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推薦】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八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八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

我國是一個有着豐富文化底蘊的國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

爲什麼端午節會在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過呢?那是因爲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就將他投江死亡的這日定爲“端午日”。

在我國,端午節這天有很多的民間習俗,包糉子是大家最喜歡的習俗,這天,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糉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糉子熟了,大家又會坐在一起吃糉子,香噴美味的糉子香飄滿了屋;賽龍舟也是我國端午節傳統的節目,親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看,一艘龍舟快速的駛過來了,激起了江邊觀賽人的熱情,大家爲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鄉,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還會準備一些艾草,插在大門和窗戶上,我問奶奶“爲什麼要在門上插草呢?”奶奶說“這是咱這的習俗,插上艾草,蚊蟲蛇蟻就會遠離咱家,讓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裏有小孩的,還會給小孩的衣服上掛上做的“五毒葫蘆”,祈求保佑孩子健康。這些雖然只是一些習俗,但卻在我們家鄉形成了一種文化。

端午節雖然只是衆多節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增長了知識,願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

端午節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爲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到江河,是爲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爲雄,它們各國之間爲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爲力,於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人們就要划龍舟,吃糉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糉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因爲它能吃糉子和綠豆糕,更因爲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3

中國有着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熱鬧喜慶隆重的春節,祭奠祖先、追思先人的清明節,吃月餅賞月的中秋節,許許多多的節日,讓我們不亦樂乎,端午節便是其中之一。

要問端午節的美食是什麼,那還用說,當然是糉子了!要做糉子,得先找來米、糉葉、繩子,當然也可以加點肉、糖、花生等。我們做糉子的時候 ,首先把糉葉、米洗乾淨,餡料調好,把糉葉捲成一個封底的漏斗形狀,再把米放進去,有餡料的話就把餡料放到米中間。放滿之後,用糉葉蓋好包起來,用繩子捆住,就大功告成。糉子要放到鍋內蒸。煮好之後,拆開糉子,一股米的糯香,與糉葉的清香相混合,讓你食慾大開,吃下一個,包你再想吃第二個、第三個……

像所有的傳統節日一樣,端午節也是有傳說的。聽老人說,這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卻遭到去職、流放。他在流放中,寫下許多詩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屈原不願看到自己國家被滅亡,所以抱石投江自盡,愛戴他的百姓聽到後紛紛趕到江邊,用糉葉包着米飯投到江中,讓魚龍蝦蟹吃飽。魚龍蝦蟹吃飽之後,就不會去吃屈原的身體了。一代又一代,每年的五月初五,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便流傳下來,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瀰漫着濃郁的鄉土氣息,很有特色。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4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5

你們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到江河,是爲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爲雄,它們各國之間爲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爲力,於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划龍舟,吃糉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糉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我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天不僅僅能吃到糉子和綠豆糕,而且還能表達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6

我是一隻小蝦。一天我在江水裏遊呀遊呀,突然兩條龍舟劃了過來,我心想:“咦,怎麼每年的五月五日都有人來划龍舟呢?”剛巧有一條魚遊了過來說:“划龍舟是爲了撈救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我說:“謝謝你!”

我慢慢地游回了家,剛到家,媽媽就說:“我們來玩捉迷藏吧!”我和爸爸躲媽媽找,我和爸爸找到了一個隱蔽的地方,就在這時,我不知道被什麼東西砸中了,我一看是糉子,我問爸爸:“今天怎麼有這麼多糉子到江裏來呢?”爸爸回答道:“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這樣的話魚蛟蝦蟹就不再吃屈原的遺體了,對了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首兒歌呢!你想不想聽?”我說:“想聽啊!”爸爸說:“好,那我唱給你聽!”“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說:“對了媽媽好像來了,我們趕快轉移吧!”爸爸說:“好,我們快走。”

我和爸爸用最快的速度轉移到了別的地方,忽然我喜歡提問的毛病又來了,我又問:“那南方人一般過端午節吃什麼呢?”爸爸說:“看來你的知識還真是少呀!南方人一般過端午節都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他們還喝雄黃酒。”突然,媽媽說:“我找到你們嘍!”我說:“早知道我就不問問題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7

每個地方的節日都有每個地方節日習俗的不同。在我們家鄉最讓人盼望的就是每年的端午節了,因爲這個節日和其他節日不一樣。

我們那裏端午節那天在太陽還沒升起的時候,人們都會早早的起來。每家每戶只要有十歲以下小孩的家庭都會拿一個紅桶,桶裏放着十二種不同的樹葉和一面鏡子,同時桶了還裝了半桶水放在路邊給太陽曬到十二點,然後就拿那水給小孩子洗澡。習俗的意思是洗了那半桶水就會一年平平安安,十歲以上的小孩,家長一般會同意到小溪或海邊游泳。總之那天午時所有人都會洗上午時水。

那天中午家家戶戶都會給飯桌上加上幾個菜,其中在這幾個菜中一定少不了的有雞肉、鴨肉、狗肉。因爲大人們說這三種菜是最上火的,今天吃了,以後不管吃什麼熱氣的東西都不會上火了!

端午節我們那裏還要每個門窗兩邊要掛着點燃的大香。這是老人們說的,這兩邊的香菸氣充滿滿屋,可以辟邪。

中最要的是在那天我們還可以吃上好吃的糉子,糉子裏面包的材料一定有水產品,比如說魷魚,蝦肉等等。這個好像是紀念一個叫屈原的人。

現在想想,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而我在離家比較遠的地方上學,所以不能回去過端午節了,只能堵在他鄉想念自己家鄉節日美好!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8

今天端午節,外公一大早就已經開始忙綠了。外公把從田埂那割回來的艾枝插在了門頭上。外婆在泡下午包糉子用的糯米。我和姐姐還有小弟在院子裏玩。

這時,我90多歲的太婆聽到了我們的聲音,滿臉慈祥的從房間裏走出來。手裏拿了幾個早就準備好了的漂亮香包,給我們小孩戴在了胸前。我低頭聞了一下香包,有股淡淡的艾草香味。太婆突然又想起了什麼事。轉身走進了房間裏,拿出了一支毛筆和一個杯子。來到了我們面前。太婆在我們小孩子的額頭上用毛筆,蘸了一下雄黃寫了一個“王”字。可愛的太婆一邊寫,一邊嘴裏還唸叨着“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轉眼間,到了吃午飯時間了。我的“大廚外婆”。做了好多好吃的。有肥而不膩的紅燒肉、鮮美無比的油燜大蝦、香酥味鮮的炸小黃魚清脆可口的拌黃瓜、香氣撲鼻的臘肉燒黃鱔、還有一小盤黃澄澄的鹹蛋黃。看着一桌豐富的菜餚,我可真是垂涎三尺呀!我數了一下問媽媽:“不是說要吃五黃嗎?怎麼只有四黃呢”媽媽偷笑着說:“還有一黃在這呀!手裏拿着一小瓶雄黃酒”。我們大家都笑了。

吃完午飯後,太婆和外婆都已經開始在包糉子了。只見她們一手拿着挽好型的糉葉,一手抓起一把糯米,就左纏右繞的,一個個精巧玲瓏的糉子呈現在了我們面前。精彩極了!太婆還和說了屈原的故事。讓我知道了糉子的由來

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讓我瞭解到了很多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及傳統文化知識。真可以說是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