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太極拳推廣的意義論文

論文7.68K

1.前言

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太極拳推廣的意義論文

太極拳作爲我國古老的一種養生拳術,由於其不受場地、器械、氣候等因素影響,且適合不同年齡和不同階層人羣練習,因此太極拳是一種適應現代社會的運動項目。經過千百萬人的實踐證明太極拳具有良好的醫療保健作用,是全民健身的首選項目[1].把太極拳科學地、系統地引入到《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中去,將對其實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或者說太極拳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正催化劑”[2].儘管如此, 太極拳在全民健身活動中仍尚未普及。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引下,普通高校紛紛將太極拳引入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之中,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與探索。實踐證明,將太極拳引入高校公共體育課中,不但可以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也有利於學生身體強健、形成健康的心態,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修養和弘揚傳承太極拳文化[3].然而,普通高校學生在學校中儘管已掌握太極拳相關技能,但在其大學畢業後是否能將高校太極拳與全民健身進行有機的結合,是否在走上工作崗位後能帶動社區及其周邊人民共同練習太極拳,是否能促進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在全民健身活動中進一步有效落實;本文在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將對其進行分析討論。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遼寧工業大學於2007年將二十四式太極拳引入公共體育教學中,截止2014年7月共有五屆畢業生在校系統學習了太極拳,並已走向了工作崗位。本文將遼寧工業大學在校系統學習了太極拳的2010-2013屆部分畢業生爲調查對象,研究高校太極拳教學對全民健身活動的影響。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內容查閱有關高校太極拳教學、全民健身及社區體育等方面的文獻資料,爲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2.2 調查問卷法。設計“有關遼寧工業大學畢業生對全民健身影響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爲基本資訊,第二部分爲練習太極拳現狀,第三部分爲對全民健身的影響部分。透過遼寧工業大學校友會對畢業後仍然堅持練習太極拳的畢業生髮放調查問卷,共發放120份,收回102份,回收率85%,有效問卷93份,有效率91.18%.

2.2.3 數理統計法。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社會統計學軟件對收回的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分析

根據研究需要分別對畢業後仍堅持練習太極拳的2010-2013屆部分畢業生進行調查,其中男士共57人,佔總數的61.9%,女士36人,佔總數的38.7%;調查對象畢業時間從2010年至2013年的人數分別是23、20、25、25,所佔百分比分別爲24.7%、21.5%、26.9%、26.9%;其職業爲公司職員的人數爲34人佔36.6%,職業爲事業單位人員的人數爲25人佔26.9%,職業爲自由職業的人數爲19人佔20.4%,職業爲其他的人數爲15人佔16.1%.

3.2 往屆畢業生練習太極拳現狀分析

3.2.1 練習太極拳的目的

由表2可見,在93名被調查者中有77.42%的調查對象以強身健體爲繼續練習太極拳的目的,另有51.61%的調查對象以修身養性爲練習目的,此外還有35.48%和25.81的調查對象選擇以促進人際關係和娛樂消遣爲鍛鍊目的。由此可見往屆畢業生練習太極拳的目的是以強身健體和修身養性爲主,以促進人際關係和娛樂消遣爲輔。

3.2.2 練習太極拳的種類

透過調查發現(見表3),有93.55%的被調查者仍然堅持練習大學時體育教師傳授的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有70.97%和32.26%的被調查者透過其他途徑學習了四十二式和四十八式太極拳,此外還有少數被調查者學習了陳、楊、武、吳、孫等五大流派的太極拳。可見,儘管90%以上的被調查者在練習太極拳時以大學公共體育中傳授的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爲主,但是對於工作後的畢業生而言,僅僅二十四式太極拳這一種套路不能滿足被調查者練習需要,會透過其他途徑來繼續學習其他種類的太極拳,而被調查者在校期間學習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經歷將對其產生積極的正面影響。

3.2.3 練習太極拳的時間與頻率

在練習太極拳的.時間方面,由表4可知被調查者練習太極拳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分別佔總數的54.84%和38.71%,而早晨和傍晚也是社區大衆進行體育活動的重要時段。在練習頻率方面,每天堅持練習太極拳的頻率偏低,僅佔10.75%,每週進行1-2次和3-4次的百分比分別是39.78%和21.51%,練習頻率不固定的佔27.96%.可見,學生在畢業後的這四年內,可能由於工作壓力、家庭環境等方面的原因,能每天堅持安排固定時間進行練習的人員較少;而每週能安排1-4次練習時間的比例佔總數的61.29%,可見60%以上的被調查者每週會安排固定時間和次數進行練習太極拳。

3.3 對全民健身影響的研究

本文在研究高校太極拳對全民健身的影響時,着重從擔任社區太極拳指導員、參與太極拳表演與競賽、及對太極拳進行宣傳與傳播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在對調查問卷數據進行統計時,透過pearson卡方值來確定不同畢業年份的被調查者在不同選項上的百分比是否存在顯着性差異;如果存在顯着性差異,在進行事後比較中,則藉由調整後殘差值的估算法來檢驗自變量的某一水平羣體與其他水平羣體在每個反應選項上的百分比差異是否達到顯着[4].

3.3.1 擔任太極拳指導員

太極拳指導員是社區體育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太極拳指導員會對新學員傳授太極拳相關知識和技能,也可以將社區中的太極拳愛好者聚集一起鍛鍊,並形成一定的規模,可以說社區中各種項目的指導員是全民健身活動的保障。在調查的120名離開學校後仍然練習太極拳的畢業生中,有將近40%的被調查者已擔任當地社區的太極拳指導員,還有14%的被調查者偶爾會對社區太極拳進行指導。可見高校太極拳教學對全民健身活動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爲對不同畢業年份的被調查者對是否擔任太極拳指導員的三個選項選擇是否存在顯着性差異,對其進行百分比同質性卡方檢驗。經檢驗發現(表5),X2值=22.037 p<0.05,經事後比較發現2010屆被調查者在擔任太極拳指導員的選擇上要顯着高於2013屆的被調查者,可見隨着畢業年數的增加,擔任太極拳指導員的角色也會顯着增加。

3.3.2 參與太極拳表演與競賽

社區體育中某些項目的表演與競賽是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激勵和鼓舞人們進行鍛鍊的一種方法和手段,對於太極拳項目也不例外。在調查中(見表6),有38.71%和36.56%的被調查者會經常或偶爾參與太極拳表演與競賽,而對其進行百分比同質性檢驗時,發現畢業年份對是否參與太極拳表演與競賽的三個選項的選擇上並無顯着性差異。可見,畢業年份將不會對參與社區太極拳表演與競賽產生顯着性影響。

3.3.3 對太極拳進行宣傳與傳播

對太極拳項目進行有效積極的宣傳有利於太極拳在社區體育中的良好發展,有利於全民健身的持續進行。在對練習太極拳的往屆120名畢業生進行調查中(見表7),問及是否會對太極拳進行積極正面的宣傳和傳播時,有35.48%的被調查者選擇經常進行積極宣傳與傳播,有25.81%的被調查者會偶爾進行宣傳與傳播,可見有60%以上的被調查者會對太極拳進行積極正面的宣傳和傳播,這將有利於太極拳項目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持續發展。此外,還有12.90%和25.81%的調查者持消極的從不宣傳和無所謂的折中態度。透過對其進行百分比同質性檢驗時,發現畢業年份對是否對太極拳進行積極正面的宣傳和傳播的四個選項的選擇上並無顯着性差異。

可見,畢業年份不會對積極正面的宣傳和傳播太極拳產生顯着性影響。

4.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透過對畢業後仍堅持練習太極拳的2010-2013屆部分畢業生進行調查後發現,他們在畢業後仍然堅持練習太極拳的目的是以強身健體和修身養性爲主,以促進人際關係和娛樂消遣爲輔;而練習的太極拳的種類並不侷限於在校學習的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還學習了四十二式和四十八式太極拳以及其他流派的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時間和頻率方面,早晨和傍晚是被調查者進行太極拳活動的重要時段,在頻率方面,60%以上的被調查者每週會安排固定時間和次數進行練習太極拳。

高校太極拳對全民健身活動影響方面,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已擔任當地社區的太極拳指導員,或偶爾會對社區太極拳進行指導,且隨着畢業年數的增加,擔任太極拳指導員的角色也會顯着增加;在調查中,有38.71%和36.56%的被調查者會經常或偶爾參與太極拳表演與競賽,且畢業年份對其不會產生顯着影響;此外,有60%以上的被調查者會對太極拳進行積極正面的宣傳和傳播。可見,高校太極拳對全民健身活動的持續發展有着積極重要的作用。

4.2 建議

高校太極拳教學方面:爲滿足學生畢業後練習太極拳的需要,高校太極拳教學內容不應僅侷限於某一種類,而應多傳授一些不同種類的太極拳;此外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僅僅侷限於學生的“學”,而應讓學生學會“教”,並將太極拳的技擊原理告知學生,以便爲其畢業後教授太極拳打下堅實的基礎。社區方面:爲促進高校太極拳對全民健身的積極影響,社區相關部門應根據全民健身活動的需要,有效引導已掌握一定太極拳技能的畢業生積極參與社區太極拳的培訓與指導工作;此外,社區也應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鼓勵他們以各種方式對太極拳進行宣傳、傳播以及參與太極拳的表演與競賽等。

參考文獻:

[1] 趙鳳娟。太極拳在新疆全民健身運動中開展現狀及前景研究[D].新疆師範大學,2011.

[2] 毛紅妮。西安市社區老年羣體太極拳鍛鍊現狀及對策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07.

[3] 朱宏偉。關於體育課程建設的思考--遼寧工業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思路分析[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135-137.

[4] 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