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推薦】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合集十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1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推薦】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合集十篇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糉子,吃糉子,划龍舟,而且這天也要紀念屈原。

聽媽媽說,屈原是楚國的臣子,但是他的報復得不到君王的認可。只能跳江,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糉子投到江裏,認爲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因此端午節就這樣來的。所以這天要包糉子,划龍舟。

今天媽媽說要教我包糉子,只見媽媽把棕葉包成漏斗形,然後把米到一半進去,把蜜棗或醬肉放進去,再把米倒滿,接着把糉葉蓋上,最後用繩子把糉子綁好。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煮,過了一會香噴噴的糉子就好了

我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還是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在我的家鄉南京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要插上艾草,因爲艾草能辟邪。說到吃的東西當然少不了糉子,每到這一天大人們都去採來糉葉包糉子,爸爸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而發明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糉子的香味。

南京人每到端午節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紅紅的莧菜、紅油鴨蛋、雄黃酒和我最愛吃的大龍蝦,據說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都可以避暑辟邪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圓桌旁,爺爺和大伯喝着酒,我和弟弟左手拿着糉子右手抓着龍蝦,弟弟啃得滿嘴是油,把大家逗得開懷大笑!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3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棕香。我和媽媽準備好糯米、糉葉和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然後往裏面參有紅豆的糯米,接着用糉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繫好放入鍋裏蒸蒸。

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不解地問:“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啊?”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屈原的故事,聽完後我十分敬佩這個偉人了,也更喜歡吃糉子啦!這個端午節真快樂啊!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4

六月六日是端午節,我們放假了一天。我去奶奶家吃糉子,奶奶包的糉子有肉餡、蜜棗陷、豆沙餡,都是我愛吃的。在我吃糉子的'時候,我心裏想:糉子是怎麼做的?吃完後我就問奶奶:“糉子是怎麼做的?”奶奶說:“我來教你,先把三片糉葉並齊摺好,再將泡好的糯米放進去,中間填上陷,然後再放一些糯米,填滿後將糉葉折過去包成三角形,用繩子纏好繫住,放進鍋裏煮六到八個小時就熟了。”聽奶奶講完以後,我覺得糉子吃起來很香,沒想到做起來這麼麻煩。奶奶太辛苦了。我告訴奶奶,等我長大以後,我和你一起包糉子。奶奶聽了以後,開心地笑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5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爲卯,順次至五月爲午,因此稱五月爲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6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早上,聽到奶奶嘴裏唸叨着這首歌兒,讓我想起了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插艾枝。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楣中央或隨身帶着,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更得吃糉子。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裏頭包的東西而命名。其中,摻紅棗兒的最多。摻紅棗兒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風俗習慣。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村民百姓划船追趕。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屈原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7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糉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說到糉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糉,一種是竹筒糉。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啦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頭跳進啦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啦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啦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糉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爲啦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8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吃糉子。是因爲要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膠蛟蝦蟹吃飽了,就不在吃屈原的屍體。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好聽的歌兒“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糉子、三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每到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9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是龍舟競賽。

比賽的隊伍有熱烈的掌聲。歡呼聲和鼓聲中划着龍舟前進。這項活動是由當時汨羅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尋找屈原演化而來的,這個傳統一直保持了兩千多年。在端午節,最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糉子。糉子是用糯米包着肉。花生。蛋黃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葉包裹而成,而糉子的傳統則是來源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將屈原的屍體吃掉。因爲端午節流行於漢。

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10

一路上,看着車窗外面美麗的景色,我很開心。

我們經過了杭州灣大橋。大橋很壯觀,它跨越杭州灣,長約三十多公里。

第二天上午下雨,我們吃完早飯,就在賓館裏玩,下午,雨停了。我和爸爸、媽媽,還有爸爸的同事一家去摘楊梅。我們來到一座小山上,山上長着茂密的楊梅樹,枝頭上掛滿了楊梅。由於剛下過雨,路很滑,我們踩着泥慢慢地來到楊梅樹下,開始採楊梅。爸爸提着籃子,我和媽媽一顆一顆地把楊梅摘下來放到籃子裏。楊梅有紅色的、粉色的和青色的。我們要挑紅色的摘,因爲紅色的楊梅最甜。

第三天我們回到了上海。回到家,吃着自己摘的楊梅,覺得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