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陶淵明

陶淵明《飲酒·其二》原文

陶淵明3.11W

《飲酒·其二》,是魏晉陶淵明做的一篇詩詞。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陶淵明《飲酒·其二》原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陶淵明《飲酒·其二》原文

《飲酒·其二》原文:

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苟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飲酒·其二》註釋:

(1)這首詩透過對善惡報應之說的否定,揭示了善惡不分的'社會現實,並決心固窮守節,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詩意之中,表現出詩人憤激不平的情緒。

(2)雲有報:說是有報應。這裏指的是善報。夷叔:伯夷、叔齊,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後,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繼位爲君而一起出逃。周滅商後,二人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指野菜)而食,最後餓死。(見《史記·伯夷列傳》)西山:即首陽山。

(3)苟:如果。何事:爲什麼。立言:樹立格言。《史記·伯夷列傳》:“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絮行如此而餓死。”

(4)九十行帶索:《列子·天瑞)說隱士榮啓期家貧,行年九十,以繩索爲衣帶,鼓琴而歌,能安貧自樂。況:甚,意思是指更加。當年:指壯年。

(5)固窮節:指固守窮困的節操。《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飲酒·其二》譯文

據說積善有善報,夷叔餓死在西山。

善惡如果不報應,爲何還要立空言!

榮公九十繩爲帶,飢寒更甚於壯年。

不靠固窮守高節,聲名百世怎流傳。

《飲酒·其二》賞析:

《飲酒其二》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敘田居的怡然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於情趣,又饒有理趣。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