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幼兒教育論文參考

論文1.36W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構成元素,對學前教育進行改革創新能夠爲幼兒提供更爲優質的教育服務,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教育論文參考

篇一:幼兒教育論文

一、寓教育於遊戲中

現在的家長非常重視幼兒的早期教育,幾乎所有的家長從孩子牙牙學語就教孩子識字、數數、背唐詩,還有些家長將孩子送去學英語、學舞蹈、學音樂,恨不得把孩子培養成全能手。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確值得重視,但是,不遵循科學的教育方法,有點拔苗助長的味道。如果只重視知識的灌輸,而忽略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就覺得讀書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從而對學習產生反感情緒。本來很好的教育目的卻走向了反面,這種適得其反的教育方法是我們值得反思的。“遊戲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過家家、搭積木、聽故事、講故事、捉迷藏……這些遊戲是孩子們熱衷於玩的,是百玩不厭的遊戲。看起來他們玩得不亦樂乎,對周圍的事物毫不在意,恰恰相反,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對周圍人、事物的認知就是從這裏啓蒙的。幼兒的模仿能力極強,是無師自通的,沒有人教,他們在刻意模仿別人的言語表情行爲。一歲以前的嬰兒就能模仿出成人的臉部表情,兩歲的嬰兒會打電話,模仿着大人的各種行爲動作。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想象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開發,創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比如他們可以將一塊積木當成照相機,這就是想象力的表現。他們還可以在玩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出各種具體的情節來。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更有耐心,更能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活動中去。遊戲對於幼兒的思維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所以,有經驗的教師在遊戲過程中及時選取與遊戲有關的物品,爲幼兒的思維發展提供了物質寄託,各種物質的外在條件又能創設很多不同的幼兒活動的情景,各種情景又能產生不同的問題,一系列的活動場景爲幼兒創設了解決問題的情景,所以,遊戲中的各種場景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經常開展各種智力遊戲,組織幼兒進行比賽,這樣大大提高了幼兒思考問題的速度及思考問題的靈活程度。在教學中,我不問:“小朋友們,算算看1+3等於幾?”如果這樣上課,用不了幾天,他們就不願上課了。如果用一副撲克牌來認識1-10的數字,那麼小朋友們肯定是樂於接受的,在玩中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數的運算。

二、放手也是一種教育

有天早上吃完小點心後,有個小朋友問:“老師,現在到院子裏去玩,好不好?”“好的,你們可要聽話喲!”玩了一陣陣時間,有些孩子爲了活動區域,爭搶了起來,都要爭着玩剛添置的過山車。這時我想,不參與他們的爭搶,看看他們怎樣處理,他們處理不了我再參與處理。結果,他們採用“石頭、剪刀、布”方法,決定誰先來玩。我及時表揚了孩子們的做法。在院子西北區域的數學區裏,我放置了我製作的“玩具”。“這是用什麼來做成的呀?”幾個孩子邊玩邊好奇地問。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着,我只是微笑,爾後點點頭,以示他們自己發表各自的想法看法。於是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猜測開始了大膽的嘗試,看着他們有點笨手笨腳的樣子,我從內心裏擔憂起來,很想過去幫他們一把。可是我沒有這麼做,這是靜靜地等待他們自己探索。日常教學活動中,像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舉不勝舉。假如我們教師一味地約束孩子,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生怕孩子離開教師的手天就會塌下來。他們認爲只有在教師的控制下,讓孩子們去做事,纔是合乎規範的邏輯的。殊不知這種教學行爲限制了孩子模仿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這樣的教育,培養出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將來是一事無成的。以上就是“放手”帶給我的感悟。放手不僅讓孩子有了自我發揮的空間,還能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更能激發他們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大膽放心地施行“放手”的原則,讓他們的個性在陽光下快樂地張揚,讓他們都能享受創造的樂趣。

三、讓孩子充滿自信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的父母說“這孩子不行”。此類的話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挫傷了孩子的進取心。所以,聽到此話的小朋友的表現就是失去信心,對自己感到失望,沒有拼搏的精神氣,有的甚至透過罵人打架來展示自己是個強者,撫平自己的失望情緒,擺脫“我不行”的評價,換取“我能行”的看法。我教過的學生裏面,劉振東小朋友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父母習慣於在別人面前數落劉振東,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總認爲孩子小聽不懂他們的話,殊不知久而久之,劉振東的自信在父母的打擊的話語下喪失殆盡。上學第二年,他做事的時候經常怕這怕那,好像凡事他不會做,也不想做,看上去自信心一點兒都沒有。別的小朋友獲得成功時,他便會諷刺地說:“真沒意思!”我感到奇怪,這樣小的孩子,怎麼能如此冷漠無情,不求上進呢?起初我認爲他在情緒上還沒有成熟,後來他經常這樣對他人的事說三道四,還經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起,一起指責他人的所作所爲。於是我就透過各種方式對這個孩子進行了解,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父母的無端指責,他性格怪異是直接原因。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天真活潑,快樂無比,不應該是優柔寡斷,不思進取,好像這個世界不屬於他們,而是別人的。所以,當父母絮絮叨叨地埋怨孩子,實際上是反反覆覆地告訴孩子:“你不行!”從這個事例我們可以清醒地看出,在實際生活中不論是父母還是教師,實施鼓勵教育刻不容緩。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及時送上鼓勵的話語,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潑涼水,說風涼話,甚至斥責孩子。孩子幼小的心靈,正是需要靠大人的細心呵護才能健康成長的。大人鼓勵的言語猶如一泓清泉,滋潤孩子成長過程中乾涸的心靈;父母的一句溫暖的話語,猶如一縷春雨,撫慰孩子創傷的心靈;教師一句話猶如一縷春風,撫過孩子渴望知識的心頭,溫暖孩子求知的童心。讓我們一起手挽手,給孩子們搭建起避風的港灣,給他們一個自由生長的空間,給他們一個張揚個性、快快樂樂生活的平臺。幼兒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因人、因時、因事而有各自具體的教育方式,我們要靈活多樣地去採納最適合的辦法,來達到我們所預期的教育效果。

篇二:幼兒教育論文

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人間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比擬的,因爲這種愛是一種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它是無比神聖的,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孩子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幼兒來說是一種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靈薰陶,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面對的是3-6歲的孩子,他們像剛出土的嫩苗 需要我們的愛護 似春陽般的去薰陶,這對正處於個性和道德品質形成的萌芽時期的幼兒來說,是進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徑。由此看來對幼兒的品德教育應該讓幼兒在生活和各項活動中時時感受愛,認識愛,學會愛。因此,我認爲幼兒的品德教育。愛,是永恆的主題。

一、愛是一種信任

用語言來交流,用汗水來培育 用愛來傳遞,讓孩子感受愛接受愛 ,正是因爲愛彷彿給孩子繪畫出了斑斕的世界,並且讓孩子感受老師的愛心以及博大的胸懷,那張開的雙臂給孩子的是溫暖, 是鼓勵 、是信心,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懷着熾熱的心 去愛他們,去了解他們 ,去跟他們真心的去做手拉手的好朋友,使他們對自己不在產生距離,感受師生之間的友好,真誠、依賴、這樣的教育才會爲成功邁出第一步。

回想記得有一次戶外活動中,小雨跑過來問我‘郭老師 郭老師 我們一起比賽騎木馬吧? 我說可以呀!然後賈波跑過來說老師又不是我們的朋友,不能跟我們一起騎!我忙說老師就是你們的朋友呀!賈波就說老師不是朋友,因爲老師又沒跟我們做過

遊戲

,也沒跟我們一起踢球 ,老師不是朋友,然後他們開始輕輕議論 原來老師不是朋友 ...我一時不知道說些什麼,當時開始反思自己給孩子平時的互動太少,於是我說其實老師一直都是你們的朋友,在你們開心的時候也老師是最開心的時候,在你們難過的時候也是老師最難過的時候...沒跟你們做

遊戲

是因爲小朋友也並沒有邀請老師參加啊!然後甜甜跑過來說;老師那我請你跟我一起比賽吧!看着孩子們盼望的目光我毫不猶豫的同意了,然後把馬用力的拉在我的面前,我騎了上去,看到孩子們拍着小手大聲說加油的時候,我把所有的顧忌都拋在了一旁,當時的我真的感覺很激動 也很開心,因爲我不在是他們心中那個產生距離的老師了..我變成了他們可以相信的朋友,自那次以後跟他們走的更近了,於是我常常用好朋友的身份平視的告訴他們好朋友之間的友好與團結,正確的引導他們在家園共育中學會體諒別人,在每一次的感情交流中萌發了他們對我的依賴和信任。同時也讓我感到愛的力量真的是如此巨大,教育的責任至關重大。我用真誠的愛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孩子們的驕橫、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現了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好氣象。孩子們互相幫助,師生們談笑風生,在師生的共同呵護下,我們班成了一個學習、生活和成長的樂園。讓我驚訝的是在讓他們感受愛時,他們也回贈給我真誠的愛。記得有一次在戶外活動中陪他們踢球的時候,猛的摔倒在地上腿一下流血了,孩子們趕緊跑過來扶我,當時我的淚順着就流了出來,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我的孩子們這麼懂事!孩子趕緊把醫務處的老師叫過來給我清理了傷口,生怕我會摔倒趕緊圍着我,孩子們說郭老師我們進教室去閱讀課外書吧!我們會跟乖的~知道平時調皮的他們竟然會這麼懂事,我欣慰的回想這不就收穫的愛嗎?真的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好孩子,的確愛是一種交流 一種傳遞,把你的真摯的愛傳遞給孩子的時候,纔會得到孩子給你的愛,從而樂於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

二、 愛是一種行動體驗。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作爲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撒種愛心,用愛的行動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當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時,我會親手用紙巾將他擦拭乾淨;當孩子離開父母哇哇大哭時,我會像媽媽一樣抱起他,給他溫暖給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動表達着我的愛意,一個不經意的撫摸,一個鼓勵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師在意他、喜歡他、信任他、關心他。

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哭鬧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們哭着找媽媽的時候,我的心也被觸動了,每每這時我便走過去把他們抱起來,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小臉,讓他們感受到媽媽一樣的溫暖……午睡對於有的幼兒來說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們班的潘憶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時,孩子們都躺下了,只有潘憶眼裏含着淚的默默坐在牀邊,我走過去問道:“寶貝,你怎麼了,不舒服嗎?”,她沒有說話,眼淚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頭,沒事啊。於是我有耐心的對她說道:“寶貝,是不是想媽媽了?在幼兒園,老師就是媽媽。讓我當你的媽媽,看着你睡覺,好嗎?” 潘憶擡頭看看我,用小小的聲音說道:“我想媽媽,睡覺的時候我都摟着媽媽的胳膊,我要媽媽……。”爲潘憶擦乾眼淚,哄她躺下後,我從她耳邊說:“老師就是憶憶的媽媽,你摟着我的胳膊睡好嗎?”看着潘憶摟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時,我感到了做老師的幸福……以後的日子,每到午睡時,潘憶總是摟着我的胳膊緩緩睡去。一天,潘憶高興的跑到我跟前大聲說:“老師像媽媽,老師就是媽媽。”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興奮了,媽媽,媽媽的叫個不停,聽到孩子們甜甜的叫聲,我的眼角泛出了淚花,心裏感到無比的欣慰。

這時教師不僅要用行動愛孩子感染孩子,同時更應用行動榜樣影響孩子。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在透過模仿來認識感知世界,透過自己的行動來認識世界。教師正是孩子們的榜樣,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們模仿的對象。正像有人說的“幼兒是一面鏡子,是誰的鏡子呢?是我們每位老師的鏡子。”其實,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孩子。所以當你生氣想發火時,當你的言行沒有爲人師表時,請想一想,一面面小鏡子正照射着你!”於是,我在孩子們面前非常重視榜樣作用。例如早上幼兒來園時我都會站在班門口迎接,主動說“小朋友早上好”,當他們離開時我也總會說一聲“小朋友再見”;每次在教室裏,我要坐下我都會輕輕的移動板凳,輕輕的坐下,這時我也會要求自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當小朋友幫我拿東西時,我也總會說聲“謝謝!”我自己這樣做,我也要求孩子們這樣做。長期以往,孩子們受教師長期行爲影響,他們逐漸也養成了良好的品行。

除了自己做榜樣,在教育過程中,我還在孩子們中間找榜樣,誰愛勞動?講衛生?誰守紀律?誰講文明?誰就餐文明不挑食等……我都時時關注,時時表揚給予肯定,在每週一次的評選會上,引導幼兒發現每個幼兒的優點和進步,並做出評議,由教師執筆整理,最後和孩子的照片一起陳列在榮譽欄中,比如:被子疊的好、吃飯不挑食、有禮貌、對小朋友友好……同時,也會對榜上有名的幼兒提出新的要求。幼兒在這種環境中都願意積極展現自己的優點,主動改正自己的不足,自然而然的孩子們的習慣好了。

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我也不忘時時把愛融進學習裏。我把煩瑣的管變爲對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過分的控制變爲更多的交流和對話。把過於集中的教育教學全分散給孩子們,用他們的感官去感知這個世界的一切。記得,在一次“動物過冬”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它們會冷嗎?小動物吃什麼呀?帶着疑問我們分頭去收集資料,豐富知識、去感知這個神祕的世界,也使孩子們多了一份對動物的愛。

三、 愛更是一種理解和尊重。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愛,這種愛要能夠把每一個孩子愛到心坎裏,愛的是那麼溫暖那麼無私;孩子犯錯時,能多給孩子一個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會給孩子送上一片掌聲;孩子有疑難時,又是孩子最好的幫手遊戲時最好的夥伴最真誠的朋友;當孩子大膽表現自己時,老師是最好的欣賞者。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讚美、一個友善的態度,一顆充滿的愛心……教師要用這份真誠的愛深深地去感染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現實生活中父母往往出於“爲孩子好”的目的,爲孩子做好了他們認爲應該的一切,但是由於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結果事與願違,遭到孩子的反對,造成關係緊張。我們應該信任幼兒、鼓勵幼兒,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時也讓他們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針對此而設的,即每天安排兩個幼兒維持班級紀律、負責班級的簡單事務,如:分發碗勺……每個幼兒都有機會,每個幼兒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動中每個幼兒都得到了不同的鍛鍊和發展,不僅學會了做一些簡單的事務,變的熱愛集體、熱愛勞動了,而且增強了幼兒的管理能力和獨立性。因而成人應該看到,幼兒雖然年幼,但是他們同樣有自己的思維,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強加和包辦代替就會使幼兒失去選擇的主動權,使幼兒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久而久之,幼兒就會出現事事處處依賴成人或者出現逆反心理,這對幼兒健康心理和思維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應該重視孩子的想法,不應用成人的看法去評價孩子。相應地,幼兒的生活世界也是一個與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裏幼兒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謂科學、客觀的標準看待事物,不是按習慣性的常規或理論來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達可不可愛、自己喜不喜歡。他們往往憑藉這種臆想或即興、奇異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們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賦予變化的。這讓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在我初爲人師時,那時的我沒有太多豐富的教學經驗,有的只是一顆熱愛這份事業,熱愛孩子們的心。當時在大班實習,心裏有一絲緊張,有一絲好奇,在面對那些調皮、上課不愛聽講的,中午不愛睡覺的孩子起初顯得束手無策。爲這些,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向老教師取經,慢慢地我發掘了孩子們心理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才是師生間溝通的前提。有一次,孩子們在繪畫時,我發現我們班的晨晨畫了一幅很美的圖畫,可是他畫的海水卻是紅通通的,雖然以前在書本上我也看到過類似的例子,但我仍忍不住問他:“晨晨,你的圖畫好漂亮,可是,爲什麼你的海水是紅通通的呢?”晨晨見我沒有責備他的意思,便大膽地說:“柴老師,傍晚了,太陽照在海里,海水就是紅紅的呀。”噢,原來是這樣……我微笑地點點頭。事後我想,如果當時我沒有問清楚事情原由,採取訓斥的態度,強令他馬上改正,那麼我就無法找到與他溝通的機會,也無法知道他的真實想法了。所以,教師就應該充分認識到:孩子是處於發展中的人,每個幼兒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每個孩子都有發展的可能和潛力,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自己作爲一個聽衆、朋友,而不是一個威嚴的法官,在與孩子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的交流。

正如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這應該是我們所有教師的共識。願所有的教師心中都充滿真愛,把不同的愛獻給不同的孩子,讓我們把真愛的種子種進孩子的心裏,相信它能生根、發芽,並結出喜人的碩果。

標籤:幼兒教育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