大破周樑士彥於呂梁,方進圍彭城。時宣帝銳意河南,以爲指麾可定,景歷稱師老將驕,不宜過窮遠略。帝惡其沮衆,大怒,猶以朝廷舊臣,不加深罪,出爲豫章內史。及吳明囂敗,帝追憶景歷前言,即日追還,以爲徵南鄱陽王諮議。數日,遷員外散騎常侍,兼御史中丞,複本爵封,入守度支尚書。舊式拜官在午後,景歷拜日,適逢輿駕幸玄武觀,在位皆侍宴,帝恐景歷不預,特令早拜,其見重如此。

卒官,贈太常卿,諡曰敬。十三年,改葬,重贈中領軍。禎明元年,車駕親倖其宅,重贈景歷侍中、中撫將軍,諡日忠敬,於墓所立碑。

景歷屬文,不尚雕靡,而長於敘事,應機敏速,爲當時所稱。有文集三十卷。

(節自《南史·卷六十八·列傳五十八》)

譯文

蔡景歷字茂世,濟陽考城人。蔡景歷年少時英俊清朗,具有孝行,家貧好學,善文辭,善寫草書和隸書。做海陽縣令,處理政務以能幹著名。

陳武帝鎮守朱方,一向聽說蔡景歷的大名,用書信邀請他。蔡景歷當着使者面回信,筆不停頓,文無所改。陳武帝接到信,大加賞賜,當天就授予他徵北府中記室參軍,仍兼任記室的`職務。

衡陽獻王陳昌擔任吳興太守時,陳武帝因爲鄉里父老,(長幼)尊卑講究禮數,擔心陳昌年少(不懂事),接待應對時違背了禮數。就派蔡景歷輔佐他。承聖年間,回到朝中掌管記室。武帝將要討伐王僧辯,單獨和侯安都等幾人謀畫,蔡景歷不知道這件事。部署安排完畢,武帝召蔡景歷讓他起草檄文,蔡景歷揮筆立就,陳詞感憤激昂,所寫內容都符合武帝的旨意。等到武帝受禪登基,蔡景歷調任爲祕書監、中書通事舍人,掌管詔誥。

文帝即位後,仍擔任祕書監,舍人如前。因擁立文帝有功,封爲新豐縣子。多次調升爲遷散騎常侍。文帝誅殺侯安都,蔡景歷努力促成其事,因功調升爲太子左衛率,進爵爲侯,常侍、舍人的官職照舊。

太建五年,都督吳明徹向北侵略,所到之處克敵制勝,大破周將樑士彥於呂梁,正要進兵圍困彭城。當時宣帝正想一心進攻河南,認爲一聲令下就可成功,蔡景歷認爲兵士疲乏、將領驕縱,不應該過分的去攻打遠方的城邑。宣帝憎惡他挫傷士氣,大怒,但還是因爲他是朝廷舊臣,不給予嚴厲處罰,讓他出京城擔任豫章內史。等到吳明徹失敗,宣帝追憶蔡景歷以前的話,當日就督促他回到朝廷,讓他擔任徵南鄱陽王諮議。沒過幾天,調任員外散騎常侍,兼御史中丞,恢復原來的爵位和封邑,擔任度支尚書的職責。按舊例拜官在午後,蔡景歷拜官那天,恰逢宣帝駕幸玄武觀,在位的官員都陪侍宴飲,宣帝擔心蔡景歷參加不了宴飲,特意下令早上拜官,蔡景歷就是這樣被宣帝看重。

後死在任上,追贈太常卿,諡號叫敬。十三年,改葬,又追贈中領軍。禎明元年,皇帝車駕親到他的宅第,又追贈蔡景歷侍中、中撫將軍,諡號叫忠敬,在墳地立碑。

蔡景歷寫文章,不好雕飾及豔靡的文辭,擅長敘事,善於隨機應變,受到當時壬稱讚。有文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