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的重要性論文

論文2.51W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能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善於思考,開拓思路和創新精神。教師如何緊扣語文教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的重要性論文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1。根據教材特點創設情景 中學語文教材中所選課文絕大多數雖爲名家名作,且各具特色,但往往不乏選材平凡,語言樸實之作。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者選擇了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展開描寫,如果教師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學習文字,學生可能會對文字的理解感受不深,難以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父子情深”。

爲了讓學生對文字有不一樣的體會,我將課文設計成課本劇,讓學生模擬文中的父親、兒子,離別時的背景加上音樂的渲染使學生對蘊含在文字中的父子情深有了不一樣的體會。透過學生的表演和親身體驗,就能把朱自清對父親的愛,發揮得淋漓盡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使學生進入特定的氛圍,喚起了他們的'情感體驗和豐富的想象,並使他們聯想到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這樣學生就會對生活中看似常的生活事件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和理解,也更深刻的領悟了文字中飽含着父子之間最真情的愛。

2。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景 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特徵的差異性,在語文教學中,單靠傳統的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已呈現出一定的侷限性。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的出現爲情景創設提供了可能,如教讀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瞑》一詩時,首先要求學生預習全詩,對這首詩展開豐富的想象,並在此基礎上畫一幅山居秋瞑的意境畫。然後,收集學生繪畫分別投影到大屏幕上並讓學生對照大屏幕解說他們的繪畫意圖,分析詩歌與繪畫的關係,找出自己作品的閃光點。經過學生的不斷參與和解說,最後老師再結合作品作進一步分析總結。在這種方式中,透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景並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不但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展,也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王維“詩畫合一”的藝術風格。

二、巧妙設問,層層啓發

1。結合“小說”設問、啓發,培養想象力 小說作爲一種文學體裁,往往蓄含着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主題,所以也就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以《孔乙己》一課的教學來說,學生透過自學基本能瞭解孔乙己的社會地位、性格、品行及孔乙己一生的悲慘遭遇。在弄清楚這些基本問題之後,結尾有這樣一句:“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學生讀到這裏會思索他的結局如何?究竟是怎麼死的?

那麼後來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這樣一問,學生想象的翅膀紛紛展開,並議論紛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繫孔乙己的生活背景和社會背景,有學生說孔乙己一人孤零零的,最後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餓死了……但如果課堂的想象到此,學生對文字的理解還是膚淺的,教師要再引導學生思考:是誰造就了孔乙己悲慘的一生?從而讓學生的思考從生活表面上升到對社會制度層面,獲得對文字的理解。

2。結合“詩歌”設問、啓發,培養想象力 詩歌看似簡單,由幾個字組成,但詩歌的意蘊卻比較豐富,好的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就是學生想象的良好素材。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詩人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名詩句,詩中把塞北的雪來得急、下得猛想象成一夜梨花盛開,讓讀者看到了雪花飄落的情景,是多麼的形象啊!又如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運用了大膽的誇張想象,把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一泄千里的宏偉、壯闊的畫面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出來,講解此句時可巧妙地進行設問:廬山瀑布到底有多高、有多壯觀啊?李白又是如何寫的?如果你是李白你又會如何寫啊?如此種種,無不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絕佳素材。

3。利用文字“空白”設問、啓發,培養想象力 接受美學的重要理論家伊瑟爾提出的“空白”理論認爲,文字往往會給讀者留下不確定性的“空白”,讀者必須憑藉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去探索和發掘文字的潛在密碼,讀者在探索、發掘和填充“空白”的過程中就是對文字展開想象和再創造的過程,因此閱讀其實也是一種想象創造活動。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充分利用這些“空白”來設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我”爲何四次流淚?每次流淚有何不同?魯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長衫哪去了?孔乙己最後一次離開咸亨酒店後命運如何?利用好這些文字中的“空白”就可以給學生帶來無限想象的空間。

總之,要培養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師緊扣教材和學生實際,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想象因素,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融入到教師精心預設的想象情境中,從而既獲得對文字的理解,又獲得想象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