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論語》讀書筆記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書筆記

《論語》讀書筆記1

論語,感到收穫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學,然後知不足。

學,然後知不足,由此,我要進一步端正態度,持之以恆,在通讀的基礎上再加以精讀,並學會結合實際進行研讀,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後明目標。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罔。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透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人應當成爲怎樣的人?

一部《論語》,清晰地表明瞭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當成爲君子。“君子”,作爲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爲“內聖外王”,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等,強調了作爲君子既要有學問學識,還要有氣魄修養,學問加修養——所謂“內聖”纔是君子。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爲德才兼備。

又如:“天行漸,君子當自強不息”,“禹,吾無間然矣……”這裏可以看到孔子極爲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點,禹把黃河長江水利治好,把土地開發出來。中華民族奠定了農業社會的基礎,發展成就了後來幾千年農業國的民族精神,是從禹開始的。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於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斷努力開拓,去建功立業,個人的存在要對社會有所貢獻。

《論語》讀書筆記2

君子自古就是被讚頌的對象,他們主忠信,性如菊,居於竹,周而不比,品格高潔。一本《論語》讀畢,我對君子的理解更加透徹了。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將食、住視爲身外之物,即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也堅持自己的處事原則,對待他人,以溫、良、恭、儉、讓爲主,親和待人。服事君主,信實無欺,做事周而不比。貧而樂,富而好禮,獨善其身,兼濟天下,這大概是君子的心性品格、對國家的熱忱之心吧。古有陶潛范仲淹,今有魯迅李大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對待敵人橫眉冷對,掀起復興的革命。對待民衆俯首成牛,挽起希望的狂瀾。若君子有所求,必然是爲了大義。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對於自身的修養是十分看中的,不因利益而迷失,不爲重金而屈服,訥於言,敏於行。巧言令色足恭,爲君子所惡。匿怨而友其人,亦爲君子所惡。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愛憎分明者,豈不爲君子,人而爲仁者,豈非君子耶?仁德爲君子的必需品,也是君子的天性: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君子爲仁的代名詞,德是君子的暱稱。與之交往,不必饕餮盛宴,只需粗茶淡飯。與之情誼,並不濃如烈酒,只似淡水清湯。君子如天上北辰,衆星願共之。

儒家智慧詮釋君子之勇: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在當今社會,我們要做到言忠信,行篤敬,這樣才能成仁,成德,成君子。

《論語》讀書筆記3

本書講述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這告訴我們現在的老師應該學習孔子這一點。

對於學習,我們要做到的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到的知識,按時去溫習它,不也是很開心嗎?因爲在溫習的同時,我們把學過的知識不斷的鞏固,也許還能獲得新的東西,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複習完所學過的知識,就再也不用懼怕考試了,更別提說掛科了。

從《論語》中,我還知道了一個人有沒有學問,學問的好壞,主要不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看他的道德修養,這好比當今社會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並不是看學歷,也不是看文憑,而是看他的言談舉止與品質修養。也就是說,即使一個人沒有學習過什麼,但他能做到孝,忠,信等傳統倫理,這也不能說他沒有文化知識,沒有道德修養。殊不知她所擁有的這些道德修養結石就是最大的財富了。

《論語》共20篇,其言語精練,內容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爲至理。我感受到了《論語》擁有強大的文化底蘊。每一位學子都應對其進行品讀

感悟及求索。書中有着豐富的知識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有愛心,要以賢德的人爲榜樣。把這些作爲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思想。

《論語》讀書筆記4

孔子生前周遊列國,一直都在不遺餘力地推行自己的學說,希望治國者實現王道社會的理想。孔子在世時就被譽爲“天縱之聖”,是當時社會上最傑出、最博學的學者之一。

彙集孔子言論和理念集冊的《論語》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子路啊,我教給你的,你懂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真正的智慧。”這句話是用來提醒人們要以誠實的態度來對待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驕傲,要養成踏實的學習作風,避免虛構誇大的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這句話對我們也有同樣的啓發。在學校裏,我們就要認真聽老師上課,如果老師講的沒聽懂,有些同學就不敢向老師提問,導致作業錯誤很多,學習不會有進步。但如果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人,往往比別人高出一籌,因爲他們懂得隨時填補自己學習上的漏洞。

在孔子的學生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年齡最大,性格突出。也曾頂撞過孔子,這個人就是子路。子路原來是性格豪爽的一介武夫,但他最終改變了自己的思想,臣服在孔子門下,可見孔子的個人魅力之大。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中,《論語》成了中國社會的“聖經”,大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到個人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規範之中。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就多讀讀《論語》吧!

《論語》讀書筆記5

我讀論語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讀,但是卻在字裏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感動,爲他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儘管有這樣那樣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後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著作,僅憑着學生們記錄他言行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於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爲代表儒家文化,成爲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爲主體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力量,不僅是爲某個階級服務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爲這其中蘊藏着巨大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永恆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心態,明確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使命,也是儒家文化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啓示。

我們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弘揚光大,昭示世人!

《論語》讀書筆記6

放假,我在寫暑假作業之餘,想把論語這本書重新再閱讀一遍,因爲《論語》是我國經典作品。“仁”,也是孔子提出基本道德觀,讀懂它,也就等於懂得做人基本準則和明白做人道德。我喜歡——爲政篇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儒家思想核心著作,也是我最喜歡其中一句話。這句話是孔子所提倡一種學習方法。一味讀書,只重於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着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拖累。

一味埋頭苦思,只重於思考而不注重學習,不進行一定書本知識積累,不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疑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真知。其實我有時也會偷懶,老師、家長佈置作業,我總會把“做完”當做“完成”,從來不去多想,多練,以爲這些就足夠!學完這篇文章,我覺得自己做遠遠不夠。當一道題做完同時,應該去想想爲什麼佈置這道題,這種題型還可以怎麼解讀?還可以怎樣變換等等。

這樣我就可以從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學會鑽研。不僅是學習,我在生活中也應該如此,父母適當管理,是對我愛護和基本保護,要理解支援。要以“仁義”之心去面對。親愛同學們,推薦你們也去讀這本偉著,它能讓我們學到更多做人做事準則,會使自己更加優秀。

《論語》讀書筆記7

今天,我看了《論語》,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欲速則不達”。

說到欲速則不達,《論語》是這樣記載的:

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看到這兒,大家肯定會想到《拔苗助長》這個故事吧?對,故事裏的主人公就是因爲貪快,所以讓禾苗枯萎了。我們覺得主人公很可笑,但在笑話之餘,我們想想自己也幹過此類“傻事”嗎?

我們班的吳金霖同學就是這樣一個幹“傻事”的例子。爲了早點做完作業,她寫字時亂塗亂畫,結果老師罰她“重寫”,還要“翻倍”。就這樣,吳金霖非但沒有獲得更多的娛樂時間,反而又增添了許多學習時間。你們說,她達到原先目的了嗎?

慢工出細活,欲速則不達。爸爸就是一個喜歡慢工出細活的人。一天,爸爸在寫材料,柔和的月光灑進屋子裏。“爸爸,吃飯了!”我大叫。“等一下。”爸爸回答。過了一會兒,見爸爸仍沒出來,我便推開緊閉的門,看見爸爸正在聚精會神地寫材料,又一邊核對資料。我向爸爸抱怨道:“爸爸,您幹嗎寫一遍對一遍呢?直接寫吧!”“慢工出細活!”爸爸說,話語裏帶着點嚴肅。果然,爸爸把材料交上去後,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工作迅速完成了。

在現實生活中,快,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有時,慢才能解決問題!

沒有質量地貪快,會讓你很後悔。因爲欲速則不達!

《論語》讀書筆記8

最近,我讀不得一本《論語》。剛開始,我覺得沒意思,就沒在意。下午,閒着沒事,我隨手翻翻,覺得有點趣,就靜下心來認真地讀幾篇。我是越來越喜歡這本書,其中第一篇給我印象最深,文章這樣寫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同悅)乎?”意思是說“學習以後,能在一定時候溫習它,不也感到很高興嗎?”這正是我學習上應該做到。

在學校,老師每天都會給我們講授很多知識。我沒有過目不忘本領,時間一長,就會忘記許多。如果經常翻開書溫習一遍,就能牢牢地記住。記得有一次聽《超強記憶學習法》電視講座,那位老師這樣教我們:一堂課下來,下課時用三十秒回憶本堂課學習重點;一天下來,花三分鐘回顧這一天學習重點;一週下來,花十分鐘回憶本週學習重點;一個月下來利用一小時回憶本月學習重點。他所說正是“學而時習之”道理,學習樂趣正是因爲記住很多知識而得到快樂,也就“不亦說乎?”

我愛讀書,更愛讀《論語》這樣好書。它讓我懂得許多做人哲理。

《論語》讀書筆記9

論語,創編它的意義就是在於教人們如何做人。裏面有這樣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就是: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衆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對照這些,尊重長輩這一點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經常是長輩給我建議後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長讓我別玩了,可是我還偏玩。我應該聽從長輩的要求,按長輩的要求去做。

論語裏還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每時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內容不光有這些,也可以有其他內容。比如反省自己虛度光陰了嗎?做壞事了嗎?長輩要讓自己辦的事做到了嗎?

我就有一個親身經歷:有一次,媽媽出去辦事,讓我完成作業。我在做作業時寫一會兒就乾乾別的,浪費了自己許多時間,就沒有做到珍惜時間這一點。我應當認識到我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在人生中我就虛度了這些時間。

讀完《論語》,我發現我有許多地方都沒有做到論語裏講的,我一定要化爲行動,以論語的內容爲目標,努力改正,成爲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論語》讀書筆記10

在六年級,我學了許多《論語》,我找出一兩條來談談我的感想。

第一條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它的意思是說:“學了之後能經常溫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有同學從遠方來也是一件愉快的事。遇到別人不懂時不嫌棄別人纔是君子。”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孔子把複習學過的東西都當成老同學一樣。這一方面強調了複習對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了孔子將學習知識當成結識同學一樣的快樂心態。當我們把學習知識當成了結識同學、把複習知識當成同學聚會,當然就不會產生厭學的心態了,也就不會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苦差事了。

有人把“學而時習之”理解成“學習之後要經常練習,經常運用”這也有一定的道理。

對於第三句話,有人理解成“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他”,我對此略有不同的看法。對這句話造成不同理解的關鍵是怎樣理解“人不知”的意思。我對這三個字的理解是“別人不懂”,理由是,《論語》第二部分有“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爲也”,這裏的“不知”是同樣的意思。我的理解,孔子前面說了怎樣學習和複習的問題,然後又說到了怎樣對待同學的問題,孔子主張人要謙虛,所以才提出了“一個真正君子”的觀點。

《論語》讀書筆記11

《論語》十則講了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幾則中,教我們在學習知識時,不要不懂裝懂,要聰明好學,學習永不感到滿足,學習方法中教我們要時常複習舊的知識,在學習知識時,既要學又要思考;與別人在一起時,要學習他的長處,他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自己也有的話就要加強改正,而最使我欣賞的一則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它講了要愛好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辱。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一點。同學們都認爲自己很了不起,從不向其他同學和老師請教,既使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不會“哼”一聲,不懂裝懂。這樣使有的同學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各方面得不到發揮和發展。在課文中給我們講了一個典型的人物?孔圉。他就是愛好學習,不以向他人請教爲恥,因而得到了人們的稱讚。我們就要向孔圉一樣,經常向同學和老師期間,纔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論語》十則雖是十條語言簡潔的語錄,但它給了後人很多關於學習的態度和方法。我以後會以這十則《論語》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爲自己走向成功搭一座堅固的橋。

《論語》讀書筆記12

《論語》的編輯者不止一個人,有千千萬萬的人。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被世人視爲至理。它以極具典範意義的語言。《論語》中所記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啓發論辯,侃侃而談其中不少對話場景栩栩如生,生動傳神。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

《論語》成功描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子貢的聰穎善變,顏回的溫雅賢良,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讓我知道了,孔子是個十分守禮節,連顏回死後,他都還守着禮節,不肯把車子賣掉,可見孔子多麼深明大義啊!

《論語》是國學經典,涉及到人們生活諸多方面,如:如何從政,如何塑造正人君子,如何教育弟子,如何與人交往,堪稱中國傳統智慧的.源泉和寶庫,千百年來一直指導着人們修身養性,治國安邦。它所反映出來的兩千多年前的社會精論,富有哲理的名言名句,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展現。

讓我們慢慢的開始背《經典》,從底做起,知道古人的思想,從世代相傳的經典中,學習到人生的哲理,豐富自己的人生!

《論語》讀書筆記13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論語》。這不僅是儒家學說的經典,更是中華傳世名著。它章節簡短,以雍容典雅的語調簡潔凝鍊的格言警句來表達深刻的思想,讓人們受益匪淺,也讓我感觸頗深。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教育他的弟子,無論在家還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愛兄長,言行謹慎而誠信,廣泛地關愛民衆,並且親近有仁德。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那麼就可以用來讀書學習文獻知識了。是啊,做事之前先要學會做人。作爲教師,我們教育學生的時候不單單隻教他們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教出品德高尚,成績優異的好學生。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我們作爲教師,要有一顆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們每天該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我們不平凡的人生價值。

《論語》讀書筆記14

《論語》是凝聚我們中國人智慧的一本書。四年級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買了一本孔子的論着—《論語》,並語重心長的對我說:“《論語》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可以教給我們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聽後迫不及待的翻開《論語》,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做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就必須做到隨時隨地都在學習中,內心充滿着掌握真理的愉悅。“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知。”這句話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它的意思是說:要學習別人的長處,用別人的短處來反省自己的不足,並且改正。

讓我明白了善於學習別人的優點,是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別人的缺點呢,就用來當一面“鏡子”,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沒有這些缺點,有,就要把它及時改正。沒有,就用來告誡自己,以後不要犯這些錯誤。這句話一直伴着我健康快樂的成長,無時無刻的給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論語》應當是階梯中非常重要的一級,學習《論語》,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標籤:讀書筆記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