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爲何愛會傷人》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6.49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爲何愛會傷人》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爲何愛會傷人》讀後感範文

《爲何愛會傷人》讀後感1

看到老韓在微信羣裏發了這本書的名字時,我很好奇,於是毫不猶豫就要了一本,原來是心理學作家武志紅寫的心理學方面的書,有點小失望(我一向認爲心理學書是很難懂的),還是帶着“愛怎麼可能會傷人?”的疑問開始讀起來,便一發而不可收拾,因爲這不是純理論方面的書,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把現實的生活呈現到我的面前,我不得不相信:愛是會傷人的。

《爲何愛會傷人》講述爲何愛會傷人?因爲我們常常看不清愛情的真相,總是與自己幻想出來的人相愛,而忽略對方的真實存在。我們所歌頌的美好愛情,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其實只是愛情的初級階段而已。

爲何愛會傷人?因爲我們無法正視自己的內心,總是把幸福寄託在找到一個正確的人,而從不反思自己的真正需要。其實,大多數的愛情悲劇,都是兩個人造成的。

爲何愛會傷人?武志紅從心理學的角度,給了我們答案:愛情是一個輪迴,在愛情中,我們想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我們在童年所經歷的幸與不幸都將在愛情中找回來,童年時與異性父母的關係也決定了我們與愛人的關係。從這個角度說,我們不僅要關注與愛人的關係,也要關注與孩子的關係,因爲我們如何對孩子,將決定孩子的愛情結果。

要想愛不傷人,我們就需走出幻想,正視對方真實的存在,夫妻同心協力,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能夠用自己的尺子去量對方,要用自己的行動來慢慢地改變對方。如果說女人的溫柔是男人疼出來的,女人的哀怨是男人冷出來的,女人的快樂是男人暖出來的,女人的嬌媚是男人慣出來的,女人的勤勞是男人誇出來的,一個正常理智的女人變成一個神經病似的潑婦也是男人逼出來的。那麼我要說,好男人也是好女人造就出來的,孩子的幸福是好父母給與的。

事出有因,因必果。正視問題,直面問題,結出善果,讓愛不在傷人。

《爲何愛會傷人》讀後感2

說到愛,我們腦海裏通常會涌現出關心、溫暖、感動、分享、包容、體諒等字眼,但絕對不會想到傷害一詞。因此當我拿到《爲何愛會傷人》這本書時,一口氣讀了兩遍,收穫頗多。

在離婚率日益增長的今天,這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闡釋兩性關係,並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一段完整的感情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稱爲幻想階段。這個階段我們總是將完美另一半的形象投射到對方身上,自我感覺良好極了。這種情況一般在一見鍾情式男女和熱戀中男女比較常見。這個階段的男女,眼裏的對方一切都是最好的,容不得旁觀者說對方一丁點壞話。在荷爾蒙的刺激下“武大郎賽潘安、母豬賽貂蟬”,“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事實並非如此,只是因爲我們將自己心中幻想的完美情人的形象強加到對方身上,實際上我們並不是跟真實的對方談情說愛。戀愛中的人都是傻瓜,這個論調並不是毫無根據。

第二個階段是幻想破滅階段。這個階段一般是男女關係發展到同居階段或者步入婚姻階段,這時對方的真實面目一點點暴露出來,一雙臭襪子、誰洗衣誰做飯、先去誰家父母過節等瑣事都會成爲吵架的導火索。這時你會發現當初讓你愛得死去活來的人怎麼是這樣一個人,這種反差會讓你不得不懷疑當初自己怎麼就選了他(她),真是瞎眼了。分開的念頭越來越強烈,正應了那句話“因陌生而相愛,因瞭解而分開”。

第三個階段是互相接受對方真實存在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家都對自己和對方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明白大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個性、需要自己的空間,不再妄想改變對方。接受了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對方,這時產生的愛才是最踏實、最真切和最成熟的愛。

實際上,大部分的愛情始於幻想階段死於幻想破滅階段,真正要走到第三階段很不容易。如何能走到第三階段,實現“執子之手白頭偕老”的願望,書中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給了我們答案:愛情是一種輪迴。在愛情中,我們想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

爲何愛會傷人?因爲我們每個人都帶着原生家庭或多或少的傷害來到世間,並把這種模式帶入到愛情中,沒有安全感、過度依賴對方、過度自卑、過度自戀等等表現都是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我們在童年所經歷的幸與不幸都將在愛情中找回來,童年時與異性父母的關係也決定了我們與愛人的關係。從這個角度說,我們不僅要關注與愛人的關係,也要關注與孩子的關係,因爲我們如何對孩子,將決定孩子的愛情結果。這個話題武志紅在《爲何家會傷人》有詳細的探討。

爲何愛會傷人?那是因爲受了愛情教條主義的毒害。很多人談戀愛並不是靠感覺,而是信任別人所說的經驗,這就是爲什麼喝了那麼多愛情心靈雞湯卻依然不幸福的原因。書中列舉了“一個人越愛我,會對我越好、越忘我的愛越珍貴、年齡越大,越懂得關愛、對朋友越好,對我會更好、他說我不行,那一定是他行、付出一定有回報”

爲何愛會傷人?那是因爲我們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對方。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把自己的認知強加到別人身上。我們是戀人,所以總是理所應當的認爲不需要我開口你就會明白我所想知我所需,我喜歡的你也應該喜歡,我能行的事你也應該能行,我給你的你就應該接受。正式因爲太多的“你以爲和應該”,導致了原本相愛的兩個人漸行漸遠,即使不分開也是互相折磨。

爲何愛會傷人?因爲我們無法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對方,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立足都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多重身份,肩負着不同的責任,人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壓力,偶爾發發牢騷、抱怨幾下也是很正常的。可很多時候這樣做並不是需要對方出主意,而僅僅需要的是一句寬慰的話、一個溫暖的懷抱。但實際上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的處理方式就是評判或者出主意或者爭辯,結果把簡單的事複雜化,費力不討好。在一段好的感情裏,懂比愛更重要。

如書中所說:每一次緣分都是一個功課,愛情出了問題要在自己身上找答案。我們都曾執着的認爲幸福就在於找對一個人,所以一直在尋找自己的正確先生或正確小姐。然而事實上沒那麼容易,很多人一生都沒有找到還爲此受了不少苦。因爲每個生命都是受侷限的,都有一套自我體系,任何希望對方改變或者改造對方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假如我們能明白,幸福在於內心的和諧,而外部世界都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展現,那麼我們可能會發現,原來答案就在自己身邊,就是那個和我們一直廝守着的伴侶其實是我們自己。

這本書還有很多經典的觀點,但由於自身經歷和領悟有限,只能體會和分享這麼幾點。

《爲何愛會傷人》讀後感3

書名叫《爲何愛會傷人》,今天有位夥伴直接就問我“既然愛會傷人,那這個世界還到底有沒有愛?”

所以在分享之前,我們要區分一下關於“愛”的定義和概念。

武志紅的這個愛,說的是我們大衆理解的普通人之間的愛情,而我經常說的愛是靈性版本的無條件的愛,所以動不動朋友圈裏就會浪一句“沒有愛情只有愛”這樣的動態,哈哈,希望你沒有被我繞暈。

01、請卸下愛情中的幻想之殼,與真實的對方相遇

每一個孩子出生後,都期待着被暖暖的愛呵護、包容和照顧着,如果這一期待沒有被達成,或者不僅沒被達成,更被爸媽冷漠疏遠、粗魯暴力對待的話,這時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會虛構出一個幻想的人物來愛我們,藉此滿足自己那些未被滿足的所有期待,以得到精神上的自我慰籍。

比如很多孩子可能會有一個玩偶——無話不談的玩偶,不離不棄的玩偶。最重要的是:你讓這玩偶做什麼都可以,他什麼都聽你的,且無條件地愛着你,滿足着你內心所有對愛的需求、期待和幻想。

慢慢地,這幻想固化形成了一個你關於愛的標準公式,也就是你內心關於愛的完美樣子,從此,你帶着這樣的模具,開始了你的愛情之旅——你拿着你的殼去套每一個人。

無論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都是因爲某個瞬間你感受到對方與你殼100%契合了——這是你從小就期待的愛的樣子,居然在現實中找到了這樣的一個人,這簡直是直擊你的心靈,讓你瞬間就愛得狂熱癡迷!

但是親愛的,現實卻是,你只是誤以爲找到了跟你的幻想之殼100%契合的人而已,你看到的只是殼,然後硬生生地把對方往這個殼裏塞,你根本沒有看到對方這個人。

這樣的愛情,不傷人才怪,因爲這“錯誤”的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是個悲劇。

是的,癡迷和狂熱只會是短暫的煙火,時間長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對方跟自己的殼是不一樣的,你就會非常失望痛苦,甚至責怪對方騙了你,然後就開始拿着刀子要改變這個人,對他削削減減,試圖把他砍成你的殼的樣子。

被削減,本身就會讓對方痛苦萬分,並且你永遠無法滿足,因爲事實是無論你怎麼削減,都不可能有一個人跟你的殼完美匹配的。

所以,痛,就這樣無限地輪迴下去了。而根本原因在於在這段關係中你只看見了你的殼,而沒有看見對方這個人。

那這個世界就沒有愛嘍?因爲每個人都會有傷痛,每個人都會有幻想之殼。

不是,這個世界還是有愛情的,就在你卸下你虛構的殼,去遇見真實的對方的那一刻。

去看見眼前的這個人,去跟對方真實勇敢地承認和表達自己內心的傷痛和需求,去接受他作爲一個獨立個體身上也有很多原生家庭的傷痕,去接納對方也有很多需求,去包容也無法滿足你所有需求,去爲自己的感受負責……

總之,用最真實的自己,去遇見對方這個真實的存在,真正的愛情就會降臨。

02、我生命中出現的每個人,對我來說都有莫大的意義

有位案主曾跟我說過:在她跟老公關係低谷期,自己喜歡上了另外一個男人,並也跟那個男人傾吐了自己對他的情感,可是他卻毫無反應。

“他居然對我沒有任何感覺?!”案主百思不得其解。

“你想讓他對你有什麼感覺?”

“我喜歡他,他至少也要喜歡我一點點吧?”

“爲什麼你喜歡一個人,就一定要那個人也喜歡你?”

我能感受到案主聽完我這句話後的那一瞬間的懵逼,很明顯,在她內心裏原來沒有這個概念——我喜歡的人,不喜歡我。

她必須要接納這一切,這無關於自己的好還是不好,只是單純的“我喜歡吃橙子而你不是橙子”這樣簡單粗暴的客觀事實。

或許這個男人的出現,對她來說,就是要她學會生命中的這一課。還有一位案主,跟我抱怨了很多她閨蜜的不是,直到療愈心理之後才意識到:果然,如果沒有她,我也不會來上課學習生命的啊!是的,可以說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拿出來做這個論點的論據,因爲每一個人事物的出現和存在,對我們的生命來說,都有着莫大的意義,就在於你能否發現。

就像那句話說的:要感恩乞丐,因爲是他們供養了你內心的佛。

一切存在皆合理,一切發生背後對你生命來說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義。

03、你是獨一無二的,但你並不是特殊的

記得第一次上身心靈的課程時,我放肆地在幾百人面前張牙舞爪地跑到舞臺中央去問老師問題,老師一眼識破了我的把戲,沒有理我,可是那時我根本意識不到這是自己的把戲。

後來有一位老師嚴厲地對我說:你就是想要特殊的愛。

他一句話點醒了我!

沒錯,我總想讓別人特殊地對待我,以此來讓我覺得我在對方心裏的重要位置,來感受自己夠好。

就像我與我老公的愛情,記得剛談戀愛時,我跟我閨蜜說他對我如何如何好時,閨蜜跟我說“他不是對你好,他是對所有人都好,他就是那種會對老婆好的人,不管他的老婆是誰”。

靠,她說的怎麼那麼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閨蜜說的話我都感受到了:他是對所有人都好,並不是因爲我是我、跟別人比起來特別特殊的我——這是一種讓我感受不到我自己的感覺,坍塌和絕望。

縱觀我的生命,過往80%的注意力能量是放在“我想要特殊”的裏面,別人說這個我就要做那個,社會主流是這樣我就要那樣……以此來被看見,從而被認可、被欣賞,來體驗自己的價值。

我曾經因爲跳舞被老師從1000人裏選出來上臺領舞,但同樣我也因爲老師教會了這1000人跳舞而獨自哀傷:所有的人都會跳了,我再也不特殊了,老師再也看不見我了……

爲什麼一定要追尋特殊性?根本原因就是我覺得自己太太太不好了,不好到塵埃,當我們內心有一極是低到塵埃時,外在必然有一個極致的反彈,不然不足以彌補內心那低入塵埃的傷痛。所以外在越折騰,某個層面內心傷越痛。

然而事實卻是,在別人的生命中,你無法得到特殊對待,因爲他也在尋找這份特殊性,同時他對所有人,幾乎都是同一種模式。

就像書中提到的《當尼采哭泣》中,尼采和布雷爾兩位心理大師,曾一度自詡自己對心中女人的特殊性,然而在他們互相療愈過程中才發現尼采對莎樂美而言,布雷爾對貝莎而言,都沒有特殊性,他們發現這兩位女子在對待自己和其他男人時,都是一個“套路”。

那一刻尼采哭了,他明白生命的意義只能之於自己的生命,而無關於任何客體。

是的,向外求永遠得不到,只能自己滿足自己。想想你在幾段愛情中,是不是對別人也是一個“套路”?所以別人對他人生中匆匆過客的你來說,也會這樣。

如果你非要找這個“特殊性”,我不得不說:“基本上,不咋可能”。

算了,我因爲很怕別人找我的漏洞來反駁我所以說話總愛留餘地,但是這次我要直接絕對地說:“根本不可能”!

而且最終不爭的事實是:你是獨一無二的,別人也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之間都是平等和值得尊敬的,並沒有誰是特殊的,也根本沒有可比性。

04、結束語

寫完這三點收穫,發現這三點也是我倡導的生活態度:真實、感恩、自我負責。

柏拉圖說,這個世界上有且只有一個人對你來說是完美的,而且,只限於對你來說他是完美的。

每個人都想找到這個人,我真心覺得遇見這個人也沒那麼難。

只要你能做到“真實、感恩、自我負責”,那麼我相信,你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就都會遇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