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800字「推薦」

《巴黎聖母院》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僞,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爲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下面請繼續閱讀小編爲大家提供的巴黎聖母院的讀書筆記,希望你喜歡。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800字「推薦」

第1篇: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

卡西莫多,被人們稱爲怪物的人,與阿斯托夫一樣,時而看上去像人,時而看上去像動物,時而看上去像怪物……卡西莫多遭遇了上帝帶給他的所有不幸,從面部到腳底全是醜陋!作者寫道:

“在他心目中,聖母院不單單是整個社會,且還是整個天地,整個大自然,有了那些花兒常開的彩色玻璃窗,其他牆邊成行的果樹再也不是他嚮往的對象了;有了撒克遜式拱柱上那些鳥語葉翠。綠蔭如織的石刻葉飾,他無須幻想其他樹蔭了;有了教堂那兩座巨大的鐘樓,他無須夢想其他山巒了;有了鐘樓腳下如海似潮的巴黎地,他無須追求其他海洋了。”

卡西莫多把聖母院當成自己的家,當成了自己的整個世界,他愛聖母院,因爲整個地方是唯一不會嫌棄他的醜陋,不會鄙視他,不會嘲笑他的地方。聖母院就像是他媽媽一樣,呵護着他,保護着他醜陋的表面與表面內的幼小心靈。卡西莫多的內心不知道有着多少不爲人知的痛苦,他把花兒當成了唯一可以訴說心事的人,他已經把聖母院當成了他唯一可以生存的地方。卡西莫多真的是讓人覺得可憐……

“這座慈母般的主教堂,他最熱愛的要數那兩座鐘樓了:鐘樓喚醒他的靈魂;鐘樓使他的靈魂把不幸地收縮在洞穴中的翅膀展開飛翔;鐘樓也有時使他感到歡樂。他愛它們,撫摸它們,對它們說話,對它們的語言也明白……”

讀着讀着,我感到一陣陣地歡愉,作者連續使用了兩個排比句,裏面還有比喻與擬人手法,太絕妙了!雨果的文筆讓人精神愉悅,卡西莫多把那座鐘樓當成了朋友,甚至當成了愛人,他多麼的愛它們。他把它們當成一羣天真可愛的孩子來看待,把自己當成父親來照顧它們,與它們玩耍嬉戲……鐘樓讓卡西莫多生命與靈魂得到了解脫……

“他便連忙爬上鐘樓的螺旋形梯子,速度快過任何人。他氣喘吁吁,一頭鑽進那間四面懸空的大鐘鍾室,好像它是一匹即將馳騁的駿馬一般,他要勞駕它,感到心疼。這樣愛撫之後,隨即呼喊鐘下一層的幾隻鍾,讓它們先動起來。這幾隻鍾都懸吊在纜繩上,絞盤軋軋作響,於是那帽蓋狀的巨鍾便緩緩晃動起來。卡西莫多心跳得厲害,兩眼緊盯……”寫得多麼扣人心絃呀!這文字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啊!讓我都想爲這文字哭了!卡西莫多的愉快、內心的思想寫得淋漓盡致!他是多麼的愛鐘樓,愛鍾,鐘樓的每一處地方,卡西莫多像園丁一樣精心地關愛每一處地方,他多麼開心,跑得比風還要快,迫不及待地敲響那鍾。他要勞駕鐘樓,控制它。此時此刻,卡西莫多像國王一樣掌控着他的城堡。他對鐘的熱愛和虔敬讓人感到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他把鍾當成他的朋友、家人,輕柔地每天問候它,每天敲它。此時,卡西莫多是多麼快樂!他此刻拋掉了人世間對他的種種鄙視!他現在是在大海上,一隻自由翱翔奔放的海鷗……

雨果的文筆太優美了,它讓我哭,讓我笑。雨果真是太偉大了!我真的愛死雨果的文筆了!

第2篇: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

《巴黎聖母院》以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和大量的對比手法描繪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它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真實歷史,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爲奸壓迫人民羣衆,人民羣衆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鬥爭。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僞,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爲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在本書中,有大量的對比手法來闡述了善與惡、美與醜。好似仙女的Esmeralda和麪容醜陋的殘疾人Quasimodo形成的容貌對比;兩人那心靈善良、行爲勇敢的高尚品德與外表道貌岸然,內心卑鄙齷齪的副主教Claude形成的本性對比;Quasimodo一旦愛上Esmeralda就真誠相待、忠貞不渝,最後抱着姑娘屍體而自盡;而外貌英武、風度翩翩的Phoebus隊長,不僅拋棄了Esmeralda而和另一貴族小姐結婚,而且成爲帶兵搜捕她的兇手——兩者形成的行爲對比……這些對比極力體現了當時封建王朝上層社會人士的醜惡和下層平民的高尚品德。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說說現在的社會。首先聲明,我並不是上帝,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我沒有理由去評判大衆的所作所爲,只是發發牢騷而已。也許我做不到我所說的,但是我心裏不能接受——這只是個現實。

我們崇尚的是“講文明懂禮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要求人人擁有“真”“善”“美”的價值,這個思想是非常正確的,但真正做到還是要靠人們。但真的能完全做到“真善美”嗎?這是不可能的。我聽過一句話說:“凡是有光明存在的地方必有黑暗。”光和暗是分不開的兄弟。那麼借一步話說,有“真善美”的地方必有“假惡醜”。既然如此,那麼當然是“真善美”多,社會就會變得越來越好了,只是在現在發展的社會,要實行很不容易啊。

我們經常會處在善惡交接的細縫中痛苦。當你在想善心幫助別人時,旁人卻說這是做作;當你再想幫助別人時,又不敢下手,怕再次被別人嘲諷——這就是現實。前次有新聞不是報道了嗎?有一位外國小夥子幫助了老太太卻被旁人說,這不就是扭曲了事實嗎?而有些人就利用了善良的人而去變成乞丐乞討,這纔是假“善”。

城市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爲城市發展得過快,而人心被扭曲了,只爲自己而想,但是它又爲人民提供了便利。有的時候我卻在想,如果回到以前多好。也許住在平房,過着貧窮的日子有多麼痛苦,但是我覺得那是快樂的。鄰里關係的和睦,村民之間的交流與信任比現在要強一百倍。樓房的小隔間隔絕了人們的交流,路上行人匆匆的腳步加快了社會的進程,而文化的落後,使得縫隙越來越大,造就了現在的局面。有的時候,也許只有百姓間還流傳着那種最真摯的最傳統的感情吧。

我已不知道要說什麼了。但我還是和他們一樣,我也期盼着有一天這個社會有更多的“真善美”,有更多的擁有高尚品德的出現在社會上,少一份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