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新形勢下的財會學科教育改革論文

論文1.86W

【摘 要】高校連續擴招,使會計專業本科生偏多,但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高層次會計人才仍十分緊缺。隨着新會計準則的全面實施,要求會計人員除了具有紮實的會計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有會計學科的高校,應在教學目標、教師整合、教學內容、科學研究、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推陳出新,把會計學科教育推向新水平。

新形勢下的財會學科教育改革論文

【關鍵詞】高層次會計人才 需求 培養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知識、新情況不斷涌現,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網上銀行等業務的內容已經完全不侷限於原有的會計主體的假設範疇,國際貿易、國際投資、跨國公司的大量業務要求具有國際間技術交流的能力,會計職業面臨跨國業務的挑戰,大學教育已發生了重大變化,會計教育也必須緊跟時代脈膊,不斷推陳出新把會計學科的教育推向一個新水平。

一、 設定或調整好會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決定了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尋找我國高等會計教育存在的問題的根源要從目標設定這個視角加以審視。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計算機、普通話、外語及會計專業能力強;良好的管理理念,豐富的管理實踐經驗和較高的職業素養。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推理而在於“成就”。我國會計專業學生能力很強,弱在知識面窄,缺乏流程化運作和協同工作的能力,會計人才的供求雙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脫節的現象。

近年來,隨着我國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入,會計準則體系與國際趨同,會計師與註冊會計師考證制度的規範化和普及化,各大學會計教育在培養目標上作出了許多調整,越來越接近職業界對會計人才需要的標準。因此,會計教育可將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作爲會計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以社會需求作爲會計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

二、 改進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試製度

(一)課程設定方面

課程設定的基本原則是要注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學生的知識面要厚基礎,寬口徑,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僅在高年級開設專業化較強的課程,課程設定覆蓋範圍廣,在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藝術等方面涉獵廣泛,有關經濟、政治、法律等方面課程多,結構化的課程設定特別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在我國一些高校,教學計劃更新速度比較慢,明明已經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教學結構,卻遲遲不肯作出變更。有些必要的課程可能因爲師資的缺乏而最終被放棄,所開設課程的先導課程不夠明確,因人設課現象嚴重。改革提倡雙語教學,但4年下來,會計是什麼都不知道。財務會計準則太多,課時不夠,教學內容大都側重於準則制度細節的解釋,忽視了基本原理和概念框架的建立。註冊會計師的會計不適合教學,不是由淺入深,財務管理教材翻譯國外的多,不符合中國國情。因此,編寫出一批能夠被全國範圍內認可的高水平的會計教材已經成爲我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教學內容要豐富,包括:基礎理論課如管理學、經濟學等;研究方法課,如計量經濟學、現代數學方法等;專業方向課,如初級會計學、財務會計學、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計算機會計、進階會計、納稅會計、政府事業單位會計等;選修課,會計學理論、會計史研究、會計方法研究、財務理論、管理會計研究、審計理論、國際會計準則、國際商法、資本市場、投資管理、環境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生態學等。

(二)教學方法方面

教學方法體現了教學、科研與實務能力的統一,是會計教育的整合。會計教學歷來採取“填鴨”式教育,以教師爲主,講授會計知識。從現在來看,高校非常重視科研,而忽視了教學的基本方法和實務能力。作爲會計教師,其實務能力也能促進教學,但高校教師的實務能力只能靠自己,缺少一個從事實踐工作的平臺。大學教育方法的改革可從3方面入手,即案例教學、技能教學和實踐教學。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最好的一種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兩者相互聯繫的必要性,使學生養成一種態度,習慣於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相互的聯繫。

案例教學對老師要求較高,案例教學法不重視得出正確答案,而重視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倡導發散型的思維方式,創造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措施,因而可以不斷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理財方案設計就是一種以學生爲中心對現實問題和某一特定事實進行交互式探索的過程。學生在某些現實的約束條件下,例如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資訊和大量不確定性的條件,運用智力和情感鍛鍊他們面對複雜問題作出科學決策的能力。在財務管理教學過程中進行理財方案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學生清晰的.專業理念,高超的專業技能和敏銳的專業判斷;同時,充分體現財務管理活動不能脫離特定的理財環境的操作性要求。更重要的是以中國上市公司的案例爲主,就財務管理領域中新的、特殊的管理問題進行研究,不僅是對財務管理的突破和擴展,而且是理論聯繫實踐的橋樑。

技能教學是針對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使用的教學方法。從會計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出發,爲了加強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實踐性教學的效果,按照企業會計工作的職業崗位進行實踐性教學。《財務會計實訓》課程注重的是專業技能的培養,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要打破教材的理論體系,按照實際會計職業崗位要求來組織,設計不同的實踐教學模組,如出納崗位、材料覈算崗位、固定資產覈算崗位、工資覈算崗位、收入費用利潤覈算崗位、報表覈算崗位等,針對不同的崗位工作要求佈置實訓,突出崗位工作的特點,實訓過程中學生不斷輪崗,不斷變換角色,使學生了解各個會計工作崗位的職責和分工,最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會計業務覈算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

實踐教學比較難。深入企業實習存在着諸多困難:一方面,企業不願無任何經驗的學生打亂其工作;另一方面,企業內部資料有的需要保密。所以,畢業前大多數學生到會計師事務所去實習,有的憑關係到企業做出納或一些庫存賬。其實,學校辦事務所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實踐平臺,但註冊會計師協會不允許。針對校外實踐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爲應採取以下措施以確保校外實踐能收到良好的實習效果:

1.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學校應鼓勵學生自己聯繫實習單位,但必須建立相應的考覈約束機制以確保學生確實完成了實習大綱中規定的實習內容,並收到了良好的實習效果;對於聯繫不到實習單位的學生,學校必須承擔起爲其聯繫實習單位的責任,決不能讓一個學生因無實習單位而不能進行實踐。

2.針對一些企業擔心商業祕密泄露的問題,實習學生或學校可主動要求與實習單位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包含保密條款的實習合同,如果因實習學生泄密給實習單位造成損失的,實習單位可依法追究泄密者的法律責任,這樣既解除了實習單位的後顧之憂,也給學生實習的權益提供了保障。

三、 強化會計誠信教育

作爲會計工作秩序和市場經濟秩序主要維護者的會計人員,其職業誠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會計資訊的質量。因此,在會計本科教育中,一定要加強以誠信教育爲主要內容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可結合實際案例,如分析因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失範而導致的重大財務問題等,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講授之中,使會計專業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和薰陶,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職業品質和責任感,爲今後能夠自覺地遵守職業道德規範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高校還應單獨開設會計職業道德或會計誠信學等課程,切實強化會計誠信教育。

四、整合優秀教師資源

整合優秀教師資源是提高會計教育水平的關鍵。教育學是一門深奧的學科,教師職業可以說是所有職業中最爲苛刻的職業之一。它要求具備淵博的知識和對授課專業程度最深的理解力,豐富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感化力,很強的責任心和自制力。 會計教師難免存在某種缺欠,一些年紀較大的導師,他們專業基礎紮實、教學經驗豐富,但接受或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往往比較慢或比較差;一些年紀較輕的老師,他們對新知識,新技術掌握的比較好,但教學經驗相對不足。高等學校教師的最大弱點是社會實踐缺乏。建議對高校的教師隊伍進行必要的整合。一是將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一些會計理論水平較高,具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人,請進學校,經過審覈、篩選、聘任其中優秀者作爲高校兼職的老師;另一個是有計劃的將校內老師分期分批的派往企業兼任財務部門的一定職務、派往國外或國內名牌大學作訪問學者或進修、派往會計師事務所兼任註冊會計師等。優秀教師的培養、引進和保持是一項成本很高,又存在一定風險的系統工程。

五、積極開展科學研究

老師的任務除傳播本學科、本研究方向的前沿知識外,還應帶領學生積極探索本領域本方向的學術前沿。透過系統的科學研究,提出新思想、新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方案。這就要求老師要有很強的科學研究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在科研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培養和提高的。因此,要求我們的會計老師必須承擔一定數量的科研課題,並可讓學生參與到老師承擔的一些課題中,爭取能在畢業之前有一篇以上公開發表的論文。同時爲激勵導師的積極性,可給予一定的課時補助,若其指導的學生有公開發表的論文,還可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

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老師儘可能多參加學術會議,以開闊眼界,交流學術思想,廣交業內朋友。

主要參考文獻:

[1]袁廣達.入世後中國高等會計教育的改革. 會計研究,2003(3)。

[2]孫錚.加入WTO後中國會計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前景.會計研究,2002(6)。

[3]常穎,陳立羣.關於會計案例教學的幾個問題.會計研究,2004(8)。

[4]閻達五.面向21 世紀會計學類系列課程及其教學內容改革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