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新課改下教學反思的深入探究論文

論文1.73W

教學反思,即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困惑,有些是個別現象,有些則屬於共性問題,透過教研組的研究,本課題組現對教學反思現淺述如下:

新課改下教學反思的深入探究論文

一、對教材質疑

因爲求穩,有時的教學“照葫蘆畫瓢”;鋪墊是教材的“複習題”;新授是教材的“原例題”;反饋是教材的“做一做”;鞏固是教材的“練習題”……這在事理上無可非議,可教學下來總是感覺心裏不是滋味。這是爲什麼?我們不妨對教材進行質疑:複習的知識是否有利於新知的展開?例題的內容是否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鞏固練習是否具有反饋的功能?課後的習題是否靈活有趣?如果“沒有”,就應跳出教材用教材:將學生生活中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內容溶入例題與習題之中,體現教學的生活化,增強數學的趣味性,展現數學的價值觀。

二、與學生換位

因爲“責任”,有時的教學費力“九牛二虎”:該講的講了,該問的問了,該做的做了,該練的練了……這在常規上無可挑剔,可教學下來總感到效果不明顯。這是爲什麼?我們不妨與學生換換位:如果我是學生我會怎樣?如果學生是這樣,我該怎麼樣?是不是不該講的也講了,不該問的也問了,不該做的也做了,不該練的也練了?如果“是”,就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教學的目標,教學的起點,教學的過程,怎麼才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

三、和他人比較

因爲課改,有時的教學“趕鴨子上架”:直觀、談話、操作、演示、驗證、歸納等多種手段並用。這在程序上無可厚非,可教學下來總感覺沒有起色。這是爲什麼?我們不妨和他人做比較:在學校裏聽聽同行的課,在刊物上看看他人的設計,在錄象中觀一觀名家的課例。然後反思他人的教學好在哪裏?自己的教學弱在何處?在比較中鑑別,在鑑別中改進,在改進中提高。

四、請名師指點

因爲創新,有時的教學“初出牛犢不畏虎”:創設貼近生活的實例;營造平等交流的氛圍;安排充足時間的實踐;組織雙向互動的合作等,這在闖勁上無可指責,可教學下來總感覺特色不夠鮮明。這是爲什麼?我們不妨邀請同行聽一聽自己的教學,評一評教學得失,在“聽”與“評”的過程中爲自己“把脈”;請名師改一改自己的典型教案,作一作公開課例,在“改”與“作”中爲自己“會診”,進而促使自己由“當局者迷”向着“當局者清”的目標邁進。

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該強化反思意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成反思習慣,努力提升反思力,實現自我更新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