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一年級語文教學的論文

論文3.16W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第一篇(1)

一年級語文教學的論文

題目: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爲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 還孩子一個輕鬆的童年, 自2014年起, 上海全面推行“零起點”, 要求低年級尤其是一年級無書面回家作業。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學生放學之後不用學習, 沒有一點回家作業。無書面回家作業其實是針對以往簡單乏味的抄寫、習題訓練等類型作業而言的。這就要求教師針對學習目標, 優化作業設計。

雖然小學生對學習新知識、新本領充滿好奇與嚮往, 但是好動的天性讓他們無法靜下心來完成那一張張枯燥的紙筆練習。因而, 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就顯得舉足輕重。

一、充滿童趣, 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一年級學生的作業反應是非常真實的。他們喜歡, 就會認真去做;他們不喜歡, 那麼走神、磨蹭、拖拉是常有的事情。一年級拼音教學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於學生來說, 這是一個個抽象的字母, 他們很容易把它們和英文字母混淆。一課結束後, 如何能讓學生高高興興地去鞏固所學知識呢?一份充滿“童趣”的作業, 學生一定不會拒絕。

1. 編順口溜

一年級的學生很喜歡簡短的順口溜, 可以安排學生編順口溜記住拼音字母的發音與字形, 並把順口溜說給爸爸媽媽聽, 讓他們來評價。比如《a o e》這一課, 課上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要分享自己創編的順口溜, 然而課堂時間有限, 爲了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同時鞏固課堂所學, 讓學生把自己編的順口溜說給同學、家人聽。他們回家後, 就會編出各種各樣的順口溜:張大嘴巴a a a, 檢查牙齒a a a, 扎個小辮a a a……

2. 講故事

部編版教材在插圖設計上非常用心, 每一課的拼音都配上了精美的插畫。作業佈置時就可以從這些圖畫入手。在《ai ei ui》這一課, 可以佈置這樣的作業:請學生看着情境圖, 發揮你的想象, 給爸爸媽媽講個故事。還可以這樣提醒他們: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麼。看看ai ei ui分別藏在了哪裏?這樣, 每一句話裏都會涉及到本課學的拼音。比如奶奶帶着紅色圍巾在給小朋友們講故事。“奶”“圍”“給”裏分別藏着“ai”“ei”“ui”。學生帶着興趣給爸爸媽媽講故事, 而在講故事的過程中, 又很自然地複習了剛學的拼音。這樣既能達到完成作業的目的, 又能收穫快樂, 一舉兩得。

3. 做遊戲

兒童時代, 印象最深的大約就是曾經做過的遊戲。能夠在遊戲中完成作業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 那是再美妙不過的事了。只要巧妙設計, 拼音卡片也能成爲有趣的玩具。學完聲母后, 佈置做聲母卡片的作業, 在做卡片的過程中, 學生加深了對聲母的認識。之後教學生課後玩拼音牌的遊戲, 比如按正確順序排放拼音牌, 在固定的時間找出固定的幾個字母, 聽音找字母等。

二、貼近生活, 培養學生自主意識

識字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大量的生字集中涌現, 讓學生一下子全都記住, 真的很不現實。而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漢字, 所以學生學習、識記生字並不用侷限於課堂, 作業的佈置也不該拘於書本。

在識字單元《小書包》一課, 由於文字非常貼近學生生活, 課後作業佈置應與生活緊密相連。要求小朋友查查自己的書包裏有哪些文具。在說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字音的印象, 同時提醒學生, 看到這件文具, 要在腦海裏想一想, 這個字長什麼樣?

在《大小多少》一課, 除了課文中出現的事物, 讓學生再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像這樣的事物。可以學着課文的樣子繼續往下編。另外, 這裏不僅提到反義詞還有量詞, 這些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可以佈置觀察作業:找找教室裏的東西, 哪些含有反義詞, 哪些可以用量詞表示;找找校園裏的事物, 哪些含有反義詞, 哪些也可以用量詞表示;再找找家裏, 哪些含有反義詞, 哪些仍然可以用量詞表示……

在《日月明》這一課, 主要學習會意字。爲了讓學生積累會意字, 主動學習新字, 可以讓學生去尋找自己及家長甚至同學姓名中的會意字。

三、發散思維, 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語文學習除了拼音、識字, 還不可忽略語言表達。教學中, 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內資源, 引導學生去學習。比如《四季》這一課, 筆者會先讓小朋友在父母的幫助下, 查一查每個季節都有哪些景物、哪些動物。想一想, 這些事物能不能代表每個季節。課後, 讓學生模仿《四季》的寫法, 自己創作一首關於四季的小詩。然後把這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 讀給同伴聽, 還可以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個季節。

在學習《青蛙寫詩》這一課前, 讓學生去了解一些動物的叫聲, 青蛙是呱呱叫, 小貓是喵喵叫, 小狗是汪汪叫等, 這樣爲課上說話練習作準備。課後, 可以讓學生仿照青蛙寫詩的樣子, 用上逗號、句號、省略號, 以及學生知道的符號來寫寫詩。這對學生來說, 絕對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除了寫詩, 我們還可以各種形式進行閱讀。部編版教材專門有“日積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讀”板塊, 可見閱讀的重要性。然而簡單地佈置回家閱讀作業, 學生也許讀也許不讀, 老師無法檢測, 學生也無甚熱情。本學期, 筆者的每週閱讀作業是發讀書視頻。書目不限, 只要自己喜歡, 但必須認真讀。然後以自己喜歡的形式錄下來, 可以是站着朗讀, 可以是坐着朗讀, 可以是誦讀, 可以是表演讀, 還可以說說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其實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讀自己喜歡的書, 就是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及學習能力不同。能夠用表演的方式讀, 說明他已經理解了, 能夠端坐朗讀, 說明他對閱讀的認真態度。

四、整合學科, 豐富學生學習經歷

教學不能簡單地看成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 教學更側重於教學生學會。作爲教學五環節之一的作業也應該體現教學生學會的作用。讓作業的功能最大化, 除了利用課內課外資源, 整合學科資源也是一種有效的途徑。畢竟學科是相通的, 而不是割裂的。

部編版《語文》第一冊《秋天》這一課, 主要對秋天的樹葉、天空、大雁進行描寫。而一年級教科版《科學》上冊也對秋天進行了描述, 只是側重點不一樣。於是設計了這樣幾份作業:

1. 找找語文和科學課本中對秋天的介紹, 它們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2. 和家人說說:在秋天, 你喜歡做什麼?

3. 採訪身邊的人:秋天到了, 他們喜歡幹什麼?

4. 做樹葉畫。

其中, 一題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 二、三題主要鍛鍊學生的口語交際與語言表達能力, 第四題主要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除了與自然科學結合, 語文還可以和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把美術學科《美麗的魚》和《江南》這一課結合, 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畫一畫:把魚兒游到東、西、南、北的情景畫出來。

2.小小售貨員:想想如何把你的作品推銷給家人。包括這幅畫的介紹、這幅畫的價錢、這幅畫的作用等等。

有了這樣的作業, 學生的學習就變得有趣多了。這種實踐性強、易操作的作業就是利用學科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整合了各學科資源, 讓學生處在一個大的學習情境中, 不斷增強他們的語用能力。另外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也是積累語料的過程, 這對他們綜合素養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黃耘.以學生學習爲導向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探討[J].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 30 (03) .

[2]曹越.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 2012 (01) .

[3]高青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09 (04) .

[4]盧梅芳.小學高年級語文實踐性作業設計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6, 17 (08)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第一篇(2)

題目: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摘要:爲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拓展其視野, 提高其綜合素質, 文章就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習慣的養成進行了探究, 提出了具體的閱讀教學策略, 包括激發閱讀興趣, 培養閱讀習慣, 提升閱讀質量。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 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

興趣是人前進的動力, 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 他們識字量不多, 讓其獨立閱讀是十分困難的。這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就顯得尤爲重要, 當學生對閱讀有了濃厚的興趣時, 其閱讀能力纔會得到提升。良好的閱讀氛圍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非常有幫助。

一、激發閱讀興趣

小學教學過程中, 引導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興趣是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師要善於抓住一年級學生的個性特點, 在此基礎上採用多種教學方式,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升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 教師可以爲學生營造一個活潑的教學氛圍, 幫助學生迅速進入作品, 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的內容, 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例如, 教師在講到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時, 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小視頻,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爲一年級學生營造具有真實畫面感的文章內容, 強化其語文閱讀體驗的同時, 還可以加深其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需要合理利用語文課的教學平臺, 一年級學生的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圖,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透過插圖去想象課文的場景,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也可以要求學生透過圖片進行文章的表達和想象, 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培養閱讀習慣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自能讀書。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會使學生受益終生。在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 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可爲其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語文教師的職能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 還要從小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了, 這時就需要讓學生知道怎麼閱讀, 如何閱讀, 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只有這樣, 閱讀興趣才能一直保持下去, 對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不可或缺的作用[1]。

一年級的小學生語文閱讀主要包括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初讀, 要求學生可以認識並且在漢語拼音的幫助下能夠獨自完成一篇文章的閱讀。第二部分就是品讀, 要求能夠在無障礙朗讀下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 在閱讀中深入地思考文章的中心內涵, 並仔細揣摩。培養一年級語文閱讀習慣需要從這兩方面入手, 教師在拼音及生字的教學上, 要夯實學生的基礎, 教會學生漢語字典的使用方式, 進而幫助學生完成品讀。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品讀方式, 品讀方式大致分爲朗讀和默讀,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安排, 幫助學生克服品讀的障礙。例如,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清晨早起的時候, 選擇朗讀, 透過大聲地朗讀提升自己的發音能力及理解能力, 在新接觸一篇感興趣的語文讀物時, 可以選擇默讀,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2]。

三、提升閱讀質量

提升一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質量, 可以從閱讀方法及閱讀量兩方面入手, 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方式, 並且閱讀量要適當, 堅持學生的主體性來提升其閱讀的質量[3]。

一方面, 教師要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能力。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獨立閱讀前, 提出相關問題, 這個問題的作用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促進學生主動思考, 激發學生的探索欲, 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方向,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將答案告訴學生, 而是讓學生獨自尋找答案, 教師最後進行總結, 讓學生自由提問, 由教師進行解答, 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另一方面, 爲學生合理安排閱讀量。教師需要根據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逐漸增加閱讀量, 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 由於漢字的積累量及理解能力有限, 閱讀內容以短小精悍爲宜, 內容最好簡單易懂, 可以插入大量圖畫來保證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條件爲其制定相關的閱讀計劃, 定時向學生推薦符合學生的課外讀物, 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等, 教師可以指導家長與學生共同閱讀, 每天保證一定的閱讀量,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幫助學生養成一定的閱讀習慣。

四、結語

隨着國家教育的不斷完善, 人們對閱讀也越來越重視起來, 閱讀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着不容忽視的作用。小學階段正是人生起步期,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爲重要, 但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不能獨立完成閱讀這件事情, 此時, 需要學校和家庭進行有效的引導, 使其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從而爲其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