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職學生勞動觀念淡薄的現狀剖析與對策論文

論文3.11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職學生勞動觀念淡薄的現狀剖析與對策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中職學生勞動觀念淡薄的現狀剖析與對策論文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是培養初中級職業勞動者的主陣地,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當前中職學生勞動觀念每況愈下。本文以此作爲研究點,展開對中職學生勞動觀念淡薄的現狀剖析研究,並提供了相應的嘗試解決方法,以期有助於中職學生的勞動觀念轉變和強化。

關鍵詞:中職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教育;勞動意識

0引言

隨着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企業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作爲培養初中級勞動者的主陣地,中等職業學校自然承擔着重要的角色。但學校過分注重對學生技能和智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勞動方面的教育。中職學生在校勞動觀念淡薄,勞動意識不強,頂崗實習期間不願吃苦,怕累怕髒,由此可見,加強對中職學生的勞動觀念的教育,意義十分重大。

1中職學生勞動觀念淡薄的主要表現

1.1各掃自家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班內任務有大有小,有輕有重,安排值日表時不可能真正做到“人人平等”。那麼那些承擔繁重、掃尾任務的學生,自然要在最後才能忙活起來。而那些只要完成細瑣任務的學生在做完自己份內的事情之後,就會站在一旁等組內其他學生,沒有主動上來幫忙的,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精神,集體榮譽感一點都得不到體現。

1.2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有些學生在值日時會將自己負責的區域範圍打掃之後,就丟下勞動工具走了。至於自己負責的區域到底乾不乾淨,乾淨程度如何,勞動委員有沒有檢查,需不需要重新打掃;即便打掃完了,勞動工具放在哪,要不要擺放整齊,都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還有些學生雖然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自己又懶得動手,又不願意去做;又找不到別人幫忙,就裝作忘記了。等到班幹部或者班主任問起的時候,他就裝作一臉無辜的樣子,表明自己不知道抑或忘記了。

1.3以己度人,推己及物有的學生在輪到自己值日的時候,將屬於自己份內的事情不做,而強行攤派給其他的學生;更有甚者,竟然拿着父母的血汗錢,僱自己的同學幫自己打掃衛生。有的學生臨時任務安排時,直接就是“我不願意”。

以上種種表現只是中職學生平時勞動表現中的一個個縮影,由此可見,加強對中職學生的勞動觀念的教育勢在必行。

2加強中職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2.1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國幾千年來就有的“學而優則仕”的封建主義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於社會的各個層面,使得社會各個層面對職業教育有着錯誤的認識:認爲職業教育就是培養一線操作工的,伴隨着他們的只“苦、累、髒、差”,就是在廠裏幹活的。正是社會的普遍看法具有片面性,使得大部分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自卑心理,覺得來職業學校唸書是一件沒有面子的事情,在親朋面前甚至都不敢或不願談及自己的學校,專業。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疏於管理自己,放縱自己,就會更不利於職業教育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

2.2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要適應未來的職業活動,固然需要足夠的.知識和較爲完善的技能,但是一個人的主觀意識直接決定着人的能力的發揮和行爲的結果[1]。而且現代社會特別提倡勞動者的素質,沒有高尚的勞動品質和極強的勞動能力,員工的技術優勢就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工作質量就得不到保證,在高的技術水平也無濟於事。職業教育作爲就業性教育,其培養學生畢業之後將直接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他們能否健康發展,能否成功地扮演自己的社會角色,與自身的勞動素質緊密相關。

因此,中職學生應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與未來職業的關係,才能培養和塑造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3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中職學生正處於青年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理髮展表現爲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階段,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2],而勞動教育總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和道德意義,是學生整體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透過勞動教育,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勞動美德,養成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改變懶惰的勞動習慣,塑造自己的責任心和團隊協作品質;另一方面可以強健體魄,在勞動的過程中養成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並有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3中職學生勞動觀念淡薄的主要原因

3.1學生嬌生慣養家庭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環境,是培養學生的天然學校。現在的中職學生,都是90後的獨生子女,並且許多家庭都是合二爲一,孩子作爲兩個家庭的獨苗,自然是家裏的寶貝,這些長輩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讓學生動手去做。正是由於家長的過分溺愛與縱容,使許多學生眼裏看不到具體的“勞動”。再加上家長的片面教育,養成了學生不愛、不肯勞動的壞習慣。

3.2學校教育缺失學校在制定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工作計劃時,勞動教育會被寫入計劃中,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即使是在勞動禮儀周,主要目的是要求學生打掃之後,保證校園的乾淨整潔,再利用中間的休息時間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有的學校將學校的衛生工作外包給保潔公司,學生就更沒有機會在學校參加勞動了,讓勞動教育成了一句空話。

3.3教育方式錯誤長期以來,許多老師在教育學生時,經常採用勞動作爲懲罰學生的手段。學生遲到,罰值日;損壞公物,罰掃地;打架鬥毆,罰打掃廁所。這種懲罰性的勞動往往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讓學生對勞動產生一種厭惡。這樣,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勞動積極性,而且還讓學生對“勞動最光榮”的傳統美德產生質疑。

4轉變和強化中職學生勞動意識的措施

職業教育其實就是“就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對象直接是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因此,要轉變和強化中職學生的勞動意識,校方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4.1多渠道展開勞動認識教育

4.1.1學校層面學校要加強勞動教育,除了在時間上要給以充分的保障外,還需要給學生積極營造一個具有勞動氛圍的環境:一方面可以利用學校的宣傳欄、黑板報做專題宣傳,班會課上做專題教育;另一方面利用職業院校的優勢,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邀請相關企業負責人給學生做專題講座;同時,還需要在實訓車間張貼有關“勞動最光榮”的宣傳標語,懸掛“勞動模範”的光輝畫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些時候,無聲的教育才是深入人心的教育。

4.1.2學生層面勞動過程是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不擅長到擅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一個知識積累與運用的過程,是改造社會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活動。透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手腦並舉,全面發展”是職業教育的根本性要求,學生在自身層面應當樹立正確的勞動認識:勞動是個人在社會上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好體現,勞動可以創造美好的未來。其次,應積極配合好學校做好相應的教育工作。第三,要不定期展開評價,及時對自身的言行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幫助自己儘快全面清楚地認識自己和改正自己。

4.1.3社會層面首先,應該讓學生正確瞭解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是根據社會的需求而誕生的教育,是爲企業的存在與發展服務的,是爲了將來順利就業而服務的。其次,幫助學生搞清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聯繫與區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都屬於國民教育體系當中,其最終目的都是爲了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經濟。只不過職業教育強調的是實踐操作能力,普通教育強調的是理論知識應用能力。

4.2多載體深化勞動教育

4.2.1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從個人角度來講,透過對個人所處的環境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奮鬥目標,併爲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學生轉變思想觀念是核心,透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尤其是新生中有87%的學生認爲職業生涯規劃可有可無[2]。學校職業指導人員應強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還需要在實踐中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作出調整,以適應個人的發展需要。

4.2.2禮儀周活動塑造學生勞動禮儀教育是實現社會主義教育培養目標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透過組織學生參加一定時間量的勞動,讓學生明白勞動的目的和意義:勞動不僅有助於學生強身健體,更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有利於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爲,提高學生的文明水平,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實施學生勞動禮儀周制度,有利於培養學生人主人翁意識、自立意識、責任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生活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作風和社會實踐的綜合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現代職業素養。因此,深入開展勞動禮儀周活動,落實並做好勞動禮儀周活動,使得勞動觀念深入學生內心。

4.2.3榜樣帶動學生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學生對勞動有了正確的思想認識之後,老師必要的引導示範則起着積極而又深遠的意義。19世紀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更強調:“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3]。”中國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訓。所以,在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老師積極參與其中並沒有降低老師的身份,反而給學生以無言的鼓勵與鞭策,同時,還增強了師生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4.2.4競賽提升學生有競爭纔有激情,纔有動力。學校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勞動素質。學生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之後,需要逐步並迅速地應用到實踐中去,開展競賽活動是最直接最有效果的形式。透過多種勞動競賽,不但強化了學生的勞動能力,更深化了他們勞動是爲人民服務,爲社會做貢獻的道理情操。

我們只有真正瞭解了學生,認真反省了自己的失誤,改變自己的行爲方式,來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學會勞動[4],適時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自理和自立能力,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和勞動觀,“以辛勤勞動爲榮、以好逸惡勞爲恥”,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思想境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幸興.當代中職生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的表現、原因和對策思考[N],2010-8-3.

[2]潘菽.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程社明.職業生涯的開發與管理[J].中外企業文化,2003,(2).

[4]張建強.淺談中學生勞動觀念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