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生藝術感覺培養探討論文

論文2.84W

新中國的兒童現代美術教育嚴格來說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真正起步,至今算來已有30多年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繁榮,舉國上下對“科教興國”的高度貫徹,特別是新課程改革中,首次把藝術學科作爲核心學科之一,使得這項事業得以蓬勃發展。雖然兒童美術教育理論研究水平不斷提高,但長期受限於兒童美術教育師資不足和人們慣常的“副科”認識,使得兒童美術教育的模式化、成人化傾向嚴重。具體呈現爲以下三種教學現象:第一種是“反覆訓練教學法”,教師比較熟悉或擅長某一種畫法,如花鳥畫或山水畫,教其弟子就反覆訓練這一種技法,學生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甚至成爲所謂能畫“齊白石的蝦”或“徐悲鴻的馬”的“天才兒童”。這些“天才兒童”畫出來的畫,固然精彩,可惜毫無創造力可言。第二種是“簡筆畫教學法”,有的教師以師範院校學習的簡筆畫教材爲模本把構圖、色彩甚至造型固定化,孩子的作畫成爲各種形式的公式組合。畫房子是三角形再加長方形,裏面還有田字形的窗戶;畫人物就是小小的嘴巴配上大大的眼睛等等。模式化的造型,千人一面,毫無生氣。第三種是“專業技巧教學法”。這些教師可能出身專業美術院校,自身素質較高,但缺乏兒童美術教學理論素養,機械地讓小學生畫石膏,畫景物,甚至臨摹成年人的作品,過早地把專業院校的課程生搬硬套在天真活潑的孩子身上。兒童學習美術,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但是技能技巧卻不是學習美術的唯一目標和內容。如果一個美術教師只懂得教學生美術專業知識和技巧,這樣的美術課只能叫“美術技法訓練課”。美術課程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掌握技能技巧的工具。美育要關注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1],作爲美育重要途徑之一的美術教育的目的是以美育人,而不是向學生灌輸美術知識。因此,筆者認爲,小學美術教育要落實美育要求,首先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藝術感覺。何爲藝術感覺?藝術感覺就是指主體在事物中自覺地感受到美的真諦,產生美的.愉悅,並能主動創造美的一種審美心理能力。美國著名的美術教育家維克多羅思菲德在《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一書中把兒童的個人成長特徵,分爲7個觀察點:智慧成長、感情成長、社會成長、知覺成長、生理成長、美感成長、創造性成長。”[2]這與《美術課程標準》的“關注文化與生活、健全人格”等理念是相互契合的。不可否認,人與人之間的藝術感覺差別是很大的。有的人認爲藝術感覺是先天的,這種說法有些道理,人的藝術感覺確實存在個體差異。但是,筆者認爲藝術感覺更有賴於後天的藝術教育,一個具有良好藝術感覺的人應該具備哪些特質?美術教育應該如何培養藝術感覺呢?筆者在此談談關於小學生藝術感覺培養的教學探索。

小學生藝術感覺培養探討論文

一、“多情”———激發多元情感

情感是藝術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項。沒有感情就沒有美術。人的情感,一方面來自先天,成語說“七情六慾”。另一方面則是後天的養成,例如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等等。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應當把握情感的教育,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美好情感。平時,每一個人的情感都是處在相對平靜的狀態,而在美術課堂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一種教學情境,讓孩子的情感得以激發,使之動情,乃至於昇華。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如同催化劑一般,能使學生興奮激動起來,而後引導孩子運用藝術表現形式盡情去表現、宣泄、抒發這些情感。在教科版藝術第六冊《小樹快快長》一課中,筆者透過“種樹、感樹、演樹、賞樹”等環節,營造課堂氛圍,極大地激發學生愛樹、護樹、贊樹的情感,然後透過“畫樹”把這些情感抒發出來。雖然孩子的畫筆尚顯稚嫩,但一筆一畫發自孩子內心,盡情表達。

二、“善感”———發展感官知覺

有良好藝術感覺的人,他們的情感往往特別豐富。經常能從常人視而不見的事物中發現美,爲美而感動,這種藝術敏感性是可以透過培養的。美術是視覺的藝術,美術教師要教會學生用“藝術的眼睛”去觀察周圍事物,對事物的造型、色彩等美術因素進行觀察和欣賞。除了視覺以外,嗅覺、味覺、觸覺、聽覺等感覺的訓練也很重要。藝術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知道學生去聞、去嘗、去摸、去聽……經過這些訓練的孩子,他們的藝術感受能力一定比一般人更爲細膩、敏銳。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於各種事物的感受。興趣是藝術感受裏的前提,只有愛好廣泛,纔有可能造就良好的藝術感覺。

三、“超脫”———樹立審美態度

現代工業社會,使得人們對待事物的態度往往帶有功利色彩。同樣一匹馬,在商人看來,他看到的是馬的經濟價值;在牧民眼裏,他注意到的是馬的筋骨強壯,能拉車載貨……而在具備良好藝術感覺的人卻可以注意到馬兒那光滑油亮的皮毛、體格強健,馬兒雖然默默無語,卻有一種不懼艱難、勇往直前的偉大精神。這一些感受都能讓人的內心感受到一種愉悅,這就是美的享受。其實,孩子的心靈是潔白無瑕的,天生就有一種超脫世俗的審美態度。教師應當要千方百計保護住孩子純潔的心靈世界。有些家長讓孩子學畫,往往帶有功利色彩,而教師也會把成人世界的理解強加給孩子,例如教給孩子畫成人作品,更有甚者爲了參加美術比賽獲獎,由成人代替孩子構思作品,甚至代筆。孩子本應有美妙的藝術體驗,卻在成人的功利目的中,完全喪失了天真活潑的自筆者,這樣的藝術學習怎麼可能會有愉悅的審美體驗?

四、“浪漫”———培育想象能力

“浪漫”的具體表現是很容易忘掉現實生活,而進入一種境界。一個具有浪漫氣質的人,首先靠着“幻想”,很容易進入了自己超越現實的幻想世界。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童話世界,他們最喜歡的就是幻想。美術課堂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去想象,爲他們營造幻想的情境,使他們的意識能夠神遊四方,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藝術情境中。其次,一個具有浪漫氣質的人靠着自己的“想象力”,很容易進入圖畫、聲音甚至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他們的想象力,引領他們走進了畫中、聲音裏、書本上,達到身臨其境、深有感悟的境界。把自己變成了作品中的人物,體會到每一種情感。同樣欣賞米勒的《拾穗者》,一般人看到的不過是幾個外國農婦在撿麥穗。而一個具有浪漫氣質的人卻可以描繪出這樣的場景:秋天,金黃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無際,麥收後的土地上,有三個農婦正彎着身子十分細心地拾取遺落的麥穗,以補充家中的食物。儘管她們身後有着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麥垛,卻不屬於她們。農婦們側臉半彎着腰,手裏捏着一束麥子,正仔細巡視那已經拾過一遍的麥地,看是否有漏撿的麥穗。農婦們就是如此往復地勞動着,爲了全家的溫飽,耐心而不辭辛苦地拾着麥穗[3]。學生將來未必會從事美術專業,但是一個具備良好藝術感覺的人,他們總是從生活中感受到比一般人能更多的美的享受,體驗到更加豐富的生活。小學美術教育更當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藝術感覺,讓學生擁有更爲積極快樂的生活態度,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地發展。

作者:範祝君 單位:晉江市深滬鎮科泉小學

參考文獻:

[1]韶關日報.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EB/OL].[2016-04-12]://_.

[2]維克多羅思菲德.創造與心智的成長[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

[3]石暘.美術欣賞教育與學齡前兒童語言發展[J].林區教學,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