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2000字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2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2000字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1

河水永恆的嗚咽,清風無休止的嘆息,悲劇曾留的痕跡,在不經意間我再次開啟塵封已久的《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堪稱建築奇葩的天主教大教堂,是法國第一座哥特式建築。它賦予無數人好奇嚮往的吸引力,並不只是古老的建築物本身,而是他所承載的故事,賦予了它真正的靈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參觀聖母院時,在一座尖頂鐘樓陰暗的角落裏,發現牆上有幾個大寫的手刻希臘字母:ANARKH——“命運”,這些字母歷經歲月清濁,完全陷入石頭裏,這幾個字母形狀奇特,彷彿是爲了體現這些字出自某個人的手跡,這些難以名狀的符號,尤其是這幾個希臘字母所組成的詞蘊藏的宿命、悲慘的寓意引起了雨果無盡的猜想。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感人,它形象地講述了在舊社會人們的不平等與勞苦的奴隸制社會的黑暗,似乎作者要以這個題材牽引着人們的思緒往哪裏去。從這本書裏反映出了人世間各種各樣的人生,而一個人一生能夠體驗的多少種酸甜苦辣,雨果都把它詮釋在這一本書中,而故事的來源僅僅是那幾個發黴的希臘字母。

小說中運用了大量對比的手法貫穿着小說的始終,描繪了一羣性格鮮明生動、極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和悲慘命運扣人心絃。外表與內心的對比,地位與品行的對比,善與惡的對比,真愛與欺騙的對比,堅毅與軟弱的對比,自私卑鄙和善良寬容的對比,一往情深和逢場作戲的對比……

雨果在小說裏創造了卡西莫多式的愛情——最聖潔,最偉大,沒有私慾,只有守護,沒有誓言,卻比生命還要長久。卡西莫多,一個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教堂敲鐘人。他獨眼、駝背、羅圈腿,而且還是聾的,可說是醜陋無比。但他卻有着一顆善良的心靈,因副教主對他有養育之恩而甘心成爲他的奴僕,爲報答愛斯梅拉達的滴水之恩而寧願肝腦塗地。儘管他對愛斯梅拉達懷有極爲強烈的愛慕之情,卻只是像守護神一樣守護着她,不去褻瀆她。當目睹心中的愛人被無情地處以絞刑,他無助而又絕望。大約是在兩年後,人們在一個隱祕的山窟裏意外地發現了一對緊緊擁抱的骷髏,姿勢十分奇怪。一具是女性,身上還殘留着幾片白色衣袍的碎片,緊緊擁着這副骷髏的是男性的。他脊椎是畸形,腦袋縮在肩胛骨裏,兩腿長短不一。他的頸椎沒有斷裂,因此可以斷定,這具屍骨生前的那個人是自己獨自一個人來到這裏尋死。而當人們要將他(她)們的骨骼分開時,他剎時化爲了塵土……最終到墓地去與她同葬一穴,他的醜達到人類的極至,而在他身上表現出的深刻的人性美,使他成爲文學史上最獨特又最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他的心靈美已完完全全地掩蓋了他外表的缺陷,成了人們心目中善良的楷模。而在我們現實當中又有多少人如此?

在小說裏,愛着愛斯梅拉達的不只是卡西莫多一人。弗比斯隊長的愛,逢場作戲,只求滿足身體的慾望。徒有美麗外表的弗比斯,內心卻如一包爛瓢,他就是外在美麗、心靈卻極度歪曲、醜陋的典型代表。副教主克洛德的愛,陰沉和狠毒,他得不到的東西就要毀滅;先愛後恨,間接迫害了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貧窮的詩人格蘭古瓦不幸落入一羣無賴漢之手,在生命垂危之際,被愛斯梅拉達借假結婚所救。窮詩人的愛,經濟識時務,被拒絕後馬上變心。《巴黎聖母院》圍繞愛斯梅拉達展現了四男一女的愛情故事。在四個男人對愛斯美拉達的追求過程中有着不同的愛情方式,雨果所提倡的就是卡西莫多式的愛情觀。卡西莫多對愛斯美拉達的愛是發自心靈深處的,“純粹而長久”的愛情。在這種愛情中,沒有財富,沒有血統,沒有相貌,沒有權利,只有愛。愛是純粹的,是無私奉獻的。

故事的結尾是個悲劇,這個悲劇似乎想告訴人們:真理在當時的人們面前永遠只能是悲劇!同時這個悲劇也在勸誡人們不要以貌取人,要學會在複雜與不安的世界中尋找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畢竟,真理往往掌握在明白事理的人手中!所以,人不必爲了自己先天的不足而自暴自棄,更不要過分地追求外表美,擁有一顆善待他人、無私奉獻、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充滿責任的心靈纔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同時,我們要學會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親情、友情、愛情……尊重身邊每個人,用短暫的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不要等這些讓生命精彩的亮點逝去後才後悔不已。

輕輕地,把書合上。心中默默祈禱,在那遙遠的地方,愛絲美拉達將會獲得重生,繼續地爲你、爲我,爲大家不斷地舞蹈,不斷地歌唱那美好的心靈……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2

在我看過的書中,給我印象的不多,但是《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無它,因爲它讓我看到了不僅是當時的歷史,而是世間最深沉的靈魂,最深沉的呼喚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的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而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伽西莫多卻捨身救助愛斯梅拉達。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僞,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已爲人的優秀品質,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其情節曲折、人物性格更具有衝突性,是一部富於戲劇性的.著作。而《巴黎聖母院》的歷史背景,也反映了路易十一時代腐壞的政治與權利統治,使無辜的人淪爲犧牲品的黑暗現實。

82年,法王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城沉浸在“愚人節”的狂歡的氣氛中。巴黎聖母院前面的廣場上,來自埃及的吉卜賽少女埃斯梅拉達以動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們熱烈地喝彩。她把人們給她的賞錢,分給窮苦的孩子們,並對他們說:“把這些錢全部拿去,你們去過節吧!”孩子們問她:“那你怎麼辦?”她說:“別管我,我天天都在過節。”-------- 是的,這就是她埃斯梅拉達

但是,命運之神卻在這個時候把一切都定格了在衆多的觀衆中,一個面色蒼白的中年人,穿着黑色的教袍,躲在玻璃窗後面,也在偷看埃斯梅拉達翩翩起舞。他就是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煉金術士克洛德?富洛婁。當他看到色藝雙全的吉卜賽女郎邊唱邊跳,她那輕快的舞步,絕妙的舞姿,把他埋藏在心底十多年的慾念突然喚醒了。他無法自控,無法把俘虜了他的靈魂的魔鬼趕走。爲了排遣心中的煩悶,他到廣場上驅趕正在叫賣的攤販,聲言不準在教堂前面胡鬧。而這一切只爲了他那無私的心理這些小販哪裏把他放在眼裏,羣起而攻之。正在這時,從教堂內衝出來一個相貌齊醜、身材高大、力大無比的男子,他推開衆人,救回了神甫。他就是加西莫多。原來他是一個被父母遺棄在巴黎聖母院門前的畸形兒,富洛婁出於憐憫把他撫養成人,因終日敲鐘而震聾了耳朵。爲了(奉獻),這不是他的錯 歡樂的人們正在物色“愚人教皇”,埃斯梅拉達一眼看中了又聾又醜的鐘樓怪人加西莫多。人們給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還給了他一支口哨,讓他坐在高高的轎子上沿街遊行。加西莫多正高興地吹着哨子,忽然看見臉色陰沉的富洛婁站在轎前。神甫打掉他的王冠,把他拉回聖母院。爲什麼?也許只爲了那無法忍受的卑微吧!

從絞刑架上解下來的埃斯梅拉達的屍體,被人們放在蒙孚貢大墳窟裏,加西莫多找到她之後,靜靜地躺在她身旁。天空爲什麼不下一場暴雨? 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

兩年之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緊緊抱在一起的屍骨。當人們試圖分開他們時,屍骨便化爲塵土。

埃斯梅拉達,不但有着驚人的美麗,而且擁有一顆高尚純潔的心靈,美與善在她身上結合得那麼完美,使她擁有了一種令人目眩神迷的魅力。因爲她驚人的魅力,引來了邪惡者的慾望,因爲她的純潔天真,使她陷入了災難的愛情悲劇。她應該是上帝的寵兒,卻被處以絞刑,這讓我感覺到當權者的無比殘酷。儘管如此,她還是很幸運,因爲她有一個永遠陪着她的人,永不孤獨。

加西莫多,一個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教堂敲鐘人。他獨眼、駝背、羅圈腿,而且還是個聽力差,可說是奇醜無比。但他卻有着一顆善良的心靈,因副主教對他的養育之恩而甘心成爲他的奴僕,爲報答埃斯梅拉達的滴水之恩而寧願肝腦塗地。儘管他對埃斯梅拉達懷有極爲強烈的愛慕之情,卻只是像守護神一樣守護着她,不去褻瀆她。當目睹心中的愛人被無情地處以絞刑,他無助而又絕望,最終到墓地去與她同葬一穴。他的醜達到人類的極至,而在他身上表現出的深刻的人性美,卻使他成爲文學史上最獨特又最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他的心靈美已完完全全地掩蓋了他外表的缺陷,成了人們心目中善良的楷模。而在我們現實當中又有多少人如此?

克洛德?富洛婁,身爲神甫的他必須壓抑自己的慾望,正是這種壓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情慾和嫉妒最終造成了他的理智失控,成爲自己慾望的奴隸,由神甫變成了魔鬼。這難道不正是封建的滅亡?

侍衛隊長菲比斯,外表英俊卻是個勢力小人,薄情寡義,爲了權與財不惜欺騙、褻瀆一個純真少女的愛情。他讓我感到可恥、可惡、可憎、可恨美與醜,善與惡,已無須我們再去爭辯…… 而唯一的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