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預感教學的論文

論文1.17W

新《大綱》在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使學生在閱讀能力上“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培養學生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淺談預感教學的論文

什麼是語感呢?“語感是一種文學修養,是長期的規範的語言感受和語言運用中養成的一種帶有濃厚經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感的表現形式是感性的、直覺的,它依靠直覺思維而不依賴分析思維。其實質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覺中沉澱着思考。

而語感教學,也就是一種以培養語感爲主要目的的教學活動。語感教學要將語感實踐與語感分析二者兼顧。語感實踐,就是放手讓學生去親自接觸、感受語言材料和運用語言。語感分析,不是語言表面特徵的分析,如這是什麼詞性,這是什麼方式,這裏採用了什麼修辭,那裏又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等等,而是分析語言的語境意義,分析語言的使用。例如,“這朦朧的桔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這裏是在讚頌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給人鼓舞,使人看到光明。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仔細體會語言的表現力,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感力。

以往的語文教學實踐也可證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自覺地引導學生對語言進行感受,或感受深淺與否,直接影響訓練的質量和效果。對學生而言,由於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個體實踐的產物。其感受深淺與否,也將直接影響語文教學的質量和語言感受能力的形成。數年前,外地某校對近千名中學生進行一次調查,他們發現,作文寫得好的學生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的語言形象感受(時間發展感、空間移動感、事物變化運動感等)強,語言邏輯感受力(條理感、主次輕重感、並列感、遞進感、對比感、綜合概括感等),以及語言內含的思想感情、態度分寸感受力等均較強。這些集中表現在作文上;語言乾淨、準確、生動流暢;內容比較豐滿、富有感情、想象力;結構清晰、條理清楚、主次、輕重、詳略比較得當。而作文寫得差的學生,這些語言感受力均顯得薄弱。

語感是閱讀的基本能力。葉聖陶先生說:“至於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呂叔湘先生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一個學生的語感強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達方面都會不斷前進。”加強語文課的語感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感能力,從而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這樣,語文教學纔會有出路。

那麼,如何進行語感教學呢?

我認爲,語感教學的'實施可以從兩條途徑走。一是要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課堂上要避免講風盛行的現象,要指導學生自己學習語言,增強語言的感知力。如趙大鵬在講授《榆錢飯》一課時,要求學生先掃除認讀障礙,然後,透過自讀談談“發現”,談哪個詞用得好,妙處何在?哪個句子寫得好,好在哪?……他讓學生獨立閱讀、動手、動口、動腦,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指導、點拔,逐步讓學生自己感知課文的語言。因此我們應儘可能在課內給學生創造讀、說、寫的機會,讓學生在自己學習課文語言的過程中增強語感。另外,課餘時間也可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比如,收聽廣播,每日一詩,天天寫日記,抄名人名言,辦手抄報,搞小記者採訪,等等。這些活動既增長了知識才幹,又提供了語言實踐的機會,增強了語感。

二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語言和思維是相互依賴的,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因此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總是結合在一起的。怎樣進行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呢?

首先要進行正確理解和掌握語音語義的訓練,這是培養語感的最基本的訓練。譬如對於詞語的理解,不僅僅是查閱字典、詞典,還要細細品味辨析。這就要注意下列幾種情況。第一注意一詞多義的情況,如《小桔燈》練習五,揣摩兩個“好”字的含義:

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畫一個圓圈,最後按到我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第一個“好”字,顯然指媽媽的病好了。這是承前文;而第二個“好”字是指“我們大家都過上好生活了。”這就是一詞多義現象。第二要注意辨析近義詞。如《老山界》課後練習五第1題,這個練習引用文章中的一句話:“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用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問“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準’改成‘不要’,行嗎?爲什麼?”這兩組詞表達的程度有差別,運用程度較深的“生怕”和“不準”才能更好地寫出紅軍戰士對人民財產的精心愛護。從而體現出紅軍是勞苦大衆的軍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借用同義詞進行比較,就可以顯示出原文中詞語的含義和作用。第三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如:《我的老師》一文中“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查覺……”這裏的“狡猾”則是“機靈”的意思。貶義褒用。除這些外,還可能有其他情況。我們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時候,就透過啓發、提問等方式讓學生思考、比較、辨別、分析,直至深入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其次要對語言有所“發現”。就是說,在文章當中,看哪個語言運用得好,要說明好在哪裏,爲什麼用得好。在散文要注重發現它的形象性、生動性、抒情性;在小說中,要體會對錶現人物思想性格所起的作用;在說明文,重在分析其準確性;在議論文重在感受其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

再次是應用語言的訓練。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只有確切地掌握了語言的含義,色彩情味以及用法之後,才能正確地使用語言,因此應用語言的訓練是一種培養語感的綜合訓練。

總之,語感的運用,就是要讓學生一讀一聽,便知語言文字的含義、正誤、情味等。從能力角度看,語感是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離開語感,聽說讀寫就無法進行。語感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形成一種技能。這是有別於一般技能的心智技能。當然,要形成這種技能必須以知識的領會爲必要條件。這就像練游泳,先得懂得游泳知識,知道一些游泳的方法和要領,不然就會走彎路,不利於游泳的技能的形成。由此可見,訓練語感,必須遵循兩條原則:一是加強語文知識和其他知識的學習;二是加強語言實踐。

語感教學中,教師要有強烈敏銳的語感,這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語言對學生具有示範性,所以教師的語言,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特別是課堂語言,應力求做到準確、簡練、形象、生動,有節奏、有美感,這是養成學生良好語感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