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推薦】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推薦】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DD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D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

每年五月初五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 楚國的大夫,因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百姓,心中悲憤難忍而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他,邊把他投江的日子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我們這裏最長見的習俗就是吃糉子。雖然超市裏的糉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糉子。因爲家裏包的糉子非常新鮮,吃起來特別清香。包糉子也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奶奶就會把包糉子的葉子買回來,用清水洗乾淨,然後準備好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紅棗等。接下來就是包糉子,奶奶每次總是取兩三片糉葉捲成圓錐體形狀,把準備好的原料放入裏面,再用葉子把錐口封住用棉線捆結實,這樣一個有模有樣的糉子寶寶就誕生了。

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一個充滿神奇而熱鬧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糉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風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說:“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說:“端午節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糉子,情不自禁的唱着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糉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糉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糉,一種是竹筒糉。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 五月初五 ,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一屍一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糉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謂之“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原漢人南徙開發八閩,帶來了中原紀念屈原的端午風俗,與閩越族的“龍子節”糅合成八閩傳統的端午趣俗。

端午節“出生”在中國,習俗由來與傳說甚多。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廣泛深入人心。但總體而言,福建和臺灣的端午節慶同出一源,民間沿襲習俗亦大致相若,足見臺海兩岸人民一脈相承、魚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區端午節慶更具獨特的風格。明清以來,每逢五月初五都會出現“泉州總口,與臺灣鹿仔港對渡”的盛況。兩地人民身披節日盛裝,同江競舟潑水,交融情誼。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鎮蚶江和臺灣彰化縣和美鎮鎮平裏聯袂舉辦“海峽龍舟競渡邀請賽”系列活動,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海峽情”民俗畫卷,令海峽兩岸同胞流連忘返,期待着“三通”實現日,神龍飛架兩岸來。

福建和臺灣各地,民間在過端午節時,一般家庭都要吃糉子、掛艾蒲、飲雄黃、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同時在自家門楣間插上艾葉、菖蒲,兼插禾稗莖以及榕樹枝,象徵老而彌堅。臺灣民衆採艾插榕的習俗,實際上也是一種思念鄉里故土的寄託。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是楚國愛國詩人,當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時,難忍亡國之痛,悲痛欲絕,於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主要的活動是包糉子,賽龍舟。我先說包糉子吧,包糉子先要把蘆葦葉煮一下,糯米泡兩至三個小時,然後把米包在葉子裏,再煮上一小時。賽龍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都配有漿手和舵手船頭有?船尾有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衆的吶喊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節,人們仍要在江河裏划龍舟,包糉子……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可見詩人作品和愛國情懷是永存的。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

一說到端午節,我就想到了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五月節、龍舟節……端午節有很多習俗,聽我來說一說吧!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或窗戶插艾蒿、掛菖蒲,用來驅蚊避邪保安康。

賽龍舟和吃糉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習俗。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他被奸人所害被流放。他在流放途中聽到了他的國家快要滅亡了,悲憤交加,投入汨羅江自殺了。老百姓爲了不讓魚蝦吃他的遺體,於是就把糯米糰子扔到河裏。從那以後,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就傳承下來了。

糉子的形狀很特別,有棱有角、口味應有盡有,比如鹹肉餡的、香芋餡的、紅棗餡的……吃起來軟軟糯糯,好吃極了。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有戴長命縷、吃五黃、佩香囊等等。我們作爲新時代的好少年,要把這些習俗好好地傳承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8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9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風俗要數吃糉子。雖然商店裏的糉子品種許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糉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糉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糉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糉“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聽到這首童謠,大家眼前肯定會浮現出一個畫面,這就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重午節、端陽節、午日節、艾節、浴蘭節。每當到了這一天,許多習俗都跟“五”這個數字有關:在大街上,小朋友們的脖子上肯定會戴着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系的“長命縷”;有些小朋友的頭上,可能還畫着用雄黃寫的“王”字,像小老虎一樣,可神氣了;各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糉、雄黃酒。

當然,孩子們念念不忘的是吃糉子和賽龍舟。相傳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不讓世間的污穢來沾辱他純潔的品格;所以他吟完“懷沙”後,便跳入奔流的江水中。人們把糉子扔進河中是爲了把魚、蝦的肚子填飽,不去吃屈原的屍體,而賽龍舟則是去尋找跳入江中的屈原。“一二——一二”的聲音不斷傳來,是那麼短促、有力、充滿生機。一條條神氣活現的龍舟在江中游着,它們一條比一條遊得快,一條比一條遊得穩。

啊,又到了一年糉子飄香的時候……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1

一年裏,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是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見奶奶在外面忙真什麼。過去一看,原來奶奶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着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想噴噴的糉子。這時我纔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着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糉子,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糉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爺爺把飯上完了,爺爺從櫃子裏拿來一個瓶子像是藥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個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着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裏想着:這樣我就可以避邪了,辣算什麼。

端午節過去了,但它留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2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生氣勃勃的春節,秋意濃濃的中秋節……但是我最喜歡端午節,端午節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

戰國時期,請過爲了統一中國,向楚國發兵攻打,但是卻攻打不下來。就假裝發求跟信,楚懷王就打算簽下求跟信。這是,愛國詩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懷王,而受到楚王跟衆臣的指責,被降職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時候,楚懷王被秦國殺害,楚國就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後,百感交集、心如刀絞。最後抱着一塊石頭,跳進了楚江裏,自殺了。這是,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後來,屈原的愛國精神把老百姓感動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們都到楚江邊,爲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了屈原,就把米飯投進江中,不讓屈原被持刀,還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鬧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出現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跟掛艾草的端午節習俗。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僅是端午節,還有許多節日值得我們去探索,屈原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3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這一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菜。我聞到了糉子的味道。當我到家時,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海關是什麼?我想問我媽媽,但是她媽媽說,“你可以自己去查查書。”我心想:尋求幫助比尋求幫助更好。我會照我說的做。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並開啟了它。它說:“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和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說賽龍舟是爲了營救死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放進河裏餵魚、蝦和螃蟹,停止吃屈原的屍體。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一個龍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在端午節要吃“黃武”: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包糉子和雄黃酒。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雄黃都將被用來在孩子們的額頭上畫“國王”這個詞,並且在這一天將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包。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當我看到美味的糉子時,我不禁唱起了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插入艾葉,戴上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快樂地下水。”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中的一個,又稱重午節、端陽節。

是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不過,也有人說,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聽媽媽說端午節的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着五色紅心繫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兒或是足踝上稱爲“長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薄、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色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在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在兒童[來源]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咬食屈原的遺體。

打掃房屋、用端午這天正午的陽光曬蒜頭、曬艾葉草恐怕是蘇北一帶衆所周知的習俗啦。

嗨,端午節的習俗說也說不盡,這首兒歌對它做了一個總結:“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習俗的兒歌。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傳說是爲了紀念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又稱重陽節、重五節,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民間會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成爲長命縷。端午那天,家家戶戶還要在門上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這一天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也都會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

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還是吃糉子和賽龍舟。傳說人們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而人們划着船在河中撈救屈原遺體的行爲也逐漸演變成端午節最重要的賽龍舟活動。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和防止毒蟲孳生。

標籤:習俗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