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推薦】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八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1

當端午節那天,家家都會包糉子,我們家也不例外。小時候,我就經常和姑奶一起包糉子。我們先把糯米泡好,再買來長長的糉葉,把泡好的米和棗放在糉葉上。姑奶用手巧妙地一裹,一個好看的糉子就誕生了。然後,姑奶把糉子放在鍋裏煮,我就在旁邊焦急地等待着。一會兒,糉子出鍋了,一個個三角形的糉子從鍋裏拿出來,解開繩子,剝開糉葉,露出白白的糯米和紅紅的棗,香糯可口,非常好吃。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思考,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原來這是我們的傳統民俗。我還了解到,端午節除了吃糉子以外,還有賽龍舟、飲雄黃酒、戴香包、懸艾草、掛鐘馗等習俗。還有一首關於端午節民俗的小詩:“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詳細描寫了端午節的民俗風情。端午節在很早以前是人們祭祀神龍的日子。後來,人們還巧妙地把遠古的風俗與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結合起來。傳說屈原於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縱身投入汩羅江。當時楚國人紛紛趕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蹤影。這就是賽龍舟的起源。人們爲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就用蘆葉包住米飯扔下江裏,這就成了吃糉子的開端。

端午節乃中國重要傳統節日,綿綿數千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她已經成爲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一種印記,一種情結,深深烙在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心中,是永遠抹不掉的定海神針。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2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和媽媽早早地起了牀一起包種子。再桌面上看到乾的河葉、糯米和包種子的材料。我們開始包了。首先把材料放在河葉上,然後就包起來,最後再用乾的草把種子捆起來,種子就包好了!一開始我總是包不好,媽媽說:“孩子一開始是包不好的,只要你能用心去包就會包的好的。”我邊包邊問媽媽:“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種子呢?”媽媽說:“因爲古時候有位仙人每天都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有一天這位仙人報告人間的事情,玉皇大帝不聽他的話,便把他掉職位。這位神仙決定跳進黃河裏,人們爲了紀念他在端午節裏做一些糯米飯給魚們吃希望不要把這位神仙吃掉。糯米飯就被稱爲種子,所以端午節要包種子。”不一會兒我果然把糉子包好了。

吃完了種子我們到珠江兩岸看賽龍舟。珠江兩岸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找到了一個好地方看賽龍舟。只看一條條龍船在飛快地駛過江面。我看中了一條龍舟,心裏想:“你快遊啊,快遊啊!”

愉快的端午節就過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3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母親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姥爺、姥姥插茱萸。只見姥爺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姥爺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姥爺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故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4

細心的同學一定不難發現,在市場上會經常見到一種發着陣陣清香的綠色長葉子,與這相配的還有雪白雪白的糯米跟紅紅的大棗,聰明的同學們一定會猜到,這是爲了包糉子呀,因爲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稱“端陽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等,其中爲佩香囊跟包糉子最爲盛行。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這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汩羅江而亡。楚國民衆知道後十分憂傷,駕船奮力營救,爲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糉葉包米飯作成糉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

每逢端午節,小孩子們都要佩戴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當然,除此之外,很多家庭還會在門口插艾葉、飲雄黃酒,有的地方還會舉辦龍舟賽,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習俗的兒歌。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傳說是爲了紀念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又稱重陽節、重五節,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民間會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成爲長命縷。端午那天,家家戶戶還要在門上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這一天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也都會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

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還是吃糉子和賽龍舟。傳說人們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而人們划着船在河中撈救屈原遺體的行爲也逐漸演變成端午節最重要的賽龍舟活動。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和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6

端午節快到了,我在家跟着奶奶學習包糉子.

我們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來,再把蘆葦葉放在鍋裏煮3個小時左右拿出來,再去超市買蜜棗和花生,然後就開始包糉子了.

首先拿起蘆葦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型,不要把葉子用完(等會還要把糉子包上呢),然後我們往裏面放一點糯米,再把蜜棗放進去再放一點糯米,再把花生放進去,把口填滿把邊上的糉子葉扣上去,用線或葉子把糉子包上再繫上.經過這番忙活後我們的糉子就成型了,像一個三角形.注意:一定要繫緊不能太鬆,太鬆的話會在煮糉子的時候鬆開,整鍋糉子就會變成一鍋糯米湯了(我就辦過這事,把奶奶搞的哭笑不得.)千萬不要像我學,包得那麼鬆,變成了一鍋粥.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我們包好的糉子要下鍋了.煮的時候先開大火煮滾了以後用小火煮,煮2~3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如果喜歡吃肉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再做肉的一樣很好吃.

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糉子成了我們的傳統食品,現在我彷彿又聞到了陣陣飄來的糉子的香味,聽到奶奶喊:“吃糉子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7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糉。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糉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糉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糉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8

我國是一個有着豐富文化底蘊的國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

爲什麼端午節會在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過呢?那是因爲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就將他投江死亡的這日定爲“端午日”。

在我國,端午節這天有很多的民間習俗,包糉子是大家最喜歡的習俗,這天,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糉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糉子熟了,大家又會坐在一起吃糉子,香噴美味的糉子香飄滿了屋;賽龍舟也是我國端午節傳統的節目,親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看,一艘龍舟快速的駛過來了,激起了江邊觀賽人的熱情,大家爲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鄉,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還會準備一些艾草,插在大門和窗戶上,我問奶奶“爲什麼要在門上插草呢?”奶奶說“這是咱這的習俗,插上艾草,蚊蟲蛇蟻就會遠離咱家,讓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裏有小孩的,還會給小孩的衣服上掛上做的“五毒葫蘆”,祈求保佑孩子健康。這些雖然只是一些習俗,但卻在我們家鄉形成了一種文化。

端午節雖然只是衆多節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增長了知識,願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