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做一個大寫的教師》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31W

暑假期間,有幸讀到著名教師薛法根的書《做一個大寫的教師》。本書中的教育隨筆,語言樸實無華,真實再現了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個困惑和難題,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給我們無限的佩服、讚歎!透過閱讀,我感覺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諦,同時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擔子的分量。

《做一個大寫的教師》讀後感範文

在這本書中,我理解了大寫就是包容:既要發現學生的優點,又要包容學生的不足。其中,書中的一篇教育隨筆《落差的教學轉化》,很能體現這一點,讓我感觸頗深。

在這篇教育隨筆中,他這樣描述:有人說,世界上最難的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裏,比這更難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裏。的確,你的思想,你的學識,你的經驗,要成爲別人腦袋裏的東西,不僅僅取決於你的教,還取決於別人的學。所教的未必就是所學的,教過了也未必學到了,其間出現的偏差、誤差所形成的教學落差,足以證明教與學之間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教學的價值正在於尋找這個落差,研究複雜關係背後的可循規律,從而實現有效的教與學。

這段話闡述了教與學的相對統一性。的確,我們教師在教書育人時,要根據學生的情況、特點,而採取恰當的方式。這個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學生本人的個性特點,否則,教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在這裏,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強的教學經驗:

01

角色置換:像孩子那樣地去想

既然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我們就要了解學生。透過回憶自己的小時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於孩童時期。回到童年,把自己當成學生,像孩子那樣地去想,可以觸摸到學習中可能出現的那些溝溝坎坎,或許能找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那段距離。

教師是讀者,要了解教學內容的價值和思想。教師要思考學生。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障礙,比如在閱讀中不認識的詞語,未見識過的事物、現象,沒經歷過的情感、事件,諸如此類不理解的地方。這樣的學生視角,可以讓我發現孩子獨立閱讀所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才能針對性解決。

02

集體思維:讓每個孩子都發出自己的聲音

大班額教學,所有的學生都在一個集體中共同學習。學生的學習水平、個性差異,不盡相同。一個無法迴避的現象是,由於時間的限制,課堂上教師常常只讓幾個優秀的學生髮言表態、慷慨陳詞,自認爲其他同學即便不會,一聽便知。造成絕大多數學生成了聽衆和看客,因爲教學的時間有限,發言交流的'機會更有限。於是,少數優秀學生的學習狀態往往掩蓋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真相,尤其是那些學有困難學生的學習困境。在異口同聲懂了、會了中,學生與學生的差距越拉越大,教與學的落差也越來越大。無視這一隱藏着的教學落差,就是自己欺騙自己。

班級授課的最大裨益,在於每個學生都可以貢獻自己的學習智慧。所謂的集體思維,就是確立並尊重集體中每一個學生,憑藉集體的力量去支撐每一個人的思考和活動的體制。簡單地說,就是要聽得到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發出的聲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錯誤的。這種不同的聲音足以讓人產生新的思考,也足以體現教學民主。何況,一個意外的不同聲音,往往會產生連鎖效應,讓集體思維向縱深發展,獲得意想不到的學習結果。

珍視每一個學生的思考,才能形成集體思維,才能讓教沿着學的軌跡前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實事求是,根據學生的感受和疑惑,抓住教學的良機。

03

差異教學: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學的理想狀態是:每個學生都能按照預設的教學步驟,一步一步地踏實前進,最終圓滿達成教學目標。然而每個學生的情況千差萬別,跨出的腳步有長有短,因而學習的進程有快有慢。我們的教學目標,幾乎都是統一既定的。而40分鐘的限定,讓那些慢了半拍的學生趕上優等生,根本不可能,這就成了教學落差的悲劇。

教與學的落差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儘可能地縮小。學生間的差異、教與學的落差,善加運用,可以轉化爲教學的資源和契機。如果教師適時調整教學內容、調節教學目標、改變教學速度、水平或類型,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風格和興趣,那麼就可以縮短教與學的落差,改善教學的實際效果。將教學落差轉化爲差異教學,讓每個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來。

基於學生的差異,在教與學的落差中,尋找學生的發展空間,給予實實在在的指導,讓學生獲得點滴的進步,漸漸縮小了教學的落差。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必要的指導,讓學生慢慢地成長。讓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就會慢慢趕上來,縮小教學的落差。縮小教學落差的過程,其實才是教學最亮麗、最動人的風景。

總之,透過讀書體會到要做一個大寫的人,做有尊嚴的教師、大寫的教師,是教師一生應努力的目標。這也是我在教學生涯中所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