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論語十則全文和譯文

古籍2.09W

論語十則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課,選自《論語譯註》。《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分享的論語十則全文和譯文,歡迎閱讀參考。

論語十則全文和譯文

論語全文和譯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解詞:時:按時;說:同“悅”,愉快。

翻譯: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這裏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裏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賞析: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爲政》) 解詞:故:舊的(知識);知:理解、領悟。 翻譯: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爲政》) 解詞: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翻譯: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賞析:這裏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爲政》) 解詞:慍:惱恨。 翻譯:孔於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賞析: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解詞:恥:以……爲羞恥翻譯:子貢問道:“孔文子爲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諡號。”這裏借回答於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解詞:識:記住;厭:滿足;誨:教導。

翻譯: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裏,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於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裏說的是隻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翻譯: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爲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爲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翻譯: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翻譯:孔於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並)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作者介紹: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典之一。結集工作是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完成的。《論語》名稱的來由,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這一說法,大體可信。原始記錄雜出於衆手,最後編定當在戰國初期,以曾參門人爲主。

現在通行的《論語》20篇,內容以倫理、教育爲主。《論語》在漢代有《魯論語》、《齊論語》與《古論語》等不同本子流傳,後來統一於鄭玄。現存舊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論語註疏》、宋朱熹《論語集註》及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等,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註》。

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研讀《論語》十則導學案9

《中國文化經典研讀》之《論語》十則導學案

一、認識先賢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愛、愛人。在政治上主張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於教育,他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二、《論語》簡介

1、《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爲主。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南宋時,朱熹把它列爲“四書”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2、常識擴展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六藝(經)”:《詩》、《書》、《禮》、《易》、《樂》、《春秋》。

“六藝”(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

三、經典研讀

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 重點字詞

飽:飽足 安:安逸,舒適 敏:敏捷,勤快 於:對於(在)

而:表並列 慎:小心,謹慎 就:靠近 正:修正(自己的道德行爲) 焉:語氣助詞 已:通“矣”,了

(2)翻譯:先生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修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3)研討:此則講了哪些方面的問題?(這一則談的是學習的態度、表現和要求)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1)重點字詞

有:通“又”。 於:在。 立:自立。 不惑:遇事不疑惑。

天命:指不能爲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從:遵從,隨。 踰:逾,越過。 矩:規矩。

(2)翻譯:先生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遇事不疑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但不超越規矩。”

(3)研討:此則講了哪些方面的問題?(這則談的是學習和修養問題。)

3、子曰:“由,誨女知之乎!①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②知也。”

(1)重點字詞

誨:教 女:通“汝” 之:助詞,不譯 ①知:知道

②知:通“智”

(2)翻譯:孔子說:“子路,我教誨你的你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明智的啊!”

(3)研討:此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習要有謙虛的態度。)

4、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1)重點字詞

侍:陪侍。 盍:何不。 裘:皮衣。 共:動詞,指共同享用。

敝:使動用法,使車馬、衣裘破壞。 憾:抱怨,埋怨。

伐善:誇耀長處。 施:張大,誇大。 勞:功勞

安、信、懷:都作使動用,賓語“之”分別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信:信任。懷:關懷。

(2)翻譯:顏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先生說:“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我)願將我的車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說:“(我)願做到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子路說:“希望聽聽您的志向。”先生說:“使老人安享晚年,使朋友信任我,使年少的人得到關懷。”

(3)研討評析:此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尊老敬老、真誠守信、關心青少年成長,已成爲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重點字詞

知:知道,懂得。 好:愛好。 樂:以……爲樂

之:代詞,它,代知識

(2)翻譯:先生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爲樂的人。”

(3)研討評析:此則揭示了什麼樣道理?

孔子這句話爲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祕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不同的人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習效果不一樣,自身的素質固然是一個方面,更加重要的還在於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或感覺。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對一門科目產生了興趣之後,自然會學得比別人好。

6、子曰:知者①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②樂,仁者壽。

(1)重點字詞

知:通“智”。 ①樂:喜歡。 動:活躍。 ②樂:快樂。 壽:長壽。

(2)翻譯:

孔子說,智者喜歡水,仁者喜歡山;智者活躍,仁者沉靜;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3)研討評析:此則揭示了什麼樣道理?

這一段話,充滿了辯證法,也是孔子對人的個性的深刻體悟,很能給人啓迪。“山的沉穩,水的`靈動”,也許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許,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爲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爲目標來追求,人生就會更加有意義。

7、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①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②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重點字詞

飯:吃,作動詞。 疏食:粗糧。 飲水:喝水。

肱:gōng胳膊。曲肱,彎着胳膊。 而:連詞,修飾。

之:代肱。 而:卻,轉折連詞。 於:對於。

(2)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水,彎着胳膊做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合乎“義”(不正當的手段)而獲得的富貴,對於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一般。”

(3)研討評析:此則揭示了什麼樣道理?

追求吃穿享受的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很容易導致不義的行爲。自己私慾的極度膨脹,必然要與他人爭奪有限的物質資源,必然要想方設法的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大行不義之事。但是透過不義的行爲而獲得的富貴是很不穩定的。你怎麼得到的,最終也會怎麼失去。

8、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1)重點字詞

坦:開朗,直率 蕩蕩:寬廣 慼慼:憂傷

(2)翻譯:孔子說:“君子總是心胸寬廣,小人常是憂愁悲傷。”

(3)研討評析:此則揭示了什麼樣道理?

孔子認爲,君子光明磊落,不憂不懼,所以心胸寬廣坦蕩;小人患得患失,忙於算計,又每每庸人自擾,疑心他人算計自己,所以經常陷於憂懼之中,心緒不寧。

9、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重點字詞

克己:剋制自己。 復禮:使言行回覆到周禮上。 爲:是。

一日:一旦,表假設。 歸仁:歸,稱許、讚賞。仁,有仁道的人。

焉:語氣助詞,了。 爲:實現。 由:依靠。 而:難道。

目:具體的條目。目和綱相對。 不敏:不聰明。 請:請允許,希望。 事:從事,照着去做。

(2)翻譯:顏淵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剋制自己,一切回覆到周禮上就是仁。一旦這樣做到了,天下的人都會稱讚你是個仁德之人。達到仁,是出於自己的努力,難道是由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的具體條目。”孔子說:“不合禮的現象不看,不合禮的聲音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顏淵說:“我顏回雖然不聰敏鈍,也願意實踐這這幾句話。”

(3)研討評析:此則揭示了什麼樣道理?

“克己復禮爲仁”,這是孔子關於仁的主要解釋。在這裏,孔子以禮來規定仁,依禮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禮以仁爲基礎,以仁來維護。仁是內在的,禮是外在的,二者緊密結合。這裏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克己,二是復禮。克己復禮就是透過人們的道德修養自覺地遵守禮的規定。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貫穿於《論語》一書的始終。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1)重點字詞

少:年少。 及:到。 方剛:正旺盛。 既:已經。 得:貪慾。

(2)翻譯:孔子說:“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年少時,血氣還沒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壯年時,血氣正旺盛,要戒除的是爭鬥;等到老年時,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除的是貪慾。”

(3)研討評析:此則告訴人們什麼道理?

這一則,孔子從人生的三個階段,強調了要規範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壯年要成熟穩重,做事情要憑藉理智,要三思而後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貪婪。應該說,孔子說這些的出發點,還是“禮”的規範。這則對我們今天加強個人修養,很有啓迪意義。

拓展內容:《論語》十則練習

語文試題及答案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論語》十則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二) .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五)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

於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九)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

(十)

(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1)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 圖:___________

(3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而: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語句都己成爲成語,請你寫出其中的三個。( 3分)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講的是做人的道理。請任選一則,次談對你的啓示

11。 (2分)答案:(1)信:誠實。 (2)圖:料想。 (3)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 (4)而:然後,表順接。

12。 (4分)(1)譯文:讀書人不可以沒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承擔的責任重大,艱險的道路還很長。(2)譯文:看見德行優秀的人要向他看齊,看見不優秀的人也要(對照着)檢查自己。

13。(3分)見賢思齊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任重道遠 成人之美

(答題要點:寫出一個給1分,增字減字不得分)

14。 (3分)

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答題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入”說的是自己不喜歡的言行,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告訴我們要學會寬容,不要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