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高祖本紀的讀後感

讀後感3.28W

社會並不缺有才幹的人,像項羽、韓信、張良、陳平等,但卻缺少能將他們的才幹合理組織和發揮出來的人,而劉邦恰好具有這一長處,因此他成功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成功是性格上的成功。以下內容是小編爲您精心整理的高祖本紀讀後感,歡迎參考!

高祖本紀的讀後感

高祖本紀的讀後感一

都說劉邦出身低微,性格油滑,也看不出有什麼雄才大略,那麼他是憑藉着什麼來率領一班豪傑推翻暴秦,打敗大英雄項羽並建立大漢帝國的呢?

司馬遷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劉邦做皇帝的根據。首先是君命天授。二是善於用人。三是撫百姓。

劉邦有識人的能力,知道哪些是人傑,哪些是庸才,然後才能量才而用,《史記》曰:“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爲太尉。’”這也應算是一項重要的領導才能。項羽就不行,不能識人,所以陳平和韓信之類就全部跑掉了。

劉邦用人不疑,並且“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讓人有盼頭,所以能夠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另外又能把握兵權和人事權以防止喧賓奪主,不致失去對人才的控制,像韓信所言:“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就是這個道理。

劉邦能屈能伸,果敢能決。按李宗吾的話說就是“面厚心黑”。

劉邦有急智。在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時,韓信不但不及時救援,反而趁機要封,“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量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爲王!’”經張良、陳平暗示後,“漢王也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爲真王耳,何以假爲!’乃遣張良往立信爲齊王,徵其兵擊楚。”,在與項羽對決時,劉邦曾被伏弩射中,“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以定軍心。在鴻門宴前夜項伯來通風報信的時候,劉邦緊緊抓住這根救命稻草,急忙套近乎,“奉卮酒爲壽,約爲婚姻”在關鍵時候逃過一劫。很多事例都表現了劉邦的急智,按現在的話說叫“危機處理能力”,這也是一項重要能力。如果反映遲鈍,朝三晚五,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劉邦只怕小命都難保,更不用說王霸大業了。

社會並不缺有才幹的人,像項羽、韓信、張良、陳平等,但卻缺少能將他們的才幹合理組織和發揮出來的人,而劉邦恰好具有這一長處,因此他成功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成功是性格上的成功。

高祖本紀的讀後感二

從一個平民百姓到真龍天子,從一個酒色之徒到萬人之首,高祖不得不讓人佩服,讀後感。仔細讀讀高祖本紀感受頗深。

史記中高祖的出生被描繪的很有神話色彩,把高祖的出生與龍結合在一起,把面相也寫得神乎其神,甚至因此娶得呂后,雖然封建,但也說明了劉邦傳奇的人生,他的功德毋庸置疑。尤其他的'爲人處事我覺得即使現在仍然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由於高祖生性豪爽,對人寬容,作亭長時就和縣裏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小有名氣,用現在的話說他有很強的交際能力,小有人脈。而在當今社會資訊化越來越強,各種資訊紛繁複雜,更新速度快得驚人的時候,人與人的溝通交流也越來越重要,如何更好地擴大交際範圍,獲得更多資訊渠道,對於新世紀的我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祖的成功似乎也提醒了我們溝通的重要,再進一步可以說是合作的重要性。

在秦末農民戰爭中,平民出身的劉邦能夠順從民意,鼓動百姓殺掉出爾反爾,不體恤民情的沛的縣令,保衛家鄉,從而得民心,被舉爲沛公,領導人們舉起反秦大旗。在立足關中之時,劉邦在灞上召集當地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苛刻法制一律廢除,使他又得民心。廢除秦朝苛法的同時,他豁免其徭役減輕人民負擔,又釋放奴婢,凡民以飢餓自賣爲奴婢者,皆免爲庶人,解放生產力,“兵皆罷歸家”“以功勞行田宅”讓士兵復原回家,給予他們土地及住宅,使他們從事生產勞作,安居樂業,再得民心······得民心,與天下人共享利益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比到現在來說,寬厚待人,學會分享,多爲他人着想,關鍵時刻纔會獲得他人的支援和擁護,爲自己的事業添磚加瓦,同時也爲自己爲他人創造了美好和諧的生活環境,何樂而不爲呢?

說劉邦的成功,不得不提的是他自己對取勝原因的總結:“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讀後感《讀後感》。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纔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於項羽,他只有范增一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後失敗的原因。’’用一個詞概括來說就是知人善用,我認爲也可以說是正確的領導加誠摯的合作。善於聽取他人意見,是劉邦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

當劉邦攻入咸陽城時,他聽取樊噲和張良的意見,將軍隊退回灞上,免了落人口舌。在後來的鴻門宴上,除了他自身的沉着與冷靜,更重要的是張良,項伯,樊噲的力保,劉邦憑藉衆人的支援,採納張良的計策,與張良,項伯等人的積極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夠全身而退。在之後的會戰項羽,初戰彭城,爭奪成皋,濰水之戰,垓下之戰等等衆多戰役中,充分發揮韓信,張良,蕭何等纔將的作用,分工明確,緊密配合才能夠在屢次被困屢次脫險,最終迫得項羽霸王別姬,烏江自刎,而後建立漢朝,統一天下。在平定天下之後又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在鄰近駕崩,呂后問他死後人事的安排:“蕭相國死後,由誰來接替呢?”劉邦說曹參。呂后問曹參之後是誰,劉邦說:“

王陵可以在曹參之後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雖然不擅言談,但爲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這些都充分顯示劉邦知人善任的才能,充分體現了他的正確領導和合作精神。

總之,劉邦的樂觀豁達,寬容仁義,知人善任,是他把四分五裂的中國統一起來,把分崩離析的民心聚集起來,促成漢代雍容大度文化基礎的不可或缺的因素,這樣纔出現了後來的“文景之治”,才促成了大漢長達四百餘年的統治,成爲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由此,作爲新世紀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吸取些什麼呢?

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