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歌

詩歌的表達技巧

詩歌1.57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詩歌吧,詩歌以強烈的節奏、美妙的韻律、精煉的語言、奇特的想象,豐富的感情展現其語言的藝術。那什麼樣的詩歌纔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歌的表達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歌的表達技巧

詩歌的表達技巧1

古典詩歌中經常運用的表達技巧,通常分爲三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借代、誇張、對偶、比擬、雙關、對比、設問、反問等。常用的表現手法有:用典、聯想、想象、象徵、抑揚、照應,等。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描寫、議論、抒情。詩歌中的描寫,從內容來看,有細節描寫;從角度來看,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從技巧來看,有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等。古典詩歌中的議論與抒情,常常相伴相生。抒情方式可分爲兩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而間接抒情的主要手法是“借景抒情”與“託物言志”。

表達技巧的運用,是爲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服務的。不僅是在解答“表達技巧”類題目時,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類題目時,也需要對詩歌中所採用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透過對錶達技巧的分析來把握詩意詩情。

詩歌的表達技巧2

一般來說,我們平時所說的“表達技巧”,主要指表達方式和表現方法,特別是表現方法。但從這些年高考題所給的答案看,也涉及到修辭方法和篇章結構。下面分點作簡單闡述。

一、表達方式。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詩詞中所運用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描寫、抒情,偶爾也會用到記敘和議論。

二、表現方法。主要包括:

(一)、與記敘有關的: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敘述角度(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注意“移位即變換角度”)。

(二)、與描寫有關的:寫景狀物、鋪陳、渲染、工筆(細描)、白描;描寫角度,包括立足點的變化,如移步換景、定點換景、換點定景等,角度變化,包括俯視、仰視,遠景、近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感覺)等。

(三)、與抒情有關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寓情於事、寓情於理、借物抒懷、託物言志。抒情方法從題材和表達方式兩方面加以判斷和區分。如果題材是描寫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表達方式更容易區分,如果是抒情、議論,就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寫人、事、景、物,就是寓情於事、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

(四)、與思維有關的:聯想、想象等。從非現實性(非眼前)材料與修辭(比喻、比擬、用典等)方面去判斷。過去的、遠方的材料,比喻、比擬、用典等所用的材料,多不具有現實性,是由此及彼聯想、想象的。它與現實性材料構成虛實關係。

三、篇章結構。主要涉及的內容有:構思(巧妙、新穎)、點題(開篇解題、篇末點題)、開頭(統領全文、爲下文鋪墊、埋下伏筆、與其他詩句構成比興,對比、襯托、映襯、抑揚等)、過渡(承上啓下)、思路(起承轉合)、線索(人、事、景、物、情、理)、順序(時間,空間上下、先後、遠近、表裏,邏輯事→理、事→情、情→理、物→理)、內容組合(層層深入、卒章顯志及各種表現方法)、照應(內容照應、首尾呼應)、結尾(昇華、總結全文)。

常見考法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是詩歌鑑賞的重點,也是難點。一般在第二小題結合思想內容來考。命題難度較大。 常見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有時也用以下兩種提問方式: 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②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誤區提醒

表達技巧題作題時,一定要審清題目,即弄明白題幹上是如何問的,用了什麼概念。如果是“藝術特色”,知識面較廣,可以從表達方式、表現方法、修辭方法、語言特色和篇章結構等方面考慮組織答案。如果是“表達技巧”,主要從表現方法、修辭方法等方面考慮組織答案,也可以涉及篇章結構。如果是“表現方法(表現技巧、寫作技巧),主要從表現方法、修辭方法等去考慮組織答案。如果是“構思上的特色”,主要從篇章結構方面去考慮組織答案,可以涉及有關的表現方法。但不管哪一種情況,一定得抓住特色作出答案。

表達技巧鑑賞題組織答案時,應包括兩個方面:

(一)、評價(定性):即“怎樣寫”,也就是使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技巧、修辭方法,語言和篇章結構有什麼特點等。

(二)、分析:即“什麼樣”,也就是詩詞內容是如何體現這種表達技巧或這一寫作特點的。答出表達技巧的材料構件和表達效果。

詩歌的表達技巧3

當堂訓練1

班級: 姓名: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詩後的問題。

除 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詩歌第三句運用了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試簡析之。

2、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這是南唐李後主亡國入宋後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淒涼無限之吟唱。請聯繫寫作背景,從藝術手法運用的角度談談你對這首詞的看法。

3、閱讀下面一首唐詞,回答以下問題。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注:①斷腸天,指明麗美好的春日。

試析這首詩對比的表現手法。

當堂訓練2

班級: 姓名: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4、閱讀一首宋詩,按要求答題。

村行

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峯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第二聯“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峯無語立斜陽”是歷來所傳誦的名句,試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分析人們傳誦讚歎的原因。

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作者是採用什麼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捨的深厚感情?請結合詩

句具體分析。

詩歌的表達技巧4

最喜愛的詩歌:

詠風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爲君起鬆聲。

詩的大意:詩人以風喻人,託物言志,着意讚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風不捨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以風況人,有爲之士不正當如此嗎?詩人少有才華,而壯志難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充滿激情地寫道:“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在這篇中則是借風詠懷,寄託他的“青雲之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稱此詩“最有餘味,真天才也”,這大概就是其“餘味”之所在了。

詩歌表達的情意:此詩的着眼點在“有情”二字。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由“有情”贊其“爲君起鬆聲”。透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手法,把風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的生起,以“肅肅”狀風勢之速。風勢之緩急,本來是並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個“加”字,就使之化爲有意的行動,彷彿風疾馳而來,正是爲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寫風的活動,也是抓住“驅煙”、“卷霧”、“起鬆聲”等風中的動態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風吹煙霧,風捲松濤,本來都是自然現象寫成了有意識的活動。她神通廣大,猶如精靈般地出入山澗,驅菸捲霧,送來清爽,並吹動萬山松濤,爲人奏起美妙的樂章。在詩人筆下,風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了。

詩歌的表達技巧5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採取的表現手法。它的含義非常廣泛,既可以包括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藝術構思上的巧妙使用。

對錶達技巧的鑑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或藝術構思,分析其本身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錶現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達技巧的種類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採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義非常廣泛,簡單說包括各種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寫作手法)的使用。

對錶達技巧的鑑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或藝術構思,分析其本身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錶現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抒情可分爲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託物言志等)。

(二)表現手法:聯想、想象、類比、象徵、渲染、烘托、懸念、對比、反襯、託物言志、賦比興、虛實結合、動靜相襯、景情理合一等。

(三)行文結構:承上啓下、起承轉合、銜接、鋪墊、照應等。

(四)材料取捨:主次、詳略、繁簡等。材料是構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詳略取捨往往體現了作者的用意。

(五)修辭手法:比喻、排比、對比、反覆、擬人、誇張、反問、設問、對偶、用典、互文等。在實際的運用中,多種修辭又往往是一起連用的。

詩歌的表達技巧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表達技巧的作用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鑑賞古代詩歌技巧的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古代詩歌的情感和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表達技巧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考標解讀

考試大綱對古代詩文的“鑑賞評價(能力層級E)”的具體要求:

(一)、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主要是針對古代文學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要求從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這三個方面進行鑑賞。

(二)、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主要是從作品形象入手,對其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進行整體把握和評價。

二、知識要點

概念: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採取的表現手法,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覆等

2、表現手法:1.在抒情方式上:直抒胸臆、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多爲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2.在表現手法上:比興、對比襯托、象徵、虛實結合、動靜相映等

3、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襯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4、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描寫(直接描寫、間接描寫)

鑑賞示例:直接抒情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分析:詩句開門見山,直敘登上高臺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愴涼意境,這意境引發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懷,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獨愴然而涕下”。)

鑑賞示例:間接抒情(寓情與景或物)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分析:寫景之中包含着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鑑賞示例:間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悽悽滿別情。

(分析:作者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發出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的感嘆。)

鑑賞示例:間接抒情(樂景寫哀情)

蜀相

杜甫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分析:以異鄉春色的美好,反襯自己思歸的傷感。)

鑑賞示例:間接抒情(託物言志)

卜算子詠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分析:透過集中描寫梅花在風雨侵襲之中,仍能卓爾不羣的風骨,表達了詞人不同流合污,雖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的可貴精神。)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分析:以梅自喻,託梅言志,表現了詩人要像梅花那樣的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竹石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石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分析:此詩描寫翠竹破石而出,經受惡劣艱險而始終堅強不屈的形象,這正是作爲“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不苟流俗性格的生動寫照。)

寫作技巧:虛實結合;比喻、象徵、誇張;烘托;用典;聯想和想象。

鑑賞示例表達技巧之虛實結合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前兩句實寫,後兩句虛寫)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分析:未及離別卻先虛寫,別後重逢的溫馨情景,難捨難分之情,便溢於言表。)

又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想象別後夢醒他鄉的淒涼之境。使人更覺離別的不忍和無奈。

鑑賞示例表達技巧之比喻、象徵、誇張等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分析:早春新葉萌發,詩人在一陣驚喜中忽發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雙靈巧的手,擺弄那富有靈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細葉的吧!比喻使描寫化實爲虛,形象更生動了,情感更濃郁了。如果通篇貫穿着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徵。)又如: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分析:本詩運用了象徵的手法,借物喻人,詠物言志。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寫人、寫自己。將物性與人格巧妙地融爲一體,形象地表達了自己以石灰爲榜樣的高尚情操。)

鑑賞示例表達技巧之比喻、象徵、誇張等

如“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李白《俠客行》)

以五嶽爲輕來誇張俠客然諾之重;

“輕言託朋友,面對九凝峯。”(李白《箜篌謠》)

用山峯來誇張朋友之間的隔膜與猜疑。

鑑賞示例表達技巧之烘托

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再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淒涼、孤獨、悲傷的心情。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鑑賞示例表達技巧之用典(使語言精煉,內容豐富。)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懷古詩。作者透過讚頌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譴責了宋王朝倉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爲;簡潔而有意味,頗顯豪氣。)

三、鞏固練習

一)、分析下列名句的主要藝術手法。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答: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答:

(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四首》)

答:

(二)、閱讀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回答問題

問:詩的後兩句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答:

(三)、閱讀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回答問題

問:“寸草心”、“三春暉”分別比喻什麼?說明了什麼?

答:

(四)、讀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回答問題

問:這首詩是怎樣敘事抒情的?

答:

(五)、閱讀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回答問題

問:詩中不作一句議論卻是怎樣懷古的?

答:

(六)、閱讀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回答問題

問:作者是採用何種表達方式來讚美春天的?

答:

(七)、閱讀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回答問題

問:詩的後兩句作者採用了什麼手法來描寫黃河?

答:

(八)、

問:詩的第一、二句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答:

(九)、閱讀杜甫的《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回答問題

問:詩在前兩句實寫的基礎上,後兩句又採用了怎樣的寫法?

答:

詩歌的表達技巧7

課前預習1

班級: 姓名: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首詩寫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試簡要分析。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詩後的問題

寒 食

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爲子推。

試從景情關係的角度簡要分析詩中“滿”字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遲,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載不動、許多愁”歷來爲人所稱道,這一句好在哪裏?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

課前預習2

班級: 姓名: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1、閱讀下面的一首詩,回答詩後的問題。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本詩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及作用是什麼?試分點加以簡要分析。

2、閱讀下面的一首詩,回答詩後的問題。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試分析這首詩中“動靜結合”的手法。

3、閱讀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後面的問題

[清江引]( 秋懷 )

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裏。

試分析這首詩中景與情的關係。

詩歌的表達技巧8

詩歌中的記敘不同於其他文體中的記敘。小說等記敘類文體中的記敘往往是不厭其細,越細越好,但詩歌中的敘事往往是粗線條的,比較簡略,有時甚至還帶有較強的抒情性。常見的記敘手法有以小見大對比與鋪陳。

詩歌由於受篇幅所限,通常只截取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反映社會生活的全貌,即以小見大。例如,杜牧的《過華清宮》:

新豐綠樹起黃埃,

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峯上,

舞破中原始下來。

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在唐朝歷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而詩人卻只從安史之亂的紛繁複雜的史事中攝取了漁陽探使回這一場景,並透過這樣一個典型的生活片斷折射了安史之亂即將爆發的社會現實,既揭露了安祿山的狡黠,又暴露了唐玄宗的糊塗,有一石二鳥的妙用。

詩人不但可以用典型的生活片斷反映整個社會生活的全貌,還可以用極平常的生活景象反映深刻的生活哲理。例如,葉紹翁的《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作者寫春日的美好景象,僅僅用一枝出牆的紅杏體現,由一斑而窺全豹,由一枝紅杏讓人想到滿園春色乃至整個春天。詩人用極簡省的筆墨,以少顯多,以小見大,含蓄蘊藉。更爲精妙的是,作者還透過這樣一個生活場景揭示了一個普遍的生活哲理: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機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這難道是牆能圍得住、門能關得住的嗎?

詩人在記敘時還非常善於運用對比透過有力顯示事物的差異突出事物的特點。對比有橫比和縱比兩種。橫比是不同事物間的對比,縱比是同一事物的過去和現在的對比。橫比往往是兩種生活、兩種事件、兩種環境、兩種人物、兩種氣氛、兩種思想、兩種感情之間的對比。例如,李約的《觀祈雨》:

桑條無葉土生煙,

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

猶恐春陰咽管絃。

全詩透過大旱之日兩種不同生活場面與思想感情的對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尖銳的矛盾。

縱比,可以是人物前後遭遇和性格變化的對比,也可以是前後情節的對比。例如,歐陽修的《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這首詩在今年與去年的對比中,把主人公對去年幸福幽會的懷念,以及對今年不見去年人的感傷,寫得細膩逼真:去年含情脈脈的約會是對封建禮教的挑戰;今年淚滿春衫袖的苦悶,則暗示了封建思想給青年男女帶來的不幸。由此,愛情的悲劇在對比中便表現得更加鮮明。

鋪陳也是詩歌中最常用的記敘方式。鋪陳即直書其事,也就是賦。這種手法在古詩詞中用得比較多,而且是多用來寫事,尤其是在《詩經》中更是使用得比較普遍,是《詩經》六義之一。運用鋪陳手法不僅十分便於如實地記敘事件的來龍去脈,或交代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等,而且在塑造人物時還非常便於交代人物的生活經歷以及性格發展變化的過程。

例如,《詩經·衛風·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用鋪陳的敘述方式講述了自己從純真癡情的少女到忍辱負重的妻子再到含悲帶怒的棄婦的全過程,將少女由沉浸在愛情的幸福中載笑載言的快樂到對婚姻的冷靜反省(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再到最後的果斷決絕(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透過敘事曲折、立體地展現出來,進而將一個女子成長的過程以及心理變化的過程都成功地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值得注意的是,鋪陳其事一般要找到一條好的`線索,才能把事件的各個方面,以及事件的各個發展階段或環節貫穿起來,使之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因爲,有了線索,事件的脈絡就清楚了,條理就井然了。例如,《詩經·衛風·氓》是以女子的戀愛、婚姻、被遺棄爲線索,《木蘭詩》是以木蘭從軍、征戰、凱旋爲線索,《長恨歌》是以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歡爲線索。

總而言之,記敘類詩歌常藉助鋪陳對比以小見大等藝術表現手法,巧妙選取生活中的某個情節或片斷,寓情於事,寓理於事,以最簡省的筆墨、最精練的語言反映深刻的社會生活,使作者的褒貶與愛憎在敘事中得以鮮明體現。

詩歌的表達技巧9

1、表現手法:

託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於事、聯想、想象、渲染、對比、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直抒胸臆、卒章顯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2、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象徵、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反語、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3、表達方式:

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寓理於事:

詩歌分抒情詩和敘事詩兩大種,其中還有一種說理詩,雖數量不多,但影響頗大。這些詩都是透過具體事物來說理。幾大詩人如杜甫、陸游、蘇軾的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蘇軾)——說明陷在裏面不能跳出來,往往被各種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觀書有感》裏的“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陸游的《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修辭:

詩文中運用修辭手法,其作用大體和其它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要發現修辭,直接說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擬人——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問——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誇張——強調和突出(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對偶——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詩句——精煉含蓄;擴展內容;富有文采。

(這方面對課外閱讀量和歷史知識要求較高,但有時十分明顯。)

例如:姜夔《揚州慢》中杜牧的詩句;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拓跋燾的故事;

王實甫《長亭送別》中的“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溼。”明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修辭中有一點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襯。專用術語“以靜襯動”,“以響襯靜”。

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正襯(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

對比(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與最後一句)

通感,感覺器官的溝通。(李白“瑤臺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此時的雪花彷彿是春風中盛開的梨花,香飄萬里。視覺與嗅覺溝通,詩人的情意飽含其中。)

詩歌的表達技巧10

詩歌是一種深受學生喜愛的文學體裁,它高度集中地反映自然景物和現實的社會生活,飽含着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想象。其語言凝練,且形象性強,具有一定的節奏和音韻,讀起來琅琅上口。閱讀詩歌不僅可以開闊視野,而且還可提高自己的閱讀與寫作水平。“閱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那如何閱讀詩歌呢?

1、反覆朗誦吟詠。

詩的語言是最精煉、最優美的。平時所說的“詩一般的語言”,指的就是這個意思。由於它的押韻和分行,讀起來有極強的節奏感和音樂美。因此,閱讀詩歌時,要透過反覆的朗讀,讀到琅琅上口,熟讀成誦,才能體會的出詩的情感。從而進入詩所創設的優美的意境之中。

2、展開豐富的想象。

詩歌的一大特點就是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詩。在詩歌中,詩人往往會把幾種互不相關的事物,透過想象,像一根線連接無數的珠子似的串起來,形成一個絕妙的統一體。因此,閱讀詩歌一定要展開想象的翅膀,把詩歌中所描繪的形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畫面。如此,既可加深對詩的理解,又可提高和豐富自己的想象能力。

3、從關鍵詞句入手,深入領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歌透過簡潔的語言,凝聚了詩人濃烈的思想感情,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歌。讀詩歌,關鍵就是要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情感,從中受到啓發與感染。而有些詩歌所包含的思想內含較爲深刻,如《題西林壁》。這首詩就要抓住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次山中。”透過細心的領會,感悟詩中所表達的深刻的哲理。

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覆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爲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爲動靜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標籤: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