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項羽本紀讀後感

讀後感2.68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項羽本紀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項羽本紀讀後感

項羽本紀讀後感1

你的名字叫籍,你的表字是羽,世人皆喚你楚霸王。你是秦末下相人,楚國名將之子,當之無愧的將門之後。你早在千年一前便死去,聽不見千年以後我的訴說。但我還是要說,就當我傻了罷。

初次相識時,我並未見過你的音容笑貌。只是聽說過一個故事——“霸王別姬”,感嘆:哦,原來故事裏的霸王,他叫項羽。那時起,我便傾慕於你,像所有可愛的女子一樣,傾慕着心中的蓋世英雄。但我又可惜,爲何我只得在千年以後聽聽你的故事,在腦海裏想象你馳騁疆場的樣子。

我知你少年有志。

十幾歲的少年胸懷大志,甚至敢說“取代秦王”的狂妄之言。我知道,你是有資本的。力大無窮,十四歲便能舉起一口大鼎,同鄉的子弟都怕你,一如司馬遷所言“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可我的心中並無恐懼,原來我傾慕之人可“力拔山兮氣蓋世”。

我知你驍勇善戰。

鉅鹿之戰,你立下赫赫戰功,從此威名遠揚。耽於飲酒作樂的宋將軍,宋義,你敢取了他的項上人頭領兵作戰。我知道,這未免有些草芥人命,但還是不得不佩服你的敢作敢爲。後來,你彭城的那一場戰役又勝了。我彷彿看見我的英雄迎着霞光歸來。“我要在西邊採一抹火紅,渲染你那凱旋的披風。我還有一吻要賞英雄,印證這一切不再是夢。”

我知你並非完人。

你在戰場上是常勝將軍,是馬背英雄,可你在政治上缺乏了遠見。你將諸侯分封,卻未想到這會給你帶來災難,你心中念舊,有義氣,卻不知人心難測,他們是虎豹,隨時都可以跳起來咬你一口。你將劉邦放虎歸山,你以爲的義氣,你以爲的忘年之交,全都是謊言。世人說你無遠見,只是一介莽夫。可人無完人,若你心中城府極深,也不會有楚漢相爭,百二秦關終屬楚。到底是,人無完人啊!

我知你鐵漢柔情。

垓下之戰時,你最愛的女人,你的青梅竹馬,你的妻,虞姬死了。她是忠於愛情而死的。我知道,你是鐵血漢子,所有的也是唯一的柔情全部都送給了虞姬。我在千年以後的星河彼岸傾聽着少年飛揚的心動。你的愛情很美:虞姬能歌善舞,具備了所有好女人應有的優點,她甚至能穿上戰靴,披甲上陣,做你的定心丸。這樣的女人,你怎麼能不愛呢?我的少年郎啊,虞姬死時,你該有多傷心。可我除了哀嘆,什麼也不能爲你做,而她,能輕易撫平你皺起的眉頭。

我知你颯爽英姿。

當四面楚歌響起的時候,我彷彿隻身躍進了時間的長河。我聽見雜亂的戰馬奔襲的聲音,長槍劍矛穿透我的魂魄,相互碰撞,發出金屬敲打時獨有的'鈴音。我看見,有個人銀甲着身,一抹豔紅,穿梭於戰場之中。我一眼便認出是你,不會錯的,我知曉你的颯爽英姿。我想說這些話給你聽:

“如果你出征,我以酒相送,帶三分醉意去馳騁縱橫。我要在東邊掛一道彩虹,妝點你那閃亮的行程。”

世人皆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開始,你便不是爲了自己爭天下而反秦,你爲的是天下蒼生,過了那烏江,你便不是你了。“我還有一吻要賞英雄,印證這一切不再是夢,來爲你撫平所有的傷痛。”項羽,你自刎烏江邊遭天下人冷眼,但我敬你,敬你是個英雄。只是,恨君生早我生遲,不能日日向流光。(盧家嵐)

項羽本紀讀後感2

我認爲項羽之所以沒有打敗劉邦就是因爲他在政治上太幼稚單純沒有經驗沒有學會君王應有的———忍從本紀看出司馬遷對項羽有很多惋惜之情~~項羽支援無降論滅掉20萬降兵各有各的看法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讀完後的感覺本人還是喜歡項羽的喜歡他的霸氣~~烏江的水滔滔流着,他身負重傷,接他的船就在江邊等着他。劍鞘不知去了何方,他倚着劍,仰天長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然後,拔劍自刎。

遙想項羽當年,“力拔山兮氣蓋世”,馳騁中原,縱橫大河上下,函谷關內外,以破釜沉舟的膽略,消滅秦軍主力。所向無敵,叱吒則風雲色變。“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可見其少時志向之遠大。鉅鹿之圍,“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他以其過人的卓識和非凡的膽略,以他視死如歸的英雄氣魄,成就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鉅鹿之戰。使得“百二秦關終屬楚。”如此一位指揮千軍萬馬,馳騁沙場,令“諸侯將莫敢仰視”的將軍,是何等的威風凜凜,豪氣沖天!鴻門宴上,亞父的暗示他不是熟視無睹,項莊舞劍時,只要他阻止項伯“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個手勢,或者一個眼神,項莊就可刺劉邦於座。但是他沒有,不是他不知道縱虎歸山,後患無窮,而是他“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爲也。”他不是小人,而是君子,是男兒,是大丈夫,他不行小人之計,這不是婦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

世間無常勝將軍。垓下之戰,項羽平生第一次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兵無糧,馬無秣,外無援軍。在這四面是一片大平原,無險可守的垓下,是不能打持久的堅守戰的。他是軍事天才,深知這一仗的敗局以定,唯一的出路只有突圍求生。打成這樣的結局,他心中異常難過。然而,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夜已深,他無法入睡,他此刻的心情只有他和他的虞才能夠明白。他坐在帳中,與虞相對而飲,由於他此時正處在極度煩惱而又極度興奮的狀態中,學書“足以記姓名”的他竟吟出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豪邁詩句。虞姬則和唱說:“漢兵以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英雄也是人,英雄也有愛有恨,更何況項羽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當虞姬拔劍倒地時,不流淚地蓋世英雄,萬感交匯,抱住他心愛的虞,放聲痛哭。誰說劉邦是英雄,爲了自己能夠活命,不顧老父生死,將與自己同車而坐的兒女雙雙推下車,這樣的人能是英雄嗎?大家請看,英雄懷抱愛姬,以劍掘土,然後,將虞的首級埋了下去。最後,淚流滿面的項羽霸王別姬。如此重情重義之人,英雄,他當之無愧!烏江邊上,他笑着選擇了死亡“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試問天下能出此言者幾人?他寧死也不肯過江東,“不成功便成仁”,“寧爲玉碎,不爲瓦全!”

項羽是失敗了,然而他敗的豪壯,他敗亦爲英雄!不像劉邦,雖然他贏得了漢室四百多年的基業,但是中國人自古以來不以成敗論英雄,他終究沒有贏得這個美名!項羽,我心目中的英雄!你無愧與“西楚霸王”的美稱。

項羽本紀讀後感3

“西漢文章兩司馬,南陽經濟一臥龍”和“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後世對於司馬遷和《史記》的評價。而項羽又是史記十二本紀中唯一一個沒有統一中國而被列入帝王行列的人物

項羽本紀從項羽二十四歲跟隨叔父起兵到最後自刎烏江,歷史跨度八年。期間不乏被廣爲流傳的“破釜沉舟”、“鴻門宴”、“霸王別姬”的歷史典故。

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最後楚漢相爭並於漢。歷史在這裏沒有用最通常的評價標準:“成王敗寇”去評價項羽,而把他和劉邦都評爲英雄。劉邦更偏向梟雄,而項羽則更是本色的英雄。從看見秦始皇巡遊時的那一句“彼可取而代之”,項羽便展開了他敢愛敢恨的一生。

因爲不忍看到士卒忍飢受凍而主帥卻置酒高會,他奮起殺帥奪印,帶領楚軍破釜沉舟九戰破秦軍於鉅鹿城下;因爲看不慣天下黎民飽受征戰之苦,他竟然在兩軍陣前要求劉邦出來與自己單挑來決一雌雄;因爲一個紅顏知己他甚至猶豫不決,打算放棄突圍的機會;因爲自己沒能把當年跟自己一起起兵的八千士卒帶回去而只把跟隨自己的烏騅馬交給了亭長,自己卻寧可自刎於滔滔烏江前。項羽的一生活的更像一個生活中的人,而不是歷史書卷上的人。

以古觀今,雖然已歷千年,但是人們談起項羽卻還是唏噓感嘆。爲什麼,因爲雖然時間的變遷能改變我們生活的世界,但是卻改變不了人性與人心。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能在早已被淹沒的歷史中探尋真相的原因。

“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項羽雖然失了天下,但卻得到了後世人的肯定。而我們今人活在當下,有的人爲了金錢忙忙碌碌,有的人爲了名利爾虞我詐,有的人爲了美色朝秦暮楚,有的人爲了一時安逸玩物喪志。試問有多少人能夠像項王一樣活出自己最最真實的一面,即使歷經滄海桑田,如今回首仍然讓人感覺到如此的鮮活如此的呼之欲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放下書本,拾起心情,卻又感覺是如此的感慨良多。每天都要把自己藏在面具與外衣之下,在很多人的價值觀的壓迫下生活。雖然能得到上級的肯定,得到朋友的羨慕,卻在這日復一日的庸庸碌碌中失去了自我。到頭來也許我們的墓誌銘上會有華麗的語句來形容我們短暫的一生,但是這是否就是我們想要的呢?人人生而不同,但是很多人都走上了同樣的路,重複了同樣的事,人的個性在社會的砂輪不斷的砥礪下變的暗淡。

項羽的一生可能比我們很多人都短暫,但是他活的是如此的本色。雖然他會因爲久攻不下而把別人的父親妻子架在油鍋上要挾;雖然他會因爲一個官職,把已經刻好了的官印拿在手上反覆把玩卻不捨得給;雖然他會因爲一句“沐猴而冠”而暴跳如雷;雖然他會爲了一個歌姬而愁腸百轉。但是誰又能說他不是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毫無顧忌的展現了出來呢,比起那些在乎“衆口鑠金”而畏首畏尾,首鼠兩端,總把自己藏在迷彩下的人項羽的這些缺點反而更讓他顯得親切與真實。

往事越千年,在品讀《項羽本紀》的時候或許才真正能體會李清照發出的“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的感慨。在大浪淘沙,泥沙俱下後,細心去撿拾,會發現原來項羽帶給我們的率真與不羈是如此的珍貴,如同一顆夜明珠在冥迷的夜中照亮了前進的路。

項羽本紀讀後感4

大概是以前電視連續劇“神話”看多了,總是對項羽有着莫名的崇拜感。他是那般神勇,他一出現便可改朝換代;他是那樣的有魄力,即使力量懸殊也照樣戰無不勝;他是那般的重義氣,就算可能被他人滅國也不會想着去殺害自己的兄弟。但是,看完《項羽本紀》,史作巨家司馬遷以睿智的眼光、精妙的筆法,如同穿越時光般的將那個血染夕陽的項羽展示在我們面前,也讓我對項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項羽堪稱一代梟雄,在當時歷史同樣賦予了他一個當英雄的機會。項羽出生爲楚國帝王世家,秦滅六國,項羽自然要擔起復興楚國的重擔。秦王遊歷會稽時,項羽豪言:“彼可取而代之也”此時項羽雖然年青,身邊也只有項伯一人,卻顯示出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姿態,他的志向和氣魄實非常人能及。只是在短短數月之間,項羽麾下士兵六七萬,並且在不斷的發展壯大。秦軍向來稱爲虎狼之師,但是鉅鹿之戰中項羽卻可以以少勝多、大敗秦軍,這足以彰顯項羽的軍事能力。項羽面對強大的秦軍,毫不畏懼,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他下令中軍“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於是楚軍士氣大震,勢如破竹。但是我更願意相信項羽的勝利歸功於那句“得人心者得天下”。秦王暴政,民不聊生。楚君起義,除暴安良。項羽得了民心,才能招致名士將士來投,才能使得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借楚王的名義斬殺宋義,收其黨羽,軍力更加強盛。汗水之戰,鄣邯招降,最後直搗秦都咸陽,項羽立下千秋偉業。

也許上天給項羽的使命就只是滅秦而已,他註定要做一個亂世的悲劇英雄。項羽滅秦走上人生的巔峯,自此其榮耀的光芒便開始消散直至烏江自刎了此餘生。項羽一生犯了太多的錯誤,才讓他成爲了亂世的失敗者。一,鉅鹿之戰中項羽坑殺20萬秦兵,這是他失敗的起點。因爲項羽多疑坑殺了投降的士兵,他坑殺的不僅僅是20萬的秦兵,更是千千萬萬的民心。“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項羽至死都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二、火燒咸陽。咸陽作爲秦都,然而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一方面,項羽焚燬的是大量的珍器重寶,另一方面他更加深了秦人對楚國的仇恨。三、優柔寡斷,當斷不斷。當初天下初定時,項羽本應該聽從範曾之言,以四十萬兵力從鴻門進攻霸上,殲滅劉邦。在鴻門宴上,項羽更不應該放走劉邦養虎爲患。四、項羽太過自負。韓信曾今投靠項羽,卻不被項羽看重、反而被趕走。項羽多疑,纔會遭受陳平離間計。項羽趕走范增,落得孤軍奮戰。項羽如此,則身邊無忠信之士,只剩的虞姬相伴左右。最後卻落得霸王別姬,當四面楚歌之時,項羽已註定兵敗垓下。然而項羽並沒有醒悟,依然引兵進攻漢軍,這些只是爲了證明:“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最後漢軍圍攻時,項羽卻自負的以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烏江自刎。殊不知退居江東,亦可東山再起,留下了歷史的遺憾“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故人已去,留下的是悲劇。以史爲鑑,可以明得失。項羽的失敗留給我們後人的應該是教訓、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