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結構主義中教育思想的小學教育實踐意義論文

論文2.11W

摘要:現代西方哲學分爲唯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兩大流派,人本主義區別於唯科學主義的主要特點就是反對把人歸結於科學理性的存在,在20世紀中葉西方盛行的結構主義就是人本主義思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爲結構主義要求揭示人的生命、本能、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或超理性存在的意義,對人性的心理及行爲活動的認識更爲深刻和獨到。整個教育工作的活動就是圍繞人來傳授一套適合的內容結構,而人本主義重視學科基本結構的傳遞,重視人的創造性學習,重視人的心理和智力的成長,並由此改變了當代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對結構主義理論收集和分析,用結構主義思想來指導教育界的實踐活動,無疑會推進我國九年義務基礎教育的成長和發展。

結構主義中教育思想的小學教育實踐意義論文

關鍵詞:結構主義教育;中小學;教育實踐

在20世紀20、30年代的西方教育界,教育結構主義思想初步形成,奠基人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他畢生努力的認知結構理論爲教育結構主義奠定了基礎。而後又有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深受前輩皮亞傑的影響,發展出了以知識結構論和學科結構論爲理論核心的結構主義學習方法,並將理論知識帶到了中小學的實際教學活動中來,在當時甚至對整個西方未來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實踐做出了重大貢獻。這篇論文透過分析這種結構主義教育思想,引申到分析我國的教育現狀,尤其對我國中小學的教育實踐中有着正面深入的影響,推動我國中小學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的不斷更新和發展。

1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1.1強調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

結構主義教育理念的踐行者承認每個學科都是由基本的知識搭建出來的科學結構,倡導以“結構”爲基本框架工具來甄別海量的資訊數據,認爲知識就是我們構造出來的一種模式,它使得我們經驗的規律性具有意義和價值。[1]每個教務工作者都要有這種意識,面對學生的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首要任務就是讓其領悟和運用學科的基本結構,以及該學科相關的各種研究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的中心問題就是如何向學生搭建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結構主義教育理念的踐行者倡導所有教學課程必須以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爲中心,不認爲以各個學科爲核心的“分科課程論”是有用的,也不認爲以學生爲中心的“經驗課程論”能夠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

1.2注重發現學習

發現學習是結構主義教育理念的.踐行者提出的先進思想。發現學習的精髓就是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靈活使用生活經驗和學習能力去發現問題、蒐集資料、分析問題,最終得到問題答案,並從中發現教材的內在規律和框架結構。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遞書上的知識點,更要有意識讓學生洞悉整個教材的知識內容和框架結構,告別以答案就是唯一標準的落後想法,激勵學生在學習上自我發現,在老師的科學引導下找到學習的興奮點,找到快樂學習的方法。

1.3強調學生智能的發展

結構主義教育理念的踐行者當務之急就是要尊重兒童教育及內容教學的客觀規律,根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階段,採取科學的手段來促進他們心智的發展。老師教課的時候也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只盯着學生自然發展的水平,授課的內容也可以參照跳一跳也能摸得到的原則,給予學生一定程度的挑戰,根據學生的特性使其穩健地向前發展學習,這樣也能有效促進兒童智力的成長。[2]結構主義教育者對教育的研究過程從來不是靜態的過程,他們都儘量找到基於兒童心理機能從而投射出關於不同年級的學生認識和掌握知識的普遍準則。

1.4主張兒童的早期學習

結構主義教育理念的踐行者主張學生可以有條件地提早接觸某些學科的基本內容和框架,不一定要到規定的年齡段才展開學習。學生的學習狀態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深入不斷成長,而內在的生理條件對學習狀態的影響卻沒有那麼明顯。從這個角度來講,老師要嘗試創造性地改裝下知識的面貌,將其適應學生相應的思考模式和腦力發展,提供看得見摸得到的教學道具供學生自主學習。

2結構主義教育思想在教育實踐中的意義

2.1教育內容應重視學科基本結構

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工作推行中遇到很多困難,尤其以過時的教學理念和陳舊的教材內容最爲突出。當代世界知識不斷變換更新,過時的教學理念和陳舊的教材知識早就不能滿足我們對知識新鮮度的要求。而如今,在我國明面上大力推廣的素質教育,在實際操作層面上依然是過去那種以學校追求升學率爲導向,以應試考覈爲檢測手段,依然不重視兒童的自然發展規律,直接導致了一種畸形的狀況:老師教的都是要考覈的內容,學生學到了只是應付考試的分散零碎的知識點,而不是一個完整系統的學科系統。上述的情況理應急需得到改善,將“求知”轉化爲“求學”,讓學生真正領悟並掌握到基本的學科結構內容和知識的內在規律性。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就是作爲對應學科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存在的學科教材,結構主義教育理念,着重闡述了教材對於學科學習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不單單體現在透過教材向學生展示出基本的知識點,更在於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認知結構,學習領悟還能在合適的環境裏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從這個角度上看,教材的策劃和編纂者在內容的構架上,要格外關注內容邏輯順序與學生心智順序之間的和諧交互,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從簡單到複雜,由淺顯到深層,有易到難分層遞進展開教學內容,讓對應學科課程裏的某個基本概念或原理反覆出現,慢慢延伸擴展開來,呈螺旋上升的趨勢,這就是以學科基礎理論知識爲中心的“螺旋式”課程編排。比如,把螺旋式的課程編排用到小學語文寫作人文描寫的實踐授課裏,就可以在三年級的時候要求學生寫出自我介紹,到了四年級就可以要求寫出自己敬佩的那個人,五年級開始掌握人物描寫的基礎手法,能夠抓住人物特點進行寫作,當能夠寫出簡單的人物故事,到了六年級就可以非常熟練地用上記敘抒情等手法寫出一篇完整的人物描寫。

2.2教育過程中應發揮學生主動性

我們的九年義務基礎教育已經踐行了二十多年,依照傳統教學經歷,兒童已經養成了凡事靠老師的依賴思想,上課聽講、記筆記、課後練習、月考期末考已經成了不再新鮮的按部就班的機械流程,不見一個生動鮮活的教學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度自然就大打折扣,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展。改善這種被動教學的方法就是引入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積極倡導的“發現學習法”到我們的基礎教育實踐中來,具體可以參照以下幾種操作方法:首先,老師要能敏銳洞察到學生在學習中的興奮點;其次,在告訴學生問題答案前,要引導學生去主動收集相關資料,配合獨立思考,自己主動去發掘問題的本質和原理,避免“問來張口”的懶人學習;然後,用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去嘗試多種方法去嘗試推理問題的可能性,刺激兒童的求知慾望;第四,讓學生自己去發掘資訊,參考資料,整合資料的資訊,形成主動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習慣;最後,引導兒童探索問題本質,可以給出解決問題的思考角度。結構主義指導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幫助不斷提高學生對知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避免以往透過簡單的獎懲手段來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告別不盡合理的單純外部教授的鞭策手段,透過學生對問題的自動探索和發現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源動力,以此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知道自己的學習方向,學會有選擇地抓住重點去學習,並且能夠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和探索。

2.3教育目的要關注學生智能發展

長久以來,中小學教育就只是讓學生扮演了凡事被動聽老師介紹書本知識,被動讓老師提出學習問題的解決辦法的看官角色。這對學生的心智的科學發展不會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像結構主義教育思想講述的,有效的教育就是要有效地引導灌輸一套學生自己拿來就可以用的學習方法論,關鍵就在於學生良好心智的開發和養成。用結構主義來指導教育思想,就是要讓兒童不僅能學到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引導開發學生的健康智力,能夠大膽對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進行自我探索和學習。作爲實踐傳道授業的踐行者,建議全體老師不論在課堂內外,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學習認知發展要遵循基本規律,才能科學引導兒童的智力發展,要杜絕教授兒童跟成長階段不相符,超出兒童理解認知的超綱材料。舉個例子,小學數學課堂上,老師教學生什麼是數和基本的加減乘除等具體的運算法則,而老師只有向一年級的學生講述二十以內的加減法,等學生到了二年級才讓學生了解乘法口訣,再到三年級才讓學生接觸大部分有關乘除法的知識,只有這樣在成長特定的階段教授相應的知識,學生才能良好地掌握和吸收。綜上所述,結構主義是現代人本主義思潮的重要組成部分,充滿了當代的潮流氣息,正是有了結構主義,如今廣大社會人民羣衆對現在學校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不滿足於學校只是個學業教授的場所,更要讓全體教師和學生加強對整個學科體系的構建的理解和掌握,不認可學校教育以成績分數爲考覈的重點,而更需要全體教師家長帶頭尊重學生自然健康的發展規律,引導學生智力科學均衡發展,不接受只是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教學,而應更加重視引導發揮兒童在學習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從這個角度講,尤其是針對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實踐,整個教育行業的參與者應該積極配合,努力用好結構主義理論這個從實踐中而來的分析的法寶,使結構主義回到實踐,指導實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切實推行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成果,讓我們的中小學教育能夠抓住歷史機遇,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齊,實現科學長足的進步和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爲我國的教育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漢潮.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特點及啓示[J].成人教育,2011.

[2]王琰.布魯納結構主義教育思想對當今課程改革的啓示[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7(1).