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推薦】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集合7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集合7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1

我的家鄉在安鋪鎮,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家鄉的人們都舉行賽龍舟和吃糉子的活動。

有一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和我到九州江邊觀看人們賽龍舟。到那裏觀看賽龍舟的人很多,一路上到處都是人,真是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呀!江上大橋上的人也有很多,但一座舊橋上的人卻很少,而且有警察守着。這是因爲舊橋比較小,而且有些欄杆也不見了,還有些橋墩也斷了。因爲人比較多,我和爸爸媽媽花了很長時間才擠到前面去。

賽龍舟開始了,有黃隊和藍隊還有紅隊,龍舟是長長的,可以坐很多人。隨着一聲哨響,運動員一起划槳,隆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向終點飛去。這時,兩岸的觀衆大叫起來加油!加油。這時鼓聲越來越大,運動員越劃越起勁,各支隊伍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互相追趕。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比賽終於結束了,結果是紅隊第一,藍隊第二,黃隊第三。

我們隨着人流離開了江邊。這時街燈已亮了,我越想越覺得龍舟比賽很好看。

我愛我家鄉的龍舟比賽,更愛我的家鄉。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2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3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寫老家的習俗的作文400字關於民間習俗的作文600字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4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可多啦,有掛艾香、吃五黃、包糉子、吃糉子、掛香包等。

這天,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包糉子了。奶奶先把買來的糯米淘好,浸在水裏,然後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糉葉放在電飯煲里加水煮,奶奶告訴我,煮過的'糉葉在彎折時不容易破。糉葉煮過後,水是紅色的,所以棕葉還要清洗幾遍才能用。噢,還差糉子裏需要的蜜棗,我和奶奶把蜜棗買了回來。

一切準備好後,開始包糉子啦!奶奶把棕葉向下彎成錐形,先在裏面放一些糯米,再放上一兩顆蜜棗,最後再放上一層糯米,把多出來的糉葉摺好。奶奶扎糉子可熟練了。只見她一手捏着糉子,一手抽出一段線,線一端用嘴咬着,三下兩下地在糉身上纏繞幾圈,然後兩手打個結紮好,一個大糉子就包好啦!我也想包,奶奶同意教我,奶奶手把手教了我很久,我才做出來一個糉子,包糉子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哪!不一會兒,奶奶就包出了很多好看的棕子。奶奶叫我把包好的棕子五個五個地綁在一起,這樣煮的時候容易翻動。煮好的糉子香噴噴的,好吃極了。

吃上幾個糉子,爸爸提議我們去看賽龍舟。到了現場已經是人山人海,比賽開始了,人們喊着:“加油!加油!”條條龍舟咬得緊緊的,時而這條快,時而那條快,龍舟過去了,但人們的加油聲還沒停。

這個端午節,我們掛了艾香、吃了五黃和糉子、看了龍舟賽,過得特別有意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5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爲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民謠。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糉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糉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

現今各地的糉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至於內含的東西,則根據各地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糉、肉糉、水晶糉等等。到了端午節,我們可就能一飽口福了。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比如說端午節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

端午節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說有辟邪之意,實際是用來當佩飾用的,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南京過端午,每家都會準備一盆清水,在裏面加兩枚鵝眼錢和一些雄黃,家裏的大大小小每個人都要用這種水洗臉,稱爲“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眼疾!看了我的介紹,你們知道一些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了嗎?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6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午節,午日節五月等;端午是中國漢族人民記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篙草艾葉薰倉木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我們家鄉有一種這樣的傳統。端午節要用艾葉拿去洗乾淨,之後把它掛在房間門口和大門上是爲了驅蚊。把艾葉放在門口的話就一個夏天都不用點蚊香了,在我的家鄉那裏的農民婆婆們都可以把它掛在門口,家家戶戶都有掛。

還有我們端午節的時候我們的爺爺奶奶都用糉葉把紅豆,糯米包在了一起,包的很結實。一個個糉子放入鍋中。大約要過30多分鐘纔有那種人口即香的味道。

哇!終於煮好了,奶奶用手帕沾了點水放在簸箕的兩邊端了起來香噴噴的糉子就這樣好了。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這樣的傳統呀。如果有的話就快來分享吧,讓我們一起說說怎樣過的端午節吧。

這真是一個多姿多彩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7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節日。今天我就爲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人士、文學家屈原的,傳說屈原投江後,人們很着急,划着龍舟去救他,可到他身邊時發現屈原已經死了,爲了不讓魚蝦吃了他的屍體,人們把糉子扔下江餵魚蝦。這些行爲經過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和吃糉子的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有其他已些習俗,比如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等。

今天國家爲了讓國民不忘我們的傳統,恢復了端午節的假期。人們在這一天家人團聚,共同緬懷愛國詩人屈原,分享祖國日益強大的喜悅,展望充滿希望的未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灑上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及毒蟲滋生。在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即:黃瓜 黃魚 鹹鴨蛋黃 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灑。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澇救投淚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入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糉子的形狀有許多,它的口味也有許多種。端午節快要到了,讓大家一起吃糉子 賽龍舟吧!

標籤:習俗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