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從小學生認知心理探究小學資訊技術課的教育教學論文

論文5.85K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和認識與高年級學生有很大不同,他們有着自己獨特的心理特徵和心理活動軌跡,好奇心強、形象思維居於主導地位。本文擬從心理認知角度出發,以江蘇科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小學資訊技術 ( 下冊 )》Word 課程中的第 5 課《插入文字》作爲教學案例,根據學生在課堂中各個階段情緒和情感狀態的變化,採取“欣賞-分析-運用-評價-拓展”五步法進行教學 ( 如圖 1 所示 ),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從小學生認知心理探究小學資訊技術課的教育教學論文

一、欣賞——緊扣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徵

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動腦,一些新事物或者令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可以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易於接受和理解新知識。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知識的接收也主要是靠其感官直接感知。抓住小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並將其與資訊技術課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給學生講解《插入文字》這一課,首要的學習主題就是讓他們熟悉“設計個性化介紹”。爲了實現這個教學任務,筆者以小學生們特別喜歡和感興趣的“灰太狼”爲例。首先出示一張灰太狼圖片(如圖 2 所示),然後提問:“同學們,灰太狼大家都非常熟悉,它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什麼,你們知道 嗎?” 學 生 們一看到自己喜歡的“ 灰 太 狼”,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異口同聲地回答:“我一定會回來的!”緊接着,筆者又提出一個問題:“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灰太狼沒有‘說’這句話啊,大家想不想把它加進去呢?”筆者將事先準備好的灰太狼的一句經典話語插入圖片中(如圖 3 所示),讓整個圖片看起來非常飽滿。做完之後,讓學生們比較圖 2 和圖 3,並跟着一起大聲說出“我一定會回來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當然,在欣賞環節一定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徵,不宜設定過多的教學目標,防止一味追求“全”而突出不了主題。

二、分析——運用形象和具體思維特徵

小學生的思維形式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具體性,這就要求在分析教學內容時不可以一味強調知識的邏輯性,而要注意在分析知識點時儘量利用學生注重形象性思維這一特點。透過現場展示圖片,在第一步“欣賞”之後,學生們對於已經“插入文字”的圖片一下子喜愛起來,他們直觀感受到圖片中插入文字與沒有插入文字的前後差別,有了更形象、更具體的瞭解。

筆者趁熱打鐵,“既然灰太狼的口頭禪大家都知道,那麼我們就讓這句‘我一定會回來的’文字更好看一點好不好?”緊接着進入第二步教學環節,向學生們簡要介紹在圖片中插入文字的幾個渠道、如何插入藝術字,最後讓學生牢記並掌握“插入藝術字後馬上設定環繞方式”的要領。透過淺析這一步驟,可以讓學生對“插入文字”有了基本瞭解,知曉了插入文字的基本知識,爲下一步的動手操作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三、運用——抓住模仿力強的心理特徵

資訊技術課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簡單的死記硬背無法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力,模仿也是他們的長項,他們對事物的模仿往往從視覺開始,經過大腦感知後,再經過心理運動器官的操練而完成。經過第二步“分析”之後,學生會對插入文字的原理有了大體認知,紛紛躍躍欲試。這時,筆者及時設定一些教學任務,讓學生們進行具體創作,並且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予以輔導,對運用過程中出現的`典型問題或者集中性問題再進行現場創作示範。

在“運用”這個環節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筆者會將之前的“欣賞”和“分析”環節完成的圖片成果交由學生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要掌握好進度,不宜過於追求速度,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任務設定順序。在任務設計時,還要兼顧動手能力不同的學生。比如,要求學生在 Word 文檔中插入“我一定會回來的!”時,先讓學生自己開啟藝術字樣式,並就自己喜歡的樣式進行設定,之後再選擇圖片的“版式”。爲了防止學生形成思維定式,只會在“灰太狼”圖片中插入文字,筆者還有意識地讓學生們在“喜洋洋”這個卡通人物中也插入藝術字,做到藝術字與自選圖形組合,讓學生進一步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四、評價——利用上進心強的心理特徵

小學生的情緒、情感處於急劇發展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因此,教師應創造機會滿足學生心靈深處的這種強烈的探求慾望,讓學生在完成相應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及時對學生給予鼓勵、讚賞、接納可以鞏固教學效果。

透過前面三個教學步驟之後,學生基本掌握了教學任務,這時設定一個“評價”環節。首先讓同桌的兩位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分別就對方作品的優點和不足給予點評。由於不同學生的視角和知識儲備不同,作品的差異在所難免,這時透過相互間的點評實現了思想上的交流,做到實際操作上取長補短,還可以加深學生之間友誼。

五、拓展——利用可塑性強的特徵

習慣是人的第二天性,學習習慣也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才得以形成和發展,並最終成爲個體需要的自覺學習行爲方式。小學階段,學生已經開始逐漸形成對現實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爲方式,但還不夠穩定,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因此,可以透過知識的拓展來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目的,幫助他們逐漸掌握知識要領。

六、結束語

要讓小學生真正融入資訊技術課的教學中來,除了要傳授知識外,還需要結合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徵,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提升他們的資訊素養,將心理特徵與資訊技術課的教學特點結合起來。一堂好的資訊技術課應該是一堂有意義的課、有效率的課和有待完善的課。在設計教學任務時,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生的創新性,滿足學生的層次性。我們從孩子的心理認知特點出發採用的“五步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