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描寫年味的現代散文

散文1.42W

空氣中浮動着樹枝燃燒的好聞的味道時,年,就近了。

描寫年味的現代散文

生產隊殺了豬,母親買回一些,就開始着手料理過年的事情。

平時只燒雜草和樹葉,只有年節臨近,大鍋裏燉起豬肉,纔會燒一些硬柴火。香味溢出來,連小狗也像我一樣饞嘴巴,早早守在竈邊。但肉是不給吃的,要留到正月裏待客。母親爲了安慰我們,會將一些煮的半生不熟的雞蛋,剝殼放在肉鍋裏,經過肉湯一煮,味道好極了。我們叫它“混蛋”。餐桌上每人分得一個,那滋味,香到今天。

哥哥一幫淘氣的男孩子,人手一隻豬尿泡。裏面灌上水,繫緊,當球踢着玩。

母親則還要忙着炸炸餅,炸炸糕,蒸饅頭還有粘豆包。母親手很巧,會給我們蒸一些小兔子發糕,黑豆做眼睛,還有紅嘴脣,活靈活現,常惹得小夥伴們來討要,每年母親都會送出一些。只是不明白爲什麼好吃的都要集中那幾天,平時饞得很卻也吃不到。

年三十吃過中午飯,早早的換上過年的新衣裳,一年一次的唯一上下全新的機會,常常盼的眼睛發藍,早早巴望着天黑。拿着哥哥給做好的小燈籠,集中到村子中間的土路上,開始聚會。大人,孩子,得空全去逛逛。那時雖然貧窮,但家家都會買些鞭炮。

我在人羣裏遊走,防備着壞孩子扔過來的小鞭。哥哥的朋友四兒,冷不防塞我燈籠裏一個,頃刻燈籠炸裂,我又驚又怕,嚇得大哭。哥哥連哄帶勸,又爲我做了一個。其實很簡單,只是用細繩把罐頭瓶捆紮起來,拴上個木棍。瓶裏,粘上母親早早備好的瘦瘦的紅蠟燭,燈籠就成了。雖然樣式簡單,卻讓我開心了好多年。

初一早上,天不亮就起牀,收拾停當,準備拜年。到了親戚家裏,表哥表弟會瘋搶,而我和小弟弟則經過父母教育,總是規規矩矩站在一邊。問過好,親戚們總會偷偷多留一會兒我們,兜裏給裝滿了糖塊,花生和瓜子。回到家,放在各自的小布袋裏,可以吃很長時間。小弟弟吃完後,總會從我這裏再得到一些,媽媽就會誇我懂事。

那時不像現在,沒什麼可吃的蔬菜,品種很單調。母親摳出冬儲的大白菜的菜心,用刀劃出花樣,泡在水裏,花瓣一般。拌上白糖,倒點醋,很可口的下酒菜。

北方特色大各扎,放在案板上,用事先調好的肉餡捲起來,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放在油鍋裏,炸熟,就是很好吃的美味。

後來村裏買了一臺黑白電視,這稀罕物更加招人。三十晚上,半莊人聚到村會議室裏,看春節聯歡晚會。說話聲,孩子的吵鬧聲,抽老旱菸的吧唧嘴聲,往往蓋過了電視裏的聲音,大家卻樂此不疲。

正月裏,踩高蹺,鬧秧歌,還會有樂亭大鼓,三絃一響,傾家而出,歡樂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現在,物質條件提高了,年味卻少了許多。也許古人說的對,"布衣桑飯,可樂終身。”因爲知足,所以才發自心底的快樂吧。

現代社會,身心每天都在交戰,對年的渴望也就越來越淺。歌德說,人之幸福,全在於心之幸福。細想,很有道理。心寬一些,便"倚天看雲涌,臥石聽泉鳴”,每天都是小時候過年的心情了。只希望我們的年味越來越濃,幸福也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容易降臨。

【餃子】

餃子,又名“驕子”、“嬌耳”。關於它的傳說,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北方人最喜歡的一種普通麪食。

曾有南方的朋友不解,覺得把肉剁的碎碎的,青菜也切的碎碎的,包在面裏,下鍋煮煮,有什麼好吃的,我想,這大約就是南北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一盤母親或妻子親手包好、煮熟,端上來的熱氣騰騰的餃子,是多少北方離家遊子對於家,對於親情的渴念。

每家包的餃子,風味各有不同。最常見的是白菜和韭菜餡的,也並不是南方朋友想象的單一的肉餡餃子。我吃過的,就有很多種:韭黃的,西葫,冬瓜,青椒,茄子,西紅柿,香菜,芹菜,蘿蔔,油菜,香菇……可以純素,裏面也可以拌進大蝦,肉,雞蛋,鮮貝,皮蝦肉,銀魚,海蔘,蝦皮,細粉……可以蒸,可以煮,也可以煎。還有很多純野菜餡的,不但口感不錯,還有藥用價值。比如薺菜,苦菜,曲曲菜。我比較中意的,是一種長在海邊的野菜,樣子有點像路邊常見的小花“死不了”的葉子,採下來,至少要經過12小時清水的浸泡,去掉海水浸蝕的鹹澀,然後用開水焯過,切碎,加進熟肉,上鍋蒸十來分鐘。入口,清新爽滑,味美,卻不油膩,很是鮮美。

尤其在寒冷的冬天,窗外白雪飄飄,屋內爐火正旺。一盤剛剛出鍋冒着騰騰熱氣的餃子端上來,配着一小碟碧綠的“臘八蒜”,一碟白醋。一口咬下去,汁水噴出來。皮薄,餡大,水靈,熱氣由丹田升起,頭上微微發汗。男人們還喜歡喝上二兩小酒,這叫“餃子就酒,越喝越有”。也可以再配上幾盤清新爽口的小菜,女人即使不喝酒,也會像男人一樣微醺微醉,彷彿進入了一種神仙境界。

其實來北方,如若朋友肯親手爲你包一頓餃子,即使不喜歡,也要感恩朋友的情誼。因爲包餃子並不比炒一桌子的菜更省事。首先,菜,要一根根擇好,洗淨,有些還要焯水,放在案板上細細切碎。然後和麪,最好用溫水。面不能和的太硬,太硬吃起來口感不好;也不能太軟,太軟包起來下鍋容易煮破,那就變成了片湯。

和好面,還要放置一段時間,這叫“醒面”,這樣的面做餃子皮勁道,耐煮。將醒好的面放到面板上,反覆揉捏,搓成細細的長條,揪成一個個小小的劑子,用擀麪棍擀成圓圓的薄片,將調和好的各種餡料包進去。等水燒開,下鍋去煮,餃子在水裏輾轉騰挪,幾番起落,還要不時用鏟子沿鍋邊輕輕撥弄,以防沾鍋,再反覆加進一些涼水,防止溢出,很需要耗費一段時間,一盤餃子總算成型。這時您再吃起來,有沒有一種蕩氣迴腸,很溫暖的感覺呢。

年除夕的晚上,家家是斷不會缺餃子的。做母親的,往往會在餃子裏包些“花樣”,以前多是硬幣,後來覺得硬幣即使洗了,也還是髒一些,我們家多用一些炒熟的花生代替。如果被你吃到,這代表新的一年裏你會好運多多,福氣多多。代表着一種美好的祝願。

記得我十幾歲時的那年除夕,餃子端上來,哥哥姐姐他們每人都吃到了好幾個包有花生的餃子,唯有我一個也沒有吃到,於是嘆口氣,對母親說,哎,就我沒福氣。母親望着我笑笑,沒說什麼,轉身進了廚房。

我口渴,進廚房找水喝。剛走到門口,看見母親正在煮熟的餃子盤裏不時用手摸捏。原來,包進花生的餃子外觀雖然看不出來,但用手觸摸,捏到硬硬的,就是包有花生的餃子了。母親將包着花生的餃子放到盤子邊,仔細的瞅了又瞅。我悄悄回到屋裏,母親對我說:“再吃幾個吧。”我說吃飽了,母親執意讓我吃。並將餃子撥到我碗裏,我一咬,果然吃到了花生。趕忙對母親說:“你看,福氣來嘍。”母親笑了,接着勸我,再吃啊,沒準還有呢。我又趕緊吃下一個,真的還有。母親說:“看吧,福氣一來就成雙呢。哈哈!”

我沒有戳破母親的小把戲,多年後,當我做了母親,才明白一顆做母親的真正的心,於是除夕夜的餃子,兒子也會吃到很多的“福氣”。

記得母親在去世的前兩年,來我家小住,那時她已行動不便,很長時間都臥病在牀,胃口極差,有時一天也吃不了半個饅頭。我很焦急,總是不厭其煩的勸母親多吃些,變換了花樣做給她,她仍然吃不下。我很焦急,也很難受。那日,母親見我爲難,有點羞澀的對我說,想吃野菜餡的餃子。我趕忙答應,騎了十幾裏地,去鄉下的田野裏採來春天剛剛冒出的薺菜,一根根擇好,洗淨,用開水焯了,拌好餡料。蒸熟,那天,母親一頓吃了將近兩個。我很開心,母親卻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哎,真對不起我老閨女啊,麻煩你跑那麼遠的路,多累啊。”我偷偷的哭了,也許這就是母親,給予孩子再多,總覺得不夠,而孩子只給她們一點點,就覺得難以承受。

除夕吃完餃子,鍋裏煮餃子的湯不能倒掉,要留一兩隻餃子在裏面,這代表連年,還會有餃子吃。等到第二天早晨,再去處理。如果面和多了,剩下,不怕,這代表來年有被蓋;剩下餡,也不怕,代表來年有錢花。總之都是深深的,滿滿的,美好的祝福。

在我們老家,年輕人訂婚,就叫“吃餃子”。

結婚的當天晚上,也必然會有家人親手爲新人包的煮餃,裏面還要放上一些麪條。吃的時候也有講究,首先男方要把餃子喂進女方嘴裏,然後女方再把餃子喂進男方嘴裏,而且不能咬破,一口一個,再吃些麪條,這代表相親相愛,團團圓圓,長長久久。

如果有孩子考上了大學,臨行前,親屬們也會輪流宴請孩子,除了滿桌子的好菜,必然會有一盤唱主角的餃子端上桌。這叫“髮腳”,代表將來孩子會學業有成,前途順利,步步登高。

小小的餃子,凝聚着家人對親人的許多美好祝願。現在的餃子花樣頗多,顏色也有很多改觀。如果喜歡,可以用榨汁機將胡蘿蔔,菠菜榨成汁,與水一起,和在面裏,用來做餃子皮,煮熟,餃子就會呈現出好看的紅色或者綠色,很養眼。

餃子也可以包出很多花型,元寶形的,翡翠花邊的……小巧玲瓏,煞是可愛。

雖然現在超市餃子花樣繁多,口感也不錯。但吃上一口家人親手包的餃子,會緩解許多離家遊子淡淡的鄉愁,因爲那裏麪包裹着許多親人對你的無限期盼、祝福和牽掛。包裹着濃濃的化不開的情。這樣,你還會不會覺得,餃子只是個很簡單的食品,它會不會對您產生一種誘惑呢?那就別客氣,來一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